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在农村中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实施途径

2021-11-30 14:26:05胡广国
山西青年 2021年6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家校中学生

胡广国

(甘肃省靖远县刘川中学,甘肃 白银 730600)

劳动与技术教育并没有固式化的授课模式,教师应借助农村优势和先进理念对授课方案进行相应调整,在家校合作下燃起学生激情,使之在团队合作中增强协作能力,带着探究热情将新旧知识结合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该学科的魅力,继而产生好奇并转换为求知欲望,迫切希望在课堂中得到解答。教师结合中学生在成长中凸显的特点,以课堂传递为主并配以家校合作,在协作中探究、在真实情景中锻炼综合能力,使之能够成长为新农村的建设人才,跟上时代进步潮流。

一、借助家校合作,凸显教学成效

农村中学的劳动与技术课程在实际授课中出现诸多问题,也遇到一定困难,因缺少实践性而缺失有效解读手段,同时部分农村教师在设计授课方案时没有足够开发意识,课程略显落后,故给学生带来一定枯燥感,抑或授课手段与学生的需求不符。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带着长远眼光鼓励教师在授课方案上进行切实有效创新,使之能够站在中学生角度去设计劳动与生产结合的授课方案,根据农村建设需求,借助“互联网+”的新型思维对课程进行极大程度丰富,巧用家校合作来迎合新时期下授课需求,一方面加强家、校、社三方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可凸显家长所具有的教育效用,让学生在关爱中对知识进行切实有效吃透并将其运用于后续多种不同实践中,使之技术素养得到极大程度提升,为新农村的建设带来饱含时代气息之助力。具体而言,一是站在中学生高度,借助实际问题将书本中内容进行极大程度转换,能够使之综合能力得到切实有效锻炼,凸显家校合作的实效性。[1]首先,对教材进行丰富,消除学生以往倦怠情绪,使之看清未来前行方向;其次,对教材顺序做好调整,结合农时按需求来设计授课方案;最后,就地取材,让自然与社会素材融入授课,强化学生所应具有的责任感,形成环保与节约意识。二是建立家校合作机制,通过自编教材来丰富手工内容,让课堂与农村生活结合,对中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做到极大程度释放,使之在家长协助下强化责任心,感受到亲子乐趣与劳动魅力,带着自信走向稳步成长。

二、巧用实践环节,锻炼综合能力

新时期下,农村教师选用模拟体验方式,给学生带来新颖感,使之在模拟手段中尝试练习,而后在通过实物来进行极大程度巩固,锻炼其综合能力。[2]例如,在解读手工锯割的内容时,教师设计好劳动与技术的授课流程。首先,在示范中的创设情境,准备工具和所需材料,同时对实践场地进行选择与布置。教师通过规范、熟练地操作来完成多角度示范,在画好线的木料上调整锯的切入角度,保持在50°至60°之间,将摆放在适当高度操作台上的木料进行锯割。其次,学生在对操作进行掌握后燃起动手热情,迫切希望能够马上操作,教师鼓励学生参与,使之在安全前提下对工具进行准确使用。此时,教师从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谨遵模拟步骤来完成演练,使之产生操作体验并感知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内涵,萌生创新意识,能够在新农村建设和未来成长中进行探究,亦让其带着技术意识参与后续多种活动,对技术能力做到极大程度锻炼。最后,重视交流与多元评价,即在授课结束后,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使“趣犹存”,故可借助感受讲述来释放其表达欲望,使之个性特点得到切实有效发展。教师应结合农村优势进行实践场地的选择,还应通过榜样效用让学生对所使用的工具做到爱护,将操作规范化,更好地融入劳动安全内容。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可在金属材料、木工和缝纫等劳动与技术内容中巧用模拟方式,先让学生与家长共同进行操作,对要点做好掌握,通过家校结合来满足中学生对实操体验的需求,获得家长支持而满怀自信去实践,对操作技能做到极大程度掌握。

三、优化教学模式,燃起探究热情

实际教学时,农村学校因器材的限制,使部分学生无法在课堂时间内完成训练和实践等,其综合能力得到切实有效强化。为此,教师带着先进理念开发并选用延后训练手段对以往授课中的缺陷进行有针对性弥补,也能够在家校合作中燃起学生的潜在热情,将课堂巧妙延伸至生活范围。[3]教师对延后训练的授课模式进行深究,根据劳动与技术课程来设计授课流程,构建出多种不同教学模式,让活动呈现出社会性,使学生在实操中将知识进行极大程度内化,增强其所应具有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解读衣服洗涤内容时,以羽绒服为例,结合其材质和服装颜色等,对浅色或颜色鲜艳的羽绒服的洗涤方式进行探究,在对基本洗涤方法上结合劳动与技术内容来创新,选用多种手段来尝试,对所用办法以理论来解读并进行归纳。教师在通过家校结合,对训练进行延后,给出带有趣味性的任务“冬天,如何保持羽绒服的干净?”“我们可以穿着亲手洗干净的羽绒服来上课,所以要借助课堂上解读的内容来完成擦洗”。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对操作进行实践记录,以手制报告的方式来总结,可通过报告或短文的方式来分享自身经验,将感想与各自收获进行阐述,锻炼其综合能力。教师还可设计“走进厨房”等劳动与技术课,结合家用电器进行延后式训练,让学生能够对家人的生活经验进行收集,增进情感与心灵距离时,也掌握多种不同技能,可在班级完成共享,激发出探究热情,在家校结合下直奔教育目标。农村教师应与家长完成沟通,掌握每位学生的成长环境,对住校和走读学生间的差异做到关注,使延后式手段能够在家校合作中凸显出实效性,让中学生带着极强的劳动与技术能力参与后续校园生活。

四、设计小组合作,增强协作能力

家校合作的新模式下,农村教师依托地域特点将小组合作融入其中,将无法由一人来操作的劳动与技术活动进行完成,使学生在参与中体味协作乐趣,能够增强其交际能力,可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4]例如,农村教师对花木栽培课的解读进行创新,通过小组合作让家长与参与其中,巧用铁丝、铲子、铁耙等用。家长们与学生共同商议,进行分工并在后续实践中做到灵活性调整,对各自负责部分做到位,可通过学生信息能力对花木种植所涉及内容进行主动掌握,可节省时间又能够在分工中形成潜在默契,使学生多种能力在家校合作中得到强化。家长也在小组配合下看到自身教育的不足,有针对性去补足,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家庭教育,使之在爱的熏陶中参与后续校园生活。教师带着先进理念,对中学生的情感与需求做好把握,对其未来的前行方向进行考究,在家校配合中让学生原本的知识层面做到相应扩展,还应接触更多的活动范围,使之劳动意识与技术可伴随其终身。部分农村学校还可对蔬菜种植、煤炭挖掘等和劳动技术课程结合,将教育资源做到扩充,使学生在新时期下能够做到全方位成长,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助力。教师还应在学校支持下进行花木种植,融入经济理念在市场上进行相应售卖,可使部分学生的经济负担得到相应减轻,体味到劳动与技术课程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学校邀请企业家或已有成就的毕业生等来校指导,通过其行动来凸显榜样效用,比灌输手段呈现出实效性,将家校合作延伸至社会,增强协作的整体能力,让学生在自由且不失规范的氛围下敢做,释放其潜在创造力,使授课过程转换为心灵沟通,让生命间愉悦对话,彰显劳动与技术内涵。

五、布置家庭任务,形成终身意识

劳动与技术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多角度点拨下对生活中的美好进行挖掘,对其个性有着一定释放效用,凭借该课程极强的实践性,让其能够在“学中做”,也可在“做中学”,使之心智得以激发,对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极大程度积累。新时期下,教师以中学生在未来成长中的需求为“圆心”,与家长共同构建出“同心圆”,凸显出家庭教育的真实效用,为校园生活带来辅助,在通力合作下与师生配合。[5]例如,在解读毛线和草编等工艺课程中,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来设计家庭任务,与延后式训练结合来激发出学生潜在的热情,对手工产生好奇,带着问题意识去紧跟授课节奏,也懂得寻求家长帮助来完成。教师布置制作“棒槌”的家庭作业,融入“以赛促学”,一是展示样品,可由学生进行拆卸来对其结构等进行掌握,理清制作思路;二是在家校合作下通过协商对制作方案做到细致化实施,在家庭作业的对比中选出优秀作品;三是通过评价对作品中凸显的问题进行指出,在点拨中对产品质量做到重视,使之感受到“精益求精”,能够在合作中共进。除此之外,教师应基于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才能让家庭作业更具针对性,在可检测的作业中亦能够涵盖劳动与技术知识点,使学生由以往的“想学”转换至“乐学”,通过家校合作做到后续“巧学”,对以往的授课方式进行创新而彰显当前的实效性。

六、结束语

新时期,家校合作可以将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综合性特点做到极大程度释放,使中学生在参与中强化劳动意识,能够在家校合作模式下形成终身的劳动精神,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农村教师对劳动与技术内容进行深究,寻找到切入点完成家校结合,在家庭任务和小组合作中体味劳动乐趣,感受到家校的关心,同时也将勤俭节约等美德做到切实有效传承,凭借极高人文品质迈向成长之路。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家校中学生
家校距离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6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5:00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探索(2015年3期)2015-04-17 02:36:54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中学生(2015年34期)2015-03-01 03:44:42
我来“晒晒”《中学生》
中学生(2015年31期)2015-03-01 03:44:35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