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亮
(楚雄州农业科学院,云南楚雄 675000)
荷兰豆是食荚豌豆的总称,以采收嫩荚为商品,口感清脆,营养丰富,其嫩荚、嫩梢、鲜豆粒及干豆粒均可食用,诱人食欲。脱贫攻坚以来,双柏县妥甸镇新会村委会在楚雄州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当地的便利交通和光温水热等资源发展荷兰豆产业。围绕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思路,引进公司收购,扶持专业合作社,初步建立了荷兰豆市场网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化生产经营格局,调动了农民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建成特色优势农产品荷兰豆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生产基地,集新品种引进、示范、筛选、节肥控药、提质增效等技术。依托新型经营主体,稳步有序实施,优先选择种植大户、种植能手开展示范推广,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但也存在连片种植规模小、市场体系不健全、缺乏资金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会荷兰豆产业的发展。因此,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促进新会荷兰豆产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双柏县妥甸镇新会村海拔1650 m,位于双柏县城东部,距县城24 km,属于国家级贫困村,国土面积42.3 km²,耕地面积209 hm²,辖21个村民小组,有贫困户201户775人,境内山多地少。秋冬季种植的荷兰豆一般在次年3-5月采收,比四季豆等早熟豆荚类蔬菜提前1~2个月上市,既缓解了豆类蔬菜的淡季,又为销路和价格提供了有利条件;夏季种植的荷兰豆在10-12月采收,也正是豆类蔬菜的淡季,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欢迎。
新会村2016年开始种植荷兰豆,当时只有2户农户少量种植,在双柏县城菜市场零星销售,且产量低、品质差。2017年楚雄州农科院驻村工作队进行荷兰豆产业发展探索,组织农户种植“大菜豌豆1号”2.13 hm²,从呈贡引进了一家专门收购荷兰豆的公司到新会村委会收购,解决销路问题,由于品种未选对,收购价3~4元/kg,品质不好的豆荚只能卖到2元/kg。即使这样,种豆的群众仍然觉得种荷兰豆效益更高,与种植蚕豆、小麦效益相比较,荷兰豆3万~4万元/hm²的收入比种植蚕豆1.5万~1.8万元/hm²收益高很多。
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由帮扶单位楚雄州农科院出资,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带领32户农户在冬季种植白花豆“奇珍2号”6.8 hm²,产量1.12万kg/hm²,由于品质好,销售均价达7.5元/kg,收益16.84万元/hm²。
2019年探索夏季荷兰豆种植,在8月初播种,优先发展23户种植5hm²,虽然产量没有冬季高,但销售价格较正季高,售价9~12元/kg,平均产量8049 kg/hm²,销售均价10.5元/kg,平均收益8.45万元/hm²。冬季种植14 hm²,12月10日开始播种,2020年4月上旬开始采摘豆荚上市销售。
新会村交通便利,年平均气温15.6℃,无霜期长,土壤多以壤土和沙壤土为主,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种植荷兰豆。上游的英雄水库蓄水量充沛,田地分布在河流两侧,河水常年不断流,保障了水源供给。
楚雄州农科院提供资金帮扶,驻村队员提供技术指导与产业规划,充分发挥区位、科技、帮扶单位优势,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突出特色产业的培育,逐步形成以种植荷兰豆规模化为主导的产业,逐渐打造出荷兰豆种植的示范村。
发展秋冬季荷兰豆产业,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冬闲耕地,而且还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增产增收。荷兰豆主要销往楚雄、玉溪、昆明等地。从2018年发展至今,辐射带动农户增收3.16万元/hm²。
对农村贫困地区扶持,不仅要加强政策的引导和倾斜,更重要的是加快推广农业科技,增强农村贫困地区的自身“造血”功能,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由于新会村贫困户普遍有着缺乏资金、劳力、技术等困难,帮扶就要探索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短板。依托帮扶单位资源优势,找准适宜的种植方向,实施产业扶贫发展,带领农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通过推广种植荷兰豆产业发展,积极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确保贫困户如期脱贫。
1.选准产业明确目标。自脱贫攻坚以来,驻村帮扶单位开始探索“四带一自”(即帮扶单位带动、龙头企业带动、种植大户带动、能人带动,贫困户自种自养)让更多贫困群众享受到产业扶贫红利的产业扶贫模式,引进企业,签定保底价收购合同,由企业到村委会集中收购,现场结算付款。
2.制定产业发展方案。2018年9月由帮扶单位出资,组织32名种植户到晋宁区六街海云蔬菜种植收购公司参观该公司在当地发展农户种植的66.7 hm²荷兰豆生产基地和六街交易市场。通过实地查看荷兰豆种植的规模、销售市场,使他们全面了解荷兰豆种植的经济效益,打消了顾虑,提高了发展荷兰豆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驻村工作队研究发展模式,制定实施方案,以“帮扶+企业+种植大户、能人+农户”的模式进行,根据当年市场行情,与企业签定收购合同,保底收购价4元/kg。首先发展种植4.7 hm²,由楚雄州农科院出资8.46万元补助发展种植秋冬季荷兰豆,以9000元/hm²的物资种子、农药、复合肥等进行补助。并派出科技人员参与专项研究,选择早熟、抗病、优质、高产的品种,由驻村工作队员到田间进行技术指导。在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委会的带领下发展32户种植6.8 hm²。根据品种特性,2018年12月25-30日播种,次年4月上旬开始采摘豆荚上市销售。
按3个类型对2019年秋冬季荷兰豆种植户32户6.8 hm²的经济效益进行统计。第一类有2户因中期管理不当,产量8730 kg/hm²,销售均价7.3元/kg,收入6.37万元/hm²;第二类6户,产量1.37万 kg/hm²,销售均价7.3元/kg,收入9.98万元/hm²;第三类18户,产量为1.13万 kg/hm²,销售均价7.3元/kg,收入8.24万元/hm²。种植户从3月12日至5月6日采摘豆荚,收购商每2天到新会收购一次。综合三个等次类型,平均产量1.12万 kg/hm²,均价7.3元/kg,收益8.20万元/hm²。
专业合作社是本行业的“火车头”,要做大做强荷兰豆产业必须培植专业合作社。一是重点扶持能力强、有闯劲、热爱农业、能带动农户的致富能手;二是对在发展荷兰豆产业中发挥效果好的村、个人给予物资倾斜补助;三是加大对专业合作社信用贷款支持。
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种植区域,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布局种植区域;二是扩大种植区域及示范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订单种植。
选择交通便利土壤肥沃的平坦田块,运用良种良法、节肥增效、规范化种植打造高产核心样板,辐射带动宣传,让农户看得见、学着做,通过高产样板推动规模化种植。
一是增加对荷兰豆新品种与新技术的引进、研究应用的科研经费,加强科技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引进荷兰豆优质品种进行试验,筛选出适宜的优质、高产、高效优良品种;二是争取产业扶持资金支持,增加对荷兰豆田间配套设施投资;三是规范化种植,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喷施农药,确保打造无公害荷兰豆品牌。
邀请行业专家对农民进行培训,不仅要开展专题培训,还要深入田间作技术指导,印发资料、讲解病害防治等,强化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增强农户的种植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培育一批有较强市场意识的现代化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