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状况调研*
——以云南省罗平县为例

2021-11-30 10:55陈偲玉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城镇小镇特色

文/陈偲玉(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家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稳定发展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以致隐蔽性事业率缓步提升。而随着农业集约化改革,农村将会出现大量的闲置劳动力,如何解决改革后的就业问题也是重中之重。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工业的繁荣是乡村复兴的基础。特色小城镇作为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和产业振兴的有效载体,与文化旅游高度契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战略”与“特色城镇建设”相结合,可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两轮驱动和共同发展。

(二)研究意义

探究特色小镇建设理论、文化建设战略、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民族文化传承、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五大体系的协同效应。以特色小城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为载体,寻求五大系统的合作,形成合理的理论协调体系,引导特色小城镇的创新发展,指导特色小镇创新发展,丰富特色小镇建设理论、文化建设战略、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民族文化传承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罗平县腊者村系罗平县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的一个布依村寨,距多依河景区约4公里,依托优越地理位置、布依族民风浓郁、统一规划设计的优势,既保留布依民族特色,又符合国家现行的建设设计标准。以罗平县腊者村和堂梨凹村民族村落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现有经验和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查阅国内外关于特色小镇发展的理论、现状、实践案例,根据对罗平县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出现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研究现状

中国特色小城镇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模式的维度上。大多数学者认为,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从规划入手,同时要进行科学、民主、合法的规划,长远发展目标和短期建设目标要有机结合,从传统的经济学角度看,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三角洲模式”。

从功能形态学的角度看,小城镇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交通枢纽模式、旅游服务模式、产业导向模式、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模式等。一般来说,对特色小城镇发展的研究大多基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社会背景,对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的讨论和经验交流相对较少。

二、罗平县特色小镇

特色小城镇是由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生态特色等)组成的综合开发项目,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的社区功能。中国特色小城镇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模式的维度上。大多数学者认为,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要进行科学、民主、合法的规划,长远发展目标和短期建设目标要有机结合。

罗平县腊者村系罗平县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的一个布依村寨,按照国家AAA级旅游区硬件标准,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整合美丽家园、美丽宜居、危房改造、乡村旅游示范村、传统村落保护等项目,以“特色民居+休闲空间+乡村体验”的旅游开发模式,规划布局为一轴一环两节点五片区的景观空间格局,重点按照“九个一”标准进行建设。如今,腊者村已逐步完善餐饮、食宿、民族工艺品展览,布依民俗文艺表演等旅游服务功能,2017年已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0余万元,带动就业人数100余人。腊者村注重特色、自然、人文景观的开发、保护力度,修缮了腊者村传统祭祀场所——老人房及对山神、石神、树神、水神图腾建设,对布依族生产生活用具收集、整理并集中展示,注重布依族传统节日活动(如:二月二、祭老人房、三月三、五月节、尝鲜节等)的保护与开发。

三、罗平县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劳动力资源短缺

目前中国旅游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想要扩大市场、吸引更多游客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罗平县虽然旅游景点众多,但镇上年轻人多选择外出务工,其劳动力主体构成主要为留守老人,导致本地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优质劳动力严重缺乏。同时,罗平县整体经济水平落后,没有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居住条件,难以吸引外界的专业人士,也无法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缺乏兼具文化、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无法为游客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从而限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对推进罗平县发展为特色小镇的进程造成障碍。

(二)渠道单一,宣传工作不到位

宣传经费不充足。罗平县经济水平落后,宣传经费投入低,旅游自我宣传的主动性被大幅削弱,不能很好地提升品牌知名度,在广大的旅游市场中缺乏竞争力。罗平县当前依然使用老旧落后的传统新闻媒介传播信息,没有充分调动其他新颖且传播效果良好的媒体资源,宣传渠道少、宣传力度不足、推介形式单一,使得信息无法准确传达给游客,难以形成品牌效应,严重削弱了罗平县旅游业发展速度。

(三)旅游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的理念,完善环境保护机制是发展旅游业的必要措施。目前,罗平县旅游从业者素质不高,没有行之有效的环境治理措施,导致其存在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景区形象。由于旅游业发展对环境依存度极高,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和治理,将直接威胁到旅游业的生存。

四、推进罗平县特色小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推动罗平县成为特色小镇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特色小镇的成功经验,本文给出了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一)发展特色产业,凸显文化内涵

特色小镇主导产业的选择决定了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是特色小镇健康发展的关键。

因此,在为特色小镇选择主导产业时,必须慎之又慎。特色小镇的特色二字在于它不同于传统的城镇。特色小镇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基础和自身的文化特点。在选择产业时,如何突出“特色”成为必要的考量因素。

特色小镇在选择主导产业时,首先应该深入发掘当地的特色资源和特色文化内涵。引入的产业应当能与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涵高度契合。其次,在选择主导产业时除了要考虑文化契合因素外,应当发展高端产业和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主导产业在自身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之外,还应当能向产业上游和下游适当延伸。最后要重点考量主导产业的独特性。独特性是特色小镇生存的根本,不只是小镇本身的资源有独特性,引入的主导产业也必须有独特性。具有独特性的产业才能避免与其他小镇出现同质化的恶性竞争。

(二)加大宣传力度,突出旅游特色

顺应市场潮流,精准宣传,打造旅游品牌。品牌的塑造要突出地方文化旅游特色,将景点设计与其文化内涵完美融合。扩大宣传范围,将新兴媒体作为宣传主阵地,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降低宣传成本,提高宣传效率,适应现代人快餐化、碎片化获取信息的特点。改变传播主体的构成,让以“微博”“微信”“抖音”等以“微”为特征的自媒体宣传营销方式彰显其影响力,同时在“携程”“美团”等专业旅游平台和门户网站加大营销投入,以实现全媒体平台的传播。创新宣传方式,策划主题营销活动,加强互动性。通过宣传片、短视频、歌曲等作品,以多形式、多维度进行旅游推介.合作交流。

(三)加强集体素质建设,引进专业人才

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乡镇居民就业能力,促进罗平县旅游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结合当地居民就业意愿,提供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助力旅游业发展。针对继续从事养殖业、种植业和食品业的劳动力,可着力培养其现代化种植技术、养殖技能,创新销售方式。针对打算从事旅游服务业的当地居民,可培训其服务技能与服务意识,如餐饮文化、接待礼仪、导游基本知识等。采用面授或远程教育的培训方式,结合技能要求及居民空闲时间灵活安排,全面提升罗平县村民集体素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游客消费。

对乡镇居民进行必要的网络基本知识培训和电商知识培训,发挥互联网在脱贫攻坚中的先导力量和驱动力量。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大多数居民家中的标配,但大多数村民仅仅停留在使用互联网工具沟通、娱乐的层面上,不清楚如何将网络技术与文化旅游、谋生技能相结合,对淘宝等电商平台相关知识知之甚少。提高罗平县居住环境质量和就业质量,吸引年轻人回乡,引进专业人才。罗平县作为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落后的乡镇,虽然风景秀美,但是服务设施不完善,就业机会少且质量不高,学习能力更强的青年人多外出务工,乡镇居民多为老弱病残。在发展文化旅游业时,要注意罗岭镇的整体规划,创造宜居、宜游环境,多方位挖掘罗岭镇天然优势,发展周边文化产品,扩大销售渠道,形成产业链,提供优质就业机会,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

猜你喜欢
小城镇小镇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发挥小城镇纽带作用 推动河南城乡融合发展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