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新思考

2021-11-30 14:54肖雅玉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育者思政政治

谢 俊,钟 佩,肖雅玉

(武汉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的党建工作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北大师生见面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上都强调,高校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指导。高校党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向标,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党培养人才、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有效路径。因此,要促进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着良好态势发展,就必然要求两者相互协作,缺一不可,有效形成“大思政”的格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国际间合作交流的加强,在这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快捷和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和学生的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我国要实现教育强国,也要求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高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建的引领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作用,必须将二者有机融合、相互协作、同向同行,坚定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大学生,增强他们对国家发展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一、新时代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价值所在

高校作为培养时代新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这些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正所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1]一个国家无德就难以繁荣,一个人无德就难以成才。因此高校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向着强国目标前进,就要抓实立德树人的机制。新时代推动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深度融合,压实高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之中,做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使二者的价值在高校发展、个人成长和思政课教学中得以展现。

(一)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因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理论成果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在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的曲折过程。可是理论不会自发的进入学生的头脑之中,要使其入脑、入心,就离不开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精心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将新时代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灌输给学生,使其内化于心就必然先让教育者学习,然后授之受教育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包括从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人,也包括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前者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后者则在“教学”中体现其作用。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学生思想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思政课教师作为灌输者与引导者,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更应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使其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问题。高校党组织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力量,其队伍成员主要是党员,我们首先要要求党员学习党的先进理论思想,其次还要他们用自身的榜样力量去感染身边的人。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使其紧密联系、协同合作,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如果缺乏党的正确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会偏离正确的教育方向;反之,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党建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也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不利影响,也会使学校党建工作的开展与宣传受到阻碍,影响党员队伍的扩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从而极大地削弱党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最终将会严重影响到学校人才的培养。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是满足新时代我国社会与高校发展的现实需要,二者的有效融合将有益于开创“大思政”的新局面,促进当代大学生形成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观念,从而为党和国家培育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与此同时,一方面,教育者要将思政课与最新的时政相结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开阔学生眼界。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引导大学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向先进党员靠拢,做新时代模范的宣传者和践行者。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有利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最早见于战国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2]“树人”出自西汉编修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4]新时代背景下,党对高校工作的指导,无不体现在其政治、制度、组织和思想等各环节各方面各领域之中。学校党建部门在学习宣传党的相关文件时,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要求党员教师将党的理论知识和精神文化融入思政课堂、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使党的思想精神落到实处,有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总书记还多次强调,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5]在这里“立德树人”蕴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立德是坚持德育意识,通过正面的典型示例来引导大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向上;树人是把学生摆在首位,对其进行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达到塑造优良品德和促进自身发展的目标。正所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一个国家要培养人才,既要育智,更要育人,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1]这也是新时代高校的重要任务。历史实践证明,“德”不可能自然而然的形成,需要培育、修养、践行,同时,“人”也不可能自我成才,需要培养、造就、锻炼。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部分,作为党组织的后备力量,其意识形态的形成不仅与社会和家庭环境息息相关,而且与教育者的灌输与引导密不可分。所以,在思政教育中教育者作为主导力量,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从而使受教育者真正做到思想上高度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行动上全力以赴支持党的工作。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协同创新,有助于积极发挥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有利于推动党领导下高校朝着科学健康方向发展

高校作为为党输送人才的重要窗口,必须贯彻党的发展理念,紧扣党的脉搏,应党和国家之所需。当今人才培养是高校安身立命之本,学生质量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5]高校是教书育人的神圣之地,是各界英才的集聚之地,其应以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为引领,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牢固的思想基础,向着实现培养新人、强大队伍、建设强国的目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6]高校党建工作面对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的是大部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高校要做到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向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前进,就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即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挖掘党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培养史、高校党的建设制度史和思想政治工作史等,增强大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对于高校党委及其党政人员而言,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组织部和思政课部单打独斗、各行其是的两条平行线。他们的理论工作也不能是仅仅停留在学校党务工作之中,只关注党员和积极分子,而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党建工作,增强思政课教师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从思想上使学生坚守党的信念、维护党的权威,做到思想上不动摇。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堂相结合,就是教育者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上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和指引,同时教育者在学习中也要发掘那些思想觉悟高、积极上进的品学兼优者,发展党和国家的后备军。对于受教育者而言,带领他们学习党史,有利于加强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思想觉悟、政治判断力等,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志气、骨气、底气。因此,我们要将学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并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和以党的思想为指导,树立“教学在师,教育为生”的教育思想,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良好教育局面,推动高等教育朝着科学方向健康发展。

二、新时代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现实困境

新时代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到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技飞速进步、国内外形势不断变化,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在不断与时俱进。过去那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了,党建工作和党建队伍的弊端也在日益显露。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符合时代要求。但二者在融合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较为枯燥

思政课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其树立正确“三观”的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着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8]传统的思政课和党课就是教育者和党建工作者拿着教材或者文件照本宣科,像传统的“老先生”一般一味地采取单向灌输,往往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干自己的事,基本上是各顾各的、互不相干,所以教材内容和文件精神落不到实处。教育者在向学生讲授党的相关文件的内容及精神也仅仅只是依靠理论讲授,没有生活实例,不结合实践,缺乏生动性。这样不仅降低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思政课就是照着书念的错觉,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对思政课的热情,使其出现“厌学”“厌课”的现象。另外,在高校之中部分教育者还存在“重学术、轻教学”或者“重教学、轻党建”的理念,由于近年来大学教师制度的改革,教师的科研压力越来越大,考核标准也越来越高,所以部分教师有点力不从心,在教学上有时候也只是应付了事。同时,教育者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学校要求的课程通过率为指标,不关注党的思想和党中央精神的传达,也不太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就导致党的工作与思政课相互分离与脱节,使得党的精神不能做到真正走进课堂,不能深入学生之中,从而使思政课不能很好的起到对学生思想的引领作用。除此之外,受教育者也存在着“重入党、轻思政”的观念,现在不少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第一条就明确必须是党员,而高校的入党名额又有限,加之思政课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疏于管理,导致不少高校学生产生误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无关紧要,入党才是重中之重;也有些受教育者可能是看到入党带来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一味的追求入党,不注重思想上的学习,入党动机不纯,这种现象在当今高校中是普遍存在的。可见,思政课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度不高以及学生思想认知上的偏差等,使得新时代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产生实在性的效果,同时对二者的融合也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二)学生党建工作有待完善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各种社会思潮的不断涌现,高校的不断发展,党中央要求各高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学生思想建设,坚定广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制度不全和管理松懈的问题。其一,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窗口、与外界交流的主要工具、获得学习认知的重要渠道和拓展视野的良好载体。[8](P218)但网络具有开放性、隐蔽性等特征,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弱势群体,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于网络信息的真伪辨别力不强。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党建工作的不完善,缺乏党和教育者在思想上的正确指引,受教育者可能会由于对党缺乏了解而被一些误党误国的言论所左右,产生错误的认知,这样既不利于其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学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二,有些党政干部身兼数职或形式上挂名,职责并不十分不明确,一方面会造成一定的“冗政”现象,另一方面会导致他们对学生党建工作的不重视或疏于管理,逃避职责。其三,高校党建制度不健全造成了高校党政干部与思政课教师往往形成各行其政、各司其职的现象。由于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责和面对的群体不同,往往在开展工作时,大都只会完成自己的那部分任务,缺乏合作意识。当互利共赢时,大家相安无事;但当工作出现错误时,双方就会开始相互推卸责任,这种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双方工作效率低下,使达到的教育效果不佳。其四,学校党组织下发到各个学院党支部关于党的教育文件或会议精神往往只是流于形式,部分学院党支部只是形式化的将党员集中起来,念一下讲稿拍几张照片就草草了事,并未使学生党员从思想上进行深刻学习。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党员在向其他学生进行精神传达时模棱两可。其五,在高校中,学生成为党员要经过一系列的考察,从提交入党申请书——成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这一过程中,高标准、严要求,层层筛选。但是在其成为正式党员之后,由于缺乏有效的定期监督机制,造成不少党员存在信念动摇、思想僵化、精神懈怠等问题。这样就会对党组织内部产生消极影响,使党员的动员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凸显,从而撼动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稳固地位并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党政队伍建设亟待提高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普遍地存在着党政队伍力量薄弱、数量不足以及党政干部和教师素质不高的现实情况。而这些情况的存在,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校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一是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着“思想有问题找辅导员,生活有困难找辅导员”的现象,这说明无论是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还是普通学生,他们面对困境时的第一反映就是向辅导员寻求帮助,这也从侧面说明党组织和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不到位,并未真正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二是许多高校党委将党的文件宣传到各个学院的党支部,但有些学院党支部责任感不强,而只是把会议精神传达给与学生接触密切的辅导员。由于大部分高校的辅导员都是一些新进的年轻教师,他们的政治觉悟、生活阅历、工作经验都不及老党员。一些年轻辅导员缺乏系统学习,不能真正领悟党的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甚至有可能存在误解会议精神的现象,最终结果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偏离正确的指导方向,导致学校党建工作不能落到实处。也有一些辅导员不是“科班”出身,还存在着思想上不稳定的问题。三是在高校中也存在着基本理论不扎实和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的教师。这样的教育者游离在学生之中,不仅会对学生的成长不利,还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对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产生阻碍,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四是在高校中经验丰富的老党员以及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党政干部的数量严重不足,再加之各个学院的辅导员干了一两年刚与学生建立起情感纽带,又调到其他工作岗位,会对学生的情感造成一定的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党建真正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之中带来了挑战。

三、新时代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新思考

面对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融合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我们不仅需要从思想上对党政干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进行整顿,而且需要从质量两方面上完善学生党建工作和提高党建队伍建设,使二者真正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实现深度融合。

(一)理论联系实际丰富高校教育教学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到现在的百年之中,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过程中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得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取得了一系列巨大的成就。这既是我党在这100年中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又体现着她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原则。面对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育内容单一和以教育者单方面灌输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我们更应该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活动之中,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实现双向互动。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9]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我们也需要在实践中获得自身的发展。所以在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丰富教学内容:一是教育者要改变传统“教书匠”的教育理念,加强与党的联系,紧跟党的脉搏,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到思政课课堂之中,一面通过理论讲授和理论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之中学习党的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观念;一面通过在课堂上组织相关的教育活动,创设环境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受教育者对思政课的热情。二是教育者应引导受教育者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如学校或学院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走访抗美援朝老兵慰问活动,每个人可以将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鼓励学生暑期参观延安、西北坡等红色革命根据地,在实践中对党有更深的认识。同时,对一些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通过身边的真实事例对大学生形成一种激励作用。另外,高校还应增添一些有关党建的趣味知识竞赛内容进课堂,使党的相关理论政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活起来”。三是学校党组织可以将各学院的学生党员组织起来,组成一个以“党史为魂、四史为根”的宣讲团队伍,根据各学院学生党员自身的特点,发挥各个党员的优势,运用理论讲授、实践锻炼、榜样示范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校园内宣讲党史,使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党史熏陶,感受党的魅力,引导他们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二)齐抓共管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学生思想素质是一所高校质量高低的“显示器”,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不仅要靠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也要靠学校党委不同部门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相互协作。因此,高校应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思想建设摆在首位,紧紧围绕党委积极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第一,高校党政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管,在上面传播关于党的正确思想及最新讯息。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可以通过录播的方式,将党建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使学生能随时学、随地学、随处学。第二,学校党委要坚持把从严管理与科学治理结合起来。一方面学校党委要建立主体责任制,加强对各学院党支部组织的管理和监督,通过对学生进行发放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具体问卷对其进行检查,看党的思想落实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对于有些党政干部存在“一岗多职”“多岗多责”的现象,要明确不同部门党政干部的具体职责,避免造成其身兼数职而力不从心或流于形式而走过场的现象,要使其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使党的各项工作真正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从而达到上传下行的效果。第三,对于学生的入党工作要落到实处。学生党员要在班级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做到“我是党员我先上”,在学生团体中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这样才能用自己的行动来号召更多的同学加入党的队伍,向党靠拢。对于那些入党是“为小我不为大我”的人应首先纠正他们的入党目的,端正他们的入党态度,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入党积极分子要严格参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要求,组织他们定期进行学习,定期考核,让他们从思想上深刻体会到党发展到现在的不易,深知自己肩上党员的重任。对于已经是党员的同学,也要对其进行监督,防止其思想发生转变。第四,学校党政机关要加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的联系,不仅学校党委工作者要走进思政课堂,走进学生和教师之中,而且思政课教师也要积极参加党的活动,加强党政工作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彼此了解、沟通合作,以达到两者融合,真正从实际上形成党建引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接,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影响。第五,在这个信息爆炸、矛盾丛生的时代,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发生新变化。对此,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根据党情、国情、世情探寻新的教育途径,也要根据学生思想上的变化增添新的教育内容,紧跟时代的步伐。第六,高校党建工作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将党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在“润物细无声”中来影响人感染人。如将党的重大事件排演成话剧,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深受感染,让党的革命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增强党的生命力。

(三)以质取胜提高高校党政队伍建设

古人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10]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文化水平高、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特殊的社会群体。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党政队伍对其进行思想上的引领,他们很有可能产生思想上的困惑,误入歧途。由此可见,高校党政队伍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5~6]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是“欲树人,先立德;欲立德,先立师德”[11](P15),这句话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强调大学发展进步关键之处在于提高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离不开高素质的党政教师队伍。广大党政队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引领者,是中华文明的弘扬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者。他们肩负着向广大学生传送知识、输送真理和思想,担负着塑造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时代新人的时代重任。如今,无论是对于高校党建工作者而言,还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其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都是不能忽视的。所以,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学校党政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扩充经验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党政教育者队伍。对于本校存在的专职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不足的现象,各高校可以面向社会,如党校、研究所、行政单位等,与他们进行合作,引进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党员,同时各大高校也要积极培养本学校及学院思想先进及能力突出的后备党员力量,不仅充实他们的知识理论,而且激发他们的奉献精神,在择业时优先选择思政课教师,日后成为有能力、有经验和能担重任的教育者。二是用先进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各高校应要求党政干部和教育者认真研读十八大以来党的相关文件,认真学习党的先进思想,端正党政干部的政治态度,提高教育者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广大教育者树立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教育理念。三是对党政队伍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其应对风险的能力。在高校中,党政干部队伍多由青年教师组成,但由于他们存在经验不足、事务繁多、对党的精神体会不深刻等现象,往往使高校党政工作流于形式,再加之部分管理人员存在只“管理”不“育人”错误观念,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强。因此学校党委有必要对其进行就职前的岗位培训,形成“一岗一责”的机制。四是党政干部和教育者要加强与受教育者的沟通交流。对于无论是党员还是大部分普通学生遇事第一反应是寻找辅导员的帮助而不是党组织和思政课教师的现象,党组织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经常与受教育者交流,贴近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五是培养党政队伍研究性合作的精神。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都不是单兵作战、孤军突进,而是要两者相互通气,形成合力,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提升工作效率以及教育质量。在这个“互联网+”的新时代,高校要突破传统的单打独斗模式,利用互联网优势打破时空界限,与其他高校党政队伍进行线上交流互动,学习优秀经验,开创新的教学体系与模式。因此,建立高素质、高质量的学校党政教师队伍,对于新时代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是极为有利的。

总之,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进步、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迭代,教育也在不断的深化改革,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没有变。新时代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不仅能促使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而且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样能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打牢教育强国的根基。

猜你喜欢
教育者思政政治
品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思政课“需求侧”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