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晓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陈某,女,山东淄博人,是我院2019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该生自入学以来较少与班级同学来往,性格偏内向。在校期间不善交际经常是独来独往,平时除了舍友之外,较少与其他同学交流玩耍,参与集体活动也并不积极,在学期初的心理调查问卷中并无异常情况。父母均为普通群众,家庭情况较为特殊,母亲离异后再婚,现家中共有三个孩子,继父和母亲关系较好,无家暴行为。陈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多是母亲监督与照顾。
某天,心理委员向我反映,陈某向她询问了学校心理老师的预约方式。了解到情况后,我立即找到该生,经过一番交谈,该生向我讲述了自己的困扰:自高中开始就经常无原因听到自己的另一个声音,尤其是看到高楼的高处,有“你想上去试试吗”的声音出现;在晚上偶会看到黑影,黑影时大时小;有时会走神,甚至会不知道自己刚才干了什么事;睡眠时间拖后,会出现失眠、焦虑等现象,睡眠和情绪都不太好。这些异常情况在疫情居家期间加重,开学返校后有所好转,但还是一直困扰着该生,没有得到彻底地解决。几年来,也一直未去正规医院就医检查。
通过陈某在家会变得严重的描述,我询问了一些关于其原生家庭的情况。了解到在该生上小学的时候父母离异,从小跟着姥姥姥爷长大。现在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分别是15岁的妹妹和2岁的弟弟,皆是同母异父。平时该生和家里的联系并不多,每个月需要生活费的时候才和母亲联系一次,母亲忙于照顾其他两个孩子,也很少给陈某来电话。原生家庭对该生的重大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破碎和父母的冷漠,让其没有在脆弱敏感的童年期和叛逆倔强的青春期里得到父母的疼爱和关心。
通过和该生的母亲沟通,她并不觉得陈某有精神或心理上的问题,认为孩子有这些幻觉是被吓着了,并且在沟通后没有带其去相关医院治疗;经过再次沟通,鉴于陈某的情况很不稳定,我建议其到相关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检查和临床治疗。
我在得知学生想要心理咨询后,第一时间联系学生,为了使学生放松,如实讲述情况,找了一个安静的环境倾听学生的诉说。通过和陈某的交流,我对其进行了心理危机评估,发现陈某在面对高楼时会出现轻微幻想,“你想上去试试吗”的声音萦绕在耳旁,但是她会告诉那个声音“不想上去”,说明她还是有自我意识的,之前也没有出现过自伤的行为。之前疫情在家期间,由于不断听到弟弟的哭声出现过产生一定的烦躁情绪,产生过想伤害他的想法,家长得知后让陈某在网上进行了心理咨询,然而收效甚微。开学后仍然有这种困扰。
学生在校期间如出现心理问题,这与原生家庭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所以我在了解了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问题之后,及时与家长取得了联系。有了家长的介入,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心理问题。陈某和父母的关系较为冷漠,觉得母亲大多数的时间都花在照顾弟弟妹妹身上。在征得她的同意后,我与其母亲取得了联系,由于之前在家的情况,该生母亲也较为重视,决定以后多给予孩子关心和爱护,勤联系、多沟通。并同意让其回家,找专业心理医生进行治疗。
在陈某对我产生一定的信任后,我向其解释了一些他的症状表现与幻想症症状表现的相似性,告知她如果去专业的医疗机构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后,目前的困扰会得到一定的缓解和改善。该生表示也是愿意配合治疗,希望自己尽快康复。
经过治疗后,该生回到了学校。诊断说明中显示,精神检查意识清晰,接触可控,自述病情,情感平稳,后期每周一次进行心理咨询,并定期到医院复查。该生也讲述那个声音和黑影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情绪比较平稳。在陈某返校后,我将其列为心理健康重点关注对象,并约她每周面谈一次询问其最近的情绪变动,同时在宿舍也安排了学生干部留意其情绪状态和生活情况等,对其密切关注的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其治疗和康复。
近年来,在当代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日常交友、学业课程和就业择业。层出不穷的新闻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和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其中最根本的源自各自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另外还与学生们目前的心理发展阶段、遇到的突发情况以及社会环境息息相关[1]。
以本案例中的陈某为例,笔者在对陈某的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作为辅导员应该当学生出现这一危机事件时,首先应该精准评估其自杀风险,判断是仅有意念,还是会付诸行动,因为抑郁症的自杀率较高、危险性较大。其次,在协助学生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帮助她建立康复的自信。最后,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中,一定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信任,并且要明确告知家长,作为老师的责任界限。在本案例中,陈某的母亲没有带其去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临床治疗时,就多次要求让陈某返回学校上课,对外坚持认为孩子表现正常,但实际上觉得孩子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及时就医明确病情后再视情况而定。通过这次案例我收获了以下几点启示。
“中段学生”顾名思义是处在中间位置的学生,他们既不像学生干部那么活跃积极,也不像所谓的差生那样调皮捣蛋,所以那些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平平的“中段学生”更容易被老师忽略。因为缺少关注,这类学生更容易出现让我们意想不到、措手不及的问题。本案例中的陈某就属于非常典型的“中段学生”,成绩一般,集体活动也并不积极,最容易被忽略。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除了完成事务性工作外,我们要尽量做到与每一位学生建立线上或线下的联系,随时保持沟通,及时关注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以及行为变化。如有异常情况能第一时间进行危机干预,如果实在难以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学生干部及时关注班里的每一位同学,确保掌握学生动态。
好的助手可以为成功助力。学生干部与班级同学的接触时间更长,关系也更为密切,他们掌握的信息量也大于老师,所以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重要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学生干部可以是我们非常得力的助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通过班委会让学生干部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及时向老师反映班级同学的各种情况,保证我们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信息、迅速做出判断[2]。比如在本案例中,陈某班级心理委员的密切关注和及时反馈为我快速掌握该生情况以及在成功处理这件事情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由被动变主动,这也避免了危机事件的发生。
与家长的良好沟通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每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性格特征和成长经历是最了解的,因此我们与家长的及时沟通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交流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问题存在的深层诱因,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同时还能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基本情况从而正确认识问题的产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产生。通过这种家校联动的方式,找到利于学生的最优的处理方式和沟通方法[3]。在问题发生时,让家长知晓具体情况,我们在处理危机问题时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也更容易被家长理解和接受,同时还能得到他们合理化的建议和积极配合。本案例中,我与陈某家长的良好沟通,让其认识到了孩子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及时就医的同时,也增加了对孩子的关心关爱。
作为高校辅导员,要有不断进修学习的意识,在处理此类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不断进行业务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刚刚远离家乡父母进入一个新环境的大学生来说,他们还处在一个适应阶段,在这个适应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问题一旦解决不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引导学生去化解矛盾、处理问题,通过召开相关主题班会,防患于未然。这对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各项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标准,如何有效地引导和干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将其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当中,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献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