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军
(平顶山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平顶山467000)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经历了百年风雨。在这百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认识,人们往往将它按中国历史进程分为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四个阶段,或是革命与建设两个阶段。很显然,在认识上以中国近代以来历史的纵向发展分期看待中国共产党历史,容易产生一些谬误。那么基于这样的历史分期如何去认识中国共产党革命与执政的关系?有人就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从一个革命政党转变为执政政党”的论断,且在社会认识上较为普遍[1];[2];[3]。历史的发展是连续不断的,并不存在标志性的转折。标志性的转折从来都是人们对历史的一种标记,属于历史认识的范畴,而不是历史本身,它帮助人们分析历史的同时,也在人们历史思维中形成了固定的范式,进而影响历史的认识进步及历史认识的客观性。自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赓续不断的发展历史中所有质变都是量变积累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结合中国实际不断向前发展的结果。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严肃而认真地考虑过革命与政权的问题。但是它并不同于西方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因为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一条崭新的道路,依托于革命根据地,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历程中的执政实践——“局部执政”。这完全不同于西方话语下革命与政权的截然二分。同样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形成,一方面吸收借鉴局部执政的经验,另一方面赓续革命探索品质。对于1956年邓小平在八大修改党章报告中“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的党”,“执政党地位,使我们党面临新考验”[4]214的论述,我们应认识到这一论述的背景显然是中国共产党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转变,从根据地斗争到全国政权的实现。2019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党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远,决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5]1,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革命精神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本色中既有革命亦有执政,贯穿其中不变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的初心使命。
西方话语与马克思主义话语是两种不同话语体系、价值观体系,源于其形成的历史路径不同,对现实的解释力也就存在差异。“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说法,深受西方政治话语体系政党理论的影响,否定了中西革命的历史路径差异及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所以毛泽东一直不认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提法。马克思主义话语认为中国共产党不存在转变一说,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永存的精神血脉,社会革命是共产党人改变世界的方式。
相较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的论述,西方政党理论论述较为狭隘。西方政党较少进行暴力革命,主要通过议会选举,所以在其政党理论中把政党视作社会与国家之间的中间组织,起到联结与调和的作用,同时其话语中对革命的解释只是暴力革命,而缺失社会革命的解释。所以西方话语解释中国共产党革命与执政时就容易形成理论认识的割裂,既无法解释暴力革命中的根据地执政建设,也无法解释全国执政建设中的自我革命。单纯地从暴力革命解释根据地斗争,无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施政与革命进程的辩证关系,及其对今天共产党执政所具有的意义。
西方政治理论阐述革命时,认为革命斗争主要在政治集团之间展开,从而形成政治集团的轮流执政。但是东方革命是对统治阶级政权的推翻,重新建立新生政权。所以,西方革命发生在城市,而东方革命发生在农村。西方政治学者萨缪尔·亨廷顿用现代性来解释革命,“革命是现代化的一个方面。它并非在历史上任何时期的社会形态中都会发生。它并不是一种普遍性范畴,而是一种特定的历史现象。”[6]288
西方“暴力”论观点认为,革命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长期存在的,只在特定条件下才会发生。运动的发生是不是革命,评判的标准是其暴力的标准。以暴力行为合法或者非法推翻政府的行为都被视为暴力革命。针对暴力标准,萨缪尔·亨廷顿提出“伟大革命”论点,只有法国革命、俄国革命、中国革命才是伟大革命,导致了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等均发生了重大转型[7]33。但亨廷顿把伟大革命视作暴力革命的结果,而没有探讨和平执政的伟大社会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提出了现代化“三步走”战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想,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全国执政形成后,依然构成亨廷顿的所谓“伟大革命”。
西方政治话语把革命视作暴力政治或暴力政治的产物,把暴力革命与社会革命混为一谈,甚至单纯把社会革命视作暴力革命的产物,无法认识革命的本质。“伟大革命论”发展了暴力革命论,但是依然没有跳出西方政治话语认识论的窠臼。
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8]97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的本质是深刻的社会变革。无产阶级革命并不是简单的政权更替,而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此前资本主义和各式旧的生产关系;以人的彻底解放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实现伟大的社会革命。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革命的本质并不是暴力革命,而是深刻社会变革。能够引起社会深刻变革的社会运动皆是革命,因此邓小平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为“第二次革命”。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9]25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革命的发生,共产党的革命运动才是最彻底的革命,从生产关系、生产力到上层建筑,彻底打破旧的世界。
中共一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纲领》,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一大纲领继承了《共产党宣言》关于共产党与社会革命的论述,从建党之日起,就以国际共产主义、社会革命精神与方法指引中国革命道路。
革命新道路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对暴力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关系作了明确的处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建立农村根据地,在广大的农村根据地发动农村社会革命。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论述:“中国革命不能不做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10]24“这是有机构成的两部分,而为整个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所指导的。”[10]27“我们共产党人,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10]2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是毛泽东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本质与动力的深刻观察,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不限于获取政权的暴力革命,而是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革命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要不断推动社会革命,直至实现共产主义。
邓小平讲“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11]37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造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两段论的论述,继续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后的社会革命。江泽民、胡锦涛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12]1中国共产党社会革命一直在路上。
在西方革命理论中,无法解释中国共产党在武装革命中的执政,及暴力革命下革命在社会重构中所具有的意义,它并不仅仅是为了夺取全国的政权。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解释共产党从其诞生所具有的使命,不断推动社会革命。
局部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对革命道路与政权建设相结合的首次探索,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局部执政下根据地政权建设在不同时期呈现三种形态,经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政权、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边区政权、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政权。根据地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革命新道路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武装斗争能够夺取全国政权的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把它视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法宝,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武装割据下的井冈山、鄂豫皖、川陕等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早期形态。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的新道路,指导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1927年,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开辟了井冈山根据地,在根据地建立与发展过程中积极发动群众,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在三湾改编、古田会议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发动九月洗党,纯洁党的革命队伍,对党员干部开展教育;在瑞金苏维埃政府建立后成立了一系列苏维埃国家机构,颁布土地法,继而在苏区发动被压迫农民重分土地运动。根据地的存在使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基础骤然扩大,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事实。
1927年11月,鄂豫皖地区的黄麻起义失败,革命队伍到达鄂豫皖交界的柴山堡,开辟了第一块鄂豫皖根据地。1930年,鄂豫皖苏维埃政府建立,陆续成立红四方面军、红25军、红28军。鄂豫皖苏区局部执政政权建设的领域包括苏维埃政府民主执政、法制建设、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等。1934年,鄂豫皖苏区的红四方面军转移过程中建立川陕苏区,实施民主执政,设立了监察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从1927年确立新道路开始,局部执政持续不断,即便在长征路上,依然坚持政权建设。
苏区局部执政将暴力革命与政权建设相结合,执政与革命朝向共同的目标,实现人民的解放,与人民结成亲密的鱼水关系,筑成广泛的群众基础。
一个战争、两个战场、三个政权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复杂局面[13]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是中共中央以陕甘宁边区为核心,依托全国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所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形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继承了苏维埃政权体制,在革命斗争与抗日斗争中,坚持局部执政建设。
1941年5月颁布实施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政权由参议会、政府和法院三部分组成,提出并确立了“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占1/3,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1/3,广泛开展普选工作。在陕甘宁边区推行民主执政,树立良好的民主执政形象,延安成为全国青年心目中的抗战圣地。中国共产党在边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运动,坚持党的作风建设,开展批评、自我批评。党实现了自我革命。1943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任免暂行条例草案》明确将必须拥护并忠实于边区施政纲领作为各级干部选拔的重要标准[14]11。
总的来说,在延安执政中,中国共产党对执政形象、社会管理、社会建设、党的建设、民生思想、民主执政、政权选举、经济制度、法治建设、干部廉政教育、行政体制、执政资源、执政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局部执政为党的全国执政作了组织上和政治上的准备。解放战争时期局部执政被放置在党解放全中国整体任务和战略部署之中。
1947年5月15日,晋冀鲁豫中央局根据毛泽东“中间突破,逐鹿中原”战略反攻设想在冶陶召开会议,组建中原局。1948年5月,中原局机关进驻豫西宝丰县赵官营,领导中原新解放区的斗争,形成在中原解放区局部执政。
中原局根据毛泽东指示——战争、生产与集中统一,先后发动鲁山整军运动、宝丰整党运动、豫西整风运动,创办中原大学,吸收知识分子。中原局领导中原军民开展土地改革和以“三查三整”为主要内容的整党整军运动,同时开展以建立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工商业,加强财经工作,建设地方武装,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为主要内容的解放区建设工作。中原执政实践为解放战争时期其他新解放区政权建设、全国执政后党的执政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军队建设上,形成思想建军、制度建军经验,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军队设立思想政治部,建立军内请示报告制度;党的建设上,形成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经验,党领导一切,建立党内请示报告制度;政策上,形成政策是党的生命的认识,通过建立大学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储备及对知识分子统一战线,实现政策执行不变样;生产建设上,形成鲁山经验,坚持市场经济、公私两利的经验,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中央和地方关系上,形成服从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经验。
总的来说,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在土地改革、解放战争、民主政治建设、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诸多领域的措施,随着解放军南下而在全国各地确立并实施起来,实现新老解放区的治理,为全国解放和全国执政创造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一说,以党在全国执政形成后的环境变化,否定革命历史和传统,是虚无主义在历史观上的体现,强调执政规律和建设同时,否定了党的长期领导。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探索中锤炼的革命性在全国执政形成后,并没有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消退,而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本色。在全国执政中,革命性的赓续传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精神保证。
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原则。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党的纲领中就提出了人民性的本质特征。在武装斗争的历程中,局部执政凸显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在于其人民性,消灭地主阶级,消灭剥削阶级,颁布新土地法,带领人民翻身解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全国政权形成,中国共产党开始全国执政,但并不意味中国共产党革命性消失。毛泽东在进入北平之前提出“赶考论”,意在指出中国共产党革命性与执政的辩证统一于人民性。人民是考官,中国共产党是考生,执政是考试内容,革命性是考试的标准。邓小平指出,“党的全部任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不断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成熟、有战斗力的重要标志和前提条件”。邓小平的人民主体思想构成了邓小平理论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15]452。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与执政的辩证统一。在新时代,习近平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武装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托于人民群众,为中国人民谋解放,摆脱旧社会的枷锁;和平建设时期,依托于人民群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新时代,依托于人民群众,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最鲜明的底色。可以说,新中国建设时期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但是都没有脱离于人民,而是与人民一起共克时艰,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人民性贯穿了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时期的路线方针和全国执政时期的路线方针。全国执政时期对武装革命时期的革命性与局部执政经验继承发扬,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当代特征。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标志。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本质属性是批判性和革命性,在否定之否定中不断改造自己。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不断自我革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社会实际,并在实践中不断自我革命,实现党的自觉。
1927年八七会议,从中国实际出发,摆脱西方城市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武装革命的新道路。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彻底与教条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于中国革命的“左”倾道路决裂,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1942—1945年延安整风运动,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大革命失败后党内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系统总结。延安整风使中国共产党确立坚持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拨乱反正,破除“两个凡是”,确立三个“有利于”原则,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实现了“第二次革命”。2012年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带领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16]178“党的历史表明,我们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党,是一个善于依靠自身力量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走向成熟和强大的党”[17]8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对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性的最好诠释。尽管经历百年历史,但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自我批评、自我革命。无论是中国共产党诞生、领导武装斗争还是和平建设,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共产主义旗帜,铸造革命精神的同时,不断传承发扬革命精神,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
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政党不同,不能简单用一个执政党来囊括其全部内涵。其诞生于中国独特近代史背景,背负中华民族解放、崛起与复兴的重任,同时也承载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并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中国共产党继承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使命,践行《共产党宣言》,把人的解放作为革命目标,社会革命是实现人的解放的重要方法。因此,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使命型政党,不同于西方诞生于阶级调和背景下的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以来屈辱历史发展中对马克思主义历史选择的结果。近代中国经历了不同社会阶级对中国命运的求索,但是对技术、制度、文化等诸多道路的探索都不能找到救国之路。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以俄为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所以,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肩负着挽救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来经历了不同的时代,但是其时代使命始终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路径,以新民主主义革命铸就现代国家制度,以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现代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得到了确立和巩固,领导方式得到了创新发展。
历史使命与时代任务赋予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国家解放发展的自觉使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实现共产主义、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终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百年历史中,将个人、民族、国家凝聚在一起的政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中,中国共产党作为典型的使命型政党,展现出领导社会革命与引领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能力。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走过百年历史的政党,也是一个有9500多万党员的大党。回顾百年历史,开展党史教育,不断总结、吸取党的经验与教训,中国共产党才能在执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实现长期执政。在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执政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武装斗争下的局部执政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下的全国执政两个阶段。百年风雨,中国共产党对革命与执政薪火相传,砥砺前行。
局部执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并创造性地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国革命进程,实现独立自主和社会更新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局部执政为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和长期执政打下基础,在局部执政中形成的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整党整风运动、民主集中相结合、干部监督监察等执政的法宝,将武装革命与执政建设辩证统一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的全国执政,中国共产党汲取了局部执政的经验,并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和建设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并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发展理念。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旗帜和纲领,关系到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同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一百多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胜利旗帜,无产阶级政党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革命运动才能取得胜利;反之,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就不可避免地要遭遇挫折和失败,苏东剧变就是明证。中国共产党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并逐步走向长期执政,百年风雨路,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一枝独秀,引领世界抗击疫情,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也标志着21世纪是科学社会主义崛起的世纪[18]38。
总的来说,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与全国执政中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但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突破长期执政中利益固化的藩篱,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不动摇。在长期执政中保持革命性,不断自我革命,破除长期执政中滋生的特权阶层,“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讲政治、守纪律,从严治党,不断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及创造性应用,树立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才可能实现长期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