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助推“双一流”建设研究

2021-11-30 09:36沈亚芳梁宜开国银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双一流一流

沈亚芳 梁宜 开国银

1.浙江农林大学 杭州 311300 2.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 《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要求各高等院校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并制订实施办法。“双一流”建设旨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是依托高等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举措[1]。学科建设是中医药院校“立校之本、发展之基”,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科技期刊作为中医药院校重要的组成元素,对于促进学科建设,推动教学改革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功能。但是,除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以外,所有国内科技期刊几乎都陷入了“一流和二流稿件投国外期刊,三流和四流稿件投国内期刊”的学术怪圈[2],这一现状也正反映了国内科技期刊建设发展的尴尬处境。教育部发文《高等学校科技期刊管理办法》明确指出:“高等学校科技期刊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2]这充分表明展示学校科研实力和学科建设成果是高校科技期刊办刊的宗旨。在高等教育建设大跃进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如何办好科技期刊,使之与“双一流”建设工作协同发展,并助推“双一流”的建设是困扰大家的现实问题。本文就中医药科技期刊与“双一流”建设协同发展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目前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助推“双一流”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意见与建议;最后对目前国际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期刊办刊经验对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助力“双一流”建设的启示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期望能为中医药科技期刊和“双一流”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1 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与“双一流”建设协同发展的辩证关系

1.1 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能高效服务“双一流”建设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能有效地巩固、发展、培育和引导学科的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巩固优势学科:科技期刊设置品牌或特色专栏和专集,约稿或定期策划组稿优势学科教师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以此提高和巩固重点优势学科的研究团队以及领军人才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影响力和主导性。(2)培育新兴学科:学校多学科的布局,为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创造了客观条件。科技期刊可依据学科建设需要,以聚焦特色、优先刊发等方式,扩大新兴学科影响力,促进学科建设。譬如《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设有绿色投稿通道,加急录用、优先刊发学校骨伤、针灸与推拿等优势交叉学科的研究论文,以扩大学科和学校在行业内的影响力。(3)宣传科研成果:目前,高校学科建设的优秀成果多以论文形式展示。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刊发或翻译转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依托科技期刊数字化、新媒体出版的优势,学科建设的成果能迅速被社会、企业团体广泛认知与了解,从而有利于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4)扩大学科和学校的影响:各类数据检索系统是扩大科技期刊社会影响、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渠道。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要强化国际化发展意识形态建设,主动对接数据检索系统,使本校科技期刊尽可能纳入到更多的数据检索系统,以此提高和扩大学科和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譬如《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于2011年设置与“泰山学者论坛”交相辉映的宣传专栏——“优秀科研团队风采”;以后多年连载报道学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中药资源学省重点实验室”取得的成果,并开通微信平台,及时推送刊登的典型论文,以提升科研成果在线检索的效率,助力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

1.2 “双一流”建设可促进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的发展 学科建设是中医药院校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学科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对科技期刊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双一流”建设为科技期刊的论文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医药院校学科建设培养和引进了大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和知名学者,他们既能把握学术发展前沿动态,引领学科研究方向;又能作为科技期刊的审稿专家和栏目特约编审;还能为科技期刊提供优质稿源,是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保障。(2)“双一流”建设为科技期刊特色化发展奠定基础。中医药院校在制定自身发展规划时,在有限建设经费前提下,会优先建设重点或优势学科。因此,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应紧扣本校学科建设总体规划,努力打造自己的优势栏目品牌。譬如《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的“南药园地和岭南医学”栏目,依托本校优势学科,组织优质稿源,经过精心培育,该栏目现已成为该刊特色品牌栏目。

1.3 两者协同发展与机制共享

1.3.1 正视两者的互助作用 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完全符合辩证法则,互相补充、相互推动;期刊为学科建设服务,重点学科建设也促进期刊的建设发展。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不能脱离学科建设而单独发展,不依托本校重点学科的科技期刊必会成为无本之源[3]。

1.3.2 协调学科多元化与科技期刊特色化的关系走特色发展之路是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生存发展的趋势,但同时应协调好学科多元化与科技期刊特色化的关系。为此,有些高校科技期刊在栏目设置上进行了创新,突破“学科模式”而转向“问题模式”,在突出特色的同时兼顾学科多元化的特点,值得推广借鉴[4-5]。譬如《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的“浙派中医”栏目和《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的“泰山学者论坛”栏目,针对学者们提出的慢性疾病中医诊治理论,精心组织稿源,重视百家争鸣,获得学术界高度认可,论文引用率较高,从而有利于提升中医药高校科技期刊的生命力。因此,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和学科建设在科技期刊特色化和学科多元化之间完全可以找到平衡点,共同发展。

1.3.3 实现科技期刊与“双一流”建设的良性互动 一方面,办好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可促进“双一流”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学科的整体学术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学科建设,有利于产出更多、更优质的学术论文,能助推办刊水平提升。要实现这种持续的良性互动,编审人员应主动关注本校的学科建设,主动到科研前线去学习交流,适时掌握学术前沿和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甄别稿件优劣,提出更有针对和建设性的审稿意见[6-9]。

2 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助推“双一流”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改进建议

2.1 科技期刊栏目设置要更加凸显“双一流”特色 大多数中医药院校都有一些优势学科在国内或是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他们是学校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保障,是学校建设发展和立校之本[3]。但是,任何优势学科与特色研究方向都在持续发展与动态变化,尤其是“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各级政府加大了对重点学科建设资金的投入,使得中医药院校学科竞争日趋激烈,优势学科与特色研究方向在全国或是行业内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科技期刊作为学科建设宣传的重要窗口部门,栏目设置更应注重学科特色和优势,因此笔者建议:(1)为使优势学科得到巩固,科技期刊应以品牌专栏形式扩大其学术影响力;或策划、约稿代表性论文使优势学科的科研成果得到更集中和充分的展示,学者通过检索专业研究动态,就能与该科技期刊和特色优势学科进行快速的匹配。(2)借助期刊平台及时宣传优势学科的典型学术成果,以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巩固优势学科地位。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栏目在某一学科领域理论或实践上的创新和突破,会及时引起同行的高度关注,从而引发阅读、引用或投稿的连锁反应。以此而行,科技期刊和优势学科的影响力便会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发展上升,达到新的高度[4-5]。

2.2 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亟需强化 对全国20余所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财务状况进行走访调研发现,高校科技期刊出版运营经费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制约自身建设与发展。学校对科技期刊的重视和支持是办好科技期刊的前提,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1)硬件上的支持:可以从办公场所、数字媒体平台设备、人事配置、专项经费预算等方面给予支持;(2)软件上的保障:考核制度是指挥棒,应在考核制度上对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支持。譬如学校重点学科教师在本校科技期刊重点特色专栏上发表高被引论文后,可以在相关职称职务评定和晋升方面给予倾斜等等。(3)管理制度的改进:调研发现,目前大多数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的主编和副主编都由学校领导挂名担任,编辑部主任是日常出版发行的实际决策者和执行者,而期刊归口管理部门是科技处或学校直属单列部门。科技期刊发行与学科办或学校战略规划部门缺乏高效的日常交流,导致科技期刊栏目的设置难以跟踪重点学科、特色研究方向、重点创新研究团队的研究动态,以及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的热点研究成果;科技期刊在稿件录用和刊发上存在一定盲目性,未能充分体现学校“双一流”的学科优势。因此,学科办和学校战略规划处等管理部门应加入本校科技期刊编委会,积极协同谋划期刊栏目的设置,加强与期刊编辑人员、重点学科带头人的日常沟通,引导科技期刊和学科建设协同发展[10]。

2.3 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出版发行的效率偏低 学术期刊论文的出版应充分体现时效性,使国内外同行尽早了解本专业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为自身课题的选择、规划、调整和实施提供有效参考。现今,大多数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出版周期过长、论文在线刊发滞后,严重阻碍了突出研究成果的引用和宣传。因此,为提高高校科技期刊出版发行的效率,增加引用率,扩大影响力,建议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1)缩短审稿周期,加快出版节奏。应加强各方的联络与沟通,缩短稿件三审(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的处理时间,有助于加快稿件的出版节奏。(2)加快建设数字出版平台,提升重点论文关注度。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多数中文期刊的数字出版都依托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平台发布,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源期刊大多通过科学指引(Science Direct)、威利(Wiley)、斯普林格(Springer)、爱思唯尔(Elsevier)或多普雷斯(Dovepress)等平台进行数字出版和检索[9-12]。在线检索与稿件录用至少相差半年,这种传播方式严重阻碍了科研成果的传播与转化。科技期刊应建立自身的“互联网+”信息网络平台或是依托兄弟院校网络期刊联合出版平台,建立科技期刊在线阅读服务网点,提升科技期刊论文的发行效率。依此而行,学术成果才能及时传播,期刊的影响力也会不断攀升[13-14]。

3 国际SCI源期刊办刊经验对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助力“双一流”建设的启示

科技期刊是实现科技创新国际化不可替代的载体。通过 《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JCR)对SCI收录的期刊进行分类研究发现,国际期刊无专门的中医药学科分类,以中医药为主题的期刊主要收录在结合与补充医学类中,共收录了25种SCI期刊,其中仅有4种期刊在国内出版发行。我国是科技创新大国,科技投入位居世界第二;以科技创新为标志的SCI论文数量年年增加,2018年上升到41.80万篇,稳居世界第一。因此,充分利用良好的国内科研形势,借鉴国际SCI源期刊的办刊经验办好中医药科技期刊,助推“双一流”建设是切实可行的策略。

3.1 中医药院校SCI源科技期刊是助推 “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中医药领域开创性成果”不断被媒体报道。稍加梳理便会发现,这些学术成果不是被《科学》(Science)就是被《自然》(Nature)或是其子刊等国际知名刊物所收录。国内中医药院校如能借助“双一流”学术成果,强化科技创新发布平台的建设,创建属于我国的世界一流中医药科技期刊,使之成为国际科研成果传播的中心之一,吸引全世界优秀的学术成果,将对我国中医药院校的科技创新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15-16]。譬如由中国药科大学联合中国药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中文名《中国天然药物》)于2012年被SCI收录,该刊致力于促进对中医药发展感兴趣的药学和医学研究者的交流,聚焦和刊发天然药物研究的前沿研究成果,为该校学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依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仅有两所院校药学专业为A+,其中就包括中国药科大学的药学专业。该校中药学专业为B+,也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前茅。由此可见,中医药院校SCI源科技期刊是助推“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载体。

3.2 中医药院校SCI源科技期刊能推动“双一流”的国际化建设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创刊以来,每年的国际作者超过百人。这些学者通过该刊了解中国药科大学和中国,因而大大提升了学科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创刊至今,先后多次邀请国际知名院士、教授和顶尖学者担任学科客座或全职教授,为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学校和学科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5,17-18]。浙江大学先后与国外顶尖院校如牛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联合创办6种SCI期刊,为提升相应学科的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排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浙江大学与牛津大学合作创办的英文期刊“Food Quality and Safety”(中文名 《食品品质与安全》),引起国际同行广泛关注,使相关学科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学科ESI全球排名稳步上升。高校要获得全球认可,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功不可没。此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刊物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准[19-20]。

3.3 中医药院校SCI源科技期刊能提升学科ESI的影响力 目前,除中国药科大学外,国内其他中医药院校皆无SCI收录期刊。据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统计:近10年国内高校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总频次分别以5.4%和14%的年均增速迅猛增长,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实际上,很多中医药院校在某些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在“双一流”建设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应积极整合资源、大胆创新,独立或联合兄弟院校创建特色和优势ESI学科的SCI收录期刊,助力“双一流”建设,以进一步提升ESI学科的国际影响力[6-7]。

3.4 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能助力培养国际学术人才培养学术人才既是“双一流”学科建设的主要考核指标,也是产生高水平成果的有力保障。国内科技期刊是许多国际著名教授、两院院士在学术界成长的起点。对33位两院院士的论文统计分析表明,他们在博士研究生阶段,有23人(占69.7%)在本校科技期刊发表过论文,其中14人(占42.4%)的论文为“处女作”[21]。中医药领域的杰出代表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先生于1977年在《科学通报》上首次发表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与相对构型的创新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此外,我国中医药领域极具国际影响力的典型代表张伯礼、胡之璧、仝小林等院士无一例外都在本校主办的科技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由此可见,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应该树立自信,尽管绝大多数不是SCI或是EI收录期刊,但自身对具有国际顶尖学术水平人才的培养作用不容小视[22-23]。

4 结语

“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旨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是依托高等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能高效宣传学校在教学、科研上的最新成果。在全国高等院校大力推进 “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如何办好科技期刊,并使之与“双一流”建设工作协同发展,高效助推“双一流”的建设是困扰教育工作者的现实问题。本文以该问题为切入口,通过分析和调查研究发现,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与“双一流”建设存在协同发展的辩证关系。目前,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阻扰两者协同发展的突出问题,譬如许多编辑人员对“双一流”建设内涵的理解不深刻、专业队伍综合业务素养急需提升、期刊栏目设置未完全凸显“双一流”特色、期刊政策上的支持力度急需强化、出版发行效率偏低等,建议参考本文所提意见予以针对性地整改。此外,国际SCI源科技期刊的办刊经验也对我国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的建设工作提供了诸多启示。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应对标国际先进,积极推进改革工作,高效助推“双一流”建设工作,以实现两者的发展双赢。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双一流一流
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长沙举办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雷达学报》入选“第5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论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