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 张牧之
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改革,“1+X”证书制度就是一个学历证书,加上1个或者若干相关技能证书,技能证书主要包括智能财税、财务数字化、财务共享、业财一体化、收银等方面的技能证书,针对学生的就业取向,选择相关的技能证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学体系,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拥有多种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理念上要与时俱进,认清时代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仅仅具备会计专业的基本技能,是难以胜任企业的会计工作的,还需要具备会计事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等方面的综合专业能力,具备终身学习、交流沟通、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综合素养,才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才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同时促进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科学全面地解读“1+X”证书制度,把人才的培养方向延伸拓展至整个会计领域,使院校培养的人才可以满足社会对会计行业的转型需求,成为集会计事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于一体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目前各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没有明确“X”相关的人才培养目标,缺少与企业经营中所需要的新技术、新制度的融合,这也就是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脱节的原因。
在具体的教学中,建立科学全面的知识技能培训体系,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增加实践技能培训在课程安排中的占比,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水平、职业道德的培养,使会计专业人才不但具有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还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品质素养,在步入社会就业后,可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专业型人才。
在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会计专业的课程标准,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重组。按照会计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制定与时俱进的专业课程标准,并依照此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重组,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标准的有效衔接。目前各院校实行的课程标准,都是在传统课程标准上进行修订的,主要是针对会计专业的一些初级基础知识技能而设计的,并没有依据现代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来重新制定,也没有融入会计资格考试的大纲要求,课程标准明显陈旧滞后,更无法与国家税法、财税制度更新的速度保持一致,这也就是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原因。
教学内容的优化重组,并不是简单地把各种职业技能考试的内容融入专业课,而是要深入研究国家的税费政策、会计行业标准、职业等级标准等,把政策新规、行业新标等要素,“X”的专业培训内容与会计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机融合,打造出全新的教学模块,使“1”和“X”实现书证融通。比如,把财务共享的相关内容,融入传统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中,按照财务共享证书的要求,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技能培训,同样在相关的经济法等课程中,增加相应的知识模块,使学生可以全面地构建相关知识体系,降低学生拿到技能证书的难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传统的专业课程进行优化,把实用性不强的课程内容删减,增加与技能证书相关的知识模块,比如,对于会计核算类的专业知识内容,可以适当删减。
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制定合理的选用制度,选取质量较高的教材,教材内容中要体现出行业新标准与专业新技术,还要开发更符合院校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要坚持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设计模式,既要考虑院校的专业教育,还要结合学生未来的职业走向,可以大体上分为三个模块,以毕业证书模块为基础,以职业技能模块为扩展,以技能大赛模块为提升,使教学体系更加灵活,在教学安排上也可以更加富有弹性。
在教学模式上也要进行改革创新,加强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利用互联网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实现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相互融合和有机补充,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手段,都可以在教学中推广使用。基于中职生的生源特点,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随时随地地开展学习,可以自主掌握学生的过程与进度,还可以通过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也要在教学中推广使用,比如,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块化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依据教学需求,灵活进行运用,以学生更加喜欢的方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早已不适用于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传统的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本该考查学生动手能力的考试,但却以笔试为主,表现出重理论轻实践,再加上受中职生整体素质水平不高的影响,教学评价标准较低,没有把行业的标准作为毕业的基本要求,所以又表现为更多地服务于学生的文凭,而并非学生的能力。也就是说传统的评价体系,只负责毕业,不负责就业,技能证书游离于评价体系之外。而且现行的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两门基础课程,课程体系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对人才的培养也就有所欠缺,即便学生通过了考试,也难以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现行的教学理念下,传统的评价体系亟待变革,更需要通过评价体系来显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在评价体系中加重对实践能力的考评,并使考评体系更加系统完整。融入“X”技能资格的考评,把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与职业技能有机融合在考评体系中,并提高考评的标准,不仅要使学生有文凭,还要使学生有能力。具体的考评标准,既要参考国家对职业技能的标准要求,还要结合企业部门的实际需求,联合行业协会、财政部门、企业财务、学校教研部门,共同研讨出实用价值较高的考评标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检验教学改革的实际成效,并完成职业院校证书与国家认证标准的衔接。在学生通过了考评后,可以直接由院校发放职业证书。在考评的具体实施中,对考评的形式也要进行创新,不能再单单以终极考核作为考评的结果,要实现全过程的动态考核,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考核,或者也可以分模块地对学生进行考核,最后综合学生全过程的表现来进行评价,以体现评价的客观性。评价的方式也要实现多元化,传统的笔试测试、实操技能测试、专题报告、口头阐述等多种形式灵活运用,以增强评价体系的实效性。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教师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背景,中职学校可以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提升,一方面引进企业的先进人才,使教师队伍得到扩充。很多中职教师自身并无在企业中的实践经验,即使理论知识再丰富,缺少实践的检验,在教学中也难以自如施展。尤其是在全新的教学体系中,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教师自身能力的缺乏,自然也就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为此学校也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提升,使现有的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学习,积累实践经验,接触先进的会计理念与信息化财会技术,拓宽教师的眼界,并通过专业的智能财税培训,使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有所提升。校企合作为院校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的先进人才来学校担任职业导师,利用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
中职会计专业的改革,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师队伍几方面来同时进行,通过全面立体的改革,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