张池 宋凯 丁凡
椎间盘作为人体最大的无血管组织,由连接椎体的纤维软骨组成。这种纤维软骨组织可分为纤维环软骨(AF)、髓核(NP)和软骨终板(EP)。作为类固醇激素,雌激素主要在卵巢中产生,小部分由肾上腺、雄性睾丸和脂肪组织产生。妇女体内有3种雌激素,即雌酮(E1)、雌二醇(E2)和雌三醇(E3)。E2是女性体内主要有效的雌激素[1]。雌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通过雌激素受体(ER)来实现。ER家族中有2种经典的亚型,即ERα和ERβ[2]。近期有研究检测到G蛋白偶联跨膜受体30(GPR30)也在人脊柱中表达[3]。退化椎间盘细胞的行为改变、数量减少和细胞外基质(ECM)降低与椎间盘退变(IVDD)启动高度相关,椎间盘细胞过度凋亡导致的细胞密度降低和ECM分解代谢[4]均在IVDD中起关键作用。IVDD中发生最重要的生化变化是蛋白聚糖损失[5]。在IVDD中,大量椎间盘细胞经历了程序性细胞死亡。目前认为NP细胞异常凋亡和加速衰老是与IVDD相关的主要细胞过程[6],这意味着NP细胞凋亡可能是治疗IVDD的重要靶标。而雌激素可以通过抑制椎间盘细胞的异常凋亡来有效缓解IVDD进展。
椎间盘发生炎症时,白细胞介素 (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6等炎症介质产生加剧,可促进ECM降解,引起椎间盘细胞衰老和死亡,从而导致椎间盘生物力学功能受损[7-8]。炎症介质被认为是IVD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目前由IL-1β和TNF-α引起的炎症事件一直被认为在IVDD发生发展过程起着关键作用[8],且IL-1β和TNF-α及其受体在人椎间盘组织中表达,IL-1β和TNF-α水平随着体内IVDD程度的加剧而增加[9-10]。研究证实,IL-1β和TNF-α可引起椎间盘细胞凋亡,是诱导ECM变性的原因[11]。同时,椎间盘中胶原蛋白和聚集蛋白聚糖生成也可受TNF-α抑制[12]。Liu等[13]报道,雌激素可减轻TNF-α诱导的人NP细胞凋亡。Wang等[14]研究证实,17β-E2通过刺激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转导通路保护人NP细胞免受TNF-α诱导而发生凋亡。Li等[6]研究发现,TNF-α可刺激大鼠NP细胞p53和p16表达,下调ECM含量,并产生活性氧(ROS);补充雌激素可增强NP细胞增殖活性,增加聚集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蛋白表达。Wang等[15]研究雌激素对IL-1β诱导的AF细胞凋亡的影响,发现雌激素可减弱IL-1β诱导的AF细胞凋亡,并促进炎症刺激下AF细胞存活和增殖,这表明雌激素能下调IL-1β活性。Yang等[16]通过给予IL-1β确定雌激素在体外对NP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IL-1β可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和MMP-13高表达,并抑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表达,不仅加重ECM变性,而且下调Ⅱ型胶原蛋白和聚集蛋白聚糖表达,并抑制NP细胞活力和黏附能力,而雌激素通过调节MMP与TIMP之间的平衡,并逆转Ⅱ型胶原蛋白合成的降解,对NP细胞凋亡起保护作用。 TIMP通过抑制MMP活性在维持ECM稳态中起重要作用。IL-1β破坏MMP与TIMP之间的平衡可能是IVDD进展的潜在机制。Yang等[16]研究显示,给予IL-1β不仅加重ECM变性,而且下调Ⅱ型胶原蛋白和聚集蛋白聚糖表达,并抑制NP细胞活力和黏附能力,而雌激素能逆转这一过程。通常炎症在体内外对椎间盘都是有害的,而雌激素可能有助于减轻IVDD炎症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雌激素可能在体外炎症条件下通过ERβ促进大鼠椎间盘细胞活化和增殖。然而,目前尚未见雌激素如何发挥抗炎作用来保护体内椎间盘的报道。
Jin等[17]研究更年期妇女椎间盘氧化还原平衡,发现抗氧化剂能力因雌激素减少而降低。这些抗氧化剂紊乱会导致氧化应激,从而可能导致椎间盘受损。而雌激素可以增强抗氧化剂能力,血清中的雌激素水平与氧化还原平衡呈负相关。近期有体外研究表明,高糖培养的NP细胞通过氧化损伤对自身生物学产生不利影响,如降低细胞活力和促进ECM降解[18-19]。Yang等[20]研究显示,在高糖模型下补充雌激素可减轻NP细胞凋亡,并上调NP基质产生;雌激素可逆转高糖诱导的NP细胞内ROS异常产生。宁胜华[21]研究认为,17β-E2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有效保护大鼠NP细胞免受过氧化物诱导而发生凋亡,这表明17β-E2具有预防IVDD发展的潜力或可减慢其进程。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将细胞外刺激转化为细胞生物学反应的关键蛋白[22]。有研究表明,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椎间盘NP区域内的ECM合成和细胞活性中起着重要作用[23-24]。此外,多项研究表明E2可激活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25-26],且ERβ参与此通路的激活[27]。因此,ERβ与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相互联系的。Li等[28]采用免疫染色法和糖胺聚糖(GAG)含量分析研究NP细胞中的ECM合成,结果表明E2以浓度依赖性方式促进NP细胞中的ECM合成,且随着E2浓度升高,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激活也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ERβ激动剂ERβ041和ERβ拮抗剂PHTPP可分别增强和抑制E2对NP细胞ECM合成的影响,而抑制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可显著消除E2对ECM合成的影响,证实了雌激素可通过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调节ECM合成。
Wang等[14]将NP细胞分为对照组、TNF-α组、预处理17β-E2的TNF-α组及预处理17β-E2的TNF-α和MK2206(Akt途径抑制剂)组,结果显示雌激素可有效保护NP细胞免受TNF-α诱导而发生凋亡,且给予TNF-α和17β-E2后,磷酸化Akt表达通常以时间依赖性方式增加,而MK2206抑制了17β-E2的抗凋亡作用,因此认为雌激素通过上调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减少NP细胞凋亡。另一项研究也表明,E2和白藜芦醇(一种天然的多酚化合物,被称为植物雌激素)通过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对抗大鼠NP细胞中IL-1β诱导的凋亡;单独使用E2和白藜芦醇时,两者均可降低NP细胞凋亡发生率,而E2与白藜芦醇联合使用可更有效地减少NP细胞凋亡[29]。但由于E2具有较高的癌症风险,而白藜芦醇具有较低的癌症风险,两者作用相反,因此两者联用的致癌性尚不清楚,需对其不良反应进行进一步研究。
研究发现,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细胞培养是一种构建饥饿细胞模型的方法,血清剥夺可减少细胞代谢的能量,不仅可上调NP细胞中MMP-3和MMP-13的表达,诱导NP细胞凋亡,而且可诱导NP细胞自噬,同时不同浓度的E2可抑制MMP表达,减少NP细胞凋亡,而此时血清剥夺下的自噬水平进一步上调,表明雌激素可通过促进自噬降低NP细胞凋亡[30]。
氟喹诺酮类药物已被证明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且其毒性反应相对较低。但由于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它们对骨骼系统的毒性反应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31]。近期有研究表明,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一定程度的细胞毒性,可以在体外诱导细胞凋亡[32-33]。Yang等[34]使用左氧氟沙星构建细胞凋亡模型以研究雌激素对大鼠NP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不仅增加了NP细胞凋亡的百分比,而且还通过下调整合素α2β1表达,降低NP细胞与Ⅱ型胶原蛋白结合的能力。整合素α2β1是整合素β1家族的一种亚型,具有介导细胞与细胞质基质成分相互作用的能力[35],并可特异性地结合Ⅱ型胶原[36]。雌激素对左氧氟沙星诱导的NP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可以逐渐调节整合素α2β1表达,同时增强NP细胞的黏附能力[34]。此外,Zhao等[37]也报道了E2通过整合素α1介导的Ⅰ型胶原黏附作用保护大鼠AF细胞凋亡。
ECM分子包括Ⅱ型胶原蛋白、蛋白聚糖和其他基质蛋白,这些分子可以连续合成并被局部存在的蛋白酶降解,以维持体内稳态。但是,当平衡遭到破坏时,降解产物可能导致炎症,包括MMP-3和MMP-13在内的细胞内MMP是椎间盘变性期间ECM降解的最主要酶,可特异性降解ECM成分,促进IVDD[38-39]。Yang等[16]对体外培养细胞采用TUNEL法和膜联蛋白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发现IL-1β可显著诱导细胞凋亡,其可减弱细胞活力并降低结合能力,同时E2可消除所有检测到的IL-1β作用;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一步发现,IL-1β下调Ⅱ型胶原蛋白、聚集蛋白聚糖、TIMP-1水平,上调MMP-3和MMP-13水平,证实雌激素通过下调MMP水平减少NP细胞凋亡。随后Liu等[40]在大鼠椎间盘穿刺模型中发现,17β-E2在大鼠体内也可通过下调MMP-3和MMP-13水平及上调Ⅱ型胶原蛋白水平有效缓解IVDD进展。
线粒体途径受核因子(NF)-κB和Bcl-2等蛋白的调节[41-44]。研究表明,IL-1β与血清剥夺一起对大鼠NP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其特征在于细胞凋亡增加和Ⅱ型胶原结合能力降低。与IL-1β相反,E2可保护大鼠NP细胞避免凋亡,其特征在于Ⅱ型胶原蛋白和聚集蛋白聚糖合成增加及细胞活力和结合能力增强。同时,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水平经IL-1β处理后上调,而经E2处理后明显降低[16]。研究报道,NF-κB活化可促进调节各种细胞过程(包括增殖、生长和黏附)的分子表达,炎症因子TNF-α可显著促进NP细胞中ROS生成,而E2可显著降低经TNF-α处理的NP细胞中的ROS生成[6]。Li等[6]进一步分析了NP细胞的NF-κB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NP细胞相比,经TNF-α处理的NP细胞中NF-κB活性增加,而E2可抑制经TNF-α处理的NP细胞中的NF-κB活性,此外E2对NF-κB活性的作用可受ER拮抗剂ICI 182780抑制;因此推测,NF-κB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E2对TNF-α诱导的NP细胞衰老的保护作用。众所周知,Bcl-2和NF-κB参与线粒体凋亡的调控。因此,雌激素可能是通过线粒体凋亡来减少椎间盘细胞凋亡,其相关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雌激素以多种方式如抑制炎症因子、减少氧化损伤、促进自噬、上调整合素、抑制MMP及通过p38 MAPK和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线粒体途径等减少椎间盘细胞凋亡。以往针对IVDD的雌激素替代疗法的临床实践研究很少,因此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