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玲
(双柏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云南双柏 675100)
双柏县共有农技人员 196人,其中县级108人,乡(镇)级 88 人。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 42 人占21.4%,35~50岁111 人占 56.6 %,50岁以上 43 人占22.0%;从学历层次看,中专 13人占 6.6 %,大专73人占 37.2 %,本科103人占52.6 %,中专以下7人占 3.6 %;从职称看,初级职称61人占31.1%,中级职称58人占29.6%,高级职称27人占13.8%,职员、工勤等岗位50人占25.5%。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技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强化人才培养形成了一支专业较为合理,门类较齐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为农业健康平稳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虽然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但基层农技队伍建设短板仍然明显,主要表现:一是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弱化,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二是知识结构、业务素质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三是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提出,对农技推广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农技推广的对象逐步由小规模种养散户向种养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等转变,农技推广内容由“农业科技”向“农业农村科技并重”转变,农技推广模式由“单一技术”向“配套技术”转变,必须全面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在用足、用好、用活已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有关农业人才培养、选拔、引进、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拓宽人才队伍建设领域,促进人才队伍合理配置。同时加大农业科技人员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弘扬科技人才的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农业科技人才奖励制度,重奖做出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才,努力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
一是由组织、监委等相关部门牵头,对借调、借用或从事行政事务性工作的农业专业人员进行全面退还,着力解决“在编不在岗”问题;二是要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技推广队伍,做到有专业特长的人员用起来,把专业不对口的人员调剂出去;三是实施农村本地人才工程,使农村的田专家、土秀才、能工巧匠更好地发挥带动与指导作用;四是要与农业大专院校做好对接,从优秀的毕业生中选拔一批热爱“三农”工作的大学生补充到基层,逐步壮大一线力量,造就一支拿得起锄头、啃得下书本、经得起基层考验的农技推广工作队伍;五是要恢复村级农科员,建立稳定的村级农科员机制,做到“三明确、三把关”即明确聘用条件、把好入口关,明确职能职责、把好实绩关,明确补助标准、把好考核关。
一是高度重视并解决农业科技人员职称评定问题,积极争取增加职称职数,着力解决职称评定后长期无法聘用问题;二是实施农技人员定期蹲点制,并与职称晋升挂钩、与职务晋升挂钩,对晋升上一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必须在乡(镇)或村全职蹲点1年以上,既充实和加强了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又解决了部分农技人员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三是探索实行基层农技人员动态管理、农技推广责任考核机制,逐步建立总体稳定、优胜劣汰,人尽其才的人员“进、管、出”管理新机制。
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有用人才,培养后备人才,提高全员素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在职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通过送出去培养、请进来讲学、结对子培养等多种形式,不断更新现有农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养得起”的人才队伍。抓好学术技术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把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与知识创新和农业重点产业开发结合起来,重视培养选拔富有开拓精神的创新人才。
大力推行事业单位聘用制,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破除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逐步建立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人才评价机制,促进人才评价逐步向社会化评价的方向发展。加快人事制度改革进程,打破人才部门、单位的现状,落实用人、择业自主权,简化人才流动审批手续,鼓励农业人才合理流动。加快农业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按岗定酬、按项目定酬、按业绩定酬,把技术、责任、贡献与报酬紧密挂钩,使分配标准和结构充分体现人才创造的价值和效益,真正做到一流人才、一流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