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期刊的守正创新
——为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回信振臂高呼

2021-11-30 09:48孙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外国文学办刊社会科学

孙毅

引 言

期刊是思想、文化与信息的载体,其创办目的是让优秀的人类思想和科研成果得以传播和弘扬,这也是出版机构服务于国家文化建设的初心。学术期刊是科学研究成果的发布阵地与传播平台,用创新理论指导创新成果,是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最重要的任务。展示高水平的研究要求学术期刊发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这是最核心的问题。没有高质量的论文和成果,就不能称之为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在支持优秀人才培养方面,学术期刊可为优秀青年人才提供展示科研成果的权威平台。“作为中国学术话语传播重要平台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有必要思考如何为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在国际社会创造更好的传播语境,获得更多国家的认可与理解,减少传播过程中因文化差异和理解歧义引起的摩擦与误解,从而推动中国学术话语的国际化传播”(杜敏,2020:76)。

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以下简称“重要回信”)充分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对文明传承、学术繁荣发挥的重要作用,高度赞扬了期刊编辑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与付出,并为未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与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期刊人回答好这一重大课题: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这就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重要回信”不仅引领着广大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发展方向,也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殷切期望,它既是对《文史哲》杂志的鼓励与督促,也是对整个期刊界的激励和鞭策。期刊工作者要始终坚守出版的初心,坚持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做大做强主业,发表更多高质量成果,出版更多高水平作品,为推动学术创新、科技进步、文化发展作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对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从业者的极大鼓舞,特别振奋人心,它指出了高品质学术期刊的努力方向和评价标准。

“重要回信”在全国期刊出版界引发了热烈反响,期刊出版工作者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情真意切,思想深远,内涵丰富,令人倍受鼓舞,倍感振奋。期刊从业者将再接再厉,把刊物办得更好,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重要回信”为包括中国刊龄最长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文史哲》在内的所有哲学社会科学杂志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以下简称“我刊”)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我刊办刊的指导意义尤为重大。

与此同时,2021年5月17日也恰逢“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周年。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吹响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在新时代再出发的号角。我刊编辑部将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精神,并将此精神化作办刊的强大支撑和动力。

期刊编辑职责

编辑是一项伟大且光荣的任务,编辑人员不仅是审编校全过程的语言文字把关人,还是学术信息的收集者、意识形态的守门人,更是青年学人的园丁和伯乐。“对于学术理论期刊来说,不管是选题策划,还是作者遴选、稿件编审等各个环节,都要把好意识形态关、把好理论导向关,绝不可出现任何政治性、思想性问题”(查朱和,2020:25)。具体说来,作为一名合格的编辑,应该具有以下几门看家本领:

(一)意识形态坚定的判断力。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期刊,是社会主义大学办期刊,政治正确是我们办刊的起点和落脚点。在介绍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也要随时警惕腐朽和落后的意识形态侵袭,尤其要着力剔除涉及宗教、性及资产阶级自由化等倾向的相关论述。

(二)敏感的学术信息洞察力。每位编辑都应该是与本期刊发展方向契合的专家与学者,精通本领域的前沿发展与动态格局,练就一双识别高质量稿件的慧眼。编辑不能故步自封、自我满足,要经常走出编辑部,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的学术会议,融入最新学术研讨,邀约名家大家的优质稿件,并根据所收集的最新学术信息来策划特色栏目。

(三)宽广的学术胸怀。每位学术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需要相互关心帮助,特别是青年学者更需要学界同仁的关注和关怀。青年强则国家强。今天已经成名立万的大家名家都是从学术草根、学术新手逐渐发展、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尤其需要期刊社的挖掘、扶持、提携与关爱。编辑部全体成员有责任、有义务慧眼识珠,在海量来稿中和学术研讨过程中发现并提携新人,使其顺利地走上科研快车道。

(四)卓越的语言文字能力。每位编辑都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字识别能力,能够快捷地识别作品当中的错别字、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和中图分类号、不规范的中英文题目与摘要、不地道的外语翻译以及其他专业领域当中的常识性错误。

一言以蔽之,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以《文史哲》为代表的广大编辑从业人员鼓足劲、加好油。我刊厉兵秣马,在此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契机再出发,厘清自身定位,力争办出水平和特色。

期刊定位

期刊定位是学术期刊立足和发展的根本。在新时代、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任务的要求和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在双一流高校建设中,外语期刊应根据自己的办刊历史、学校定位、学科优势、学术特长、人才队伍、学术资源等,主动调整定位,积极融入外语一流学科建设,牢固定位(庄智象,2020:9)。

我刊创立于1990年,一直是集文史哲、经管法于一体的综合类期刊。在历届领导、主编的励精图治和着力提升之下,学报事业取得了扎扎实实、可圈可点的成绩,学界口碑良好。但囿于学术评价和学校办学领域的局限,学报尚未实现“上榜进位”的目标,社会认可度、学界美誉度还不够高。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化改革是唯一选择,这要求学报把握良机,变观念、变策略、变方法。总体而言,传统意义上大而全的综合类大学学报全国共有400余家,这些学报之间同质性过强,造成了“强者愈强,弱者恒弱”的情形,目前部分学报已经陷入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我们不禁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期刊应当具备的“骨气”和“底气”从何而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的讲话中指出,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实践证明,夜郎自大、盲目自信的办刊老路是行不通的。彰显特色化、专业化、差异化、精准化,立足于本校学科特色,培育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是所有大学学报突破自我和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2019年起,在学校党委、行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刊编辑部全员在全校各个院系和专家学者当中展开大规模的走访和调研。经过反复调查、分析、研讨和专家座谈,编辑部最终决定将外国文学研究定为我刊办刊领域与方向,立新标,走新路,开新局。理由如下:

首先,从最基层的本校教师发展的需求出发。高校教师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力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作为办学体量和社会认可度较高的外国语大学之一,外语类教师储备充足,目前有150余位外国文学专业方向教师和专业人才就职于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国际商务英语学院、英语教育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日语语言文化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阐释学研究院等学院和研究机构。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外国文学教师拥有厚实的知识储备,但由于缺乏对口的学术发表平台,他们职业生涯发展受阻,职称晋升通道不畅。

其次,从学术刊物自我发展的角度而言,由“摊大饼”“撒胡椒面”式的松散办刊格局向专攻外国文学方向的转身是自我革命的迫切需要。在为学术界广为承认的“指挥棒”——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推出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我刊均暂未实现突破和上榜进位。倘若外国文学类期刊所发表的论文仅仅是某个研究领域、某个语种、某个作家、某个作品的研判和诠释,势必造成小而散的研究局面,这也是外国文学在大文科这个大盘子里面研究式微、动力不足的原因所在。归根到底,外国文学研究是一种阐释学,是一种传统的反思性、内省式研究。转向为外国文学期刊,有助于期刊的顺利转型,有助于提升自我,早日进入核心期刊的行列,实现自我蜕变。目前国内已经实现上榜进位的外国文学期刊仅有6家:《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动态研究》。这个数字对师资队伍庞大的外国文学教师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尤其相当一部分期刊还是季刊,刊发文章数量有限,这极大限制了广大外国文学研究人员的创作热情和职称晋升可能。我刊以此供给矛盾为判断依据,转危为机,积极投身于外国文学领域的洪流中,在数量紧缺的外国文学期刊当中显山露水,以期抢抓机遇,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此外,在以他引率和影响因子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导向下,积极融入基数较小的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对于办刊转型中的大学学报类期刊来讲亦有裨益。

再次,对于学校发展的总体格局而言,我刊向外国文学研究主动转向是助推高水平大学持续发展的必要路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中国华南地区唯一一所公办的、语种最为齐全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学校自1964年创办以来,开创了外国语言文学的一系列“第一”,其中包括桂诗春校长的心理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李筱菊教授的全人交际教学法、何自然教授的语用学、钱冠连教授的语言哲学、王初明教授的续理论以及刘建达教授的语言能力量表等,不一而足。学科框架方面,广外拥有全国最早的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博士点、全国重点学科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在科学研究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在第四轮学科评估过程中喜获“A”类等级。但令人扼腕的是,广外的外国语言文学在历届评审和评价过程中,暴露出重语言、轻文学的不良倾向。文学作为万学之学,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展。作为外国语言文学一体两翼的重要一枝,广外在广东高水平高校建设“冲补强”过程当中,勇于自我剖析和自省,主动对照排名更高的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四轮专业评估获评“A+”)发现,上述各家均创办了高水平外国文学期刊,从而有力支撑了学科的均衡发展。

至为关键的是,在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中华学术走出去的洪流与大潮当中,比较与互鉴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与探索路径。中国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就需要有创新理论的学术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复信中明确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此号召下,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应该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科研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在这些方面,外国文学学术期刊重任在肩。

以上是我校期刊由传统的面面俱到式综合类刊物转身为外国文学专业期刊的主要原因,这对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大步上台阶的目标至关重要。接下来,在此前提和定位的基础上,我刊编辑部将不揣冒昧,尝试性地探讨期刊的具体办刊策略和路径。

办刊策略与路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回信”中所指示的那样,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中国期刊发展的根本之路。

(一)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

专业期刊应坚守初心,做精专业性,做实引领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对接时代,寻找到适合自身转型发展的突围路径(谢凡,2020:56)。一言以蔽之,一个学术期刊的成功之道,归根结底需要形式和内容高度而巧妙的融合。在形式上,我刊编辑部聘请专业人士重新设计了封面和封底;邀请广外学术泰斗、语言哲学的全国领军人物钱冠连老先生为本刊用行楷书重新书写了刊名并以凸型阳题字彰显,替代了以前的名人集字;用广外的新大门设计作为封面的背景;封面和封底各自设计折页,以图片和300字左右的简短篇幅介绍并宣传我校原党委书记、校长徐真华教授等外国文学学者的风采;本刊正文采用高规格进口超感纸印制,给读者带来最大限度的阅读舒适感。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是对高品质学术期刊内涵和功能的高度概括。“高品质学术期刊”中的“品”即“品位”,指学术期刊格调健康、导向正确,能起到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服务大局的作用;“质”即“质量”,主要指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它要求学术期刊要体现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等特点。

要办出高品质学术期刊,一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学术期刊的政治导向、价值取向的指引;二是要坚持学术期刊的公益属性,加强政府对学术期刊的扶持力度;三是要加快科研评价改革,坚持分类评价的思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术与应用并举;四是要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五是推进开放办刊,加强作者、编辑、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六是讲好中国故事。因此,重要的是要以内容为王,而就呈现形式而言,多样化的呈现能给读者耳目清新之感,增加审美感受(周振新、王淑华,2020:684)。内容为王,编辑部全体同仁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内容的雕琢和打造当中,具体的办刊理念和切实做法包括:

1.本刊首先设置了“专家学者访谈录”专栏作为期刊“风向标”。众所周知,文学批评最基本的功能之一为反省。如今,大型杂志批评中反思类文章的比重在不断攀升,最显著表现之一为大型杂志相应栏目的扩展和细化(朱涛, 2020: 6)。言为心声,在采访过程中,辜正坤、聂珍钊、李维屏、殷企平等国内领军学者均敞开心扉、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将自己长期积累的学术精髓和心得体会毫不保留地和盘托出、倾囊相赠,把历经几十年形成体系的学术思想总结提升,这对学术潮流的引导和研究梯队的搭建是助益不菲的。本刊还彻底打破了以国别进行划分的藩篱,追踪学术前沿,率先树立学术标签。编辑部积极邀请国内外外国文学学术大家和知名学者为本刊精准赐稿,实现学术引领、积极互动。而作为对各位专家的感恩回馈,我刊加大稿酬力度,做到优稿优酬。

2.本刊充分利用网络采编系统的长处和优势,从已经审核通过的稿件当中获得灵感,按图索骥,追踪寻觅国内外相关研究热点和前沿,构建特邀主持人制度,塑造成体系的“压舱石”特色栏目,形成引领学术潮流的态势。目前已经顺利推出的特色栏目包括:叙事学理论与实践、文学与绘画研究、中外比较文学、文学寻根与时代观照研究、科技伦理批评与重构、诗歌鉴赏与学理阐释、性别与社会研究、戏剧思想与艺术形式研究、文学审美与修辞研究、诗歌评介与传播研究、族裔文学演进与反思、身份寻觅与自我认同、疾病与诊疗书写、旅行文学研究、巴赫金文学思想跨学科研究等,逐渐打造专属领域,显露出自己的办刊特色。

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刊还敏锐地观察到社会和历史的重大关切,集中有限的办刊资源,隆重推出专刊和特辑。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要求: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包括世界所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积极成果,都可以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的有益滋养。要坚持古为今用、外为中用,融通各种资源,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例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报编辑部早在年初就提前设计、策划,邀约国内外国文学领军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李维屏教授,在充分探讨文学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的基础上,倚重其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在李教授亲自担纲完成访谈录的同时,组稿高质量论文4篇,这体现了在直面与回应国家重大战略和关切之际外语人肩挑的时代担当。再如,2021年适逢意大利伟大诗人但丁逝世700周年和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人物济慈辞世200周年的重要学术节点,学报编辑部做足功课,提前策划,准备在今年第6期隆重推出两位大诗人的纪念专辑,形成集合效应,希冀引发学术讨论,助推相关研究。

(二)努力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

“社科期刊国际化是国际社会不同领域的高端知识阶层了解中国学术、中国国情和中国方略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中国走向国际社会在学理和智力上获得支持的重要方式”(杜敏,2020:77)。我刊在学校党委的战略部署下,紧贴学校发展的新形势,转变办刊思路,在提高刊物内外质量方面下大力气,特别是在提高学报学术水平方面,积极追踪寻觅国内外相关研究热点和前沿,力邀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当特邀主持人并撰写相关稿件,这一系列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据统计,2020年至2021年5月,学报共出版10期,发表文章147篇。其中省部级以上基金文章达77篇,占全部文章的52.38%;国家社科基金(含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基金)文章37篇,占全部文章的25%。此外,我刊积极主办或承办外国文学专业会议,在深入挖掘期刊前沿选题的基础上物色、锁定新兴领域中可能成为撰稿者的领军学者和中青年学者。譬如,莱姆作为被翻译出版最多的波兰作家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对人工智能、搜索引擎、仿生学、虚拟现实等技术做过思考和预测。2021年恰逢莱姆诞辰百年,波兰政府宣布2021年为“莱姆年”。我刊编辑部作为承办方之一,于2021年7月3日召开第4届外国语言文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研讨会暨莱姆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着力探讨莱姆在中国的译介、莱姆的科幻创作、莱姆的技术思考等主题,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热议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三)积极促进中外学术交流,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进而深入理解中华文明。

最为重要的是,在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中华学术走出去的洪流与大潮当中,比较与互鉴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与探索路径。无论是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还是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等灿若繁星的大学者、大作家,都为人类文明和学术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学对人类进步的阶梯与攀升,绝不亚于任何理工科所带来的物质性改革和技术性进步。当今世界普遍陷入信仰危机和精神危机,倡导文学陶冶心灵,守护人文底线和人类精神家园,舍我其谁?尤其是在多模态、多媒体,甚至全媒体蜂拥而上的浮躁社会外部环境中,我们重擎外国文学研究大旗,推介与呈现外国优秀的传统和当代理论和作品之精髓,对于广纳百川的中华文明的延续与拓展至关重要。我们在中国知网开设“网络首发”功能的基础上,每期杂志提前出版,零距离与读者共享;同时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加强对外宣传与交流,由专人负责,第一时间推送中英文摘要和代表性成果全文,尤其是各个特色栏目的首篇论作,收到良好的效果。已与互联网企业——非晓公司达成初步意向,精准筛选传播对象,基于本刊的引证文献统计和解析,筛选出近年分别出现在不同核心期刊上的引用排名,回溯与定位引用作者为传播对象;根据所需推送文献的论点进行大数据分析,直接定位相关作者的相似研究经历,实现直接的传播对象定位并指定作者邮箱进行精确推送。

如何才能更好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加强学术引领,是中国外国文学学术期刊义不容辞的重任。

未来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5年前就在座谈会中鲜明指出,我们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对人类创造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我们应该吸收借鉴。近期,我刊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良传统,推进改革创新,提高出版质量,用心打造启智增慧的精品期刊,力争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春华秋实。我刊编辑部几代编辑同仁守正创新、薪火相传,在弘扬中西方文明、繁荣学术发展方面孜孜以求,在学术界赢得了一定声誉。《学报》一直被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维普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等数据库全文收录,列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等。学报近期晋升为RCCSE准核心期刊(2020)之外,还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扩展期刊(AMI)”(2018)和“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2019)。

“重要回信”表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出版工作的关注支持,对于做好出版工作具有深刻和全面的指导意义。我刊将以此最新精神为指引,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发挥出版智慧,聚焦原创性高质量出版,把好选题关、编辑关、审校关、发行关等重要工作节点,坚守初心,引领创新,踏踏实实做好出版工作。学术期刊要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话语权。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本质是一种精神产品,是思想观点的集合(王炎龙、秦翊珊,2020:22)。因此,我刊编辑部全体人员要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以求真务实作风把“重要回信”精神落到实处。我刊编辑部将继续深入学习领会“重要回信”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强烈的时代使命感,自觉将“重要回信”精神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服务国家建设大局,为传播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添砖加瓦。

创新学术,守土有责。本刊要做时代的学术弄潮儿,勇攀学术高峰,引领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我刊编辑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继续努力打造学术期刊平台,坚定文化自信,服务学术研究,推动研究向更深、更广维度发展,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学术国际化的大潮中,建立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加强对外展示、交流和传播,加强文化和文明的交流互鉴,深化中外共同进步、互惠共赢的学术氛围,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为在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

初心永铭,牢记使命。我刊全体同仁必将在学校党委和各职能部门的正确指引和鼎力支持下,全身心投入,横下决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办刊热情激流勇进;同时默默奉献,甘为人梯,为人作嫁,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发展、大繁荣服好务,尽好责。“重要回信”已经吹响了期刊界奋勇向前的号角,我校外国文学期刊一定要立足中国本土,致力于对广大优秀的外国文学文化批判性地介绍和引进,滋养和反哺本土学术,中西合璧,搭建学术交流精品平台,铺设“新文科”建设之路,扎扎实实地为全国广大外国文学学者服务。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争创国家“双一流”、早日跻身于广东高水平大学之列建功立业,作出办刊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教师的个人发展、年轻学人的快速成长、学校的学科争优和祖国的文学文化事业大发展贡献期刊人的绵薄之力,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性壮举当中留下学报人靓丽的身影!

猜你喜欢
外国文学办刊社会科学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热点问题与发展趋势:首届中国外国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报道
The Land They Lived on: Reading The Bluest Eye
外国文学研究“认知转向”评述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办刊育人”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社会科学总论
《外国文学动态》复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