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乙文(海南省委宣传部)
信息化作为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各个行业领域都要在发展浪潮之下对自己的角色作出重新定位。早在《国家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档案资源存量数字化,且2016 年召开的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上,也提到了档案信息化发展战略与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对如何借助互联网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最大限度发挥内涵和价值,才能成为今后工作的主要方向。
档案的数字化应用在保存和管理方面进行了重要突破,拓展了档案利用的价值和工作内涵。在拓展使用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让档案突破现有的“信息孤岛”,并且让更多人了解到档案内容和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内涵。特别是在档案管理部门制定管理制度后,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档案面向大众开放,以虚拟化展示的方式将内容全部展现在人们眼前。
数字信息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速了中国数字经济的落地和实质化发展。在数字经济的冲击下,文件的生命周期理论再次受到考验,档案管理工作在经济时代下有着新内涵,不仅要具备管理功能,还要具备控制功能,加速电子经济事务的规范化管理。
一直以来,传统的档案管理以纸质档案为主,纸质档案本身易受潮,影响纸张使用寿命,导致文字模糊、破损等现象,在长期保存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外部损伤风险,且这种损伤通常是不可逆的。一旦出现档案问题,不仅会导致重要信息丢失,同时也会给今后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新困难。在用传统物理手段修复中,可以制作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副本,通过数字化副本应用来减少原件受损情况,有效延长档案的利用时间。对于一些已经破损的纸质档案,也可以借助数字图像等关键技术展开修复,使档案内容恢复应有价值。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档案部门在管理模式上发生改变,通过建立数据库或纸质档案数字化转存的方式,能够让原有的档案信息资源得到综合整理,提升档案部门的协同效率和管控水准。例如2019 年国家档案局同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收总局启动了电子发票电子化报销入账与归档试点工作,这样一来全流程管理成本下降明显,为电子发票的规范管理提供了示范要求。在今后的经济活动中,档案管理还可以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对纸质档案内容的信息深化与拓展,通过数字化手段将事后管理转变为前端控制。
基于信息资源展开的公共服务本质上是一种市场化产品,在了解用户的个性需求定位后,才能实现档案管理模式的深度转型,将各类数字化资源进行有效应用,打造综合服务交互平台和业务服务平台,完成数据接收和内容管理等多个方面的服务功能。
经过长期的数字化工作,档案部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纸质档案数字化资源,实现了狭义概念下的数字化管理。从今后的发展目标来看,会借助数字化技术开展对纸质档案的开放鉴定工作,明确档案数据开放细则并增加数字化纸质档案的种类。
档案工作要向前延伸,就需要做好前端控制,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在数字经济环境下进行业务拓展,让档案管理部门朝着规范化的方向而转变,为经济活动提供信息支持,社会大众作为档案部门的主要服务对象,需要将大众需求作为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建立服务型机构,并完善纸质档案的数据库建设工作,实现纸质档案数字化分步实施和数字化成果的集中利用,保障信息的有序化增长和资源的共享应用,力求为提升档案数字化的效率与质量做出有益的尝试,为数字化实践提供助力。
基于全国范围来看,实现纸质档案的数字化无疑是一项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实现这一过程的难度较大,需要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开展。早在2002 年,国家档案局就发布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并且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综合战略布局。时至今日,我国纸质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已经开展了20 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目标在于平衡不同地区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要求。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开展需要建立在数字加工体系基础之上,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这些都会给财政预算和数字化成果转化带来新的压力。因此,档案部门会积极争取数字化专项资金,以满足发展过程的实际需求,并着力培养档案数字化人才,做好档案的前端管理工作。必要时还应该开展各项社会实践,丰富现有的档案资源,为数字化工作的有序开展打好基础。
从长远看,通过服务形式的改进,促进纸质档案数字化是未来档案馆管理建设的主流方向,档案部门会对档案服务企业起到应有的监管责任,必要时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到档案数字化进程中,为档案部门职能转变提出发展方向。例如,从监管的角度看,档案服务企业会通过部门备案来确定责任与数字化成果检验标准,重点提升数字化档案应用效率。档案管理部门也会制定相应流程,以便于确定企业在数字化过程当中的工作职责。虽然现阶段档案服务处于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但如果能够实现档案服务企业和档案部门的优势互补,就能进一步促进档案事业发展。
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数字化人员会进行档案扫描等工作,将各项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具体是在档案扫描之前会检查纸质档案的页码与卷内目录是否相同,确定不存在编写错误之后逐页进行扫描,然后对扫描后的数字图像和纸质档案进行核对,确保每个档案的编页与原有的纸质档案保持一致。
今后的档案管理工作要完成从档案室向档案局、档案馆、档案室三合一的转变,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应用体系,充分发挥档案数据在经济建设和业务流程方面的支撑作用,项目实施环节,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撑区域数字经济发展。
总体而言,档案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涵盖了档案工作各个方面的业务要求,档案标准要有效实施并真正落实就需要提升系统的整体水平,实现与现有业务系统和办公系统的无缝集成,在保障系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推广档案资源的深度利用。
基于服务内容的信息反馈机制,可以对档案馆现存资源的结构进行调整,充分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将未来资源服务模式转换为信息推送模式。与此同时,知识管理服务模式将成为档案馆的发展趋势,借助数字管理系统和数字资源平台为依托,让每一名用户都成为知识经济综合体当中的重要节点。知识经济时代下档案馆连接的众多用户群体,不仅能够充实基础资源库,还能完成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数字化负责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要求,对扫描处理后的图像进行检查、存储和备份,对于完成的数据内容要确定建设单位和项目名称等关键信息。要想完成这项工作,需要重点提高档案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借助档案化信息知识来更新原有的内容结构,做好重点知识的更新和消化,学会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行存储和开发利用。知识经济时代下,我们要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推送,关注信息的经济价值定位,以个性化服务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下实现丰富多彩的自主资源利用,从而节约档案信息服务成本。与此同时,应处理好档案馆用户需求和服务模式设计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档案本身的知识或对应的信息价值,都可以带来潜在的经济效益。以会计学的视角作出判断,借助数字手段展开资产管理,能反映出档案的真实价值。
科学管理已经成为档案工作者需要履行的职责,而现代化技术迅猛发展,让数字化档案的挖掘潜在价值变得更高,实现档案的数字化技术运营已经成为今后工作的主要趋势。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并完善电子档案在各个方面的利用价值,顺应时代和技术发展潮流,强化科学管理手段,使其在现代档案与管理过程中发挥更加稳定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数字化成果为更多人提供优质服务,实现档案馆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