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康卫斌 李林义 罗丹
从2009年开始,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便开始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先后施行了小麦机收留高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技术;玉米免耕施肥播种、小麦免耕(带状)施肥播种技术;病虫草害化学防控技术;农机深松技术。2015年,凤翔县被列入陕西省农机深松技术推广示范县。为了抓好深松技术推广,县农机推广中心建立了陈村镇紫荆村、尹家务村、王堡村、老疙瘩村四个5000亩集中连片试验示范田;组织全县各镇、村分管领导、农机、农技站长、技术人员、农机合作社和村组干部群众,召开深松作业现场培训会4场次,培训干部群众1300人次,印发简明深松技术问答1万份,张贴宣传喷绘32面,悬挂宣传条幅100余条;同时,通过电视、凤翔视窗、QQ群、微信等媒体加大深松技术宣传。当年推广曲面铲、直铲式深松机、振动式深松机18台,安装智能深松检测仪18套,实施深松作业面积26000余亩,深松技术推广应用取得了新突破。
截至2020年,凤翔区农机深松面积累计超过73万亩,作业范围遍及全区12个镇,国家作业补贴2200万元以上,参与深松作业的拖拉机达到了126台,推动了大马力拖拉机的更新换代,农机深松工作取得了飞跃式发展。
凤翔区农业生产分为川塬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北部山区春玉米一年一熟生产区。川塬地区深松一般在小麦收获后实施;北部山区深松在春玉米收获后11月份进行。推广深松机具为:曲面铲、直铲加镇压滚深松机;深松机加装旋耕机深松两种机具。农机深松作业采用深松作业灭茬+镇压;旋耕+深松作业两种联合作业模式。适宜深松的地块,土壤水分在15%~22%之间,小麦留茬高度不超过15cm,玉米根茬不超过10cm,秸秆粉碎长度不超过10cm,夏闲地作业全部采用复式旋耕深松作业。
按照公开招标,整村推进,便于监管的原则,由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制定实施方案;各镇政府因地制宜,以公开招标或其他方式择优确定装备实力强、经营管理规范、社会信誉度高的农机合作社承担深松作业任务。对取得国家、省、市示范农机合作社称号的合作社及多年参加深松作业,政府和群众反映好,无投诉的合作社增加相应的分值,并及时报区农业农村局备案。区农机推广中心、各镇政府审核参与竞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资质。所有参与竞标的合作社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区域内证照齐全的农机合作社;(2)参与竞标的合作社130马力以上四驱拖拉机及深松机组原则上不少于6套,每套机组包含1台拖拉机+1台深松机+1套深松监控仪:(3)参与竞标的农机合作社农机三率(持证率、挂牌率、审验率)必须达到100%,购买保险;(4)提供合作社近三年参与农机技术推广项目工作业绩及无不良记录证明。
为了便于科学、准确地对全区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实现远程信息化监测全覆盖,所有中标合作社、参与深松作业的每台深松机组,都必须统一安装深松监控仪。区农机技术推广中心、镇政府农业综合服务站、深松作业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深松作业拖拉机组,分层次安装监控平台,实现县、镇、农机合作社、驾驶员四级全覆盖,全面监控农机深松作业路线、深度、面积、作业全过程监测。确保强农惠农补贴项目高效落实、安全运行.对作业中出现的仪器设备、数据传输等问题,及时和深松监控服务商联系解决。
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深度要求达到30cm以上,深松间隔50~60cm,复式联合深松作业后的地块要达到“深、平、细、实”的要求,做到田面平整,土壤细碎,没有漏耕,深浅一致,上实下虚,达到待播状态。
按照农民自主、市场运作的原则,由各镇人民政府和中标的合作社签订作业协议,组织村组、农户和中标合作社,抢抓时机适时开展深松整地作业。
一是村级统计。村委会确定作业质量检测员,负责统计作业面积和查验作业质量,填写《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验收单》,村委会负责人、检测员、机手、农户四方在各自栏目签字,汇总后在村级公示栏公示(不少于7天),提供公示影像资料,无异议后由村委会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分别上报镇农业(农机)机构和财政所核查。
二是区、镇核查。各镇政府组织农业(农机)等相关技术人员在深松过程中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检查作业质量,及时对照查看深松检测仪核实作业面积。对各村上报的深松整地作业面积,结合本镇农机深松智能监控平台监测到的面积、深度进行全面检查、核查,在确认作业质量合格和作业面积准确后,填写《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资金明细表》,镇政府负责人审核签字并加盖公章,上报区农业农村局审核。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组织工作人员不定期对各镇深松工作进行核查,对深松作业过程中的投诉及时进行查处,化解作业纠纷。
三是区级确认。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对各镇深松整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抽查,内容包括招投标是否公开公正、中标合作社投入的拖拉机、深松机检测仪是否规范、正常运行,群众是否满意、作业质量是否合格等。通过抽查,区农业农村局对各镇上报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资金》予以审核确认后,申请区财政局拨付补助资金。
农机深松技术是国家实施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技术和手段。经过多年来的推广应用,得到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机械深松深度可达30~50cm,可有效地打破长期以来犁耕、旋耕所形成的坚硬犁底层,有效提高土壤的透水、透气性能,深松后的土壤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适宜作物生长发育。
机械深松作业可大大地提高土壤蓄积雨水和雪水的能力,将大量降水存入地下,提高耕作层的蓄水量。机械深松降低了土壤蒸发散失和流淌损失,在干旱季节又能从深层提墒,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必要的天然地下水库。
机械深松作业与深翻作业相比较,其阻力小,工作效率高,作业成本低。深松机由于其独特的工作部件及结构特性,使其工作阻力明显小于铧式犁耕翻,降低幅度达1/3,由此带来工作效率更高,作业成本降低。
深松不翻动土壤,可以保持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土壤的风蚀与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因翻地使土壤裸露造成的扬沙和浮尘天气,减少环境污染。
机械深松适应各种土壤,对中低产田作业效果更为明显。中国农机院在中低产田试验数据表明,机械深松的增产效果(与未深松的对照田比较)如下:玉米平均增产80kg/亩,增产率约20%;深松可使灌溉水的利用率至少提高30%。
农机深松技术相对于传统铧式犁翻耕,疏松土层而不翻转土层,并行成行与行间虚实并存的土壤结构,打破多年机械作业形成的板结层,耕层中“虚”的部位蓄纳雨水,通气性好,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有利于分解有机物质,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含量;行间“实”的部分,土壤密实,通气性差,土壤中的微生物在嫌气条件下,能将土壤中的有机质转变成土壤腐殖质,提高土壤的潜在肥力。虚实并存的土壤结构,使养分释放与保存的矛盾得以解决,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活力,培肥地力,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育,为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实践证明,农机深松能够蓄水保墒、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提高抗倒伏能力;促进农作物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群众收入;减少土壤扰动,抑制了尘土飞扬,优化了农业生产环境;采用复式深松机具作业,减少了机具进地次数,实现了农业生产节本增效。
农机深松整地作为一项农机化新技术,经过近几年的推广,得到了大范围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保质保量完成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需要配套大马力四驱拖拉机,名牌140马力以上拖拉机售价动辄20多万元,深松机3万元左右,单台补贴金额偏低,每季深松作业受指标限制,作业不足2000亩,作业时间短,为了充分发挥拖拉机作用,还需配置其他作业机具,而这就加重了机手经济负担。
目前使用的深松机具品牌繁杂,质量良莠不齐,作业过程中深松铲柱扭曲、铲翼掉落、铲柱包箍螺栓损坏致深松机架撞坏变形、易损件价高就近难购买。
深松作业前地里的小麦秸秆必须捡拾干净,部分群众不愿意清理,这会影响深松作业。深松作业过后地表不平,如果雨水过剩,易滋生杂草,增加化学除草费用;受传统耕作习惯的影响,群众注重表面现象,缺乏对深松知识的正确理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深松技术的普及应用。
镇政府是当地实施深松工作的责任主体,但由于基层政府工作任务繁杂,有时耽误了作业最佳时段。
对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加大补贴额度,保证农户在享受国家购机补贴的基础上,再享受叠加补贴,享受补贴总额以不超过机具总价款50%为宜,减轻群众购机负担,调动群众购买大马力拖拉机配套高新深松作业机具积极性。
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时间紧,作业季节性强,保持深松作业机具良好技术状态至关重要。作业季有关生产及销售企业要在县域内设立售后三包服务点,为深松作业提供周到服务,做到出现故障到现场服务整个过程控制在1个小时内,争取宝贵的作业时间,保障机具高效率正常作业。
通过各种新闻媒体举办农机深松整地知识专题报道;召开深松作业现场会,邀请各级领导、村组干部、农业科技示范户参会观摩;印制宣传资料,利用乡村集市、交流会广泛宣传;设立对比试验田,增加群众认知度。
对深松作业进行公开招标,县区政府与各镇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镇政府制订本镇深松工作实施方案,整村推进,便于管理;每个中标合作社都要向县区农业农村局、镇政府出具承诺书,明确作业面积、作业区域,坚决完成本标段深松作业任务。严禁中标合作社层层转包行为,一经查实,终止协议,取消作业资格,记入黑名单,今后不得参与深松作业,净化深松作业市场。加强作业质量监督,作业过程中出现铲翼松动掉落现象,督促机手及时更换修理;对人为减少深松铲柱、加大深松铲柱间隔行为坚决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