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农业机械鉴定站 张爱莉
水产品机械化深加工是渔业产业链条延伸的最高层次,在渔业经济发展中占有牵动全局的作用。当前,在经济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这样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渔业发展要升级上档,不发展加工业,单纯在渔业内部进行适应性的结构调整,解决不了市场制约问题,解决不了效益偏低问题,解决不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作为现代化渔业最根本标志的产业化也发展不起来,渔业就很难顺利实现“二次创业”。因此,从构建整个渔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水产品机械化深加工,实现转化增值,已成为渔业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具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意义。
秦皇岛市共有渔业村28个,渔业人口40810人;水产养殖面积63.64万亩,水产养殖户2214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54.35万亩,养殖户2179户,主要分布在北戴河新区和昌黎县:浅海筏式养殖45万亩,主要养殖海湾扇贝;海水池塘养殖7万亩,主要养殖海参和对虾;底播增殖养殖面积2.35万亩,主要养殖海参、杂色蛤、文蛤等;工厂化车间养殖147万立方水体,有规模化水产养殖企业59家,主要养殖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海参和对虾,同时也进行水产苗种培育。
目前,秦皇岛市有海东青食品、冀弘水产等水产品加工企业40多家,年加工量30万吨,年水产品加工总产值50亿元,出口创汇1.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量的80%以上,位居全省第一。出口产品主要有冻、干、盐腌或熏制的扇贝、鲽鱼、海参、杂色蛤、对虾、八带鱼、虾夷贝等,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其中,加工扇贝出口量达到1.5万吨左右,占水产品出口总量的50%左右,是秦皇岛市标志性出口产品。另外,鲍鱼、章鱼、蟹以及各类休闲即食内销水产品逐年增加,标志着秦皇岛市水产品加工正由传统型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旅游内销产品转型。
目前,秦皇岛市水产加工业整体装备水平、生产加工能力和产品技术含量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并拥有一支懂技术、善管理、精营销、敢开拓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已成为河北省重要的海水产品加工贸易基地。水产品加工业上接水产养殖业,下连水产品物流运输业,是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高效发展的重要关联产业。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如果与优势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流通市场建设紧密结合,实行加工带基地、流通促加工,这样深层次、多系列的水产品精深加工,不仅能够加快初级水产品转化,拉动水产养殖业的深度发展,优化水产品区布局,而且通过水产品的综合利用、提高增值水平,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营销产品,延伸渔业产业链条,有助于渔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整合。
1.3 酱香型酒糟有机肥研制 将新鲜酱香型酒糟、油枯及牛粪单独充分腐熟发酵后,翻堆晾干。按6.0∶2.5~3.0∶1.0~1.5的比例混合,制成有机肥,按照有机肥行业标准(NY525—2012)进行质量检测。
积极鼓励和支持现有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例如我市海东青食品有限公司,充分优化整合经营项目,打造水产渔业转型新目标,基地建设多功能移动平台,配置液压升降系统、附属PE平台、深海养殖网箱、暂养池、垂钓平台、海洋生态监测观测系统、气象站等先进的科技设施,打造了以渔业文化为主题的秦皇岛市唯一座海上休闲旅游平台,成为了秦皇岛休闲旅游一道美丽独特的风景线。在产业政策、项目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向水产龙头企业倾斜,重点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外向型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品开发、品牌创建、产业带动和市场开拓能力。
旅游住宅地产是大陆村旅游地产开发的主要形式,是游客们的第一居所,旅游住宅地产最主要的应该是考虑到居住者的居住条件,如生态环境,交通条件,地理区位,基础设施状况等因素。同时,要依据大陆村独特的自然资源,增加花草树木的绿化面积,使之体现出大陆村旅游住宅地产的独特优势,并逐步完善旅游住宅地产的配套设施,使之满足居住者的需求,突出生态自然特色。
秦皇岛市水产品整个生产环节推行生产线全程监控系统,利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生产线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设备高压清洗机、强流除水机、震荡筛选机、烘干机、螺旋空压机、喷码分页机、高温高压灭菌机、金属探测器、X光异物检测机、自动瞬热式封口机、低氮燃烧机等,整个生产流水线从挑选、技术、包装、杀菌到装箱、封箱等环节,机械化程度达到了80%,降低人工费用,减少能源消耗。
我们要加强企业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帮助企业与科研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我市驻秦科研院校以及大连、青岛等地技术人才优势,加强人才、技术引进与合作,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通过技术入股、专利转让等方式,加快高精水产品的加工,不断提高水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海洋药品、保健品和功能食品等开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工艺、设备、人才和管理方式。在重视“硬件”引进的同时,注重“软件”引进,特别是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水产品加工工艺,推动水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水产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把渔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水产品加工业结合起来,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发展思路,突出秦皇岛市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水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建立一批与加工企业相配套的水产品原料基地,加工企业设有专业的研发机构和技术研发管理中心,具有完善的研究开发及试验条件,化验、研发试验室,配有先进研究检测设备杀菌锅、超净工作台、电热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干燥箱、生物显微镜、低速冷冻离心机、气相色谱仪、酶标仪、分析天平、自动进样器、无菌均质器等。有效对原料、关键生产工序及影响产品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检测分析,保证产品加工过程中未添加防腐剂和添加剂及色素,真正做到了新鲜、天然、健康、绿色、放心的海洋食品,让中国海洋食品加工工艺与现代设备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加强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健康水产养殖,利用增氧、投喂,清淤等机械设备,为水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加工原料。鼓励养殖户、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水产品加工企业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水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发展产业化经营。同时,为解决由于海洋渔业资源衰减、养殖生产季节造成原料不足的矛盾,要大力发展来进料加工业务,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扩大水产品加工出口。
肉牛养殖中,胃肠道疾病是十分常见的一类疾病。引起肉牛胃肠道疾病的致病原因多样,包括致病原因和饲养管理。在具体诊治中,应该结合肉牛临床症状,明确致病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避免随意用药,增加药物耐药性,降低治疗效果。
水产机械化深加工是以渔业资源为依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头连着渔业生产,一头连着市场销售,是促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重要连接点,在产业带动和稳定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秦皇岛市水产品加工业为秦皇岛渔民转产转业、吸纳城镇劳动力和消化农村富余劳力提供了重要的就业渠道。
秦皇岛市按照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大力扶植培育龙头企业,水产龙头企业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规模档次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加大投入,冀弘水产主要开展海参养殖、捕捞、加工,其生产的即食海参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美食,产品出口多个国家。海东青食品把传统渔业生产与物流、旅游、休闲、文化、餐饮等有机结合起来,培育“绿色健康养殖—精深加工—渔业生产服务—科普研究—产品运销—休闲旅游”的产业完整产业链条,推动生态养殖捕捞和水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兴建了海上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实施新建和扩建改造,使秦皇岛市龙头企业的实力和水平得到提升,对于促进渔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为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不少企业还购置安装了生产监控设备,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加工、包装出库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近年来,秦皇岛市水产加工企业对品牌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注册品牌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经Spearman相关关系检测,SMILE组和FS-LASIK组在手术前后角膜光密度的变化量与手术前后角膜厚度、曲率、眼压、等效球镜的改变量无明显相关关系。
《美国国防语言转型路线图》的政策议程分析——基于多源流模型的视角 … 马晓雷 梁晓波 庞超伟(1.1)
我国水产品资源丰富,有丰富的海水、淡水养殖及捕捞资源,涉及鱼、虾、蟹、贝等各种不同规格和品质属性的渔业资源,这些渔获物直接投入市场经济价值不等,保鲜时效短,要使之有效的利用就要进行深加工,使之转化为相关的食品工业产品,提高附加值。这就需要不同的加工机械和加工技术,要加大对相关机械研发和加工技术的投入,以适应不同的渔业产品。
适应水产品国际市场的需要,建立和完善严格的质量安全体系,严格按照国际规范对水产品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包装、贮藏和运销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国际市场一直是我市水产加工业的重要阵地,有利于走出去、引进来,以及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发挥我市水产加工业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要努力开拓新兴水产加工品出口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要在稳定现有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同时,致力于多元化市场的建设。同时,鼓励企业大力开发国内市场。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饮食习惯和口味,研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开展市场错位竞争,不断扩大秦皇岛市水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占有份额。
各级相关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行政理念和工作作风,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寓监管于主动服务之中。切实履行部门服务职能,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培训工作,为企业用地、原料收购、出口退税、项目申报、龙头企业申报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从服务地方经济出发,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
机械化在水产品产业加工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要大力推进水产养殖、加工全程机械化体系,积极推进水产养殖、加工机械化信息融合,加快促进产业化经营,使水产品加工业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