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玲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价值日趋多元的社会发展背景下,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政资源,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和现实问题,有针对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有侧重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做到学生“真爱”“学好”“真懂”“用好”。综合运用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努力拓展学科优势,从“育人”本质出发,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开展高校多元化教学。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学生对环艺设计基础、园林制图、植物造景、园林工程预决算、手绘表现等理论课程内容有所认知以及对计算机二维设计(PS)、计算机设计制图(CAD)、草图大师-Sketchup、计算机三维设计(3DMAX)等软件课程内容有所掌握后开设的一门岗位必修课。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以美术、制图、植物、生态、建筑和工程等理论与技术为基础,结合当前园林规划设计行业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专业观,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也为下一阶段环艺设计实务课程的学习及毕业设计、毕业顶岗实习等做坚实的准备。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将立德树人作为协同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全面融入到课程教育中,以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课程结合国家、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景观设计与施工赛项技术要求,以项目、任务为框架搭建教学模块,以企业生产实践案例为载体,参照园林相关规划设计规范及《景观设计师》国家职业标准(三级)技术标准,培养学生园林设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让学生逐步掌握园林规划设计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设计构思能力、设计表达能力、设计流程把控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以“知识”(掌握园林规划设计基础知识)、“能力”(掌握形式美法则、掌握设计思维技能)、“素质”(严谨理性的专业素养、规划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成长”(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严谨认真,做负责任的规划设计师)四大板块展开本课程各个章节教学内容的构建,通过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在今后就业时能在较短时间内快速适应绘图员、设计师助理、施工员等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按“课程启蒙——理论融合——实践巩固”三个阶段展开课程教学,学习如何优化城乡人居户外的活动空间和视觉空间的规划。精心挑选有针对性、说服力极强的教学案例,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课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丽乡村规划到生态海绵城市设计再到美丽国土的中国方案……在传承发扬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在方案规划中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同时,课程教学也贴合实际情况,注重线上线下、课上课下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通过课前三分钟、主题微视频微电影等形式,有力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发展,主要体现在:(1)课程启蒙:教师引导学生简要温习之前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制图、园林史、植物造景等),再次诠释相关概念及相关课程的联系,并通过穿插园林经典书籍的节选及视频,自然引入到课程内容的学习中,进而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操守,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2)理论融合:以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最新国内外形势、重点热点新闻、行业最新发展等有选择性地进行预习讨论与快图设计表达,培养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持续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及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与家国情怀;(3)实践巩固:利用身边的真实项目实训为学生模拟真实的职业情境,培养学生表达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使学生在课程实训的操演中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素养,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所谓的工匠精神。同时,在课程每个章节的教学环节都会设有学生的体会心得反馈,以便于教师定期根据学生学习后的反馈进行课堂教学的再修订再设计,同时利于课堂进行师生信息沟通,教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各章节重难点的讲授,并能更有效地展开阶段性实训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在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增强职业认同感。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借助超星学习平台拓展教育空间,通过问题采集并导入,回应当今青年学子的关切点与诉求点。启发和引导高校学生正确地认识中国特色,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同时,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把准方向、摸准脉搏,不断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抬头率,降低学生的低头率。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还应该结合专业特点,辅以图片、视频的形式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引导学生认真解读国家大政方针,在教学设计中自然引入体现时代的、社会发展的、富有正能量的教学内容,如:讲到乡村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通过讲解宜兴籍画家“吴冠中先生的乡村水墨彩画”引出课程教学内容,感受中国国画的文化魅力,通过今昔比对,让学生明白进行美好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又如: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互促共荣,因而在讲解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时,引入热点话题“颐养康养”社区设计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而这些教学板块的设计也要求教师要多读多看多听多学多思,才能保证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常讲常新、常抓常新。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课外学习、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理论讨论与田野调研、观点辩论与典型案例剖析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进行讲解,通过课题链接分享、线上互动和讨论、微课视频等,“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渗透式的课堂教育,注重学生为主体,开展多样的“教”与“学”互动。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园林规划设计课堂所学不仅装在脑袋里,更落实到行动上,达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目标要求,打造出深受学生喜爱的精神大餐。首先主要由教师提出任务要求,由学生成组进行实地考察,带着问题完成课前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带着学生反馈的问题开始课堂教学,组织学生组与组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发现和认知园林规划设计,为他们提供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最大空间;然后教师以案例分析、学生实践演练、相互审查和讨论分析等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分析规划设计问题和解决规划设计问题的职业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职业意识,掌握本课程的重难点。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将主题性、思想性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考量,围绕海绵城市、红旅设计、康养社区及乡村环境保护等主题,引导学生进行专项课题规划设计,融思想性于实践操作。通过各类园林规划设计项目的实际操作训练,使每一名环艺学生都能掌握并圆满完成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所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理论、实践知识点。教师主要围绕学生作品的设计能力、表达水平、方案设计实施能力及团队协作、方案把控能力等进行课程评价。除了方案设计实施进度、方案设计表达质量、团队协作力等方面,主要将规划设计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性作为课程的重要评判标准。
优良的课程体系建设离不开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要树立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必须提升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对课堂教学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现象采取及时、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在课程章节的讲授中,挖掘不同信息资源的价值,把握动态和趋势,加快构建高质量的课程体系。从而全面推动由“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发展,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专业教学有机地结合,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潜移默化于专业课程学习中,课件要做到图文并茂,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做到“自然融合”“严谨贴切”“画龙点睛”,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课程体系进行有效合理的梳理与重塑,要坚信“只有教书教得好,育人育得好”,才是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才是一名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共有96课时(安排6周,每周16学时),学生通过学习规划不同类型的绿地区域规划、设计,理解和掌握课程内涵。课程结束后也会有选择性地进行课程作业展,主要以视觉化方式展现,以此鼓励学生不断提升自我设计水平;作品成果打印时,应采用不同规格尺寸和版面进行呈现,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与排版能力;同时,有目的地选择学生作业与各类设计竞赛相结合,以便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针对国家、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景观设计与施工赛项技术要求,提倡学生理论学习和动手操作相结合,达到“善制图”“通设计”“懂施工”等职业素质能力。
明确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过程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与教案、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通过认真研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国家教材委员会制定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等文件,结合当前时事政治热点,自主挑选课程内容,构建良好的学习平台,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渗透到课程各章节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结合江南古典园林、香山帮、陶瓷艺术等中华优秀文化,对课程教育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减少大学生对于自媒体的过分依赖,潜移默化中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用网习惯。
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课堂教学不再完全是唯一渠道。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也会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两至三天的第二课程(校外实践考察),考察各个城市、乡村中的各类园林规划设计案例。结合课程学习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考察项目与考察地点(主要有苏州、南京、杭州、上海等就近城市)。同时,合理利用各类红色资源文化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合理引导学生进行类似项目的园林规划设计,组织学生到纪念馆、革命战争纪念地等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改善学生的政治素养,努力构建积极向上而丰富多彩的专业课程学习环境。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涉及的边缘学科也多,需要课程主讲教师及教学团队精心设计一套关于规划、设计的课程链,以便很好地发挥专业课程的隐性育人作用,实现既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又在知识传播中融入价值引领。通过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学习,培养具备生态素养与可持续设计理念的未来环艺设计师,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和使命感,能够适应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需要的未来设计师人才。课程思政不在于融入的内容多少,而在于融入的效果如何。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思政改革任道而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