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政策浅析

2021-11-30 15:08:18周学兵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21年30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困难资助

周学兵(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局势良好,但在部分偏远地区,仍然存在大面积贫困现象。经济条件落后、父母无力支持孩子完成学业,导致我国人才的大量流失,遵循“扶贫先扶智”的要求,学校应该主动落实上级部门的要求,尽力确保校内贫困学子不能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出现无法继续就读的情况。现阶段教育扶贫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通过地区帮扶、社会资助、扶贫研究等渠道,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求学保障条件。高职院校的学生资助占据学校工作的重心。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用什么办法解决资助贫困学生的难题,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 高职院校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之外,高职院校还有一项工作重心:扶持贫困学生、找到扶贫资金供应渠道,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为他们成才提供物质保障条件。这项工作由教育部统筹,各学校承担负责执行,工作开展过程中让更多学生在求学期间安心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学校的扶贫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具体情况如下所述:

(一)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基数大

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目的是通过在学校期间的认真学习,毕业后能顺利找到一份谋生的工作。就读高职学校的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是贫困家庭学生,且拥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数较大,再加上扶贫本身是以无偿资助为主,更多学生提交书面申请,希望学校能“拨款”支援,处于被动等待状态,而不想利用勤工助学等方式,获得对等的劳动报酬。从各学校反馈的情况来看,部分接受过资助的学生并没有感恩之心。这是当前高职院校扶贫工作中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学校需要让资助真正落到实处,让接受资助的学生具有感恩之心,并将这份感恩的心落到将来对社会的贡献中去。

(二)经济困难学生评价标准制定

教育部门为贫困学生下拨助学金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贫困学子在学校就读期间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以便学生不用为学费等资金来源所困扰,从而能够安心完成学业。但是在学校实际的扶贫工作中,学生申请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已经不再使用传统的申请方式。学校往往只能从学生的申请书中获知学生的家庭情况,尽管学生有申请承诺书,但是学校仍然无从去核实学生所描述的情况是否真实。学校对于学生家庭情况的核实工作量过大,导致学校根本无法准确判断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如他们本人所描述的样子。实际上当前很多地方都存在着上报虚假信息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制止则很容易出现教育不公平的事件,使得真正有所需要的学生反而没有获得有限的名额。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在全国层面上还缺乏统一科学的评判标准,学校也就缺少相应的参照标准,对于学生的审核等工作不够严格和规范,所以学校的扶贫工作出现了开展进度缓慢的问题。

(三)资助资金数量有限可靠渠道少

《2018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截止到2019年,我国教育部门用于补助贫困学生的资金已占据部门支出总金额的46.10%,银行方面为贫困学生提供贷款,且助学贷款占 28.30%,教育部和某些大型银行在资金问题上给予了学生较大的支持。但除2个部门的扶持之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人名义的捐助,仅仅有1.38%的比例。扶持贫困学子是公益事业,没有利润产出因此很难找到可靠的支持渠道,相对来说比较少,有关部门也曾面向社会发出倡议,但回应仍然寥寥无几。资助政策基本为国家和省设立的奖助政策,虽然每年定期下拨经费,但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而言,仍然无法满足当前的学习和生活需求。据调查资料显示,大型企业愿意将奖助学金投放于被国家和大众认可的知名学校,重点学校的学生奖助学金项目最多时能达到20多项,足以说明企业和大众对高职院校明显缺乏资金扶持兴趣。

■ 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扶持策略

(一)对资助工作进行精准化操作

高标准才能有高质量,缺乏具体的标准作为指导,扶贫工作很难开展到位。高职院校应秉承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初心不变,制定精准的扶贫标准。例如某高职院校扶贫小组经过商讨决定,为了教育公平化,对于学生递交的扶贫申请书一律附带个人承诺书,后续由学校和学生户籍地的相关单位对接,由学生户籍地的有关单位负责核实学生的家庭情况,若证明学生的描述属实,可予以发放补助金;若恶意骗取补助金则面临相关处分。严格落实核实工作,对扶贫事宜进行精准化操作,既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效性,也有助于加快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这些都要求高职院校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做到精准操作,严格审核学生信息。

(二)从多角度审核学生的个人贫困申请

资助标准的制定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审评小组应听取各相关部门及受助学生本人的意见,首先向学生本人的辅导员了解该生在班级的各项表现,以便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随后由学生所在院系提交审评意见,再由审评小组商议决定,通过层层把关、多角度审核的方式,确保扶贫制度更有针对性,并加强标准执行督查力度,让每一笔金额都能顺利打到学生手中。注重从多角度审核学生的个人申请,是扶贫政策公平化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家庭困难学生申请信息的审核,保证了整个资助过程的透明化,让学生对于整个资助过程更有信任感。总而言之,学校对于被资助学生信息的审核以及人员的选择上,不应该只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去进行,而是应该纳入学生、辅导员等人员的意见,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来加强学生个人贫困申请审核工作。

(三)主动探索多种渠道寻求资金支持

校方应实施多元化资助措施,主动拓宽资金寻求渠道,比如面向社会积极宣传学校的扶贫政策,着重突出学生的个人优势,把学生的见义勇为、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以及个人职业技能的风采展现在社会大众面前。通过展示学生的特点,得到有关人员的支持和认可,再借助发达的网络宣传激发大众的资助热情,继而促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继续发展的机会。拓宽补助资金的渠道后应坚持按需分配,避免有限的资助经费过度集中,让福利真正惠及每一个家庭困难的学生。学校扶贫小组要指导学生实际期望获得资助的差额,尽可能给予全覆盖的资助,让寒门学生拥有继续努力的勇气。在向社会寻求多渠道资金支持的过程中,学校要注意做好信息和资金的真实记录工作,并向资助人员展示相关的资金流向,让社会真正看到学校对于每笔资金的使用情况,这样才能建立起社会与学校之间的信任,让更多的公益组织和个人参与进来,共同帮助家庭困难学生成长为优秀的人才,并在将来用同样的爱心帮助下一代需要帮助的学生。在这种爱心帮扶的环境下,整个社会都会展现出更加有爱心、生机勃勃的一面,这也正是国家开展帮扶活动的目标之一。

(四)努力提高资助金额的使用效益

虽然全国和各地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每年都在增长,但国家财政的作用毕竟有限,要想让有需要的学生真正享受到国家的好政策,学校方面不能辜负政府的初心,努力提高资助金额的使用效率,通过构建精准资助评价机制,监督资助经费使用情况,以便督促学生把国家下拨的资金能够进行合理使用。资金下拨后要从侧面了解学生的经费去向,若去向不合理学校有权要求学生退还补助金,或者直接剥夺该生以后的申请权力,在之后的学年内不再接受该生的贫困申请。在这一方面,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监督举报机制,让学生可以及时地对一些资金去向不合理的现象向学校进行反映,学校在了解实际情况后把握资助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对于举报真实的情况,学校要对相关资金使用不合理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惩罚,对于举报的学生要做到保护其个人信息。而对于未了解真实情况盲目举报的学生也要进行相关的教育批评。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公平完善的监督举报机制,并利用这个机制做好对真正家庭困难学生的精准帮扶工作。

■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社会各方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高职院校为人才的输出做过贡献,从高职院校也走出过众多人才,学校需要落实好国家对于贫困学生的扶持政策,满足贫困学生在生活、求学方面的需求。这样才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国家政策,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温暖和阳光。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困难资助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28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选择困难症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雷锋(2015年9期)2015-12-14 06:29:13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中国火炬(2015年2期)2015-07-25 10:45:24
有困难,找警察
小说月刊(2014年11期)2014-04-18 14:12:26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中国火炬(2013年11期)2013-07-25 09: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