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秋伟,雷 霁,姜琨彦,王建钰,郎海洋 (空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特殊作业环境危害评估与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自由基生物学与医学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32)
医学院校是我国医学类专业技术人才培育的重要教育基地。无论是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还是医院各层级的管理人员,医疗技术辅助人员都是由医学院校培育出的各类人才。教学管理是医学院校在教学育人的工作中,平稳推进的重要抓手,是在培养医学各类人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部门,也是决定医学院校教学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关口。
教学管理是运用管理科学和教学论的原理与方法,充分发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对教学过程各要素加以统筹,使之有序运行,提高效能的过程。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共同承担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管理涉及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基本环节[1]。如何全面提升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效率是医学院校管理部门,以及教学管理队伍长期面临的难题。
政策制度是教学管理的依据,也是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现在医学院校的政策制度很多停留在许多年前,只能在维持教学工作中发挥一定作用,却不能很好地保障或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权益,部分细则甚至成了教学管理工作推进的“阻碍”。医学院校的政策制度一方面可保障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同时能够对教师在工作考核、晋职评定方面进行量化管理;另一方面也是教学管理部门人员所依据的管理尺度,确保高校的教学工作合理有序地开展。
高等院校的主要职能是教书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高校的科研发展如火如荼,科研在高校的占比越来越重,教学的中心地位“逐渐不保”。教学和科研的矛盾在高校中逐渐成为最主要的矛盾。①教师埋头做科研,医护人员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中加班加点做科研;②教学研究课题的资助力度逐年打折,科研经费动辄几十万到几百万,而“穷书生”的教学研究却难以突破个位数;科研经费每年都有资助,教学研究经费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断断续续、时有时无,很多时候还没有经费资助;③尤其是医学院校在职称晋升、考核量化中,教学工作一度成为部分教师的“负担”,很多教师害怕上课,很多科研做得好的教师,凭借一篇文章“平步青云”,多年从事教学一线的教师,却只能做默默无闻的园丁;④医学生热衷科研,尤其是本科生,为了学分加分,为了保研加分,甚至逃课去做科研。
医学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没有科学研究就没有医学专业的发展,没有科研就没有很好的医学研究结果写入教科书,教育的科学性、前瞻性就无从存在。同样没有教学的科研,就失去了其存在和发展的意义,教学和科研需要相辅相成。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教政法〔2019〕16号)对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注重全面提高服务决策能力、推动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着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力争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体制机制,增强科研机构和人员活力,提升组织形式和研究方法的科学化水平,改进科研成果评价方式和机制,显著增强原创研究能力,大幅提升教育科研的社会贡献度[2]。医学院校的政策制度就是要解决教学和科研的矛盾,让广大教师不要忘记高等院校建校的“初心”,不要变成单纯的“研究员”,守住那份“初心”——教书育人,引导教师和学生回归教育之本。
如何让医学院校的工作围绕教学中心地位,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制定(修订)更好的与时俱进的以教为本、以教为研、以教为管的政策制度,让一切工作更好地为教学育人“保驾护航”。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院校大计,师生为本,立德树人。本科教育居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3]。政策制度的核心——以人为本,医学院校的政策制度应该是为医学教育、教师和学生教学服务保障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突出医学院校的教学中心地位,教学管理工作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逐步推进。
尊师重教我先行,勿把职能当令箭。医学院校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一定要认清自身地位作用,管理是服务保障,协调统筹,信息传递,绝不是简单地下达指令和组织协调。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执行者、策划者和组织者,教学管理队伍必须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多项管理技能,拓宽工作思路,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保证教学质量做好服务[4]。
如今很多医学院校的管理部门和人员职能行使过度,坐在办公室指挥千军万马,对教师呼来喝去,对学生苛刻训斥。管理人员没有认清自身地位作用,更谈不上俯下身子服务保障了。因此,管理人员亟需转变理念,要树立以人为本、以教为本的管理理念,俯下身子,走进教室和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体会教师和学生的工作方式,进一步建立积极有效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为学生、教师以及教学提供服务保障。同时要积极加强机关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和互助,积极增强教学管理的合作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各部门之间有效沟通和帮助的过程中,更好地落实相关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促进教学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5]。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规则,规章制度具有宏观的制约与保障双重作用,那么量化评分体系就是具体操作的准则。建立日常工作评分体系,对学生和教师的每一项具体工作进行量化评定。
学生的量化管理应以日常的学习情况、考核成绩,以及对教学工作的配合度为主,并增加在校期间的各方面表现等来综合评定。
如何量化评定教师的教学工作?医学院校的教师一部分是专职教师,一部分是临床医护人员或者医疗技术人员。一方面从个人教学工作完成情况和质量,从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文章、教学课题等教学固定任务完成质量情况进行量化评定;另一方面就是教师、医护人员的团队合作和集体工作参与情况,每一名教师、医护人员的工作都不是单一和独立的,每一个教研室/科室、院系/医院、院校都会有集体的工作需要教师参与,此部分工作的评定更需要突出教师、医护人员的大局意识和团结协作情况。对具体每一项教学常规任务和临时性任务的完成情况,都详细地建立量化评分,这样才能更全面地去评定教师、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增强教学工作的配合度和完成质量。
以富于创造性的实践工作提升教学管理队伍工作效率,打造具有专业化水平和职业化能力的专职教学管理团队[6]。纵观现在的高校管理体制,大多都是用来约束教师和学生,教学管理人员作为教学执法部门,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量化评价管理业务工作。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化评价,让制度合理地约束教学管理人员。采取以教师和学生评价教学管理人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各项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完成质量量化评定;创新举措,提升教学工作质量和效率量化评定。多通道多举措,一切为教而评,一切为教而量化,建立健全管理量化评分体系,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突飞猛进,在信息科技时代下,医学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受到巨大的影响,无论是从管理模式、管理方式以及管理内容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变。对于医学院校来说,科学技术信息化尤为重要,教学管理现代化就是高校要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摆脱多年来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建立有利于创新教学实施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7]。
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医学院校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都有利于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从学生情况、师资队伍、教学资源、课程信息等方面建立健全数据,这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尤其是教学管理人员能够直观地去面对所有数据信息,掌握学生、教师、教学资源、教学信息等情况,有利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在监督管理,教学与管理促进等方面,对于教学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随着科技的运用,教学管理服务水平能够得到一个质的飞跃,高校全体师生能够很清楚地感受到信息技术带给大家的便利[8]。
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大数据分析的影响,使其变得灵活、多元且具前瞻性,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可以从数据库建立和优化、信息化设备建设以及信息资源有限开放和共享三个方面来实现大数据分析在高校教学管理的应用,使教学管理工作能更高效地开展和推进[9]。高校要充分运用自身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教学管理创新,增强教学管理基础实践能力,确保教学管理规范能与高校大学生所处的实际教育环境相契合,从不同维度树立教学管理新思维,为高校教学管理长效化、未来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0]。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系统全面地分析教学情况、师资、教学条件等,建立相关信息资源不同程度的开放和共享,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和智慧化,促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建立智慧校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育人质量。
任何工作都是在逐步推进中不断完善的,教学管理工作也不例外。每个学期,教师面对的都是不同的学生,同样,每一年每个学期每次课,教师的教学能力都在变化,如何更好地全方位推进教学工作,做好教学管理监督和组织协调,尤其是面对现在的教师、学生人格越发独立,思想越发多变活跃,对同一事物认识程度的差异性明显增强,价值观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11]的情况,需要认真思考。
要想使教学工作达到最佳质量,就必须引入柔性管理。柔性管理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很多高校仍遵从刚性教育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平衡学生发展与教学管理之间的关系,实现人性化教育[12]。柔性管理就是加强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学生,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定是务实的交流座谈,避免形式化的务虚的交流座谈,一定是教学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座谈,围绕教学工作和个人的学习、发展详细了解,以及细致入微的关心和帮助。
座谈交流一般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交谈沟通。定期座谈交流可分为:开课前或学期初对教学准备和教学计划,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进行了解;在课程或学期中期对整个教学工作的进展情况展开了解;学期或课程结束前或结束后的工作总结。不定期座谈交流要依据教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可以线上开展,也可以线下开展;可在不同地点,比如在教师办公室、学生宿舍、教室、食堂等聆听学生和教师的心声。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与师生交流沟通渠道的多样性,全面达到解决问题和困难、提高教学管理效率、提升教学育人质量的目的。
教师和学生是医学院校的主体,教学管理是二者的纽带,是保证教学条件和质量的重要环节。第一,要引导教学管理人员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地更新学习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第二,我们要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加强管理队伍的医学专业化背景知识培养,要对所管理的教学任务有全面详细的了解,并不断提升相关专业的知识进展。第三,要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业务管理能力,增强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优化管理资源和环境,完善政策制度,破解矛盾问题[13]。
教学管理不仅仅是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兼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双重职能的一门学科,是一门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的学问,没有一支过硬的教学管理队伍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14]。教学管理既是管理,也是服务;既具有学术性,也具有行政性;教学管理人员既面向专业教学,也面向师生。高校必须有一支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才能跟上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等[15]。
高校应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培养制度、建立奖惩机制、完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增强交流协作[16]。每所医学院校和每一级管理机构都要结合自身特点和特色制定教学管理队伍培养制度,不能一味地去模仿或者学习别的院校的模式。要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视,要对学校各层级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要熟悉业务对口工作的课程、师资、学生、教学条件等基本情况,同时要掌握医学院校管理规章制度,然后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到相关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校内开展讲座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多方面、多维度地提升教学管理队伍各项业务素质。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它承载着医学院校的改革与发展、医学教育事业的推进、医疗工作质量的提升以及医学研究的革新。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人员要加强对高等教育教学政策的研究,深入剖析其演进逻辑,并对未来我国的医学教学改革提出展望,这对于做好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政策的调整与改革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价值[17]。
相较于“桃李满天下”的教师和学业有成的学生,很多时候医学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更是在默默无闻地工作。因此,更需要医学院校教学管理队伍走到“台前”主动思谋,不断革新,服务师生,保障教育质量。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人员推进新时代高校内涵建设迫切需要教育科研更好地探索规律、破解难题、引领创新[18]。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擘画的教育现代化建设蓝图、教育发展战略前进方向,以及《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引,传承医学教学育人事业,加快医学教育改革步伐,为建设“双一流”医学院校、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