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1-30 03:16王法果
魅力中国 2021年50期
关键词:资源管理土地资源

王法果

(临沂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0)

引言

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大规模增加,加剧了各地区的土地矛盾。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满足人们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土地管理工作。

一、土地管理的内涵

土地管理是国家为调整土地关系、组织和监督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而采取的经济、技术、法律和行政的综合性措施。在我国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各级政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客体是土地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系,任务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在正确调整土地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农村经济组织内部各业(农、林、牧、工、渔)综合发展的需要,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不断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查清各类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进行土地登记、颁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证书,以确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巩固稳定土地使用的范围和秩序;调动土地经营者合理利用土地、投资改造土地的积极性;加强建设用地管理,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依法办理建设征用划拨土地的审批、登记手续;检查、监督土地利用情况,查处有关违法案件,调解土地纠纷等。科学合理的土地管理不仅是粮食安全的保障,更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

二、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污染问题

目前全球对于环境保护高度重视,我国也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我国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开展时间比较晚,而我国的污染问题比较严重,比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盐渍化等,污染的面积比较大,相关的治理手段还不够完善,污染治理难度比较高。

(二)信息化水平低

信息化水平不高是目前各地区的土地管理工作普遍面临的问题,由于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及人力有限,且关于信息化建设现有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导致当前的土地管理工作缺乏较为健全的信息管理机构,信息化管理意识薄弱,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不高,信息传送、存储、处理及共享渠道不畅通,严重制约了土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和土地利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管理问题

我国的企业数量十分庞大,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还存在一些不达标的企业私自排污的现象,对周边的环境及土地有着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在开发土地资源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机构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一些小型企业在无监管、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生产,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

三、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健全土地管理体系

在土地管理日常工作中,有关部门要全面收集土地相关信息,建立土地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进而提高信息处理和数据决策的准确性。同时,科学编制土地规划,形成规范的规章制度,统筹安排用地的结构与布局。对于自然资源部给出的一些有效政策,有关国土部门应及时跟踪落实政策的执行状况,对执行中不恰当、不匹配等问题给予解决。严格监管,加强指导,努力发挥出政策的最大效应。依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工作状况和土地利用情况,及时调整相关制度,实现动态监测。强化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健全土地管理体系,提高土地利用率。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信息时代悄然来临,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唯有突破传统土地资源管理模式的限制,才能减小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人力消耗,有效提升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同时,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土地资源能否得到合理利用对于社会能否正常发展的影响逐渐增大。不同于一般的信息化工作,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于我国发展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因此,要想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应重视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从全局出发,进行统筹规划,明确目标和方向,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为社会发展提供广泛而深入的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

(二)加强源头管控,强化过程监管

加强源头管控,优化用地结构和空间形态,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格化、集约型的城镇空间格局,推动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同时,优化各类园区用地布局,做到产城融合、商住平衡和功能复合,并将存量土地盘活数量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作为下达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用地激励规模的依据,提高推进存量土地盘活的积极性。此外,严控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项目准入,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从源头上减少新的存量土地产生。

(三)规划土地,加强监管

建设用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加快已经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同时也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经常出现的损失现象与浪费现象。因此,要制订完善的土地整体规划方案及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避免土地资源出现不必要的浪费。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及修编已经成为目前的首要工作,整体规划有效地将工业产业集中化,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居住向社区靠拢。在政府部分对土地资源大力管理和监督的作用下,土地资源得到了大幅度的节约,改变以往对违章建筑只是处罚的做法,而是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责令其马上停工拆除,同时还要对有关部门的责任进行追究。

(四)进一步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中关于土地管理方面的内容,细化空间约束指标

近年来,全国自然资源系统持续加快推进“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新《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的内容、要求、目标等,规定国土空间规划应当包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规划用地布局、结构、用途管制要求等内容。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首先要按照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要求,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基础上科学布局。

(五)提高认识,完善信息化建设机制

要充分认识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基于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及其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机制,将传感器技术、空间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搭建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监管平台,对土地资源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通过数据共享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六)落实土地共同管理责任

城镇化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地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以政府管理为主,管理责任落实到位,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资源。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对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建立联动机制,共同责任制,对现有的土地资源管理职责不断优化,形成现代化的新格局。加强日常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职责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城镇化的土地资源管理模式以节约化、集约化为主,为我国城镇化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推进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

土地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和复杂性的过程。为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解决国土资源短缺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特别是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起来的“3S”一体化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了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准确、可靠地收集、处理与更新。“3S”一体化技术在土地管理工作中,显示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大数据时代,将云计算、云管理等技术融入土地管理也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可以在土地相关动态监管过程中导入云管理数据,确保监管数据更加全面、准确。其次,可以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可靠度。传统土地管理由于数据本身精度不够而存在误差,导致很多情况下无法对数据进一步处理。

结语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情况下,我国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率的不断上升,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人口、资源、环境是未来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其中人口的数量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资源的分布与承受力。我国的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在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下,对经济总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实现工业与经济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资源管理土地资源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论目标绩效考核正向激励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我爱这土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