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基层组织组织力提升研究

2021-11-30 10:55张懿张红晓中共常州市武进区委党校
品牌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党组织基层群众

文/张懿 张红晓(中共常州市武进区委党校)

现代化的国家治理机制和治理能力是目前国家和党高度重视的实践、理论研究内容。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同时也是充分调动基层治理活力的重要力量支持。怎样更好迎合新时期所提出的现代化治理发展要求,创新改善强化基层治理管理领导工作成为新时期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挑战和研究课题。

一、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治理困境

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要成为社会治理的引导者和实践者,还需要不断的转换思路,创新意识,破解当下的基层党组织治理困境。

(一)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淡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通过全国性组织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在具体实践中,基层党组织需要激发自身领导功能,突出政治引领,进一步激发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出党群优势。但某些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没有对自身职责进行合理分工,党支部与行政组织作用错位、重合,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的发挥常常被忽视或者受到制约。一是党建重视程度不足,重视经济发展,部分社区和乡村没有意识到基层党建重要性,普遍存在上热下冷问题,少部分党务人员甚至对党务工作存在一种抵触心理,从而将全部精力放到经济业务方面,对党建工作只是随便应付,存在错误认识;当前有一种普遍现象,乡镇(街道)政府对村(社区)事务干预较多,分派的任务太多,导致党员干部疲于应付行政事务,无心兼顾党建工作。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发挥不到位,不利于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党内政治生活不规范。有的基层党组织开展政治学习,大多停留在传达文件、开会和看专题片的状态,忽视实效;有的地方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不积极开展教育活动;有的地方把相关农村业务知识的学习代替了理论学习,忽视了思想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农村党员自觉学习和积极进取的意识逐渐减弱。

(二)党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弱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当前社会中的不充分、不平衡发展趋势是阻碍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否能够实现小康建设目标,重点在于群众和基层民众收入。判断基层党组织有没有能力引导农村发展经济至关重要。一是经济引领能力较差。在乡村中的小规模生产和整个大市场进行全面对接条件下,推动了乡村基层金融组织、民间企业以及农民合作社的扩大发展,也为基层集体经济发展带来契机。但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视野不够开阔,不了解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找不到合适的发展路子;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注重村民的共同利益,不能带领当地群众共同致富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导致应有的“主心骨”和“领头雁”作用不能正常发挥出来,难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保障改善民生不到位。联系当前基层党组织实际工作状况分析,普遍存在活动经费不足的现象,一些基层党组织由于集体经济收入少,改善民生无法开展工作。老百姓关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旧村改造、文化娱乐广场等精神文明建设、卫生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提供不足,导致不能很好地为群众服务。

(三)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效能虚化

基层社会中基层党组织发挥着核心治理功能,基层党组织自身治理水平还会影响党的号召力、战斗力以及凝聚力,对党参与治国理政具有重要价值。

一方面是互动融合不足。社会治理中的基层党组织普遍呈现出被动应付状态,和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缺少有效互动,没有进行全面融合,从而限于一种碎片化以及内部悬浮状态,无法合理适应新时期信息化发展需求。在开展功能创新、制度衔接、资源融合、共同建设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不足。此外,基层党建依然存在城乡间壁垒,需要不断优化区域协同党建体系。二是公共参与意识不强。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经济发展加速,信息化背景使村民形成个性化思想,注重利益化,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不断削弱公共参与意识。村民之间的互助合作不断减少,部分农村中的集体意识开始退化,更加倾向于经济发展,对私人权益的重视不断提升,对于生态、政治相关公共利益参与程度不够。

(四)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软化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农村基层的贯彻执行,直接关系到社会大局的稳定。一是基层党组织班子整体素质不高。目前,部分乡村社会中的基层党组织工作队伍存在工作能力不强的问题,比如领导能力较差、无法统管全局、缺少领导协调各方能力、政治素养不足;党员领导干部老龄化问题严重,主动学习态度不足,在工作规划部署方面缺少科学性,缺乏必要的风险防控意识;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新精神与探索实践能力,对新问题、新情况的解决习惯于沿用老套路、老办法。二是基层党员队伍的管理教育不足。在城市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大量农村青年开始朝城市流动,在党组织外围游离,没有接受合理的监督、管理和教育,无法参与到基层各项工作当中。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地区产生人才荒,无法发展青年党员和新党员,导致党组织储备人员不足。农村现有党员具有老龄化、低学历特点,难以接受新思维和新事物,学习主动性不强,呈现散漫趋势。党组织内部涣散,缺乏凝聚力,导致农村党组织工作滞后。

二、以基层组织组织力提升为抓手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建设基层党组织中需要把重点放到提升组织力方面。致力于调动基层组织力量,积极迎合基层现代化治理发展要求,准确把握中国治理关键,坚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持续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群众组织力量、思想引领以及政治引导等要求,使党能够始终维持良好战斗力和生命力。

(一)聚焦强化政治功能,提升政治领导力

多元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必然要求在网格化治理中不断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力,更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一是以优化设置为抓手,扩大提升“基本面”。迎合新时期基层动态变化方面,以“支部建在网格”“支部建在楼宇”等方式创新探索设置基层党组织,以党组织为核心引领,构建层次多、覆盖广的实体平台和虚拟平台,促进形成基层共治共建的发展格局,使基层党组织能够全面覆盖社会中的不同类型群体,渗透到新型社会组织工作当中,促进党组织、党建工作和乡村社会治理机构的有机融合。在建立党组织、强调组织结构“覆盖率”的同时,同步开展活动、突出组织结构效用,从组织结构层面进行合理渗透,以形成党建与社会治理的互动互构,从最大程度上扩大组织和政治引导成效。二是在组织基础上,合理打造领导者。构建一支优秀的领导队伍,需要从内心热爱党的工作,形成良好政治素养,形成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政策理论能力,能够对基层群众进行合理引领,乐于奉献、勇敢担当,激发出自身模范带头作用,并在群众和党员中形成良好威信。建立和完善组织调训与自我学习相结合的常态化培训机制,做好政治教育,提升政治引导意识,强化政治胜任能力。从政治层面需要进行合理激励,创建完善的关爱机制,借助谈话谈心等方式,对思想变化进行准确把握,合理引导各种问题走向。做好制度监督,针对各项重要决策形成合理的审查机制,确保能够依法做事,强化法律风险控制。三是以政治建设为抓手,把牢把准“主方向”。乡村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活动中,需要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工作,针对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参与主体实施有效的政治领导,引导各个参与主体在党的领导下实施各项行动,将党的意志转变为各参与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有效举措,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中党的相关方针路线全面落实,提升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力。

(二)聚焦培植价值认同,提升思想引领力

思想引领的作用是巨大的。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的形成有助于推动基层党员和广大群众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认同和行为追随,从而形成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大社会合力。一是植根基层,以政治认同推动思想转化。农村基层的党组织想要进一步提升思想引导水平,需要明确思想意识建设工作的重要作用,从思想意识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通过形成坚定政治信仰、强化理想信念,借助多种教育活动在基层思想层面奠定坚实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信念。二是坚持不懈,通过形成价值共识弥补社会差异。基层党组织在进行文化、制度建设引领中需要始终坚持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领导,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家庭家风积极作用,提升广大群众的社会共识,引导舆论导向,倡导群众争做有道德讲道德的好公民,充分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提高群众重视程度,以此为基础引导群众全面学习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与时俱进,以战略主动提升制度保障。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不能仅仅从“思想”上着手,还应当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把思想引领与制度保障相结合,应该积极通过党内制度法规帮助打牢思想成果,突出思想引导实效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借助思想工作合理稳固制度法规效果,把制度相关硬性规定和思想软约束转化成基层党员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共识。

(三)聚焦夯实执政基础,提升群众组织力

作为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基础,群众组织力是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能够有效组织群众的核心影响因素。一是严肃组织生活,夯实基层基础。始终坚持战斗堡垒的政治定位,促进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发展,发挥出组织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示范引导功能,进行重点管理。提升基层党组织综合战斗力。按照党组织相关组织制度执行,促进党组织生活实现规范化、常态化和制度化发展。合理利用多样的新媒体资源,合理开展党组织生活,进一步扩大党组织凝聚力和党员吸引力。二是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本领。在组织群众力量时,不能单纯说空话,需要为人们展示实际的物质利益,为此需要准确把握新时期群众工作发展规律、特征,准确把握基层群众深切期盼,帮助基层群众排忧解难,提供温暖,如此群众才能够紧跟党的步伐,听党话,优化党自身群众引导和组织能力。三是密切联系群众,构建常态机制。健全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坚持党建引导群建,形成完善的群团工作机制,更好服务群众,扩大联系,合理构建党联系妇女、青年、职工的纽带桥梁,在党周围密切团结妇联、共青团和工会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充分发挥党的利益整合功能,合理创建利益协调整合制度,对差异化群体间利益联系实施有效处理,对不同利益群体进行有效的利益协调,提升社会凝聚力。

(四)聚焦团结动员群众,提升社会号召力

强大的社会号召力是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社会号召力的强大与否,决定着执政根基是否稳固。一是振奋民族精神,提升情感号召。以共同的目标愿景,为全体中国人民树起崇高的奋斗目标,激发社会大众敢于奋斗、不怕困苦的激情。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共同情感,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促进民族团结、增进民族凝聚的基础上推进党的社会号召力建设。二是回应群众诉求,提升利益号召。重点处理当下基层社会中的发展不充分以及发展不平衡问题,关注基层群众难、盼、愁、急等问题,促进群众实现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确保相关改革发展成果能够全面惠及基层人民。提升社会引领号召,加强对群众进行合理的价值引导,针对城乡基层社区实施综合治理,对于各种公益事业以及公共事务需要全面推广群众自主监督、管理、服务、学习教育等工作,帮助社会公众形成个体自我认知、调整态度情感,形成准确评价,为党的社会号召力建设增添持久动力。

猜你喜欢
党组织基层群众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多让群众咧嘴笑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基层在线
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教材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