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华展,周仁勇,许章艺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林业局,广西 崇左 5322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1]。全境地势为南北高,中、东部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森林涉及范围广,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形势严峻。林长制是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责任制的突破和升级,江州区全面推行林长制,有助于提升江州区林草等生态资源保护发展水平。
江州区下辖8乡镇(新和镇、驮卢镇、濑湍镇、江州镇、左州镇、那隆镇、罗白乡、板利乡)、3街道(石景林街道、江南街道、太平街道)和2个华侨经济管理区(左江华侨农场、新和华侨农场)、2家国有林场(群力林场、那达林场)[2]。江州区现有林地面积为14.4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9.590%。辖区内拥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江州区境内面积为19 585.360公顷;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即广西西大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和左江佛耳丽蚌自治区区级自然保护区,在江州区境内面积分别为13 334.800公顷和123公顷。此外,江州区还拥有1个风景名胜区和1个森林公园,即花山风景名胜区和龙峡山森林公园。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精神,江州区委办公室、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了《江州区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方案对如何全面推行林长制作了安排部署,明确了具体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和责任体系。
一是设立县(区)、乡(镇、街道)、村三级林长137名,副林长129名。其中,区级林长2名,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副林长3名,分别由江州区委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区长及分管林业的副区长担任。乡(镇、街道)级林长27名,由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林长18名,由分管林业的副镇长担任。村级林长108名,由村支书、村主任担任,副林长108名,由村党支部副书记担任。同时还聘请191名生态护林员,不断充实和加强森林管护力量。二是成立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立在林业局,主要承担组织实施林长制具体工作。乡级林长办公室分别设立在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农(林)场部所在地。目前,已设有县(区)级林长办公室1间,乡(镇、街道)林长办公室15间,办公室内制度上墙,并落实工作人员共45人。
组织林业系统人员到各乡(镇、街道)、各村对2018年以来设立的公示牌、宣传牌进行实地检查,并对部分画面老化模糊的公示牌进行维护和画面更换,对结构损坏的公示牌进行重新设立。目前,江州区共设立124块林长制公示牌,其中,县(区)级1块,乡(镇、街道)级15块,村级108块。
一是周密划定“县、乡、村”三级林长责任区域,安装公示牌,标明责任区概况、林长姓名、工作职责以及监督电话等内容,确保每一片林地都有专人专管,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并接受监督[3]。二是建立全覆盖的基层护林组织体系,共同打造林业资源保护网。江州区现有生态护林员191人,森林防火护林员102人,护林员队伍覆盖全江州区各个林区,充分发挥了“森林卫士”作用,5年来未发生过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三是坚持保护优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以及古树名木的保护。四是加强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工作以及松树伐区的松材线虫病监测调查工作。经调查,2021年发现枯死木松木38株,除治烧毁处理25株,没有发生松毛虫及其他病虫害。
林长制实施以来,江州区把“增绿”拓展到细处,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国土绿化。统筹城乡绿化融合发展,推行森林可持续经营,推动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2021年崇左市林业局下达给江州区植树造林任务为1.750万亩,中幼林抚育0.210万亩,全民义务植树50万株。2021年,江州区完成植树造林面积2.626万亩,占下达任务的150.060%,中幼林抚育0.590万亩,占下达任务的355.900%,义务植树51.500万株,占下达任务的103.000%,超额完成全年植树造林任务。
一是发展新型业态,提升生态效益水平。依托优质森林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等新兴业态,大力推进林下休闲旅游。目前,江州区林下休闲游面积已达4.230万亩,产值4 739.100万元,惠及林农人数2 500人,人均纯收入2 642元。已成功创建了广西崇左龙赞东盟国际林业循环经济产业园(核心)示范区和崇左市江州区雨花石森林生态文化旅游核心示范区2个自治区级示范区,花山玫瑰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和源生金花茶产业示范区2个县级示范点,六留·山李人家森林体验基地和崇左庆村花卉苗木观光基地2个基地,那达沉香种植示范园、深鸿生态夏威夷坚果种植示范园、恒润坚果种植示范园3个乡级示范园以及那达沉香种植示范点、渠珠坚果种植示范点、六京坚果种植示范点等7个村级示范点。二是发挥独特的区域优势,发展林下特色经济。根据崇左市“十四五”期间坚果产业发展规划,江州区大力发展坚果产业,2021年完成坚果种植2万亩,带动1 523户农户增收创收。
江州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严格履行林长制工作职责,落实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2021年国家森林督查行政案件查处率和刑事案件移交率均为100%。在国有林场被侵占林地回收方面,江州区被侵占总面积11.090万亩,2018-2020年回收任务为7.210万亩,2020年底,累计回收7.750万亩,占回收任务的107.500%。
江州区不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完善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激发发展动力。近年来,江州区以发展澳洲坚果为契机,通过引导农户流转土地,或以土地入股模式与公司、合作社合作种植,引进多家龙头企业,带动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市场”模式,动员公司、合作社利用坚果基地为土地流转农户提供工作岗位,农户获得地租、分红、工资等多重收入。另外,江州区还不断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协调林场与企业签署《坚果种植合作协议》。协议约定由林场提供土地,企业负责坚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以及栽培管护,待坚果产果后,林场和企业以2:8的比例进行果实分成。通过创新林业治理体系,改革红利得到充分释放,促进了坚果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江州区虽然已经印发了实施方案,也分级设立了林长制办公室。但由于办公室人员多为兼职,暂时没有机构编制和专职人员,工作推进效率较低。且近两年刚完成部门改革,职权交叉、重叠管理问题依然存在,各部门还需加强磨合,协调管理难度较大,组织协调力量还需加强。
一是生态公益林管护和补助机制还未完善,补偿标准偏低,享受生态红利和产品的林农、企业反哺生态不明显,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还没形成[4]。如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公益林补偿标准仅仅为14.750元/亩。二是林长制激励机制缺乏。对林业工作问责制度较多,过多地强调考核问责、正向激励机制偏少。三是生态护林员工资待遇偏低,年工资仅为2 500元左右,艰巨的森林资源管护任务与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巨大反差,难以调动护林员工作积极性,没能发挥出护林员应有作用。
各部门对林长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意识上认为林长制是林业部门一家的工作,林业联合治理工作存在重形式、轻落实,只有林业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还没真正形成多部门协同推进、齐抓共管的格局,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还未形成强大合力[5]。
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非法侵占林地问题日益严重,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毁林开荒、蚕食林地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尤其在森林公安转隶到公安部门后,林业执法面临执法水平不高、执法人员缺乏等问题,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面临巨大冲击,林业行政执法面临严峻形势。江州区2018年共有违法图斑64个,2019年共有违法图斑50个,2020年共有违法图斑98个,2021年共有违法图斑144个。涉林违法行为呈加速上升趋势,林业行政执法工作迫切需要整合理顺。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跳出林业抓林业,借鉴国家已推行“全域旅游”的成功经验,整合部门力量、发动社会力量、运用市场力量,推行林长制“全域覆盖”与“全员参与”,通过全域植绿、全员护绿,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6]。
积极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提高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探索保护者得益、受益者付费的生态保护运行机制。从自治区、市、县(区)财政列支专项经费支持林长制实施,同时引导绿色金融及社会资本投资,推动林长制有序运行。
学习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典型实践经验,重点在组织协调、责任分工、督促落实、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充实林长办工作人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运用3S技术以及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涵盖森林资源管护、林权管理服务和森林应急减灾为一体的林长制智慧化信息系统平台,实现林区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为推进林长制实现“林长治”提供技术支撑[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