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融合视域下的现代民族声乐及其演唱风格

2021-11-30 09:47王顺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歌声乐

王顺

广西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现代民族声乐相对于传统民歌、戏曲而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前者具备十分显著的现代化和多样化特征,由此也决定了现代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纷繁复杂。现代民族声乐植根于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沃土,吸收了中国传统民歌和戏曲音乐的养分,体现了地域性和民族化风格。为推动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民间音乐,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让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充分展示现代民族声乐中所特有的民族风格和艺术魅力。

一、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

中国是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所谓民族声乐,首先是具备民族民间音乐审美特点的音乐,属于各个民族地区人们特有的产物,是在长时间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具备区域文化特点及音乐风格特征的音乐形式。中国是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大家庭,这为现代民族声乐的多样性特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丰富多彩的地方民歌、各具特色的地方剧种成为了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沃土,成为了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的源泉。

现代民族声乐,大多数人会认为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到当下的中国民族声乐整体发展的产物。然而却并非如此,所谓现代就是距离当下时间比较接近且文化艺术特点相对统一的一个历史区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持续加快,民族声乐艺术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且在国家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开始和世界各国声乐领域进行交流协作。由此可见,中国改革开放推动了新思维和新理念的诞生,让人们的创新观念更为坚定。所以,可以将这一时期作为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界限。

现代民族声乐属于一门独立且具备专业特性的歌唱艺术形式,其本质特点和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中的民歌、戏曲一脉相承,拥有着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区域文化的特点,同时在唱腔、表演方面亦有所继承。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方式继承了传统民歌和戏曲的部分演唱技巧,并将西方声乐演唱方法融入其中,形成了有别于传统民歌的全新民族歌唱模式。现代民族声乐将民族文化作为基础,将字正腔圆与声情并茂作为歌曲的演唱原则,其演唱形式丰富多彩,囊括了各民族的音乐风格和地方色彩,是一种较大众化的歌唱形式。现代民族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也与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息息相关,在持续吸收和借鉴中获得新的发展和进步,给予现代民族声乐全新的艺术生命力及思想内涵[1]。

二、中西文化、民族文化的融合

(一)歌唱技巧的融合

针对声乐演唱技巧而言,20世纪初期开始,我国老一辈艺术家就已经走出国门,认真学习和钻研西方的美声唱法,获得了一些成功的宝贵经验。歌唱家们了解到美声唱法在歌曲演唱技术方面存在着音量、音色、音域方面的优势。通过美声唱法的学习能够使声音圆润且具有极强的穿透力,气息稳定且悠长、音色统一且减少换声点的。而将这部分技术中的精髓合理应用到我国民族声乐演唱中,可以推动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老艺术家们在探索和发展民族声乐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学习了西方美声唱法的一派支持改革,而支持传统民歌唱法的一派反对改革,在这“土洋之争”的时期,我国民族声乐界就已经提出“两个结合”。其一是中外声乐文化的有机结合;其二是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的有机结合。“两个结合”对我国现代民族声乐唱法的不断发展起到了辨别方向与指明道路的巨大作用,亦是一种具备先见性、专业性与科学性的特殊艺术见解。中国传统民歌与西洋声乐艺术存在的最大不同就是在歌唱的声音方面。美声唱法始终是世界公认的一种科学性演唱方式,在对人体生理结构特点展开较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长时间歌唱训练,将这种运用气息带动声带在人体腔内产生振动。即美声唱法是在人的身体上寻找共鸣,并且以此确定声音振动产生的“高位置”。歌唱的声音不仅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而且歌者的声带振动亦会在腔内气息的保护下降低摩擦,从而使歌唱寿命得以延长。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演唱是吸取传统民歌、戏曲及曲艺中的演唱技巧。而我国现代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涉及到的“丹田气”,这和西方美声唱法涉及的“气息歌唱”有着相同之处,均会呈现出一种深沉、稳定且沉重的气息状态。

(二)创作观念的融合

进一步探究我国现代声乐艺术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融会贯通中国民族声乐和西方声乐演唱的优势,成为了我国声乐艺术理论研究的全新课题。首先,人们接受并认可西洋美声唱法所具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是对观念融合和理论研究展开的重点。其次,全面分析与归纳自身发展的特点并明确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在对比中西方声乐艺术特征后,在创作、演唱和表演等相关层面寻找到契合点进行融合发展。我国民族声乐是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民歌是由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耕种时即兴创作和集体创作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意大利美声是在歌剧中产生的,也可以这样认为,17世纪出现了歌剧,在歌剧表演中产生了美声唱法[2]。这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我国民族声乐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在地方民歌的基础上,吸取戏曲与曲艺中的精髓,以传统五声调式创作为主导,呈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与区域风格。西方声乐则是用音乐来塑造人物形象,用音乐来书写诗歌,将大小调式作为创作基础,具有明暗交替以及艺术情感鲜明的特点。现阶段,我国民族声乐创作已经汲取西方音乐创作中的大小调式,使其发展不仅保留了我国民族声乐原有的民族调式,而是将西洋大小调与中国民族五声调式进行融会贯通,让人们看到更加丰富多样的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形式。另外,现代民族音乐在音乐风格上吸收和融合戏曲音乐的创作技法的同时,也接受了国际性流行音乐元素。从音乐形态特征来讲,旋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均能够看到推陈出新的创新思维,进而推动了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进一步发展。

(三)民族文化的融合

中国拥有14亿人口和56个民族,民族文化各具特色、民族艺术丰富多彩。国家的稳定离不开民族团结和发展,如此庞大的少数民族群体,国家在管理方面出台许多的政策支持,最大程度上尊重了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民族风俗,使我国各民族得到和谐发展和共同进步。在民族声乐唱法方面,我国民族声乐是对传统地方民歌、戏曲及少数民族民歌的继承和发展,其中蕴藏着各个民族演唱方式的精髓。在近些年的学院派兴起前,我国各民族相互交流兼相互融合与发展,渐渐构成了被大众所接纳且具备中国个性化特点的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即以民歌和戏曲唱腔为基础,融合西洋美声的科学发声方法,同时追求“圆、润、甜、亮、水”的声音,和注重“手、眼、身、法、步”的表演[3]。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已不同于西洋美声唱法追求是音量、共鸣和统一,而是呈现出了中国的审美特色的音色,加上西洋美声的科学指导而构成的一种中国式的现代民族声乐唱法。此种民族声乐唱法,源自中国传统各民族文化,并融合了西方民族文化,是时代发展和民族文化融入的产物。

三、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

(一)共性化演唱风格

经过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和演唱风格日臻成熟。以金铁霖教授为代表的“学院派”声乐教学已成为现代中国专业艺术院校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训练体系。音色圆润、透亮,音调高亢、音域宽广,咬字吐字清晰等都是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主要特点。首先,演唱方法上更加科学,都重视气息与共鸣的控制,强调腔体的运用。其次,表演风格上既保留了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特有的韵味,又拓展了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空间,符合中国老百姓的审美要求。其三,在新时代背景下,各民族声乐的创作和演唱,均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爱国主义精神”为指引,涌现出大量优秀的、脍炙人口的作品,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对传承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4]。

(二)区域化演唱风格

中国民族众多,受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语言和方言,以及不同民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民族声乐具有明显的区域化特征。中国东西部、北部、东南、西南地区民族声乐演唱方式和演唱风格各不相同。北方地区因处高原,声调高亢、跌宕起伏较大,较为豪迈;南方地区丘陵、盆地和水乡居多,演唱上较为温婉细腻,柔美婉转。新疆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结构规整对称,情绪热烈欢快;西藏地区非常注重宗教信仰,地处高原,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蒙古族人民热情爽朗,演唱特点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河流交错,山地较多,气候温和,雨水充沛,自然景观秀丽,音乐风格秀美,同时又比较委婉、含蓄。民族声乐发展到今天,各地方和各民族始终保留着本民族的审美特点和艺术风格,使地方音乐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现代民族声乐的创新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多元化演唱风格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可谓日新月异,“新民歌”的诞生标志着现代民族声乐进入到了多元化发展的新时代。“新民歌”指的是在民歌元素创作的歌曲中或对传统民歌改编过程中加入流行时尚元素的新的歌曲类型。“新民歌”的创作方式上,立足于展现新时代中国民族精神,体现新时代特征,从美声、歌剧、戏曲、流行等多种音乐领域中汲取营养,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在演唱方法上,在民族、美声、通俗、原生态这几种唱法上,又出现了所谓“民美”“民通”“美通”等交叉跨界唱法。对于现代民族声乐而言,更多的是将民族唱法与美声、通俗三者相结合,彰显民族声乐的多元化。传播方式上,与广播、电视等传统的传播途径相比,互联网、手机具有更快、更便捷的优势;抖音、微信、网上直播和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受众更加广泛。人们对民族声乐艺术的欣赏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现代民族声乐与国内外的交流与传播,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在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现代民族声乐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其音乐形态、艺术特征、演唱方法、音乐风格均体现了多元与融合的趋势。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对于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而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民歌声乐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美声唱法与中国当代创作歌曲的演唱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