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竟谕 卢丽媛(青岛黄海学院)
金融生态环境模型是指在基于放生科学原则的前提下,依据建立金融体制的良性可操纵发展模型而构建起来的。从广义上来说,这种金融生态环境指的是金融在具体的生长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具有密切交流和互动的社会、自然等各种因素所综合统称的整个过程,它涵盖了对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所有金融产品或者服务的各种相互影响和交织作用的各个方面,主要特点就是强调了金融运行时的外部环境,是对于我国金融运作时的一些技术条件。区域进入的生态环境是指一个区域内部已经建立起来的金融制度体系运作和发展的模式,对于区域内部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能够督促当地相关部门更好地开展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
针对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需要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应该要求它们具有明确的层级结构,从而要求它们在经过科学的分析与定量计算的基础上,对这个区域性金融生态环境的构建提出明确的评价结论。构建我国区域性金融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就是要求企业应尽量充分利用现有统计资料,以现代化的统计学理论作为基本框架进行综合研究与构建,从而提高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构建一个区域性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体系,需要将整个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系统全面的综合评估,分别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以及与其他金融行业相互作用的重要性都是应当被考虑的因素,构建的评估指标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直接反映一个区域性的金融生态环境真实情况。
在进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当中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评价,因此我们的评价指标既要可以进行纵向比较,还要能够进行横向比较。所谓纵向比较指的是将当前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而这些进行评价的指标需要达到一定的稳定性,以便根据以往的数据进行对比。所谓横向比较,这是将本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与相邻的区域进行比较,在同一个地区内评价指标至少应该是80%以上省市都有的项目,若是只有极少数的省才有这种金融生态评价体系,那这种针对区域评价工作的开展将无法展现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只有在对比中才可以更好地找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构建中的不足之处,同时可以积极学习参考其他区域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经验,来推动本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的开展涉及各方面的内容,整体难度较高,并且在具体的评价中无法将全部指标进行量化,所以在评价当中需要充分借助各项定性指标进行评价分析。而最后的这种评价结果则是通过一个具体的量化数据进行展示,从而排除利用定性分析来进行评价工作当中一些主观意向的干扰。结合现阶段的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常用的评价方式则是按照4:6的占比来结合定性定量两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到一个准确全面的评价结果。
在定量评价方面的分析内容主要涉及到区域内实际的经济发展现状、金融资源、社会信用、法制环境四部分内容。
首先是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通过对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之后,按照相关评价指标来做出最终的评价结果,它主要是一个包括区域内总经济、产业结构、发展潜力、居民经济和基本社会保障程度等6个准则,共计40个正向性的指标组合而成。区域内部的社会经济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速度越快,就表示本区域内的金融生态环境发展状况越好,此时区域内的金融行业发展潜力越大。内部金融机构的经济增长程度越低,而对于金融资源方面的评价指标主要针对的是银行发展、保险发展、盈利等5个方面,具体的评价指标分为30种。当一个区域内的金融资源不断增加,也就意味着整体的金融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对于之后的金融建设和发展有着绝对的促进作用。如果整体资源环境不佳,也会进一步阻碍之后的区域金融发展,会对区域内部金融机构的生存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最后针对社会信用和法制环境方面的评价体系,包括商业与社会信用,银行信用以及法制环境。当这两个因素整体评价水平越高,也就代表之后的金融发展潜力更大。反之如果水平较低,那么之后区域内的金融生态环境也会越来越差,甚至进一步阻碍内部金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对于一个区域进行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除了要进行定量计算之外,还应该考虑到区域内部的实际状况,需要借助定性指标进行分析。而这种定性评价工作的开展应当从广泛的社会文件调查当中获取数据,而且我们获取数据的来源应该包括本局内部各行各业的人士,包括学者,银行工作人员,企业家,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以及从事其他行业的各类人士。在获取进行定性评价的数据是一定要确保获取的数据具有公正性和代表性,因此在进行上述问卷调查工作的时候,需要将各类因素都综合考虑,同时邀请业内专业人士打分,然后选举本均值作为定性评价的数据。
关于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实际实施效果,具体分为两部分进行评价分析。一是看区域内的金融业相关法律法规是否健全,二是区域内各项法律法规在实际执行的过程当中是否得到真正的落实。完善的金融业法律法规将为整体金融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才能保证区域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保障金融业相关企业的合法权益与利益。只有将各项法律法规真正落实到现实当中才能真正促进整个区域内金融产业的建设,有助于推动整体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
针对金融行业的政府扶持将具体归纳为三部分,首先是针对区域内所开展的各项金融活动予以政策支持;然后是制定实施稳定的政策;最后是确保各项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公开透明。对于金融业的建设发展来说,政府的扶持至关重要,甚至决定着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只有政法对金融业的政策长期稳定,金融业相关企业才能更好地制定发展策略,从而推动区域内金融产业的发展。只有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公开,才能维持金融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区域内部的信用环境质量是我国政府和地区之间相互影响的衡量评价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关键指标要素,一般而言区域内部的信用环境主要包含了信用文化与系统。其中前者代表的是区内的每个人都是否诚实守信,而所谓的信用管理制度是区域内部各种信用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其中包括区域内部的信用考核评级制度,征信管理制度,公证管理制度。区域内部的商业银行信用机制对于影响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关系着最终的评价结果如何。是一项关键性的指标要素。
政府对于区域内各类金融行业的支持与干预程度,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一是需政府对于区内各类金融行业的关注与干预程度,二是政府的干预与扶持,三是区域内的政府对于金融机构是否应当尊重其他金融行业的自主和经营权,不能够利用政府特权任何人随意进行或干预有关的金融行为。政府的管理扶持将直接决定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状况,政府在发展区域金融行业时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了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关系着各项金融工作的开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