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舟山实验小学 李 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语文学习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小组合作既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又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互相交流,学会相互尊重、理解、表达、倾听。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合作学习也得到了语文老师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研究,也成为了语文教学一个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师生问答式的课堂是语文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将自己所准备的教学内容照本宣科式地对学生进行讲授,而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亦没有主动思考探究问题,一节课下来,学生到底真正接收了多少呢?不知道。不是自己动脑思考得来的,应该记忆也不会长久。这是传统式教学最根本的问题。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出现很好地改善了这种情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由传统的“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而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还能听取其他同学的想法,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相互取长补短,这无疑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
据我了解,有相当多的学生因为觉得语文课堂太过于枯燥而不喜欢语文。归根到底,是因为课堂缺乏新意。试想如果每节课都按照相同的流程来进行教学,学生都能猜到老师下一步要做什么,怎么会不无趣呢?
而如果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小组成员们一起参与到讨论中,每个人都有发表看法的机会,大家一起协作解决同一个问题,这样一来,课堂变得有趣了,学生学习也会更积极主动。
21世纪人类社会竞争激烈,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就应开始重视学生合作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从小抓起,才能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合作的益处,从而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教学虽然备受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小组合作模式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优势。长此以往,小组合作模式将会流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我们在日常小组合作教学的课堂上不难发现:各个小组发言机会不平等,有些小组积极主动参与整个课堂活动,而有些小组几乎不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可见,各个小组的参与程度不同。
此外,小组内也存在参与度不平衡的问题。有些小组成员非常活跃,而有些小组成员可能都没有发表看法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组员也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组员间的相互努力,明明还有组员没有发言,组长就宣布讨论结束。老师也往往只注重小组代表发言的结果,而忽略了小组成员内部的均衡发展,这就使小组模式流于表面。
多数老师为了方便,多使用前后桌组合的分组方式,这种不合理分配使得成绩优秀的学生主导整个小组,他们的观点代表小组观点,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很难得到发表意见和观点的机会,即使得以表达,也因为观点和答案出入大而被忽略,久而久之,优等生越来越出色,而学困生则得不到锻炼和进步,不利于学生全面、平衡发展。
由于教师对学生合作技巧不重视,学生并没有掌握一定的合作学习技能。在教师喊出“开始讨论”信号后,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发言机会,而有的小组嬉笑打闹。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在于组员不知如何进行讨论合作。教师把一些对合作技能一无所知的同学安排在一个学习小组中让其开始讨论交流,是难以保证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我们并非生来就会各种合作技能,也并非在学习过程中就自然而然能形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表现、教学内容等现实因素,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培养,久而久之,才能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技能。
由于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的理念和方式,部分语文教师不愿意打破常规,有的甚至认为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会扰乱课堂纪律、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因此,部分语文教师在平时不愿意在课堂上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即使是开课的时候,不得不在教学中加入合作讨论的环节,多数语文教师也只是流于形式,只给学生短短几分钟讨论的时间就喊停,并没有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要么设定的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价值,要么难度过高,学生无法解决,这样的合作学习并无多大意义。
首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走下讲台,走入学生当中,成为学生合作讨论的一员,与学生平等交流。这样教师不仅能掌握学生讨论的情况,还才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及时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导。
其次,语文教师要认真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策略,以及他人的成功经验等,要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
最后,语文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各种合作学习策略。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这样语文合作学习的效率才能有所提高。
小组模式的应用存在很多步骤,“科学分组”则是小组合作中的第一步。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得出讨论的答案,而是为了让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互帮互助,达到1+1>2的结果。因此,小组成员的安排也是有讲究的。在分组前,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充分了解班内的每个学生,要考虑到学生性格、成绩、发言积极性等各方面因素,确保学生之间能够互补。
通常在语文合作学习小组中,以4-6人小组最为适宜,不宜人数过多。语文教师还需设定好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分配组员担任不同的角色,例如:在小组中,小组组长、记录员、汇报员三个基本角色是必须的,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展开讨论,记录员负责记录下每个组员观点,而汇报员则要负责向全班陈述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小组的人数设置其他角色,像激励员、检查员等。还需补充的是,小组的分工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习惯了这种合作方式后,组员之间逐渐相互了解,角色分配可由组长组织学生自主协调。
合作学习的有效推进固然离不开教师,但真正体现合作学习成果的却是学生。只有学生明确什么样的小组讨论是有效率的,学生才能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避免各种合作问题的产生。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机会,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在学生出现一系列错误的示范后,教师要抓住时机将低效、无效互动与有效的互动作比较。例如,当有一小组出现有成员还没说完自己的想法就被其他成员出声反对的时候,教师就应该要及时教导学生合作学习要尊重每一个成员的想法,就算你有别的想法,也应等他人说完再发表。同时,教师要指导组长如何灵活协调,当组员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要仔细听取双方意见,引导他们考虑对方意见的合理性,找出彼此一致的地方,达成一致性观点。
小组合作技能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像学会倾听、学会表达等,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或两个合作技能贯穿于小组讨论全过程,向学生强调本节课所要训练的合作技能,它不仅是学生讨论时需要使用的合作技巧,同时是学生所要达到的合作技能目标。通过反复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合作技能。
此外,教师应传授给学生相应的小组自评的技能。每次合作学习完成后,小组每个成员要检查自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评价其他组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小组合作提供有益的反馈。
综上所述,本文论述了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小组合作的几点优化策略,希望能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应用小组合作这一模式时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