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双辽市国有林总场 吴洋 郑卓
无公害防治技术是目前林业育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方式之一,这种方式不但对环境有利,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受到各个部门普遍推广。具体来看,无公害防治技术包括三种,即昆虫防治技术、微生物防治技术、益鸟防治技术。在昆虫防治技术的运用中要以生物食物链为出发点,采取引入病虫害天敌的手段,利用生物链让问题得以解决。有效的利用昆虫防治手段不但能够控制病虫害的蔓延,还能够让生态系统得到全方位的保护。通过微生物进行防治促进生物技术实现快速进步,将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知识加以有效利用,并根据生物繁衍特点对虫害进行有效的抑制。比如益鸟防治就属于一种有效的无公害防治手段,林业工作人员在林木育苗地投放啄木鸟及灰喜鹊,这些鸟就会有效将病虫消灭,从而让病虫害得到全面的防治[1]。
化学防治技术的作用体现在极为严重的病虫害,通过更加有效的手段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化学防治技术利用药物喷洒的方式开展,根据病虫害的程度用药。尽管利用化学防治技术可以在短期内将病虫害消除,但此种方式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与目前社会的环保理念相背离,所以有关部门可以在化学防治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利用防虫网,将苗圃苗木和害虫有效的隔绝,从而防止虫害侵犯苗圃,并能够达到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生物防治属于一种最为基本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此种方法就是利用机械设备以及物理技术来进行病虫害防治,其中最普遍的是将树木涂白来进行病虫害的预防。树木涂白不但能够有效地保护树木,还能够达到防晒抵抗寒冷的效果,还可以让病虫产生错觉,从而有效消除病虫的危害。
尽管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对大多数的病虫害加以控制,可在环境的不断变化中,最近几年病虫害出现变异并且又产生了很多新型病虫害,针对新型病虫害和变异病虫害,很多地区都没有进行有效的检测及研究,更缺乏针对这些病虫害的防控措施,一经出现严重的病虫害,就很难应对,这对林业育苗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是一个持久的过程,这就需要在病虫害防治的整个过程中制定完善的病虫害防治机制,特别是建立专门进行病虫害防控的检测系统,其可以对林区病虫害的各个阶段进行全方位监控,对防治病虫害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托。可是现阶段很多的地区对防治病虫害都是采取虫害爆发后集中治理的手段,普遍缺乏监控意识,对病虫害的原因、变化等没有进行有效的研究,从而造成很多病虫害隐患不能及时被发现,对病虫害的整个阶段没有进行有效的监控,从而导致了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2]。
一些地区在病虫害的防治上效果并不理想,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相关人员缺乏对病虫害的防范意识,对防治病虫害的重要作用没有达到正确认识。对病虫害问题不能及时的发现,这给防治病虫害工作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此外,还增加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这让林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现阶段,尽管我国很多技术部门都掌握了对大部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可是在实践中却存在着众多细节性问题。出现此种问题的原因为,有关技术人员没有适当的控制细节,从而很难实现防治技术的最大作用。比如,目前,在林业育苗时期,都是在病虫害发生后才采取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制定防治方案,在初期的防治阶段,因为检测技术落后,不能第一时间发现病虫害的起因,所以给防治效果造成了影响[3]。
在我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往病虫害产生的原因能够看出,目前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其一,没有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有效预测,对于病虫害隐患不能及时的发现并加以解决。其二,因为林区管理对防治病虫害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没有运用恰当的解决方式,从而让林业育苗工作很难得到顺利开展。对于此种现象,首先要加强林区管理以及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从而让工作人员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并对林业病虫害知识进行充分掌握,加强对林区建设的管理,从而在防治病虫害和林业育苗管理方面收获更多的经验,让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实现有效提升。其次经常开展林区病虫害防治的培训活动,不但包含病虫害的治理,还包括病虫害的发展规律以及病虫害的特征,培养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预测能力,可以对病虫害做出全方位的检测,进而达到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效果。最后还需要积极地引进专业型人才,完善各个方面的制度,让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让防治林业病虫害工作得以顺利地进行。
在林业育苗工作中,有关工作人员要把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到位。第一,在进行林业播种前,工作人员需要对种子进行全方位的病虫害防治,从源头上根除病虫害。在苗圃的运用中,相关人员可采取圃地休闲轮的办法来防止病虫害的繁衍。此外还可以将有机肥添加在土壤中,将肥量控制在一定的标准中,并仔细的清理林苗,从而保持苗圃的清洁,将病株清除干净。另外,在治理害虫时还可采取人工捕杀的手段,但要结合实际情况。
当前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通常都是采取事后处理的手段,要对病虫害的各个阶段进行防治,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检测系统。第一,相关人员要提升封山育林的管理能力,根据林业育苗的方位,做好考察工作,让林区植被实现更好的生长,从而让林区生态平衡得到维护。第二,把苗圃质量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有效的结合,降低苗枯病的发生率。第三,加强事前防范意识,强化对林区的日常维护,如果发现存在病虫害隐患就需要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从而避免病情的蔓延引发大面积的病虫害。
在林业育苗的工作中,需要对一些能够抵抗病虫害的苗木做重点培养,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采集有关信息,能够了解病虫害的原因。对防治病虫害的经验进行汇总,可以采取实验的手段进行研究,如此能够收获更多的防治病虫害的经验。另外,在完成病虫害防治后,为防止病虫害因为基因突变引发第二次危害,工作人员要结合具体情况转移病虫害树木,因为病害苗木会给病虫害创造条件,从而对其他苗木生长十分不利。
目前林业病虫害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给林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并给树木的生长带来极大的危害,从而给林业生产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就需要加大技术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防治病虫害水平。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防预,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病率,从而实现林木的健康生长。大部分病虫害都对林业有严重危害,这是由于没有将病虫害工作更加有效的落实,在林业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严格的对各个环节进行把控。要选择通风低湿的苗圃,从而降低枯苗的产生。在育苗中,需要增加翻土频率,并保证肥量的充足,进而使得病虫害得到降低。在林苗生长的过程中要进行经常施肥、除草等,还需要及时进行修剪枝叶,防止病虫害的扩散,提升育苗管理的实效性。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林业生产不但能够维持生态平衡,还能够取得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到位,能够促进林业实现更好的发展。根据现阶段病虫害的防治情况,全方位的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已经开始,林业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也进一步提升,还需要通过学习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来促进病虫害防治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对病虫害进行合理控制,实现林业育种工作的有效进行。特别是在目前,伴随着林业种植面积的增长,病虫害的数量也显著增加,这让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效开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病虫害防治人员,就需要加强重视,做好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地让病虫害得到有效的消除,实现林业生产顺利地开展,让树木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并推动经济收益的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根据林业育苗的常见病虫害,需要针对病虫害产生原因、种类以及规律进行深刻的研究,并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做好事前预测。对于一些病虫害隐患,需要尽早地发展并做到及时的处理。此外,还必须对各种病虫害进行有效的研究,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从而促进林业育苗工作的有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