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路径探索
——以成都模式为例

2021-11-30 12:48王明成杨婉茹
关键词:成都市居民主体

王明成,杨婉茹

成都理工大学:a.法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610059

引言

2019 年5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把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不仅是基层治理的着力点,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所以,探索基层党建如何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尤为重要。

1 文献回顾

目前,学界对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现实可能性、实现路径、存在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

1.1 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现实可能性

从社区面临的新问题出发,梁妍慧指出,传统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公共事务和社会问题日益增多的情况[2],迫切需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突破口,完善基层管理机制。因此,社区新问题的出现为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供了切入点和建设平台。从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需要出发,陈亮认为,“对党建的战略把握关键在于能够将党的建设与国家、社会建设发展的战略需求紧密结合”[3]。社区的组织结构、利益群体、群众需求、基层民主等变化对党组织提出了新要求,社区党组织需要通过功能转型对此作出回应[4],社区治理拓展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空间。由此可见,学界从基层党组织和社区治理问题出发探讨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而从应然角度论证了党建引领的现实可能性,但缺乏对城市治理实践中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有效性分析。

1.2 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实现路径研究

一方面是从理论研究视角进行分析。刘鑫认为,应该发挥党建的纽带作用,构建党建复合引领的社区治理机制[5]。把服务群众作为基本路径,实现基层党建与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6]。王德福认为,应通过催化机制与优化协作实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7],将党的要素嵌入社区治理主体,党建资源下沉到基层,以实现党建联合联动,为社区治理提供运转机制[8]。另一方面是从实证研究视角进行分析。如北京市实施并总结的以赋权、下沉、增效为实现路径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模式[9];上海市宝山区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村党组织为核心、居村委为主导、城乡居民为主体、有效凝聚精准服务为特点的智能化治理系统“社区通”模式[10]。目前,理论界从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与创新、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的内在逻辑和耦合互动等视角分析的党建引领路径,多为原则性、方向性的宏观路径,不仅对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引领路径没有明确的区分,也缺乏党建引领机制理论框架下实现路径的具体规划;然而,实务界分析典型案例的经验启示较为局限,引领路径多为治理模式的简单总结,可供推广借鉴的意义较小。

1.3 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是基层党建自身存在不足。有学者认为,基层党建自身建设思维框架局限,缺乏科学规范的建设制度,在引领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着党建视野不宽、理念不新、党组织服务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11],导致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边缘化。另一方面是社区治理能力不强。有学者认为,当前城市社区治理理念、模式、技术手段存在局限,管理层自身专业性不强,缺乏群众参与[12]。在既有的研究中,学者探讨了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二者自身存在的问题,但对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还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

毫无疑问,既有研究对于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社区和实现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对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制约因素和引领经验的分析不够深入,尚未将实践路径升华为可供借鉴的经验。因此,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和路径是既有研究的薄弱环节。

2 现实挑战: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13]。由于城市社区的现代化进程滞后于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存在局限,党建工作与治理工作分化,导致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也面临一些困境。

2.1 功能定位困境

功能定位困境是指基层党组织建设形式化严重,在社区治理中的定位不够清晰,弱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能力。功能定位困境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基层党组织管理社区过于形式化,政治站位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为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提升政治意识,基层党建工作和党建活动应受到重视。但是,基层党组织生活与机构设置较为落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管理形式化的问题,不能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功能。另一方面,基层政府、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等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权责划分模糊,导致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定位不清晰,组织能力在部分交叉管理领域受限。部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仅仅是接受上级党组织的部署安排,开展的活动也多为完成任务,没有向下兼顾到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居民对基层党组织的认识也存在偏差,他们认为党建工作只局限于党内相关事务,对基层党建的引领能力缺乏信心。这不利于基层党建开展组织工作,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基层党建的引领能力以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为基础,只有确立了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其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将党建经验应用于城市社区治理,才能破解功能定位困境。

2.2 资源整合困境

资源整合困境是指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所需的资源缺乏,治理资源的整合机制不合理,不能满足社区治理的需要,弱化了基层党建的引领能力。社区治理资源由人力资源、精神资源、物质资源等社会资源组成,是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载体,基层党建引领的城市社区治理依赖于这种治理资源。资源整合困境的出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治理主体对社区治理资源的认识片面化。多数城市社区挖掘社区治理资源的形式为组织社区活动、张贴宣传海报等,缺乏对社区内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相关资源的挖掘,难以将精神资源、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三者结合。第二,缺乏专业的社区人员。城市社区的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治理主体的能力有限,不能满足社区治理高层次的需要。由于城市社区治理事务较为复杂、琐碎,其付出和所得难以平衡,尽管很多城市开始探索多元主体共治,但是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很少有治理主体能在实践中发挥其治理功能,难以实现共建共治。第三,治理资源供需不平衡。社区治理资源的整合主要依靠政府整体布局,政府对社区的实际需要了解甚少,不能为社区治理提供有效的治理资源,加剧了资源整合的形式化。因此,破解资源整合困境,完善治理资源的分配机制,实现居民与治理资源有效对接,需要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

2.3 机制滞后困境

机制滞后困境是指社区缺乏科学规范的治理机制,传统的治理机制趋于简单的行政管理,缺乏创新性,难以确保基层党建引领的科学性。滞后的治理机制导致社区治理功能不足,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亟需创新治理机制。机制滞后困境的出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当前的社区治理理念缺乏服务意识。治理方式多为简单的自上而下的安排任务,社区居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管理式的治理方式忽视了服务的重要性,服务能力较低,不能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第二,滞后的治理机制不能适应城市社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当前社区的治理理念还停留于解决社区矛盾纠纷、举办社区活动等层面,对社区智能化发展的思考不够,制约了城市社区的发展。第三,传统的社区治理机制难以实现社区的精细化治理。离城市经济中心较远的社区,多为老年人居住,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较低,对基层党组织、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等社区治理主体的需求较大;城市经济中心附近的社区,现代化程度高,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较高,对基层党组织、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等社区治理主体的需求相对较小。这就要求依据社区对治理主体的需求程度,提供多元化的治理方式。因此,基层党组织不仅要完善自身的党建体制机制架构,也要创新治理机制,才能实现治理效能最大化。

2.4 居民参与困境

居民参与困境是指居民因自身对社区治理的认识不足和自身能力局限,对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较弱,导致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缺乏群众基础。社区居民是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中心,应该在社区治理中居于主体性地位。居民参与困境的出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居民对社区治理的认识多元化。城市人口流动较大,同一社区的居民大多数来自不同地方,对社区的归属感因生活习俗、价值理念而存在差异,对社区治理的认识水平和和重视程度也参差不齐,难以集广大社区居民之力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另一方面,居民之间缺乏情感和信任。良好的认同感是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事务建设的基础,当前的情况则是居民虽然生活在同一个社区,但是彼此缺乏了解,难以建立认同和信任,进而降低了对社区建设的关注度,不能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破解居民参与困境,一方面需要居民达成共识,认识到社区治理的重要意义和自身参与治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居民之间的互动联系,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只有提高居民的参与能力,加大居民的参与度,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才有落脚点。

以上四个困境是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实践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总之,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已经有相关的制度政策,有较为系统的顶层设计,但在实践探索中受困境制约,引领成效欠佳。因此,基层党建如何突破困境,引领城市社区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是当前党建工作的着力点。

3 实践探索:成都市“一核多元、赋能基层”的社区发展治理模式

2017 年9 月,成都市设立了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提出要在党建引领下统筹管理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经过3 年时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一核多元、赋能基层”的社区发展治理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核多元明确党建引领、赋能基层整合治理资源、精细化治理落实新机制、三治融合提升居民参与能力。

3.1 以“一核多元”明确党建引领的功能定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基层党建要发挥引领作用,突出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成都市在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中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坚持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形成了“一核多元”的治理体系:“一核”是指具有完善的组织能力并具有战斗堡垒作用的基层党组织,“多元”是指基层党组织引领下的多元治理主体。“一核多元”治理体系对于破解功能定位困境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的作用。

(1)突出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提升了基层党建的政治引领能力。政治功能是党建引领的核心功能。成都市在全市推行社区党支部书记与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厘清治理主体各自权责,将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从组织形式上确保了基层党组织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引领地位。一方面,成都市积极构建城市大党建工作格局,优化组织设置模式,完善区域组织架构,建立了街道“大党工委”102 个,社区“大党委”1271 个[14],夯实了基层党组织的根基,实现了基层党建政治引领的横向有效联动。另一方面,成都市健全四级联动机制。市委总揽全局,强化区(市)县党委、街道(乡镇)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的联动作用,分级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吸纳驻区单位、“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为街道社区兼职委员,实现了基层党建政治引领的纵向有效联动力[15]。

(2)突出党组织的组织优势,提升了基层党建引领的组织力。党建工作与治理工作相辅相成,组织建设依托于社区各方力量。首先,成都市不仅建立党员积分制度,通过积分量化工作内容,提高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的责任意识,还将基层党组织深入各社区,扩大党建引领范围,增强了党组织在基层的组织力。其次,成都市推行“蓉城先锋、党员示范行动”和“互联网+双报道”党员志愿服务,壮大社区党员队伍,扩大了党组织在基层的覆盖面。同时,成都市也依托互联网平台,通过建立“微党校”,加强党员学习,提高了党员的素质,进而增强了党组织在基层的引领能力。

3.2 以“赋能基层”有效整合社区资源

2017 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推动人财物和责权利对称下沉到城乡社区”[16]。成都市将社区减负、治理重心下移,贯穿于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实践的全过程,形成了“赋能基层”的治理方式。授权赋能是指通过赋予主体权力、能力和能量来激发社会主体的内部驱动力,强化社会主体的有效参与并以此来实现社会的多向协同治理[17]。赋能基层则是赋予基层治理主体责权利,以期基层治理主体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基层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赋能基层”对于破解资源整合困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以解决资源整合过度形式化问题为目标,通过下沉政府资源整合权,赋能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党支部委员会,提升社区“两委”的资源整合能力,实现治理资源供需匹配。一方面,成都市以去行政化为社区减负原则,精简社区服务事项,建立社区事项准入制度,明确社区“两委”在社区治理中的权责,提高了社区“两委”的工作效率和专业化程度。另一方面,成都市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坚持简政放权的政府工作原则,倡导社区自治,提高了资源整合的灵活性。成都市金堂社区不仅通过“街道—社区—小区—居民”四级对话渠道了解居民需求,实现社区资源提供与社区居民需求的有效对接,搭建服务平台,而且整合党支部人财物资源,融合社区内民间经济资源,探索资源共享发展模式,为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提供资源保障[18]。

(2)以居民的需求为中心,通过下沉治理资源,赋能人才队伍,夯实城市社区治理的资源基础。一方面,成都市在全市实行网格化管理,以“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管理架构为支撑,下沉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至社区网格,为城市社区提供了充足有效的治理资源。另一方面,成都市积极探索多元主体共治,引入社区单位、“两新”组织和业主委员会参与社区治理,在全市建立了25 个社区社会组织扶持培育基地[19]。成都市通过资源共享,建设社区内部经济体,创造社区内的商业机会,激发社区自身的经济建设机能,增加了治理资源。成都市还通过基层党组织协调多方社会力量的利益诉求,整合多元社会治理主体,扩大了城市社区治理的人才队伍。同时,成都市积极引入专业人才参与社区治理,完善社区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加大对社区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为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专业化的人才队伍[20]。

3.3 以精细化原则探索创新社区治理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治理要注重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城市社区治理的精细化体现为治理手段的多元化,即依据社区的现状,以问题为导向,实施合理的治理方式。成都市在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中坚持治理与发展并重,通过精细化的社区治理方式,构建城市社区发展治理新机制,以期实现城市社区治理水平现代化。精细化治理对于破解机制滞后困境具有一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通过增强治理主体的服务意识,提高治理主体的服务能力,确保治理机制的科学性。一方面,成都市着眼于提高基层党组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以服务居民为基点,建立基层社区提案分拣、信息公开机制,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在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融入度。如成都市金牛区启动的“百千万”工程,创新了社区服务[21]。另一方面,成都市从居民的需求出发,搭建“互联网+”基层社区提案平台,站在服务对象的视角思考问题和谋划工作,让居民从不理解、不支持转变为主动对接、参与治理。如成都市高新区通过变“管理”为“治理”的方式,把服务意识融入社区治理,提高了社区的服务水平[22]。

(2)坚持发展与治理并重,将精细化治理作为实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新机制的着力点,探索多元的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推进城市社区治理机制现代化。一方面,成都市作为特大城市,社区结构复杂,包括城市老旧小区、安置小区和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小区,每种类型的小区面临的治理问题不同,成都市以精细化治理解决社区的异质化问题,鼓励各社区依据自身特色开展社区建设工作。另一方面,成都市在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中,深究问题的本质,具有长远清晰的治理目标,不仅通过外部因素解决当前社区面临的问题,还从社区内部着手激发城市社区的内部创造力,从根本上解决治理问题,提升了治理高度。

(3)依托互联网平台,探索智慧社区建设,确保治理方式与时俱进,提升了城市社区治理智能化水平。一方面,成都市不断完善城市社区治理机制,探索智慧社区的建设,将服务成都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天府市民云”APP 下沉到社区,建立网上服务窗口,极大便利了社区居民。另一方面,成都市以社区为单位,搭建社区协商共治智慧平台,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如成都市新鸿社区建立“新鸿e 家”智慧平台,逐步探索多元调解、诉源治理、法律服务等平台治理功能,推进了社区治理智能化进程[23]。

3.4 以“三治融合”提高居民参与水平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成都市在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中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探索构建“三治融合”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对于破解居民参与困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通过下沉治理权力,提高居民在社区事务中的管理软权力,提升了居民的参与意愿,有助于居民形成社区共同体意识。成都市推动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全覆盖,通过业主在多元治理主体交流平台投票的方式,促进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激发了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了居民的积极性。如成都市武侯区推行的“234 院落居民自治”社区工作准则,搭建“社区+院落”的两级居民自治平台,创新实践“组织细胞化”“管理民主化”“服务自主化”的“三化”院落居民自治模式,落实“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和有地方办事”的“四有”居民自治保障举措,完善居民参与机制,提升了居民参与水平,夯实了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群众基础[24]。

(2)通过完善社区法治机制,增强居民的法治意识,让居民学会遵法、守法、用法,进而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良好的法治水平是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基础。成都市通过培育居民依法治理的意识,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建立系统的法律服务平台,提高了居民依法治理的能力。如成都市武侯区以法治教育为突破口,建立社区法治教育基地,通过“公共法律+公共教育”整合全区公共法律服务以及公共教育资源,探索更为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的社区法治教育模式,不仅提升了居民的法治能力,也增加了居民之间的交流互动[25]。

(3)以德治为支撑,通过引导居民崇德向善,实现德治的“软约束”,促进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完善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成都市共塑社区特色文化,强化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夯实了社区治理的道德根基。如成都市龙泉驿社区借力社区文化队,引导社会企业参与小区的公益项目,深入开展小区楼栋“微”治理,打造“德、法、孝、礼”文化广场,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居民生活,建立社区德治公约,增强了社区居民对德治的认同[26]。

4 工作经验:成都市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启示

成都市“一核多元、赋能基层”的社区发展治理模式适应了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有效破解了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是社会治理政策制度在基层的有效探索。成都市在社区治理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党建引领经验,为其他城市的社区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4.1 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党建引领目标,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群众路线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路线,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应该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在首位。一是要下移治理重心。城市社区治理应该将服务和资源下沉,增强城市社区居民的向心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开展城市社区的治理工作夯实群众基础。因此,基层党建工作应该渗入社区工作站、业主委员会、居民监督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引领基层组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二是要提升治理主体的服务水平。居民委员会是基层党建工作由领导转向服务的落脚点,基层党组织要建立与基层党建意旨相符的服务指标体系,广泛采纳民意,改进社区服务体系,提升居民委员会的服务水平。社区居民作为监督者,要确保服务评价机制的有效实施。三是要符合顶层设计。城市社区治理工作在围绕基层党建这个“轴心”开展的同时,要重视与上级领导组织的沟通和学习,确保城市社区治理工作与国家要求的社会治理工作相符合,增强市、区、街道、社区四个层面的互动联系,完善各级党委的沟通管理机制。

4.2 建立党建引领的互动工作平台,提升治理效能

基层党组织是联系多元治理主体的枢纽。为了整合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要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互动工作平台。这有助于简化管理流程,提高效率,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基层党组织在建立工作平台时要充分考虑到社区居民的需求,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居民对互动工作平台的满意度。一是要建立社区“两委”工作平台。社区“两委”是社区的重要治理主体,二者的工作存在重叠和交叉,社区“两委”应该加强工作经验交流,提升工作效率。二是要建立社区“两委”和社会组织的横向互动平台。横向互动平台通过明确社区治理主体各自权责,细化分工,调动治理主体的积极性,提高治理效率,有助于基层党建集中引领、统一监督,进而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三是要建立多元治理主体与社区居民互动的纵向工作平台。纵向工作平台是居民与治理主体沟通互动的重要纽带,通过纵向治理平台,治理主体能有效了解居民的服务需求,为居民提供精准的服务。此外,在建立互动工作平台的同时,还应该围绕居民的满意程度、社区治理能力和党建引领能力三个维度,完善工作平台的评价指标体系,不断探索高质量的平台管理模式。

4.3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优化党建引领的领域

在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中,发挥组织优势就是要增强基层党组织在社区中的组织能力。这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刻把握基层党建在社区重点治理领域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实现党建的全方位引领。一是要加强党建的政治引领。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社区的学习,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确保社区治理的目标与国家治理方向高度统一。引导多元治理主体在坚定的政治立场下开展工作,确保治理工作符合党的方针政策。二是要加强党建的文化引领。以加强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基础,引导居民形成良好的参与意识,培育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参与能力,进而提高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三是要强化党建的社区秩序引领。基层党组织要协调处理好社区各项复杂事务,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关系,维护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及其权益。基层党组织还应重视法治建设,成立法治宣传小组,提高居民的法治意识。此外,对于社区内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基层党组织也要建立有效的应对机制,确保危机发生时能够及时有序处理。

4.4 坚持发展与治理并重,确保党建引领的科学性

坚持发展与治理并重是基层党建工作科学性的体现。能够激发党群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是基层党建工作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科学引领模式转变的着力点,也是更好地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路径。一是基层党组织应该把握基本的社会发展规律。当前,社会结构多元,社会更新加速,只有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治理工作,社区治理才具有时代性,才能实现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现代化。二是做好党内思想建设,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培养能力,动员党员的积极性。实施社区发展治理,既要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也要引入第三方优质社会资源,为社区治理注入新鲜力量。三是加强城市社区智能化建设。智能化的社区是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应该在基层党建的引领下,依托科学技术,借鉴有效经验,探索智能化建设新路径,促进城市社区智能化发展。

4.5 完善社区治理制度,确保党建引领长效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把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科学、系统的城市社区治理制度不仅是城市社区治理水平的基础与保障,也是提升基层党建引领能力的关键。因此,要完善相关的治理制度和党建引领机制,为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实践提供基本的框架、原则和路径,将社区治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区的治理效能,确保基层党建引领长效化。一是要提供足够的治理资源。充足的人、财、物资源是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重要保障,基层党组织应该优先完善治理资源方面的制度,为党建引领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持,确保党建引领工作长期稳定开展。二是要强化政治支撑,落实基层从严治党。基层党组织要完善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党员教育质量,建立科学的党员管理制度。三是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社区治理机制。城市社区治理水平是治理机制的体现,完善、科学的社区治理机制是城市社区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要以制度建设促进治理水平的提升。

5 结语

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基层治理模式,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完善治理体系的重要路径。一方面,基层党建与城市社区治理在目标、内容、主体等方面有交叉之处,为党建引领提供了切入点;另一方面,基层党建工作与治理工作相悖,在引领实践中面临一些困境。成都市的“一核多元、赋能基层”的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经验表明,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要突出党组织的制度优势,将基层党建经验运用于城市社区治理实践,不仅可以提升基层党建的引领能力和城市社区的治理水平,而且能够促进基层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现代化。

猜你喜欢
成都市居民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石器时代的居民
何谓“主体间性”
2019年1~9月 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