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协调 助力生猪产业蓬勃发展

2021-11-30 14:06张灿修
云南农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粪污屠宰猪瘟

张灿修

(云南省畜牧总站,云南昆明 650224)

“猪粮安天下”,生猪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直接影响着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在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下,生猪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价格波动幅度较大,随着国家不断加大生猪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生猪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云南省是国家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在当前非洲猪瘟疫情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的情况下,云南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生态、环境优势愈发突出,生猪产业成为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10大重点产业之一。大力发展生猪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力量,是促进全省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一、政策扶持有力,生猪产业发展平稳

(一)生猪生产恢复态势良好

2019年,受猪周期、环保禁养、非洲猪瘟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云南省生猪存出栏数量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与2018年相比,存栏数和出栏数分别下降23.3%、11.1%。2020年以来,云南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恢复生猪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生猪生产加快恢复。截至2020年底,全省生猪存栏3120万头,同比增33.2%,生猪存栏恢复到2017年的103%,恢复度高于全国11%,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目标。目前,全省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均居全国第4位,为全国生猪生产恢复和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规模养殖比率大幅提高

近年来,云南省加快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着力提高规模养殖场自动化装备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生猪养殖规模化比重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末,全省存栏300头或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有6143个,生猪存栏523万头、同比增65%。全省规模养殖场出栏生猪超过1200万头,规模化养殖率近40%,较“十二五”末的养殖率提高了15.2%。

(三)猪饲料需求旺盛

2020年,生猪规模养殖加快推进,生猪存栏数量实现较大增长,猪饲料需求旺盛。2020年全省猪饲料产量383.3万t,同比增长47.87%。其中,仔猪饲料120.1万t,同比增35.5%;母猪料38万t,同比增88.89%;育肥料201.4万t,同比增49.91%。饲料产量大幅增加为生猪产能恢复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疫病防控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落实各项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全面加强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监测预警、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管和应急管理工作,重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各地认真落实非洲猪瘟防控各项工作措施,及时果断处置突发疫情,全省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平稳,先后处置突发的13起输入型非洲猪瘟疫情,没有造成区域性扩散蔓延,没有波及到大中型规模养殖场、种猪场,全省生猪总体产能没有受到大的冲击,整体疫情平稳。

二、阻碍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因

云南省生猪产业加快发展,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在保障食物安全、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抵御各种风险能力偏弱等突出问题,制约着全省生猪产业稳定发展。

(一)饲料原料供给制约问题突出

生猪养殖加快恢复,饲料需求随之增长。目前,全省饲料加工所用的玉米、豆粕等原料主要从省外购买,每吨饲料原料平均比沿海地区高出200~300元,物流成本增加导致饲料成本普遍偏高。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恢复项目的进一步实施,粮食增产难度系数加大,饲料原料资源不足、价格偏高成为制约全省生猪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二)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亟需重新构建

种猪是生猪产业的“芯片”。云南省良种猪长期依赖进口,有80%以上的种猪需要从国外或省外引进。引进种猪由于大多缺乏持续有效选育,“引进—退化—再引进—再退化”的循环局面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变。特别是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省内种猪繁育体系受到严重破坏,大量杂交种和劣等母猪被留作种用,种猪总体质量不高、优质母猪数量不足成了制约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

(三)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偏低

全省生猪养殖仍然以散养为主,标准化规模养殖数量少、规模小。截至2019年底,全省生猪养殖规模化比重仅为18.74%,远低于全国46.83%的平均水平。全省生猪养殖场(户)有445万户,其中,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养殖户仅4389户,年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场仅110户。养殖场(户)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标准化养殖水平不高制约着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屠宰精深加工能力不强

省内部分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仍沿用手工或半机械化屠宰方式,生产工艺设备落后。大部分屠宰企业实行代宰制,屠宰产能的实际利用率不到设计能力的30%。部分屠宰企业屠宰操作不规范,肉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开展屠宰深加工一体化发展的屠宰企业较少,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屠宰和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制约着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谋划发展措施,做优做强生猪产业

生猪产业是云南省畜牧业最重要的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也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及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展生猪产业意义重大。

(一)强化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对生猪高质量发展的组织领导,要成立由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和有关企业组成的全省生猪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研究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推进项目组织落实、跟踪调度和检查评估,制订工作方案、年度计划,参与重大技术问题研究以及实施效果评估,指导企业制定完善实施方案。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建立生猪高质量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合力推进全省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政策扶持

继续实施新建规模养殖场奖补政策,对2021-2025年新建生猪规模养殖场,按照《云南省支持生猪产业加快生产发展若干措施》予以奖补。继续落实恢复生猪生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动物防疫补助等扶持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贷款贴息、信用担保、保费补贴等方式撬动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向生猪产业。加大用地支持力度,生猪养殖纳入各地国土空间规划予以优先保障,对禁养区内确需关停搬迁的养殖场(户),要优先安排用地,支持异地重建,做到先建后拆。

(三)强化饲料保障

引导饲料企业兼并重组、扩大规模,培育一批研发能力强、生产技术先进和营销网络完善的饲料产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根据生猪产业现有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按照轴-辐式物流空间网络模式,以铁路、高速路为依托,支持饲料生产企业、生猪养殖企业等建设滇中饲料仓储物流中心,建设滇东北、滇南、滇西等生猪养殖密集区域饲料集散地。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先进设备、新工艺技术的应用,降低饲料流通成本和损耗,通过推进“厂场对接”销售模式,推广配合散装饲料运输和存储技术,降低包装和销售中间环节费用,为生猪养殖场户提供供给稳定、运转高效、质优价廉的饲料原料,满足云南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

(四)强化信息应用

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生猪产业上的应用,提高圈舍环境调控、精准饲喂、动物疫病监测、动物检疫监管、畜禽产品追溯等智能化水平。加快畜牧业信息资源整合,推进畜禽养殖档案电子化,全面实行生产经营信息直联直报。实现全产业链信息化闭环管理。支持第三方机构以信息数据为基础,为养殖场(户)提供技术、营销和金融等服务。

(五)创新发展模式

支持养殖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生猪养殖企业加快发展。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收购、入股、合作、代管等形式,改造提升传统养猪场,优化生产经营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一批集养殖、屠宰、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育、繁、养、宰、销”一体化发展,延伸生猪产业链条,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龙头企业与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公司+家庭牧场”“公司+产业基地+农户”等新型合作机制,发展订单生产,开展一体化经营,带动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深入开展“以大代小”活动发展生猪生产,以省内现有大型生猪养殖企业为依托,通过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将中小养殖户与大型企业实现互利共赢,提升中小养殖户饲养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全面提高生猪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发展水平。

(六)坚持绿色发展

制定生猪养殖粪污综合处理规划,突出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把生猪粪污综合处理作为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重要内容,总结推广养殖粪污综合防治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模式,因地制宜,采取不同处理工艺,对养殖场实施干清粪、雨污分流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污水产生量。具备粪污消纳能力的生猪养殖区域,要按照生态农业理念统一筹划,以综合利用为主,推广种养结合生态模式,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生猪规模养殖相对集中的区域,要指导规模养殖场提升粪污处理装备设施,规划建设粪污处理中心,生产有机肥料,变废为宝。粪污量大而周边耕地面积少、土地消纳能力有限的区域,要采取工业化处理措施实现达标排放。按要求做好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促进生猪产业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粪污屠宰猪瘟
新乐市召开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调度会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山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今年要达75%
解读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