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案例教学法在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应用研究

2021-11-30 03:57李雪莲高建斌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分析

李雪莲,高建斌

(井冈山大学 商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一、前言

案例教学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形成于法学教育,在医学、管理等方面的教育中得到应用。目前,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如果从受教育群体的规模看,大学生无疑是接受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群体,原因在于它对社会科学类专业的教学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如思政理论课、大学英语课等,都广泛应用了案例教学[1]。相比较之下,案例教学法应用最多的是管理类专业以及相关的管理类课程[2-4]。这主要是由于案例教学方法是在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中发展起来的,与管理学科的特点契合度高;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5-7]。

但是大学层次的管理类专业不同于工商管理硕士,按照目前工商管理硕士的招生条件,大学本科毕业三年或者大学专科毕业五年才有报考资格。工商管理硕士和管理类本科专业之间不仅在教学层次上有所区别,其培养对象的阅历也存在着差异。另一方面,二者在培养目标上存在明显不同,对于工商管理硕士来说,核心目标在于提升管理能力,掌握知识的要求显然次要一些。而大学阶段的培养目标则有所不同,由于学生刚开始接受专业教育,虽然提升专业能力也是目标之一,但掌握知识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标;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大学生来说,这一要求更为突出。因此,经典的案例教学法在本科层次的管理类课程应用中还存在不能完全适应之处。

二、管理类本科专业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已经在本科教育中得到普遍运用,特别是在管理类专业中运用更加广泛。这是由于本科阶段是专业教育的起始期,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是掌握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提升管理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成长的需要。同时,本科生还没有真正接触社会,对管理活动的认知有限,案例教学把生动鲜活的管理实践搬进课堂,让学生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对管理的具体情境有一定的认识,以达到扩展视野的效果。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让学生深度参与进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效果。

但是,由于经典的案例教学法不能完全适应本科层次的管理课程教学,如何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在本科教育中的作用,在整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并加以解决。从直观现象看,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反应,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我国大学阶段课堂沉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尽管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大学生一种独特的学习模式,并不代表学习态度,也不能决定学习效果[8],但其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它为师生之间的互动制造了障碍,不利于教师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因而无法因材施教,影响教师的授课情绪,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课堂沉默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大班教学让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学生不愿意参与互动,以免给同学留下夸夸其谈,信口开河的印象;学生缺乏自信,逃避互动;没有融入教学,因而无法互动等[9-10]。

课堂沉默现象也反映在案例教学中,主要表现是案例讨论的气氛不活跃,学生分析案例过程中缺乏相互讨论。主要原因是学生存在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课堂上其他同学对案例能够踊跃表达观点,以活跃气氛;另一方面又担心他人对自己产生不良评价而不愿意表达观点。因而,学生只愿意作为旁观者,在听和看的过程中产生收获,这是演讲行为研究中所称的“自我形象受威胁”论。

(二)传统教学习惯导致角色错位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强调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双向沟通。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成为主角,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中发挥着主要作用;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应充当次要角色。二者角色不可颠倒,否则案例教学就会失去意义。

但是,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在管理案例教学中,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的讲授,担心自己的观点受到质疑,或者认为自己掌握的知识难以对案例有深度的分析,因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于是教师就不自觉地控制了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充当了主要角色,从而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路径不当

对于大学本科生来说,知识体系和知识点的讲授过程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案例教学往往是在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讲授之后进行的,巩固理论知识就成为开展案例教学的核心目标;同时,案例分析也离不开理论知识的运用。但是知识的巩固需要从知识体系的结构性和知识点的完整性两个方面入手,经典的案例教学法仅仅是在理论运用中产生“无心插柳”式的巩固,它突出问题导向,以综合性案例为主要分析对象,强调对不同领域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所用到的知识是碎片化的,不仅难以体现知识体系的结构,更是无法保证知识点的完整性。

当前,案例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主要针对工商管理硕士,而关于本科管理类专业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不多,导致本科阶段的许多案例教学盲目借鉴工商管理硕士的方法和路径,在巩固知识方面的效果不明显。

三、管理类本科专业案例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案例选择不合理

案例教学法的成功,建立在选好案例的基础之上,要求案例能满足教学目标的需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和阅历水平,特别是结合目前本科教育的特点,能够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目前,由于案例教学在管理类专业中得到普遍运用,许多教材适应了这一趋势,大量引入案例。按照其作用,这些案例可以分为内容导入型、观点佐证型、视野拓展型、理论传授型、知识巩固型等类型,为本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素材,但存在着典型性、针对性、实践性不突出等问题,如案例过于简单,主题过于暴露,难以引发争论、缺乏讨论价值,只能成为知识讲授的点缀。有些案例盲目采用工商管理硕士的教学案例,篇幅过长、背景复杂、综合性强,违背本科学生的学习规律,如以企业高层管理者作为案例主角,远远超出本科生分析理解的能力范围。还有一些案例根据新闻报道、报纸评论改写而成,虽然时效性较好,但对材料没有进行系统的加工,或者内容不完整,或者没有理论深度,案例的结果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能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导致案例与理论两张皮,无法满足本科教学的要求。

(二)教学组织安排不合理

学生参与是案例教学最鲜明的特点,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的引导和组织是一个重要因素,对案例教学的效果有直接影响。根据案例教学的一般做法,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包括了预读案例、个人分析、小组讨论、交流发言、效果评估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案例教学过程中,组织不当主要表现在:第一,注重结论获得,轻视知识的探索过程。这是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没有从方法、内容体系上进行变革,只是在课堂上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补充,最终结果还是简单的理论传授。第二,课堂讨论或者冷场、或者放任自流,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是由于部分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不透彻,准备不充分,组织不严密,学生既缺乏心理准备,又缺少必要的知识技能,以致感到困惑甚至不知所措。在案例教学之前注意到这些问题并加以避免,能够为案例教学的成功提供良好条件。

(三)教师引导作用不到位

案例教学最主要的特色是教师从主角变为次角,其主要作用在于组织和引导学生,把控案例教学的方向,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发挥好自身应有的作用,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

在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作用不到位的问题比较常见,这首先受到教师实践经验的制约。管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大多数教师只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相应的企业管理实践,也没有机会长期深入企业,无法对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判断,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其次,有些教师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辅助教学手段,因而把案例完全抛给学生,任其自由讨论,自己放手不管,从而导致教师的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造成案例教学难以达到启发效果。因此,教师要多接触管理实践,努力寻找机会服务社会,向“双师型”教师发展;要重视案例教学的作用,使案例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促进教学效果的改进;学会通过案例开发熟悉管理实践,丰富案例信息,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和启发作用。

四、破解管理类本科专业案例教学问题的路径

研究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提出一种适合本科层次的管理类专业启发式案例教学法。这种方式以经典的案例教学为基础,基于大学管理类专业课程,使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充分发挥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融入感、参与性,从而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一)案例启发的设定形式

经典的案例教学法面对的是工商管理硕士,其启发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案例本身不会提供结论,结论是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次,案例的结论不是唯一的,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和途径,不同的分析结论不能简单的用“正确”和“错误”进行评价,只能区分哪个更优;再次,案例中问题的解决方案无法直接得到,培养对象需要结合专业知识和工作体会,在深入思考甚至激烈冲突的基础上才能得出合适的结论。

在上述案例教学中,按照主体来划分,启发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培养对象的自我启发,主要在案例材料的阅读和个人思考分析阶段;二是培养对象之间的相互启发,主要体现在课堂的讨论和学生发言过程中;三是教师的引导启发,主要在教师的课堂点评和案例分析报告的批阅评价环节,所起的作用是方向性的。对于经典案例教学方法来说,这三种启发形式中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是主要形式,教师的引导启发则具有方向性。

启发式案例教学法也需要这三种形式的启发,但结合本科阶段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教师启发的作用更加重要。因此要形成以教师启发为主导、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相结合的一套系统方式。

(二)教师启发的路径安排

在启发式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启发维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启发学生了解社会、行业发展现状,开阔学生视野,使其认识管理实践的复杂性,为思考和分析案例提供必要的认知准备。由于受阅历的限制,学生对社会缺乏了解,对行业缺乏认识。在案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提早安排学生查找资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对案例背景有一定程度的认知,这也能帮助学生对毕业之后的职业发展有所思考。

2.启发学生将案例中的事件发展过程与管理理论联系起来,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感悟理论知识的运用方法,进一步认识理论知识的意义。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方向性把控,让学生结合案例材料准确地选择理论知识,正确地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从中感受理论知识如何与管理实践有机结合,指导管理实践,从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3.启发学生融入案例角色,启发思维,以积极的态度直面案例中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解决问题,从中产生收获感。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遇到复杂问题需要勇气和信心,不能回避矛盾,应该积极启迪思维展开深层次思考;即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途径,体验成功。

4.启发学生从案例教学中感受乐趣,产生兴趣。通过上述几方面的启发,一般来说能够达到预期的案例教学效果,学生在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和能力的同时,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效果的改进。

教师的启发路径主要通过设置问题和点评的方式实现。设置问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将案例与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做到难度适中。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不经过思考,从案例材料中直接照搬答案;也不能难度太大,让学生无从下手。教师对学生案例分析中的观点点评要简要精炼,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不能作为最终结论,替代学生的思考。为了更加深入地引导学生,教师在点评环节还可以在学生分析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课后围绕案例继续思考。

(三)运用相互启发模式,打破课堂沉默

相互启发是学生在案例讨论和分析过程中,受到其他同学观点的影响,自己对案例所产生的新感悟和新认识。要利用好相互启发的方式促进教学效果。围绕课堂沉默现象产生的原因,促进相互启发的路径如下。

1.建立案例讨论小组。低年级的案例讨论小组人数不能多,以5人为宜,这样可以避免面对全班同学时产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轻松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随着年级的升高和案例教学次数的增加,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心理压力会逐步减少,就可以逐步扩大小组规模。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进入大二就可以将案例讨论小组的规模增加到8人左右,大三之后还可以继续增加。

2.合理搭配案例讨论小组的成员。每一个案例讨论小组中应该有一些相对活跃的成员,能够起到带头作用,有助于调节小组讨论的氛围;成员应该在课外有比较多的联系,彼此之间关系和睦,有助于减少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案例讨论创造良好条件;另外,要注意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之间合理搭配,从而能够在小组内部产生带动效果,促进相互启发。

3.创设案例讨论的氛围。一方面,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在案例讨论阶段,应该以小组成员的角色参与到其中一组学生的讨论中去,协助该小组改进讨论效果。这既为别的小组提供了讨论的借鉴,也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增强点评阶段的针对性提供依据。最后,教师的点评应该以正面引导为主,负面评价应该中肯客观,避免带入感情色彩。

(四)促进学生自我启发

自我启发是学生通过阅读案例,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己形成的思考,自我启发要产生效果,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一是至少提前一周给学生提供案例材料,让学生有充足的消化材料和思考问题的时间;二是引导学生主动融入案例角色,这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或是角色扮演来实现,比如“如果你是案例中的某个角色,面对案例中的问题应该如何分析和解决”等,这样能够强制性地引导学生的思维。

2.打好理论基础。对于本科生来说,案例教学一般在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讲授完成之后进行,案例与相应的理论知识联系比较紧密。要保证自我启发的效果,学生要充分掌握理论知识,打好理论基础,否则,自己对案例的思考就会缺乏理论依据,没有深度。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分析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ORACLE CINEMA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回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