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翠玉
(重庆天泽新材料有限公司,重庆 401221)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向客户销售商品劳务或提供服务时,给予客户的赊销信用政策,约定在一段时间后结算,该时间段即为信用期限,从而形成企业的债权。应收账款管理是指对赊销审批流程的规范、信用政策的调整以及风险的管控等。
应收账款属于企业流动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占比的大小影响着制造企业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首先,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有效利用信用政策,有利于促进销售额的增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增强产品竞争力。其次,应收账款会带来较大的运营风险,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管控,能够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坏账成本和收账成本。最后,应收账款管理有利于提升利润质量,增加收入的同时增加利润,保障股东权益。
C公司是一家大型原材料制造企业,终端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产品、风电叶片、汽车内饰、建筑基材等领域,应用领域广泛。行业性质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在2008年以前,该企业属于行业龙头,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管理未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导致整体状况下滑,目前市场份额仅占约20%。在应收账款方面,C企业95%以上采取赊销形式,即签订合同后一段时间内结清账,账期为3-6个月。
1.应收账款管理不能及时匹配市场环境
C公司2017-2019年,应收账款分别是12.3亿元、12.1亿元、13.9亿元,应收账款环比涨幅分别是-1.6%、14.3%;营业收入分别是48.0亿元、51.8亿元、53.9亿元,营业收入环比涨幅分别是7.7%、4.1%;
以行业平均水平的J公司为例,2017-2019年其应收账款分别是12.3亿元、12.5亿元、13.6亿元,应收账款环比涨幅分别是1.2%、9.1%;营业收入分别是86.5亿元、100.3亿元、104.9亿元,营业收入环比涨幅分别是16.0%、4.6%;应收账款占据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是14.2%、12.4%、13.0%。
2018年C、J公司应收账款涨幅均低于营业收入涨幅,2019年应收账款涨幅均高于营业收入涨幅,是因2017-2018年整个行业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市场行情走高,应收账款政策收紧。因享受连续的行业红利,同时为下一行业高峰周期做好充足准备,2018年底至2019年初各大厂商纷纷投入扩建,扩大产能,导致2019年新增产能释放,行情急转直下,应收账款也随之放宽。从C公司与J公司的对比涨幅来看,在2018年行情较好时,C公司的应收账款环比涨幅-1.6%,营业收入环比涨幅7.7%,差异-9.3%,J公司应收账款环比涨幅1.2%,营业收入环比涨幅16.0%,差异-14.8%。在2019年行情较差时,C公司的应收账款环比涨幅14.3%,营业收入环比涨幅4.1%,差异10.2%。J公司应收账款环比涨幅9.1%,营业收入环比涨幅4.6%,差异4.5%。以上可以看到不管是行情处于高峰还是低估,C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都未达到J公司的反应速度。
2.应收账款占据营业收入的比例较大
2017年-2019年,C公司收账款占据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是25.7%、23.4%、25.7%。J公司应收账款占据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是14.2%、12.4%、13.0%。C应收账款占据营业收入的比例显著更高。高额的应收账款产生营运资金的占用,资金出现短缺,2018、2019年以来资金一度紧张,不得不通过短期借款弥补营运资金的不足。高额的财务费用侵蚀了本就薄弱的毛利,导致C公司利润率极低,较差的财务报表又导致融资成本的上升,以此循环往复,C公司的经营状况越来越差,缺乏竞争力。
3.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赊销审批流程不规范。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保证达到短期的利润目标,对赊销审批流程简单处理,并未形成一定的规章制度,导致赊销审批可有可无。第二,信用管理不健全。未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对于客户的信用评估较为落后,未采取科学有效的全方位评估方式,仅从经验判断或销售人员的片面了解而给予判定,缺乏公信力和严谨性,导致后期出现呆账、坏账,最终企业承受损失。第三,部门间疏于沟通协调。财务和业务两套体系,财务对销售业务不熟悉,事后被动记账,对应收账款的发生、收回、损失等情况缺乏全局掌控和准确了解,对于退货索赔和抵款信息不对称导致记账错误;而销售手工跟踪每一笔收款情况,耗时耗力,增加人工成本,导致财务和销售形成不增值业务,跨部门协作几乎为零。收款环节职责划分不清,对账、催收、后续跟踪均未落实到具体人员,导致无人问津的坏账产生。第四,对应收账款本质认识不足,考核体系不健全。企业从上至下的理念,是以销量和收入为导向,片面的追求短期利润的增加,而缺乏对收款有效的考核和奖惩机制,实现的利润质量偏低。第五,催收方式单一,未采取风险转移措施。催收方式仍采用较为传统的催收方式,电话、上门催收等,处于被动的局面。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未进行风险管理,只能被动选择承受风险。
1.营造良好的盈利理念
在争取市场份额的同时,不应当以牺牲账期为代价。注重前段的销售,更要注重后期的运营,将销售和运营同时归结为营业部门的绩效,保持良好的发展。
2.完善赊销审批流程,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遵循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针对赊销审批流程进行规范。建立良好的事前控制,各部门相互监督。营业部在进行市场开拓和客户开发后,需发起客户信用额度及资信调查申请表,报经营业部管理人员批准,再传送至财务部。由财务部向信用管理部提交客户信息,获取资信报告及信用保险批复额度。信用管理部制定信用保险批复额度和账期政策,根据信用保险批复额度选择对应的账期政策,营业部门根据账期政策与客户签订合同,财务部在SAP系统中维护客户信用保险审批额度和账期。合同签订时应明确付款时间、方式和违约责任,并完成合同签批流程加盖公章。合同签订后由营业部登记合同台账,分解和落实到每一位负责人员。
3.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通过“5C”分析方法,对于新客户进行情况调查和评审,可通过信用保险公司的资信调查情况或公开的企业查询软件,获取客户的资产负债情况、信用等级、经营情况及违约记录,并建立客户信用档案。每年年底根据当年的实际回款状况,更新客户的信用等级。如出现逾期、违约的情况,降低赊销额度或取消交易。
1.在销售实施阶段,确保按照信报额度进行发货
营业部门接收订单、创建销售订单号,填写需求单。生产部门安排生产,库存备货。SAP系统自动判断是否超信用审批额度,如超过信用审批额度,则冻结订单,反馈至营业部门,由营业部门发起解冻申请,经批复后方可解冻发货。避免在发货的时点违背事前的控制。
2.建立定期对账制度,事实监控
实现销售后当获取客户签收单或提单时,财务部开具发票、确认收入和应收账款。财务部根据收款情况与营业确认打款客户,保证单单清账,避免混乱。月末形成未收款清单,并提供给营业部。营业部针对未收款清单进行核查催收,定期提醒客户付款时间和期限以及违约后果,并与客户保持定期对账,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账款的回收。
财务部月度形成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及分析报告,发送至营业部,督促营业员对账和催收,并形成KPI考核。财务部保持与营业人员、信用管理人员的沟通,提前做好坏账准备计提的工作,对坏账准备进行合理的测试和计提。
信用管理部门应实时监控客户信用状况,保持与营业部和财务部的充分沟通个,发挥协同作用,对客户信用等级进行事实更新,避免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3.提升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素质
针对营业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定期开展培训,组织学习最新的企业政策,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提升工作能力。明确KPI目标,制定激励政策和奖惩制度,将营业业务人员的绩效工资与销售额、应收账款回款情况进行挂钩,激励营业业务人员保持良性销售。同时财务人员也应当采取激励和奖惩措施,促进财务人员与营业业务人员的配合,共同完成收款业务指标。
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账期,采取合理的催收方式。调查清楚客户欠款的具体情况,因合理原因且短期的情况下,可考虑调整收款期限,保证后期正常合作。对于恶意拖欠,态度恶劣的客户,可按照司法程序执行。
此外,通过与第三方保险公司,购买应收账款信用保险合同,在客户出现信用危机,无法偿还债务时,公司可通过保险公司进行理赔,减少公司损失。
利润的创造不仅仅来自业务本身,从应收账款的管理角度出发,也可以为企业利润带来贡献。日常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应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制定有效的赊销审批制度,建立完善的信用审核体系,合理规避坏账风险,降低企业应收账款成本,提高企业利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