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军,刘 欢
(湖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从社会历史的发展看,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阶段,国防教育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江泽民同志曾提出:“越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越要宣传国防建设的意义,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增强人民的国防观念。”[1]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随着国际上政治力量间博弈的变化,地区冲突加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发展中的不稳定性因素不断增加。在这种整体和平、局部动荡的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下,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尤其是高校国防教育至关重要,重视国防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加强国防教育的话语体系建设成为新时代培养高校学生国防观念与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
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话,不论运用怎样的媒介或载体,均称作话语。话语体系则是系统的理论、思想、主张,是通过确切的概念和表达方式做出的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主要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实践经验的一系列话语表达和阐述。构建国防教育话语体系是指建立一个符合我国高校国防教育规律的系统的学科理论体系,通过学习历史上及其他发达国家先进的国防教育形式,总结和吸收其国防教育经验,并积极融入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巩固马克思主义国防观和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等理论在高校国防教育中的指导地位,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推动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发展。国防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能为高校国防教育提供充足的思想依据,同时满足高校国防教育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稳定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其还能成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国防观念的行动指南,增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软实力,提高话语权。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因此,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构建国防教育的话语体系是加强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没有高水平的话语体系,就难以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也无法体现国防教育这一学科的教学价值和教育目的。
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是当前新形势下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153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立取决于人民群众的认同度,取决于社会现实的吻合度,取决于经济基础的需要度[3]。加强国防教育话语体系建设,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两个大局”指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胸怀两个大局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当前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两个大局”背景下,国际力量间的博弈正发生很大的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崛起,使得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国也在世界发展的洪流中不断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并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断供”和“制裁”措施,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同时也加深了我国对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讲好中国故事重要性的认知。大学生是今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作出正确理解、树立正确思维。
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必须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的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我们的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4]。“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融合交回,构成了一个事关中国向何处去、世界向何处去的更具总体性、全局性的总趋势。正是这种交回,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宏伟的时代背景,赋予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独特而深刻的时代内涵。高校国防教育面临教育环境和教育力量对比的变化、教育途径和手段的变革,因此在国防教育中,我们必须不断增强统筹两个大局的能力,统筹思想观念、舆论导向、育人资源和工作部署。
在国际形势风云丕变、新冠肺炎疫情难以把握的背景下,世界经济普遍遭遇了严重的创伤,而我国却能在历史关键时期充分发挥自身制度优势应对危机。以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中心的抗疫行动和一系列复工复产的经济复苏措施赢得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赞叹和拥护,也让一些西方国家对我们的行动表示钦佩,这无疑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与此同时,西方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抗疫行动中的不力表现也已通过触目惊心的数字直观地展现了出来。即使面对这种内部社会矛盾加剧的情况,这些西方国家仍企图对我国经济、政治等方面实施制裁,指责我国“限制自由”“侵犯人权”,试图通过诋毁我国抗疫政策的方式转移其国内矛盾,逃避其因无视本国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应当承担的责任。中西方之间的制度差异在此显现无遗。将“抗疫”取得的阶段性胜利融入高校国防教育话语体系,可以帮助大学生清楚认识我国当前对外交往上所面临的严峻国际形势以及国际话语权仍然不足的现实,增强高校学生居安思危的国防意识,站在“两个大局”的历史背景下,把握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围绕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在新形势下增强制度自信。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共十九大报告再次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够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民族复兴同向同行、立志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应始终坚持在国防教育、军事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向同行[5]。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的奋斗者[6]。加强高校国防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有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也是高校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的需要。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大学生精神底色,注重大学生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的养成,树立优良的学风和校风。在高校国防教育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的要求,又有利于增强国防教育的话语权。
在当前世界的两大文明中,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体现,东方社会主义文明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物[7],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存在较大的差异。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各种和平演变手段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宣扬其“普世价值”,干涉我国的内政、外交、国防。这种企图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将我国纳入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险恶用心一刻也没有停止,不但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虎狼之心,也显示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艰巨。我国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正处在思维活跃、热情冲动、对新鲜事物好奇而又难以辩证地看待问题的阶段,极易被敌对势力所利用。如果任凭错误思潮在高校蔓延,势必会腐蚀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导致其作出错误判断,从而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主动出击,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坚决批判错误思潮,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国防教育的本质是意识形态的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来指导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从而保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中国梦”,拨动人心弦、激动人心灵、振奋人心劲,在亿万中国人心头泛起了广泛的共鸣,成了中国社会的最强音。“中国梦”既唤醒了人们最深沉的历史记忆,同时也照亮了人们奋斗进取的现实愿景。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我国高校学生除了学习专业所需的知识外,还应当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培养。这种理想信念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的,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做到“四个自信”。高校国防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一部分,加强国防教育的话语体系建设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了解我国的社会性质、国际地位。众所周知,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读懂中国模式,从而解决我国当前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国际话语权缺失问题。加强国防教育话语体系建设,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并将个人理想的实现融入到社会理想的实现当中去,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抵御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这既是现实需要,又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8]新时代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应该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学生既要有时代赋予的责任与担当精神,又要有光荣的国家使命感和自豪感。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也在青年一代。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有利于我国的广大高校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也能帮助我国高校大学生认清国家发展的新形势,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并肩负起传播时代价值、传播中国声音的责任。因此,高校国防教育话语体系的建构是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新时代大学生的必然要求。
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除了教育学生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外,学校领导和老师更要始终冲锋在意识形态主战场的前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2]156现实中,有一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形成彻底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思想上产生了滑坡,这是高校应极力避免、及时纠正的。高校的党政领导干部理应起到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自觉担负起意识形态领域的主体责任,这样才能与师生一道,在教与学中共同筑牢意识形态领域的防线,抵御错误思潮,增强国防教育的意识形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我国当前哲学社会科学所面临的问题时指出:“训练培养教育体系不健全,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亟待提高,学风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9]国防教育之所以难以得到广大高校和学生的重视,关键就在于,其没有形成一个完备的学科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缺乏话语体系作为支撑。我国许多高校在国防教育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不重视话语体系建设的现状,导致高校的国防教育体系建设不完善,国防教育学科发展滞后。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的军事理论课在师资配置和课程设置上都存在着严峻的问题。军事理论课是我国高校进行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渠道一旦出了问题,会影响到大学生对待国防教育的态度和基本认知,难以达到教学的目标和效果。加强国防教育的话语体系建设,重点是培养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崇高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国防教育专业教师。当下,许多高校并没有配备专门的军事理论教研室,具备深厚理论基础的教师数量也不多,从而导致学生的军事理论教育需求得不到满足。国防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容易陷入到变革与不变的两难境地中。变革怕难以将晦涩的理论表达得透彻清晰,不变又怕缺乏吸引力,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这样就无法将国防教育的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并与我国当前的国家政策和国际环境结合起来,以致偏离了军事理论课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进而忽视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军事理论课由于其内容本身具备的语境上的严肃性、话语上的规范性等特点,使得该课程难以迎合新时代高校学生的“口味”,无法得到学生广泛的青睐,这自然使得国防教育的效果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军事理论课是一门偏向实践性的学科,但大部分军事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简单地通过传统口头讲授和幻灯片演示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缺少风趣幽默的风格以及学生喜闻乐见讲课方式。面对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难以带领学生深入实际、走访调查;学生在听课时只会感觉到形式和内容的无聊,同时觉得“国防”离自己过于遥远;考核方式简单也造成了学生对待这门课程的不重视。因此必须加强主渠道建设,突出课程的体系性,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抓好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建构应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意在揭示和传播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创新理论、发展理念、政治抱负及治国理政方略等[10]。因此,在高校国防教育方面,根植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积极展望世界发展形势,既是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需要,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需要。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许多高校在国防教育上没有将当前国际形势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结合起来,没有将我国的具体国情和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现状融入到实际教育当中去,国防教育的现实性亟待加强。
意识形态与时代主题、政党、社会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11]。国防教育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国内外政治形势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加强世情、国情和军情教育,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形势分析方法,帮助其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确保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保持正确立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12]。当前我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急剧而深刻复杂的变化。西方国家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空前复杂的情况。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西方国家的政府面对失控的疫情,对中国不断甩锅,极尽污蔑之能事。另外,西方国家除了在我国南海惹是生非,意图阻止两岸统一外,还拿新疆棉花做文章。
面对西方国家试图颠覆我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一系列做法,我们要始终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而加强国防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是高校进行国防教育的重中之重。许多高校在国防教育过程中没有结合生动典型案例,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中西方意识形态对立产生的根源。我们要明白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及其自身国防教育体系的存在有关乎其利益的必然价值,但必须坚决认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国防教育和国防建设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本质,划清界限,辩证对待西方国家的国防教育观念及意识形态渗透。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社会意识更加多样多元多变,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巨大风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方向和目标,化解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巨大风险,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包含国防理论学习、国防知识学习、国防技能学习与国防精神学习,其诸多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有着融通之处[5]。许多高校在进行国防教育时,没有将国防教育的基本方法与爱国主义相结合,有很多本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节日和活动都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军事理论课的课堂效率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对待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取决于课堂的形式、内容和教师的讲课方法,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这门课程存在的意义。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从小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在潜移默化的意识形态灌输和教化中,每个学生心里都有一杆秤,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面对重大国际安全问题和风险挑战等大是大非时,这种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能将学生的心凝结成一股绳,创造出巨大的力量。这股力量的来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它是一种联系所有学生的纽带,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是话语体系的重要体现。
在谈到香港青年对国家的认同时,全国政协常委陈冯富珍在会议发言中提到:“香港年轻人变得越来越激进,根源在学校,关键在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13]由此可见,注重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引领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抵御敌对意识形态渗透的有力手段。通过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凝聚学生爱国热情,把爱国主义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激发并推动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的学习热情,培养国防意识,理解国家安全所蕴含的真正含义。坚持灌输原则,贯彻国防教育与日常教育、校园文化相结合,依托各种校园载体,发挥高校多方资源优势,营造浓厚的国防教育氛围,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如何让说出的话有人听、有人信,写出的话有人读、有人看,自觉接受并认可这些信息是当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我们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前提下,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国的事情做好,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全方位、多角度的形式,充分发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国防教育中的作用,加强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话语体系建构。
国防军事教育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高校加强国防教育基础、筑牢根基的关键性任务。新时代以来,普通高校开始不断探索新的后备师资培养模式,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做好国防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做好国防教育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符合当前我国国防教育发展及构建话语体系的需要。吉首大学在2014 年设立了国防军事教育学硕士点,现首批毕业生已进入院校从事相关工作;中央财经大学设立了国防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中北大学、吉首大学、黑龙江大学等设立了国防教育学院,都是有效的校内教学与学术平台[5]。研究生培养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连贯培养,在培养完成达到毕业标准后我们还必须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避免国防教育人才流向其他岗位,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实践证明,该专业大部分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尤其是广大高校青睐,毕业生收到大量“橄榄枝”,这一现象无疑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需求和国家政策的落实到位。
“教书育人”始终是教育界亘古不变的话题,其强调的就是既要“教好书”也要“育好人”。随着时代发展变化,教育者的工作重心也逐渐产生变化,重视道德品质方面的“育人”工作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对于国防教育这一重视意识形态教育的学科,教师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更应严格把关。首先,除了注重国防教育师资人才的前期培养环节外,还应当加强国防教育在岗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优化教师队伍,做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教师队伍的招聘环节把好关,引进高素质的优秀国防教育人才,扩充教师队伍;其次要积极邀请其他高校或军队的国防教育专家、学者来校访问交流,传授经验,扩大影响力;还可以加强与周边其他军事院校或军事部队的联系,安排优秀教师深入军事院校和部队学习交流,增强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时,也要在教师思想品德的方面把好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下培养的国防教育人才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在政治上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注重道德修养的建设,做到专业基础知识与立德树人同向而行。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下,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意识形态性,重点是要加强高校军事理论课的课堂创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军事理论课作为高校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的一种直接手段,需要格外重视但又不能将这门课程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唯一载体,趣味性是衡量国防教育以及这门课程能否有效吸引学生的关键因素。例如,湖南永州一小学教师将体育课“改造”成了军事课,让学生们练习匍匐、卧倒等动作,既促进了学生们对军事知识的启蒙,宣传了国防理念,还达到了锻炼身体、磨炼意志的作用。如此,才能发扬军事理论课的创新思维,在保证军事理论课主体地位不动摇的同时,丰富国防教育的形式。
在校园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的指导作用。高校大一新生在入学时所接受的军事训练课程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第一课,也是大学生们学习生涯的第一课,这足以体现其重要性。与以往中学时代的军训不同,大学的军事训练课具备专业性强、周期长等特点,一般高校普遍通过两周模拟军营生活的方式,采取全天候训练、严格作息、奖惩同担等形式培养学生们的意志品格、团队作风和担当精神,并将国防观念和爱国精神渗透到日常的严格训练与休息、唱军歌活动中。因此,保证军事训练的严格执行是高校做好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第一课、打牢学生思想根基、接受国防教育启蒙的关键保证。在校园中创建以国防军事为主题的学生社团,组织理论性强的国防教育学术知识讲座以及军事理论课教师授课比赛;军事理论课可以邀请部队军官着军装上课,营造浓烈的课堂氛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参观红色革命景区,在实践中感受革命文化的熏陶,领会国防教育的现实意义;还可以由退伍大学生士兵通过讲述军营美好生活和未来发展前景等方式,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军、报效国家;学校可以根据当地人防办的统一部署拉响校园防空警报,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紧急疏散能力;抓住建军节、国庆节等反映中国革命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大节日进行“国旗下的讲话”“演讲比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还可以在高校运动会中增加军事体育类的竞赛项目,丰富比赛的多样性、趣味性,使学生在竞争的激烈氛围中强化国防意识,树立国防观念。
加强高校国防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方法,运用到军事理论课及日常的国防教育中。任何学科都能利用其专业性的特征与国防教育学科相结合,采取学生听得懂并且感兴趣的方式授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国防教育及军事理论课紧密结合的课程,要重点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指挥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灌输到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中必须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要方式,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铸魂育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任务。军事理论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合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渠道作用,占领国防教育话语权的制高点,构建国防教育话语体系。
同时,还应该把握好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方向,传播国防思想、注入国防元素。习近平总书记说:“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9]不论是国防教育,还是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类的课程,都应该坚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导向,即使是自然科学的课程教学也应当贯彻渗透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注重加强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做到多学科交叉、融合。面对数量众多的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专业,高校可以结合不同专业的性质和特色展开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通过历史的视角讲述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惨痛屈辱及其背后原因,以机械制造与工业的视角来阐释武器装备的落后对国防安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互联网与软件的视角讲述现代国际间的国防竞争实际上是科技的竞争等。“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其原理同样可以为国防教育提供丰富借鉴。采取“课程国防”的形式,能很好地发挥其他学科课程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的影响作用和渗透作用,丰富和发展国防教育的内容。
在2018 年8 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作为一种我国对外交往宣传的有力的话语武器,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占领互联网的阵地,避免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我们的渗透。新世纪以来,网络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吸引力大大超过了普通的课堂,教师的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互联网信息传播具有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我们不能放任其消解我们对国防教育的话语控制权,我们应当将其打造成我国高校进行国防教育的载体和平台。高校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发布国防教育新闻、信息,吸纳“粉丝”,利用其辐射作用扩大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我们还可以构建国防教育网络共享沟通平台,引导学生们积极交流,开发国防教育的网络课程和军事趣味游戏。
舆论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在潜移默化中对教育者实现灌输和渗透,把握好舆论的正确导向,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和社会公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意识,引起一种价值观的共鸣。“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15]因此我们要坚决把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作为当前我国高校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互联网时代下网络信息纷繁复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善于利用其在传播媒介上的垄断和优势地位不断打压我国互联网的宣传阵地。随着我国5G 技术的兴起和成熟,网络治理水平不断增强,西方国家的网络话语权得到一定程度削弱,因此抓住发展机遇利用网络资源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全民国防意识是当前互联网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我们在利用互联网进行国防教育的宣传工作时一定要警惕网络上的不良因子,坚决铲除外部反动势力和内部分裂势力利用网络平台对我国国防教育安全的渗透和威胁,我们要依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下的各种有效途径广泛传播我国的国防教育内容,努力实现我国国防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