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 高秉红 李平,3
1.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 兰州 730030;2.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泰兴 225441;3.甘肃省消化系肿瘤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30
随着大数据和循证医学的迅速发展,药物对人体器官的干预影响更加明确[1-2]。研究表明,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对肝损伤基因具有明显的干预影响作用,保护肝损伤作用肯定。本文就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对肝损伤的干预影响作一简要综述,并对其分子生物学和基因表达研究进行初步评价。
左卡尼汀单独使用以及联合葡醛内酯可通过降低ALT、AST 含量及 MDA 水平,升高 SOD 水平,而对相应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机制与左卡尼汀的抗氧化作用相关[3-4];氢生理盐水通过抗氧化以及抗炎作用减轻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损伤[5];过氧化氢酶(CAT)抑制剂氨基三唑降低大鼠血浆中ALT、AST 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CAT 活性、H2O2水平及 MDA 含量,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 水平、下调白介素-6 水平,从而减轻酒精造成的肝损伤[6];甘草酸单铵明显下调异烟肼诱导的肝损伤大鼠肝脏转运体Ntcp 及Mrp2 表达,对Isoniazid 引起的肝损伤具备保护效用[7];复方甘草酸单铵[8]抑制恩诺沙星联合LPS 所致肝损伤鸡TNF-α、IL-1、IL-6 炎性因子释放,双向调控 T 细胞亚群而起到保肝作用;二氯乙酸二异丙胺使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患者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提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降低,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有治疗作用[9];丁基苯酞刺激Nrf2 活化、调节氧化应激等,而改善糖尿病肝损伤[10];乌司他丁阻碍CCl4所引起的肝损伤大鼠肝脏中致炎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肝损伤[11];沙利度胺通过其抗氧化、抗炎作用以及下调 TNF-α mRNA、TGF-β1 的表达及作用对免疫性肝损伤具备保护作用[12]。
糖皮质激素使重症药物性肝损伤血清中ALT、AST、TBil、DBil、ALP 水平显著降低且早期小剂量、短疗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药物肝损伤有很好的疗效[13]。褪黑激素通过抗氧化应激、抑制内质网应激及激活SIRT1 基因,减轻异烟肼合用利福平引起的肝损伤[14]。地塞米松通过阻碍T 细胞发挥作用,调控T 细胞亚群分化,对急性炎性肝损伤有改善作用[15]。外源性瘦素通过下调NF-κB 的表达[16],尽量避免肝细胞的凋亡,对肝损伤有改善作用。此外还有研究报道,非生物人工肝[17]对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有更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2.1 氨基酸类生物制品 有研究证明,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通过抗氧化、干预细胞凋亡通路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对四氯化碳和乙醇所引起的肝损伤具备保护效用[18];富硒花生分离蛋白和硒代蛋氨酸抑制酒精激活的乙醇脱氢酶和细胞色素同工酶,调节Nrf-2,增加GCLC 表达量、增加HO-1 的表达量,减轻酒精引起的损伤[19];36 个氨基酸多肽片段和16 个氨基酸多肽片段均可使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血清ALT、AST 含量降低,纤维化指标HA、IV-C 水平降低,肝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以及小鼠肝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下降,两个多肽片段对小鼠肝纤维化均具备保护效用,该作用可能与减少氧化应激、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有关(源Ⅰ型胶原Col1a1、Ⅲ型胶原Col3a1)[20-21];金属硫蛋白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程度、抑制肝细胞凋亡而达到其保护砷[21]中毒性肝损伤的目的[22-23],此外,金属硫蛋白还可剂量依赖性降低镍[22]致肝损伤小鼠血清 AST、ALT、GGT 及总胆汁酸,增强GSH-Px 和SOD 生物活性,减少MDA 和肝组织GSH 含量,对镍致小鼠肝损伤有保护效果。肝再生增强因子可使调节性T 细胞数量增加,肝组织中Foxp3 mRNA 表达水平升高,下调IL-6 mRNA 表达,下调TNF-α mRNA 表达,所以ALR 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24];肝素通过使小鼠血浆 ALT、T-BIL、AST、细胞外组蛋白、TNF-α 和IL-6 水平下降,而减轻D-氨基半乳糖与脂多糖合用引起的肝损伤[25]。Salub-rinal 通过介导PERK/e IF2α 通路来减慢脑死亡大鼠肝细胞的凋亡进程,达到保护肝损伤的目的[26]。激活素A 结合蛋白卵泡抑素明显减少ALT 和AST 的量,且敲低Smad3 基因对肝损伤的修复有辅助效果,对刀豆蛋白所致肝损伤有保护作用[27]。
2.2 干细胞类生物制品 MSCs 下调Bax 的表达,升高bcl-2 基因mRNA 水平,升高VEGF A 基因的mRNA水平,降低α-平滑肌肌动蛋白细胞数量,升高Ki-67细胞数量,由此缓解环磷酰胺[28]引起的大鼠药物性肝损伤。此外,有研究证实 UCMSCs 分化后,HNF-4α 基因表达明显上调,LBK1 蛋白、AMPK 蛋白表达量减少,且UCMSCs 分化得来的细胞[29]具备部分肝细胞作用;还有研究表明HGF 基因修饰[30]的MSC 对慢性肝损伤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c-met 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31]、Bcl-2 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2]和Akt1 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3]对肝损伤有治疗作用,这与BMSCs 能够在肝损大鼠肝脏归巢,且与表现出保护作用有关。研究证明,稳定表达sh RNA 的mi MSC 细胞系[34]阻碍乙型肝炎病毒的转录,对乙型肝炎肝损伤有很好的保护效果。此外HGF/KGF 基因[35]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使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动物的AST、ALT和TBIL 含量显著下降,对大鼠肝损伤的有治疗作用。白介素-17 介导肝损伤过程,而自体骨髓源干细胞通过阻碍IL-17 作用加快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修复过程[36]。
从相关文献回顾可以看出,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对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大多是通过降低肝脏指数、减轻肝组织病理损害、抗氧化等实现的,对肝损伤基因的干预大多是通过干预肝损伤细胞凋亡基因、肝损伤炎症相关基因,即下调肝损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而抑制肝损伤细胞凋亡,下调肝损伤炎症相关因子基因的表达,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肝损伤。同时也发现,这两类药物对肝损伤基因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尤其是生物制品,研究前景广阔。
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基因技术在肝损伤保护方面也展现了独特的影响作用。Smad3 shRNA 表达质粒可使Smad3 基因沉默,使四氯化碳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Smad3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肝脏病理损伤减轻,ALT、AST、IL-1β 及 IL-6 含量减少,Macrophages 及Neutrophil 含量明显降低,肝细胞凋亡明显下降,这表明Smad3 shRNA 具有治疗肝损伤的能力[37]。研究显示基因敲除[38-39]可减轻肝损伤的程度,IL-17A[38]基因敲除(KO)的脂多糖肝损小鼠血浆中的ALT 和AST 水平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下降,炎症细胞含量明显降低,肝脏中与过氧化氢代谢有关的基因的mRNA 水平明显上调,肝脏的氧化应激水平下调,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即白介素-17A 基因敲除缓解脂多糖引起肝损伤与其促过氧化氢代谢有关;CD36 基因敲除,通过抑制CD36 在刀豆蛋白所致免疫性肝损伤和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药物性肝损伤小鼠的促进炎症应答作用而发挥保肝效果[39]。5’-磷酸腺苷使AST 生物活性减弱、ALT 及LDH 生物活性减弱,明显降低肝细胞坏死的数量,降低MDA 数量,升高GSH数量;使肝脏的炎症因子基因表达明显下调,肝脏的ATP含量明显增加,同时UCP2 基因和PPARa 的基因表达明显下调,可见5’-AMP 对急性肝损伤具备保护作用[40]。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菌类抗肝损伤的研究也显示了其确切的抗肝损伤效果。研究表明,鼠李糖乳杆菌(LGG)液对黄曲霉毒素B1(AFB1)具有显著的降解作用,是因其能显著改善大鼠肝功能和肝组织抗氧化指标异常,有效避免因黄曲霉素B1 造成的肝损伤[41]。富纳米硒沼泽红假单胞菌通过使血清ALT、AST、AKP、LDH 含量以及肝组织 MDA 含量下降,SOD、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增强,减轻四氯化碳造成的肝损害[42]。
展望未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深入研究,在大数据、云计算及智能网络技术的支撑下,除以上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保护肝损伤药物外,可以预见的是将会有更多的诸如中药、天然药物中的抗肝损伤活性成分被发现并转化为新药产品[43],服务于临床。同时也会有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抗肝损伤的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