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燕 王 昆
(乌鲁木齐市体育运动学校,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早在2012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出台《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文件,提出创业教育是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及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措施,亦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两年后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具正是互联网。次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双创”成为其中的重要主题。至此开始,创新创业迅速成为整个社会转型升级实现战略发展的根本趋势,“双创”更从高校拓展到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全行业。而由此产生的教育改革也不再局限于各类专业专科,而是扩展到更高更深层次的心理健康范畴。尤其是对中等职业教育而言,双创视角正在给予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前所未有的引领与启示。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意义自然是保障受教育对象的心理健康、防范不良心理或病态心理的侵害与负面影响。这对中职学生而言尤其重要。
以上各种问题与表现已充分说明,针对中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意义之一正是端正学生心态,帮助学生逐步认清存在于自身个性心理层面的缺陷和不足,理解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多元性,进而实现身心双方的健康成长。
行为模式的改变需要仰赖思维模式的改变。即要促使中职学生努力学习,前提是学生拥有主动学习的积极心理意识。因此,在中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重要意义就是提高教学品质。
应当说,心理健康教育在端正学生心态的同时就是以健康心态引领学习实践有序落实。而这个过程实施后的成果之一就是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相应地,学校的职业教育也能基于学生良好心态的铺垫逐步提升品质和效率。这显然是学校与学生双方的合作共赢,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2]。
对多数中职学校而言,有限的教学时间面对的常常是繁重的教学任务,除了大量理论知识,还需要尽可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意识、技巧。因此,不少中职学校因此形成了唯技术论的教学格局。而过于侧重技术和技巧教学的后果之一就是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在内的其他素质养成教育有所缺失。
尤其是在学校领导和管理层面方面,针对中职学生特殊心理问题的针对性教育往往不属于核心教育范畴的内容。部分中职学校的战略规划中通常不会纳入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具体教学安排[3]。因此,学校自上而下形成了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良氛围。这对中职学校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然是极其不利的负面影响。
正是在管理思想上缺少应有的重视,部分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长期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表现在教学实践方面就是长期未能建立起常态化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对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的不良情绪等问题缺乏深入追查机制,尤其难以深入到心理意识层面。即便是部分教师或班主任在工作中意识到了学生心理层面可能潜在问题或隐患,但由于缺少系统设置,加之日常专业教学和管理工作相对繁重,因此这些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处于后知后觉的状态。显然,这种极其迟缓的反应速度会显著贻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双创”社会的宏观背景下,创新创业给予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启示当属开创性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就是在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下,中职学校应当构建系统、规范、科学、常态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以更加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机制为抓手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实施[4]。
比如,尽快设置专门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机构或至少设置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公场所。这种专门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的做法不仅是为了从形式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更是为了在实践过程中帮助全校自上而下形成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环境和良好氛围。而专门场所的出现也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严肃性、科学化,学校在战略规划过程中更有意识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一揽子计划方案内。
又如,应当安排每周一次或至少每月三至五次定期且规模化的心理健康测评活动。这种系统性且整体性的测评有助于学校全面了解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制定出更加精准高效的教育教学计划。
依托葫芦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开展各类游览项目,注重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例如,以葫芦生产文化资源为基础,可开展生产场景参观、生产知识讲解、种类品鉴、艺术品鉴赏、种植体验、雕刻体验等游览项目。再如,可将葫芦文化艺术节的举办地移至乡村,将上述体验项目充实到节庆活动之中。
再如,对于相对缺乏专业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中职学校来说,外聘专业心理健康咨询师或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值得尝试的措施。心理专业人士的加盟将会从根本上提高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且能够发挥出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力,带动中职学校逐步培养起本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5]。对心理健康教育这类具有高度技术性的专业而言,师资力量是决定教育水平的中心与重心,是绝对不能疏忽大意的核心与关键所在。
进入中职就读的学生无不以尽快获得一技之长为目标,因此,将心理健康与职业核心素养有机结合也是促进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
这一结合的切入点就是近年来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求职者的职业精神、劳动意识的特点。相较于工作技术和技巧,许多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应对职场压力的良好心理素质的要求与日俱增。而这恰恰是在校期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因此,双创视角下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可以融入更多职场奋斗、冒险开拓的心理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突破自我思想意识和心理束缚,探索一条更具可拓展性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6]。比如尝试以创业谋就业、将职位消耗者定位提升到职位开创者的定位等。
从近年来日益流行的心理教育理论看,积极心理学正在成为国内外专业心理教育领域的新宠。积极心理学一改传统心理分析只着眼于消极心理因素的惯性模式,采取更加正向、肯定人性积极面的手法给予学习者或治疗对象以积极心理暗示。这对尚处于成长阶段的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更为适宜。
因此,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又一举措应是引入积极心理学内容,提高自主积极暗示的意识与能力。一方面,教师应培养学生关注自身优势条件的意识,逐步摆脱自我否定的心理阴影,以乐观心态看待学习与生活。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一些长处优势,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挖掘发现自身的优点,从而产生自信,形成积极的心理。另一方面,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正向意念”学习法,也就是类似于冥想等方法改变长期以来的惯性思维模式,学习自我积极暗示,以此对抗相对消极的自卑心理等[7]。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可以促进中职学生的有效发展。
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最强动力。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同样可以借助网络与信息技术实现改革创新。比如,充分利用技术构建线下结合线上的立体心理咨询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积淀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性养成教育,因此仅仅依赖学校里、课堂上短短数十分钟时间只是杯水车薪。构建线下结合线上的立体心理咨询机制将有效破除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局限,将心理健康教育覆盖从学习到生活的每时每刻、随时随地。包括公众号、朋友圈在内的多种线上形式都可以作为线下教育的补充,且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一对多或一对一等方式。
教育领域中的创新创业视角并非只是纯粹技术层面的创新创业活动,而是更加倾向于思想意识层面的挑战自我与突破现状的勇者精神、抗压心理和冒险意识。本质上说,这一创新创业视角更多地侧重于培养学生不甘于现状和原地踏步的开拓者思想,是敢于开发个体潜能、乐于实现自我价值的教育。因此,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基于创新创业视角的改革应当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各种不良心态、亚健康心理的剖析与直面,通过建立更加系统性、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架构形成更加规范、长期、高效的心理健康培养与引导。这不仅有助于中职学生逐渐摆脱自卑心理给学习与生活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使其重新回到积极主动求学求职的正轨,也有利于学生和学校相向而行,不断提高中职理论教育与职业实践活动的品质和效率。不仅如此,创新创业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职业院校切实践行素质教育改革战略,将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核心素养有机结合,使中职教育突破传统模式下只有技术技巧而无卓越素养的结构性缺失。这不仅是新时期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基于创新创业视角实现全面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新形势下中职教育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