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育人视域下初中音乐教学策略探究

2021-11-30 08:44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学校黄成成
青年心理 2021年18期
关键词:育人学科价值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学校 黄成成

一、学科育人与音乐学科育人现状

学科育人不仅仅单向面对学生或者教师,而是联结师生双方互动提升的过程。由于技术的发展、教师队伍新生力量的加入、国家层面塑造出的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纵观目前音乐学科育人现状,总体呈现着蓬勃生机,但其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音乐教师教育教学现状

现今,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依照音乐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要求进行教案的写作、课程的进行,但由于形式主义,目标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很好付诸践行。

我曾听了一节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沃尔塔瓦河》的公开课,开课教师直接以《沃尔塔瓦河》这一主题音调导入,在初步感受之后,进行了相关音乐要素的分析与相关律动的解释,其后聆听音乐、解释音乐,最后巩固练习。听完之后可圈点处暂且不谈,总觉得欠缺些什么——其导入还是有待商榷(情感性体验不理想)、问题设计还不灵活、部分问题学生回答不出则得过且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也相对匮乏。

(二)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现状

尽管从国家层面素质教育一直不断被推进,音乐课程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在不断地被优化实施,但是推进力度与进度依然无法被充分保证。与此同时,在音乐教学中,初中学生对于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普遍较陌生,甚至连最基本的音符都难以认全。每当课堂教学进入音乐赏析环节,教师在课堂中提问学生基本音乐常识时,学生通常会普遍的缄默不言,更别谈运用简单的音乐要素分析音乐了,课堂气氛显得尴尬。

(三)基础音乐教育现状

中小学音乐教育属于基础音乐教育领域,是义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学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一起,组成了中学学校课程体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共同促进学生一般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现如今,“新基础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新基础教育”研究始终将“育人”置于教学思维的基点,开发教材内含的育人资源,运用复杂思维对要素间(教学)关系进行长效、整体、转化、生成式策划,从整体把控基本教学设计方面强化音乐教师对音乐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视。

二、初中音乐学科育人的问题诊断

(一)初中音乐教师对音乐学科育人价值的认识不足

综合目前多方面因素,大多数音乐教师对音乐学科认识不足。总体而言,骨干教师比一般教师对音乐学科认同感更强,音乐教师们几乎都认同音乐学科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但并不知其所以然。我曾在苏州市级公开课中听了几节课,发现除了课堂教学直接指向“家国情怀、救亡图存、母爱乡情”等之外,音乐的育人因素在课堂中的渗透并不明显,对于教科书中育人因素不明显的版块,育人因素发掘相对欠缺。

(二)学生对音乐教学价值认识不够

在对本人任教的初一初二所有学生的调查中得知,学生普遍认可音乐可以帮助缓解疲劳,但对于其他方面,比如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育人因素的认知甚少,也就是说从观念上,学生对音乐课重视度不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尽管学生认同音乐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相比其他学科,对音乐学科价值认同感不强。其中最直接表现就是被其他学科占课后,学生从意识上对音乐课的疏离。同时,中高考影响学生学习意愿,学生对音乐课价值认识不足,是学生对“重分轻育人”背景的真实反映。

(三)音乐学科的育人窘境

目前师生的课堂观、知识观被异化,学生常常被当作知识的容器、教学的产品,自己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做,只重视考试中所谓明确的能够拿分的知识,轻视甚至忽视有助于培养重要能力和品质的知识。一切教学活动不是围绕“育人”而是围绕“中高考”团团转,导致教师身心俱疲,学生苦不堪言,学科育人也完全被狭义“育分”所代替,音乐学科陷入育人的窘境。

三、音乐学科育人价值的教学实践路径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能否深度发展,与教师能否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密切相关,而主动发展的空间也就是育人的空间。2017年《吴江区中小学德善品格课程实施方案(试行)》发布,11月始,“德善品格”课程全面推行。在此基础上,真善美的育人价值可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得以实施与体现。

(一)教师自觉认识与自觉高效的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学科育人价值能否有效实现,这与教师本身对中学音乐学科育人价值的认识息息相关。音乐教师需要从观念上不断自我更新和持续主动发展,需要主动关注本学科的动态发展,具备内容判断调整意识、课程资源有效利用意识、过程反思重建意识、学科育人价值日常渗透意识、育人价值灵活创造意识等,这对中学音乐学科育人价值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需要深入研读课标及相应教学参考书,深入领悟育人内涵,如上文中所提及的《沃尔塔瓦河》一课,可如下设定目标要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文化自信、正确对待他文化,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导入,使学生初步建立基本认知,再进一步运用相关教学法,如启发式教学法、对比式教学法等,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达到育人效果。

(二)革新教学理念,在课堂生成中推进育人

音乐课程的育人价值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它以审美为核心,通过“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方式,彰显“知音识曲,向善尚美”的课程育人价值。因而,音乐教师应从育人的角度设计教学,让学生有感知、有感悟、有感动。只有教师自己真正理解、掌握了音乐课程的育人价值,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放矢,具备更好地培养学生品格的能力。

(三)引领学生深度发展的“生本体”育人转向

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最终将学习看作一件快乐的、有意义的探究过程。如对于长江之歌一课的学习,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识谱唱谱,其次启发引导学生运用交流协作、分析探讨、创设生成等学习方法,掌握音乐谱面、歌词、词曲关系、创作背景等音乐知识并提高学习能力、协作能力与创造能力,使学生关注自我成长,不断创新音乐课堂。同时,在对音乐欣赏课进行学习时,尤其当需要分析乐曲的情绪风格时,可以利用诗歌分析法进一步引申相应的情境意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我曾上过人音版七上第二单元《溜冰圆舞曲》一课,在对音乐进行赏析时,引导学生在知悉大致乐曲的情绪后,要求其用一句诗二次概括。刚开始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但在把欣赏过程范式化后,课堂氛围顿时活跃起来,纷纷举手想要表达自己了解与音乐情绪风格相关的那一句诗。

也就是说,在音乐的听赏过程中,首先要能基于学生目前的各种与听相关的经验,其次经验之中又有感性与理性的听的经验。感性之中听作品的情绪(喜怒哀惧)与风格(典雅、局促、舒缓、优美),理性之中听作品的音乐要素(节奏、速度、节拍、力度等),这些因素综合为最后的情境意象,也就是说可以用已有的经验(一句诗)表达,以此达到育人目的。

(四)运用多种策略推进音乐学科育人

不可否认,跨学科互动交流是实现学科育人的有效策略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己经知道了很多育人模式,比如:自学-辅导式、探究式教学、范例式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等等。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育人模式的选择,都是相应育人策略的体现。

任何教学都是以学生积极参与为基础的。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各方面的成长,而且对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均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反映了学生对于学习活动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投入状态,它是衡量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指标。因而,只要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为基础,运用相应策略,那么实现音乐学科育人的路途就不会那么遥远。

教育的内涵及育人的本质是形成道德人格、使人健全发展和实现个体社会化,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学科育人价值内涵丰厚,包括生命成长的导向性价值、知识性价值、方法性价值、情感性价值、道德性价值、审美性价值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我们在日常音乐教学中,认识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和育人途径,做好课程的整体设计,联结不同学科,有效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性、高效性、功效性。

猜你喜欢
育人学科价值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超学科”来啦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