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在讲好中国故事中的作用探析

2021-11-30 09:47杨筱洁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云南民族

杨筱洁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228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之一,全省共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15个为云南独有。云南全省人口超过三成是少数民族,有傣族、景颇族、佤族、傈僳族等十余个少数民族与周边国家毗邻而居。由于同根同源,世代往来,少数民族节日不仅成为共同庆祝、欢歌的主要形式,也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各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就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力量。传承和弘扬好少数民族节日文化,能进一步提升文化资源影响力,将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鲜活而生动的注解和案例。

一、云南少数民族中具有讲好中国故事的丰富内涵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1]。讲话指出了新时代下国际传播的重要性,就如何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且鲜明地展现了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中国故事是中国人丰富而独特的经验和情感,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更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共同情感记忆,是中国要向世界表达的精神世界与愿景未来。中国故事集表达着中华民族特性,也透射出中国的命运与希望。

从故事的角度,分为这样的几个层次:第一,“中国故事”强调的是全新的整体格局,区别于个人故事和个体感受;第二,在立场上,突出的是中国立场,集中体现当代中国人在这个时代的集体经验和情感集合;第三,“中国故事”更加突出表现有代表性的个人,这样的个人折射出中国人真实内心感受,而不再是社会范畴的模式和整体。

我们要传播的中国故事是好的经验和情感的升华,是新时代中国的共同记忆,是在记录当下、是在回望历史、更是在展望未来的图景,是向世界诠释中国人对未来的理解和不懈的奋斗。而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鲜活的语境和丰富的方式,它可以让更多的观众为之同频共振,让中国声音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载体。

二、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与讲好中国故事之间的联系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2]。作为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代表,是中华民族和中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中国故事,既要是“现代”的,又要是“中国”的,其要具有中华文化的博大叙述,又有少数民族的形态各异,这既便于传播又便于世界观众接受。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不断积累、碰撞、变化、传承和丰富而形成,它与各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地理地貌特点相结合,并逐步形成和固定下来。这既是各个民族共同接受的文化记忆,也是各自鲜活的特征和气质。

(一)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构成非常丰富,与地域、风俗、历史、融合都有关系,呈现出风格迥异、异彩纷呈的特点。其包括:各民族的神秘传说、民间故事、创世史诗,以及音乐、舞蹈等各种门类的艺术形式,发展到不同阶段的生产力表现形式,因地制宜的建筑、丰富多样的民族语言文字。具体表现为:民族服装、习俗、饮食习惯、民居、婚嫁、祭祀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节日有着不同功能,时令、古老传说、宗教仪式、历史英雄、商贸往来、民间娱乐、文体比赛等等。

而在少数民族节庆中,集中反映了民族风俗习惯、传统民族工艺、民族表演艺术和精神信仰。民族风俗习惯是少数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包括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各个方面,涉及饮食、居住、婚丧嫁娶、礼仪等。如藏族喝酥油茶;傣族的干栏式建筑等;传统民族工艺是各民族传承的遗产,尤其以服饰文化最为突出。如白族服饰“风花雪月”,既包含着白族的传统,又把“大理四景”巧妙的蕴含其中;民族表演艺术是更高的综合表现,包括民歌、民间戏曲、舞蹈、特有乐器等形式。如壮族“三月三”、彝族“太阳火”、景颇族的目瑙纵歌,傣族的葫芦丝都是非常经典的代表;民族精神信仰主要来自宗教、民族起源、原始图腾崇拜等。

(二)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内涵是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民族认同是少数民族群众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认同,这在民族节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本民族自我认同的各项条件,和民族文化的各项要素一脉相承,在“节日”这个特殊的集合平台,无论是口耳相传的创世传说,还是延绵千年不断的传统歌舞,或者是本民族专属的符号,构建出大家认可的共识。民族内聚力的形成,是依托群体认同的一条重要的心理纽带,这条纽带由这片土地上孕育的每一个民族和文化气质组成,经历不断迭代、变化、沉淀、固定而形成。再经过相互碰撞,从而发展成为民族共同体。如澜沧拉祜族葫芦节期间会有拜年活动,原则意义上是拉祜族的节日,而在拜年的过程中,还有来自澜沧县各乡镇的佤族、傣族等参与到其中,而且很和谐。这一个过程不仅让拉祜族的文化得到传播,也让拉祜族文化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形成“美美与共”的和谐画面,这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提供了强大的平台。

(三)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文化是中国故事话语体系建立的重要部分

人类学家特纳认为,“节日是人类发明的最大规模的仪式,节日不仅是对社会需要的回应,更是人类创造意义的行为”[3]。云南少数民族亘古不息地展演着姿态万千的节庆活动,传承至今。节庆特别是少数民族节庆是跨境民族共同的财富,同时节庆本身的演变特别是新时代的民族节庆本身就成为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

在民族节日中体现出的和谐发展,阐释着中国特色民族政策下各民族携手共同发展;民族节日的团结友爱,彰显着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大国胸怀;民族节日的保护继承,构建着讲好中国故事过程中形成的话语体系。这样在讲述中国故事的时候,可以民族节日为载体,找到共同的情感寄托和兴趣点,进而产生同频共振的效果,能够以话语为手段参与全球事务,有效增强对外传播的国际影响力。

例如:泼水节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民众都会沐浴礼佛。节日期间,在云南多个州市就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同时开展的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这些地区对外往来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与基础。

三、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在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中的作用

(一)云南独特的区位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地缘优势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明确指出,云南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希望云南发挥沿边开放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4]。云南省的国境线总长4 060公里,周边与缅甸、老挝、越南3个国家接壤,个别市,如普洱市为“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周边国家的人民与中国人民世代往来,民心相通,互通商贸。2009年,普洱江城县举办的“中老越三国丢包节”,来自3个国家3万余人参加了丢包节;举办了3个国家饮食文化的缩影而成的“三国风味团拢古宴”、三国文艺展演、三国民歌会、三国陀螺团体赛等,吸引了各国人民的眼球。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定位为云南走向国际提供了理论支撑,云南的区位优势为云南走出去提供了地缘优势,云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样式为云南走出国际,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文化资源。

(二)少数民族节庆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丰富素材

少数节庆恰以其鲜明的民族气质,浓郁的文化意涵,鲜活的表现形式和丰厚的产业支撑,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着丰富的素材和源源不断的动力。云南25个少数民族各具特色,每一个少数民族的节日都能创造出更多的故事,挖掘出具有吸人眼球的点。从陈毅元帅诗作《赠缅甸友人》中脍炙人口的诗句,到中缅合拍的电视剧《舞乐传奇》;从曾经在缅甸热播的《西游记》,到近年来一大批缅语译制配音的中国电视剧;从澜沧江——湄公河沿岸6国联合拍摄的纪录片《共饮一江水》,到在“丝路光影国际微视频德宏影展”中获大奖的《睦邻——缅甸》等等,都在用不同的形式讲述着中国故事。与此同时,缅甸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敏杜温的名篇《敏杜温的中国缘》也在缅甸国内流传甚广。该书大量收集了敏杜温先生翻译的鲁迅作品、中国古典诗歌和当代诗作、中国民间故事和相声作品。2017年4月,吴廷觉总统访华期间,更是专程出席了《敏杜温的中国缘》中缅双文版新书首发式[5]。

(三)少数民族节日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丰富的形式

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节庆,拓展跨境少数民族节日的外延,就是要增强中国的国际传播力,发挥已经存在的良好民间基础,用好民族节日这样的平台,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好声音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6]!中国故事怎么讲?关键在于寓理念于故事之中,有理有据,感情真挚,立足中国,联通世界。

少数民族节日对于讲好中国故事,关键在于讲述的话语要具有说服力,表达的情感能引起共鸣。“通过民族节日活动来讲述中国故事,就是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把那些蕴含在少数民族文化中,真正代表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的故事真实完整、自然亲切地讲出来”[4]。用传播对象愿意听、听得懂,形成无障碍交流沟通的语境,让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呈现良性互动,产生更多共鸣[7]。

要通过民族节日、文化交往、旅游体验、体育竞赛、媒体交流、教育合作等各种形式,不断加速与云南周边国家从政府到民间、从官员到民众的深入了解,促进价值取向、文化交融、民心相通,全面夯实友好的民意基础,让中国故事在今天发挥出更大作用。

(四)少数民族节日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文化软实力

讲好中国故事,还需要铺好“路”。有了好故事,有了会讲故事的方法,还需要认真搭建讲故事的平台。同时,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让中国故事成为关注的话题。充分运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云南省有25个少数民族,傣族(缅甸:掸族)、景颇族(缅甸:克钦族)、布朗族、傈僳族、佤族等等都是与周边国家毗邻而居,彼此之间亲缘相近、语言相同、民俗共通、文化和信仰一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加快开放,通过这一地区良好的民众基础“走出去”的脚步也在加快,而传统民族节日也将成为分享中国故事、注解中国故事的重要平台。

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如何让国人增强自信?这不仅仅需要外国民众、媒体主动了解,也需要自身主动地展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8]。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云南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