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婷
(景谷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云南景谷 666400)
景谷县境内水资源总量67.2亿m3,水能理论蕴藏量76万kW,渔业资源丰富,具备大力发展钓鱼休闲产业的基础。
景谷县境内澜沧江流域土著鱼类资源丰富,据统计,该流域片区有土著鱼类61种,分属11科11亚科,其中主要经济种类有丝尾鳠、中华刀鲶、红鳍方口鲃、后背鲈鲤、中国结鱼、云南野鲮、鲃鲤、澜沧江爬鳅、巨鱼魾等;主要保护鱼类及水生动物有:短须鱼芒、中华刀鲶、叉尾鲶、鼋、山瑞鳖、小爪水獭等。2016年普洱市渔业局组织资源调查及完成编撰的《普洱土著鱼类颜色图谱》收录土著鱼类136种。现已建立澜沧江糯扎渡鱼类增殖保护站1个,研究并成功驯化繁殖了丝尾鱯、叉尾鲇、巨魾、中国结鱼、脂孟加拉鲮等5个土著鱼类品种,正在研究并驯化繁殖中华刀鲇、斑鱯、越鱯等土著鱼类,进一步加强澜沧江流域土著鱼类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
2019年,景谷县水产养殖面积2046.67 hm2,产量2.8万t,产值3.08亿元,位居普洱市各县区前列,渔业经济实力显著,实现了由量的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的转变,初步构建起生态型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景谷县主要的传统养殖种类为罗非鱼,但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逐渐上升,水产养殖种类也开始丰富多样,大闸蟹、小龙虾、罗氏沼虾、西伯利亚鲟鱼、牛蛙等特色水产品开始大量引入养殖,丰富了水产品市场的供应。特别是碧安乡大闸蟹更是以绿色生态为标志,打响了景谷水产业的招牌。
2019年,昆明海源水族商贸有限公司计划4年内在景谷县正兴镇建成以旅游为核心,融合农业生产、观光休闲、科学教育、养生度假、商务会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观赏鱼养殖基地及旅游庄园,以期在调整渔业生产养殖结构及渔业经济结构、带动养殖户增收致富的基础上打造西南地区现代渔业休闲观光旅游特色景区。
1.具备良好的自然优势。景谷属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0.3 ℃,年均降水量1314 mm,年蒸发量1916.4 mm,年平均雨日数164.1 d,是一年四季都适合钓鱼的地方,也是最适合发展钓鱼休闲产业的地方。
2.具备渔场的建设优势。景谷县均属澜沧江水系,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09条,拥有各类水域面积1.05万hm2,可以满足钓鱼爱好者台钓、溪钓、湖钓、游艇钓等各种需求,具备建设专业钓场和特色钓场的条件。例如:2014年景谷县景谷镇成功举办了首届无量湖“海斯特杯”钓鱼比赛,吸引了全市120名余垂钓爱好者报名参赛,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高,在一些钓鱼网站、贴吧和论坛上得到钓鱼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3.具备发展的市场优势。随着旅游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旅游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将导致休闲度假旅游成为国内旅游的主流,而钓鱼作为一项休闲运动,也将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从首届无量湖“海斯特杯”钓鱼比赛的基本情况来看,景谷钓鱼的主要客源市场来自于昆明和普洱等地,广大钓鱼爱好者还热衷于垂钓赛事,并愿意为了垂钓而外出旅行。目前市内外游客市场和家庭游客群体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垂钓市场的开发潜力巨大,具有较大的商业价值可以挖掘。
1.基础设施不配套。钓鱼场所少、交通出行难是制约景谷县钓鱼发展的最大因素。一方面,为了加强糯扎渡水电站库区的保护和管理开发,有效保护库区生态资源环境,糯扎渡库区和威远江库区开展了非法网箱养殖及非法捕捞行为专项执法行动,同时也不允许开放作为休闲垂钓场所;另一方面,景谷县境内尚未开通高速公路,交通仍不便利,对于大部分钓鱼爱好者来说,出行难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2.平台支撑不完善。首先,没有专业的钓鱼协会或俱乐部,无法开展规模性活动;其次,缺少专业性的钓鱼队伍,没有组织或参与过地方性或全国性的钓鱼比赛,缺乏钓鱼大赛的经验;最后,缺乏符合现代理念的钓鱼文化,钓鱼者大多出于自身爱好,垂钓方式相对传统,竞技运动意识、资源保护意识、安全意识淡薄。
3.思想认识不到位。首先,相关部门没有把钓鱼产业当作一个新兴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点来抓,没有相关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其次,经营者观念落后,钓鱼仅是作为养殖或者餐饮行业的补充,没有以钓鱼为中心的基地;最后,群众对钓鱼运动理解不深,大多数市民对于钓鱼的运动、休闲、养生、竞技都缺乏认知,钓鱼运动市场开发程度相对较低。
1.编制钓鱼运动休闲产业发展规划。牢牢把握生态和休闲2个重点,与全县旅游发展规划、农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相融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规划建设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休闲渔业景区,使钓鱼运动休闲产业有序、规范、快速发展。
2.制订钓鱼运动休闲产业激励政策。在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制订相应的产业发展倾斜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资钓鱼运动休闲产业项目,使钓鱼运动成为优先发展的产业。
3.坚持环境保护与钓鱼运动协调发展。坚持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与钓鱼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协调一致的原则,把生态文化、生态养鱼、生态垂钓等融入钓鱼运动休闲产业开发的全过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1.建设天然生态渔场。选择风景优美、区位优越、易于管理的大型水库、湖泊等,提供满足钓鱼者娱、吃、住、行等方面的服务,打造出符合国际标准的大型优质竞技钓场和休闲钓场。
2.建设中小型休闲钓鱼基地。对一些水面开阔、湖水较浅、交通便捷、周围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水库和鱼塘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满足不同品位的钓鱼爱好者的需求。
3.打造以钓鱼休闲旅游为主的钓鱼基地。选择交通便利,条件适合的水面改成集钓鱼、娱乐、餐饮、休闲为一体的“渔家乐”,有针对性地为以休闲旅游为主要目的的钓鱼市场提供服务,实现增收。
4.打造一批专业性的比赛钓场和练习钓场。利用小型水库或堰塞湖等封闭、半封闭水域,打造出超一流的高端钓鱼运动休闲区。支持野钓基地旅游开发建设,以傣族、彝族文化和渔文化为统领,以产业融合为发展手段,以休闲渔业为主题,以建设冬钓胜地为目标,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创新旅游产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将旅游区打造成以集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垂钓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以垂钓交友为基础的趣缘群体社区、鱼文化展示基地、休闲垂钓度假基地。
1.抓好科技支撑。积极申报创建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做好本土鱼类的人工繁殖饲养保护,引进推广优质外来鱼种,提高景谷鱼类资源的品质和档次。
2.抓好组织支撑。充分发挥钓鱼协会的作用,由钓鱼协会牵头、政府推动,引入专业的俱乐部,打造景谷专业钓鱼队伍,组织高规格钓鱼比赛,通过赛事打造景谷钓鱼运动休闲圣地品牌。
3.抓好文化支撑。依托景谷丰富的民族餐饮文化和独特的渔猎文化,开发以传统民俗钓鱼方式为主题的体验性休闲旅游产品。
1.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引入钓鱼许可制度,对重点打造的竞技钓鱼场、训练场等高级钓鱼基地严格履行准入制。
2.进行严格行业监管。制定规范的行业管理办法,对钓鱼休闲旅游基地、渔家乐等进行卫生、安全等各个方面的严格监管,引导规范全市的行业管理,共同打造景谷钓鱼运动休闲养生品牌。
3.加强渔政管理。全县范围内鱼塘、水库、江河、湿地等垂钓运动基地实行注册登记制度,严厉打击电鱼、炸鱼、毒鱼等破坏性捕捞的违法行为,严格执行休渔政策,加大政府投入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和实施增殖放流活动,建立文明垂钓规范,避免无序钓鱼造成资源破坏,形成绿色生态的钓鱼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