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阳 福建师范大学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自诞生以来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对中国古典舞的继承和发展发挥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并贯穿于中国古典舞的始终。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认识及教学作用的论述,使读者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内容、作用、内部关系及其对学生的气息把握、全面发展、深化技巧、提升审美等有进一步了解。
“身”即身体,是舞者表达一切舞蹈语言的生理载体,是舞蹈区别于绘画、音乐等艺术的重要标志。舞蹈这门艺术要求舞者将一切需要表达的状态、情感、精神等通过“身”传达到观众的视觉器官,从而达到满足观众观赏需求的目的。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韵”指的是韵律、神韵。“韵”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内涵,它包含气蕴、呼吸、意念、神采等。
“韵”分为气韵和神韵。“气韵”是中国舞美学特征的核心,它贯穿于形体运动和情感表现的始终[1]。在舞蹈中,舞蹈的动作形态展示都通过韵来表现,从而获得审美价值。运用气不仅能提升舞蹈的表现能力和技艺,还能通过不同的方法调剂气息,从而衍生出不同的韵的风格。“神韵”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中的“心、意、气”的具体化。“神韵”的重要表现介质之一便是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体现着人的心灵,表达着人的感情变化及想要传达的精神。
“韵”在整个古典舞身韵中发挥着表现舞蹈形象的思想感情和体现强大生命力的作用。“韵”能使舞者在表达舞蹈形象并受到情感冲击时做出鲜明且与情感相符合的反应,并同时推动人体做出同步的形态,转而成为表情的内核。
“身韵的核心”即“形、神、劲、律”的统一,这四个字展示了中国传统人体艺术美学的规律,是将古典舞身韵进行从内到外、从形到神、从力度到动律的提炼。这四个字既是理论层面的文字,又是实践中的应用法宝。
“形”即舞蹈中观众视觉器官直观看到的一切动作、姿势、路线等造型和动作与动作之间、造型与造型之间的变化过程。“形”为我们展现了形态与形态之间的变化,是古典舞身韵中一种重要的展现美的手段。“神”是舞者在表演舞蹈形象时表现出的内涵、神采和气质等。“神”在舞蹈创作之初便存在。“神”虽然抽象,但也是观众可以感知和认识的,没有“神”的“形”是没有生命力的。“劲”是通过肢体来表现肢体动作的轻重、缓急、长短、延伸和顿挫等特征,将这些特征很好地表现出来,才能说明舞者掌握了“劲”的运用。“律”则是在舞蹈过程中舞者内心对舞蹈节奏的感知。
综上所述,在“身韵”中,身相当于“形”,韵也可以说是“神、劲、律”三者的结合,所以“身”与“韵”对身韵的核心同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神”是“韵”想要表达的情感内涵,舞者在舞蹈过程中想要向观众表达开心、感动、悔恨、哀怨、幸福等心情或者想要阐述对爱情的向往、对亲情的歌颂、对友情的依恋等精神层面内容都是“神”对“韵”的阐释。
“劲”和“律”是对“韵”想要传达的情感的力道和节奏的外在体现,舞蹈动作中的轻重缓急和快板慢板都在为表达舞蹈中心思想而服务。
“形”也就是“身”,则是“韵”的物质载体。“韵”想要表达的情感全部由“形”转换成可直观欣赏的动作、姿态及造型等。
在所有舞蹈种类中,中国古典舞身韵节奏是最有生命力的。呼吸应用于全身并贯穿动作始终,使舞蹈动作更具生命力,提高了动作的延展性和生动性。呼吸能够有效控制每个动作的力度和轻重缓急,还能控制动作与动作的有效联合,保证舞蹈动作的优美与连贯,从而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与诠释舞蹈作品。
“形”的要求是锻炼舞者体态上拧、倾、圆、曲的曲线美和刚健。“形”在舞蹈教学中规范了身体的局部状态、姿势的整体效果及动作与动作间的协调。在形体训练中,舞者应准确定位自身的头、眼、手、腿、肩、躯干、胯和脚等身体部位造型,做到收放自如和恰到好处。另外,“形”还要求总体与局部的默契配合。“形”在动作的规范上要求舞者在动、静两个方面进行有效训练。静态是指人静止的舞姿、动作和形态等。动态则是指动作和动作之间、姿态与姿态之间的有机配合。
“神”的要求是锻炼通过眼神表现人物形象及情感的变化。眼睛能传达人内心的感受,达到传神的效果。此外,“神”的作用还表现在锻炼呼吸上,要求舞者擅长用意念控制呼吸,从而实现呼吸和舞蹈动作的结合,使舞者动作有力、灵活。
“劲”的要求是锻炼舞者的表现力,具体要求是舞者在舞蹈的展现中要做到刚柔并济、恰到好处地应用力。在舞者表现每个舞蹈动作时,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舞蹈劲力,而不同的舞蹈劲力会彰显不同的舞蹈风格和特点。中国古典舞身韵“劲”的学习可通过一定的组合来提高学生劲力的运动连贯性和多变性。
“律”要求舞者掌握舞蹈的律动和规律,能把舞蹈表现得更“有味道”。“律”的训练使学生不再单纯机械地完成每一个动作,而是配合形的幅度大小、神的情感需求、劲的强弱等要求使舞蹈更加立体、更有生命力。
“身韵”的教学,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习常规的舞蹈动作,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结合舞蹈实践中的需要,适时增加一些具有难度的技术技巧,使基础训练中技术技巧向高、精、尖发展[2]。舞蹈动作需要更加综合、更具表现力,舞蹈表现难度也在随之提升,这就需要舞者将基础动作与技术技巧相结合进行学习。中国历代舞蹈家经过辛勤努力和多方面实践,实现了舞蹈“身韵”与技术技巧之间的有机结合。例如,身韵中的“跳转翻”动作,在“身韵”的指导下加入了“青龙探爪”这一动作,使舞蹈动作本身更具连贯性和技术性。
“身韵”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外部技法的练习,同样要求学生具备对舞蹈、对艺术的审美能力以及品鉴艺术内涵的能力。“身韵”动作大多优美高雅,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审美水平,从而在实践与审美渗透中逐渐成为娴熟的舞蹈演员,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展示出身、韵的高度融合。
在处理神似与形似的关系上,与西方文化艺术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更注重神似,如国画、戏曲等,舞蹈艺术同样如此。神韵的深入就是舞蹈灵魂的深入,而气韵的学习能更好地展示舞者的灵魂。气韵就是学生通过对气息的控制及运用,从而有效地协调身体组织,充分调动神经。在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中,气息控制非常关键,关系到舞者的内在感受和外部舞蹈动作[3]。只有身体气息与神经感觉充分结合,舞者才能表达舞蹈情感,更好地表达舞蹈的精神与内涵。舞者通过气韵进行身体控制,通过神韵进行情感表达,将总体内涵与外部姿态结合起来进行表现。因此,神韵与气韵在中国古典舞中是紧密结合的。二者贯穿舞蹈,它们的结合能帮助舞者更高效地把握舞蹈主旨,进而掌握整个舞蹈的精髓。
中国古典舞身韵建设初期面临传统的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教学难以将功能性的技术技巧训练与更具表现性的不同风格训练有效结合的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同时兼顾二者。这一方面难以培育全面发展的舞者,导致学生在舞蹈发展中产生局限性;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中国古典舞的有效发展。但随着身韵教学的发展,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学习内容不断完善和丰富。在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学习中,通过身韵训练,学生能够将技法与韵律相结合,充分表现了舞蹈性与技巧性的统一,符合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特点,展现了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2]。
中国古典舞身韵表达了动作表层以外的文化内涵,是连接教室与舞台的桥梁。中国古典舞身韵对于提升学生身体呼吸、形神结合、技术技巧、审美水平和气韵统一方面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领悟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身韵核心内涵及作用等,勤加练习与感悟,使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