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2021-11-30 09:54石孟辉农行沙河市支行
营销界 2021年35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服务农民

石孟辉(农行沙河市支行)

■ 前言

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相较于城市来说,农村的交易规模以及交易成本较为落后,在交易量上缺乏其他要素的刺激,没有形成流动的消费模式。就现阶段来说,随着银行、工厂等在农村的扩张和发展,农村的金融改革成为了必然趋势,从农行的角度来看,应该立足于农村的特点以及产业水平,制定合理的金融方案,促进资金流动的灵活性。但是农村金融在实际的演变过程中也存在多面的制约,相关人员需要明确农村金融在系统上的多样性,从理论以及实践层面上不断对农村金融的发展路径进行优化和创新,适应于当地的经济需求。为了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增强农村金融的流动性,农行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从发展问题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互联网作为背景和依据,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整体发展。

■ 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产品单一

针对当前的农村金融体系来看,有数据显示,农行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银行数量上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由于在经营目标以及规模上不符合农村经济体系的发展,导致金融产品在类型上的欠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农村金融方案的制定上忽略了对实际情况的调查,对农村存在刻板印象,没有提供合理的金融服务。另外一方面来说,从农村的发展特点来看,大部分以储蓄为主,农民缺少购买金融产品的意识,农业相关部门没有进行相关活动的大力宣传,这也导致农村金融机构与城市有着较大的差距,在贷款的限期以及额度等方面不能满足现代化经济结构的需求。

(二)农业信贷发展困难

农业信贷是农行的主要经营范围,它是向贷款者提供货币然后按期归还并支付利息的一种行为,在农村金融的发展中,农业信贷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贷款对象分散,在额度上缺乏一定的统一性,由于农村的结构特点,部分农民在信用上缺乏保障,贷款比重较大,尤其是对于以农业为主的家庭汇总,大多都是按照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进行贷款期限的选择,这就导致当地农行的资金流动性较弱,或者对于贷款利率的承受能力低,无法获得均衡的贷款结构。现阶段来说,农村在产业结构上实现了一定的调整,但是农行中的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对农业信贷的抵押原则进行调整,也没有对其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控制,这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农村资金外流

从农村的发展历程来看,随着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展开,导致农村中的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农村的经济问题得不到有效的缓解,由于长期对农业的削弱,导致农村的资金存在外流的现象。从金融方面的投资来看,大部分私人投资并不会选择农业产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村在经济结构上缺乏外界助力。因此,农村金融的发展受到阻碍,部分农民也习惯于将资金流入到城市中,部分商业银行没有在农村设置相应的活动点,对于农业来说,也缺乏服务上的创新。

■ 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的模式

互联网金融是在计算机技术理念下快速发展起来的经济体系,它有别于传统的金融操作模式,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构建,提高用户在信贷、存款以及投资等方面的体验感,可以实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查看,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拓宽了现有的金融市场,推动各个领域的综合发展。首先,互联网金融主要是以第三方支付、众筹以及网贷等类型为主。对于第三方支付来说,它是指不直接通过银行的方式建立的电子支付模式,包括现阶段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都与银行签订了协议,实现线上线下的全面覆盖。其次,众筹则是在网络上发起的筹资活动,不需要在股权中心上市就可以完成的个人投资,从中获得利益。另外,网贷是现阶段较为热门的金融模式,它是通过第三方平台的方式进行资金借贷,需要贷款人具备一定的条件,不需要亲自到银行,在网络上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流程。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第一,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下,它简化了原有的金融交易流程,全部由网络平台进行相关的操作,实现标准化的服务体系,相较于传统的金融体系来说,它的业务处理速度更快,而且可以通过大数据库的方式对双方的信息进行查询,包括用户的个人征信以及存在的风险,无论是对于商户还是客户来说都加强来了在交易上的保障。第二,互联网金融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用户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搜索不同地区的金融资源,包括跨市区、省区等,解决了传统金融覆盖的问题,有利于银行对商户资源的配置。第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迅猛,依托于大数据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网上有了更多的金融服务通道,直接在网上就可以搜索到全部的信息,就目前来说,农行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并且在平台上设置了不同的金融产品。

■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金融的发展路径

(一)深入推进各项惠农政策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它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格局,摆脱了地域的限制,为了增强农村金融发展,农行应该在这种背景下深入推进各项惠农政策,解决农村基础的金融服务难题。首先,农行可以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产业结构以及农民的劳动范围等,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设置金融服务点,加大金融服务产品的宣传,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在服务店的设置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便利性,注意掌上银行的宣传。其次,为了提高农村在金融方面的电子化支付,农行可以设置专属的卡面,可以直接凭卡面进行现金存取、理财以及转账结算等功能,加强对不同卡面服务功能的说明,给予农民一定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来说,为了进一步方便农民对于金融服务体系的认知,农行可以对自身现有的服务功能进行优化,加强农业补贴政策的宣传,让农民可以对这些盲区进行实时的了解。

(二)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

为了提高农民对于农业金融服务的满意水平,顺应“三农”相关政策的发展,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农行应该加强金融科技在资金和资源上的投入。首先,应该增加自助银行的数量,改变传统金融办事效率低的局面,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农民可以在自主提款机上进行简单业务的办理。其次,农行可以加强对掌上银行的宣传,在掌上银行中,农民可以享受到与城市相当的服务,可以实时地对自己的存款、信贷以及不同的理财活动进行查看,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转账等交易,这在某种程度上方便了不同类型的金融活动。另外,农行还可以对线上平台的金融产品内容进行更新,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有效共通,实现各方面的一体化发展。

(三)增加电商金融服务

在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上,应该围绕国家的相关金融惠农政策,推进电商与金融的有效结合,引进全新的网络融资服务。首先,银行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担保交易的增值服务,选择具有信誉保障的机构,签订相关协议,以农村为根据点进行具体的交易活动,为农民提供更合适的信贷活动,放宽担保流程,降低其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其次,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一些电商平台进入到农村地区,包括淘宝等,在支付设置的过程中,银行可以设置预存款金融服务,提高资金在流动上的灵活性,锁定消费资金,促进农村金融的多元化发展。另外,可以围绕中央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决策部署,农业银行依托“农银e管家”电商金融平台,为全国农村各种产业链上的客户提供全程垂直化的“电商+金融”服务,推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

■ 总结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它的支付渠道更加多元化,服务体系更加人性化,农行应该以农村的实际情况为主,认识到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深入推进各项政策,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增加电商金融服务,从根本上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服务农民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耕牛和农民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合富辉煌:股东应占溢利大幅增长48% 金融服务板块积极拓展
农民
农村金融政策异化:问题、根源与法制化破解方案
农村金融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