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东伦(桐乡市教育局)
所谓内部控制审计,旨在强调单位组织的内部控制实施的评估工作,通过精准识别内部控制运行弊端,达到优化内部控制、提升风险管理水平,规避各项风险的目的。作为内部控制的继续控制,是指以应用审计手段监管单位内部控制,客观全面收集信息,从而加强相关纪律,辅助健全内部控制,进一步提升单位管理效率与水平。
对于我国教育系统来说,内部控制审计系统具备多项职能,只有确保各项功能发挥的充分性,如经济监管职能,才能保障教育平稳运行。除了教育系统内部运行、监管各项经济运行活动所依赖的主要手段以外,更要在加强教育系统过程中,针对教育费用、采购等多项内容实现规范化管理模式,才能有效规避防范具体环节中存在的财务风险,改善处理好教育系统财务管理过程中、经济活动进程中极易存在的问题。
从风险管理视角出发,在教育系统中积极落实到位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从而能够为内控活动进行有效监管,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及时识别运行环节中的缺陷,精准察觉到教育系统的不足。与此同时,保障我国相关教育政策贯彻到位,借助教育资产,最大化确保教育系统使用效益。
随着内部审计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系统改革势在必行,需要全面了解教育发展核心点,从而保障改革工作完美落幕。在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的过程,最大化发挥内部控制审计的作用以及各项功能,明确指出不同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风险、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相应制度,提出审计改善意见,从而对教育事业改革起到推动作用[1]。
不同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当前我国教育系统内部审计体系依旧存在完善性、针对性不足的情况,法律体系多适用于企业组织,在实际管控中相应规章条例缺乏健全性。当前法律体系建设不完善,导致教育系统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开展进程中,实操流程不明确、评价准则偏差较大,进而对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针对内部控制活动运行、信息沟通剖析这一过程中,审计人员自身的主观评价能力与审计结果具有直接关联,不仅影响教育系统各项功能的发挥,而且会对系统整体运行产生阻碍。
我国教育系统内部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上级部门除了对教育系统校长等高级领导职位的任命以外,还进行决策机构党委、监管部门职工代表大会的建设工作,借助该手段来维持教育系统治理结构运行的平衡性。即使如此,教育系统中依旧存在权限集中化问题[2]。
在社会发展进度愈发加快的背景下,教育系统处于重要改革创新阶段,相应治理结构优化工作也极为重要。对于党委、监管部门职工代表大会来说,单位各部门充分协作,能创建先进科学的治理结构。但是,面对管理权限集中化的问题,在作出决策时,职工代表大会权利有限,不利于监管职能的发挥。即使多数院校均已成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依旧对决策机构产生约束,导致内部审计独立性缺乏。加之教育系统工作重点更集中于教育、科研等方面,导致内部审计人员不足,对内部控制审计运行的独立性有所影响。
在当前发展背景下,我国各院校随之拓展自身规模,所需经费使用力度也随之加大,导致学校自身招生规模与管理体系无法相适应,管理模式呈现混乱状况。在这一背景下,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作为直观面对监管职能的手段出现。但是,随着现行财务机制的完善,该类审计工作功能逐渐被弱化,自身作用发挥不完全。多项审计监察流于形式,无法挖掘深层次问题,最终造成学校内部问题重复出现,而审计工作地位也随之降低[3]。
教育系统在人才招聘、培养教育方面,更为注重教学活动参与者、学术科研人员的引进培养工作,忽视了对财务、审计人员的引进培养工作。教育系统的经费支出,尤其是高等学校、职业技术院校,其内部费用支出数额庞大,无疑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养、能力提出更高标准与要求。由于专业审计人员数量缺乏,教育系统内审计人员多为兼职状态,例如财务人员担任的方式,在完成基础工作后,定期兼任教育系统内部审计职位,开展工作,甚至部分高校内部尚未确定内审人员,无法确保最后监管的可能性。教育系统在组织专项培训活动中,其侧重点多集中在教学层面的培训中,对财务、审计人员培训落实不到位,多数工作人员在培训中仅仅能掌握部分专业知识,随着知识的优化更新,特别是学科的结合,使得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升,例如:内部审计人员除了需要掌握基础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以外,还需熟练操作电算化,提升风险识别能力。教育系统以强调自身教育队伍建设为主,所以在职称评定上也更注重该队伍,从而不利于审计人员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发挥。
随着审计环境与模式的不断变化,全新审计理念形成,需重点考虑运营风险,以及审计侧重点前移,发挥自身功能,精确识别潜在风险,科学评估有效措施,从而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防范风险的有效性。根据教育系统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问题,具体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根据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原则,完善内部控制审计体系,积极应对教育系统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存在的缺陷与问题。借鉴相对成熟的实践经验,从法律视角着手,创建优化内部控制审计体系,有效加强系统管理功能。例如:立足于风险管理视角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最大化发挥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效用,为教育系统实现稳定、健康运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利用该方式,完成基础结构建立工作,同步规范实操流程、提升评价准则统一性,从而有助于识别出教育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一方面为教育系统风险管理效用发挥提供条件,另一方面有助于保障教育系统的自身价值。
教育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治理机制的完善性极为关键,同时为了增强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需将该项工作嵌入至法人治理结构当中,借助这一方式来达到加强审计权威性的目的,避免受领导层制约较大。在完善风险治理机制过程中,将风险管理视为核心点,进一步重点落实审计委员会建设工作,以此确保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有效性。目前我国教育系统运行规模大小不一,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创建符合需求的审计委员会,优化分配各项设计资源,落实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全面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根据既定要求及规定定期做好内审汇总工作。具体有:对内部控制问题及风险管控措施进行商讨,有利于教育系统制定出更具价值的风险管控计划[4]。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各院校的职能不再以追求教学为主,而是逐渐转型为经济承担主体。例如我国中小学财政费用的投入,以及部分专门培训的营利学习单位。面对这种多元化发展趋势,无疑对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更高标准。因此,需要及时打破审计工作的固有理念,从多个方面进行延展,加强监管、服务功能,实现监管、管理与服务一体化的审计模式,以此达到提升教育系统教学效率、质量的目的,从而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教育系统对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从基础出发,强调主动、在职多项培训活动方式的运行,尤其是在财会、审计专业内容更新速度过快的情况下,自身知识系统更新速度也随之加快,丰富知识体系,根据审计工作现状,主动树立风险防范理念。同时,加强法律、电算化等方面内容的储备工作,利用当前环境下衍生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审计工作的辅助模式、远程模式,借助财务指标识别所存在的风险点,便于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教育系统需着手改善内部审计整体队伍的素养,旨在创建复合型专业队伍,引进自主学习理念,提升职工专业能力的同时,完成内部控制审计实际情况的汇总整合工作。与此同时,教育系统应当促进审计人员职业化进程,给予一定权利,创建合法合规落实审计的工作环境,激发审计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维系教育系统内部审计队伍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在当前经济稳定增长、新常态发展背景下,对教育系统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提出高标准、高要求。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需打破固有模式,转向服务模式,基于此来掌控教育系统的运营、教学质量。只有满足当前发展需求,才能确保教育系统内部控制实施效果。为此,则需要深层次剖析教育系统内部控制审计的问题,提出提升优化内部审计的具体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