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艺术设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21-11-30 01:45:13
山西青年 2021年10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能力实训

梁 瑛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一、引言

艺术设计类专业有着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加强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是艺术设计类专业适应社会发展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训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这也对培养高素质设计类人才起着重要作用。如今各高校依据社会需求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并加以改革,创新改造实践教学体系。但是对学生来说,很多实训课程没有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发挥良好的作用,改进实训课程的培养模式,对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而且近年来,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的要求,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比较容易就业,而实践能力弱的学生就业难度相对大了一些,可见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待提高,学生的实践教育体系需要优化,老师的教学方式也需要改善。

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课程体系不完善

实践课程是学生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但是由于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目标不明确,实训课程效果不理想,影响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在实训课程设置不合理的情况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是一件难事,但是将课程的设置按照分层、分级、分类形式进行,会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原来的实训课形式主要以强化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为目的,老师给学生演示,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模仿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被动接受、缺乏自主思考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种教学方法也需要改进。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实训课程和工程实际项目的结合很少,学生没有良好的渠道了解行业现状,也很难有机会接触产业发展动态和技术前沿,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得不到良好的锻炼,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产生不利影响[1]。

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许多高校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没有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工科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专业同类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有着相似性,且存在实训途径单一、实训内容单一、运作机制单一、组织载体单一等问题。虽然各高校都在不断调整改革实训课程,但是能找到适应自身发展的措施并不多。有的高校效仿知名院校的实践教育方式,但没有结合自身特点改革,照搬照抄只会导致培养方式“水土不服”。

(二)实训教学资源待优化

创新驱动发展之类重大战略的实施,使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更高。为了符合高要求,各大高校加大实训教学设备的投入,优化实践教学资源的配置,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训教学资源不断增加,实训室、实训设备都得到了大量增加,各个实训项目近乎完善。但还是和实训教学要求存在一定距离,校内实训设施与专业化设施存在差异,创新实验室、专业化实训基地不足,甚至落后于行业发展前沿。这就需要高效整体优化校内外实训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2]。

各高校对实训资源的投入,使实训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还存在对软环境建设忽视的问题,软件与硬件不同步的现象比较突出。实验人员、管理制度、实践课程大纲等方面不符合新工科高校建设要求,专业实训教学以课程作业的完成为主,且课题固化,内容没有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导致高校与企业缺少合作,两者之间产生隔阂。

(三)实训教学团队待加强

如今,多数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老师提高了学历和职称,也具有较丰富的工作经历,甚至工程专业相关背景。但是具有丰富的行业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极强的资深教师是比较少的,在教学团队的组成上也缺少行业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专业教学老师不仅要承担科研任务,还要负责实践教学,这也导致教师缺少精力投入实践教学,从而实践课程缺少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教学团队的构建不够合理,也没有考虑科研项目融入实训教学,这不仅影响了实训教学效果,也不利于指导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实训课程教学中,老师扮演着理论传授着和实践指导者的角色,这也需要老师拥有深厚的教学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有的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存在重学历轻能力的问题,多数老师毕业后直接担任教学老师,这个过程缺少了经验的积累以及对市场运作的了解,不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指导。

(四)实践教学创新激励措施不够健全

建立良好的激励措施,对学生创新积极性和老师指导热情有促进作用,这也让学生在创新中产生更多灵感,在动手中积累实践经验,把需求转化为目标,明确自己创新和实践的目标,并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目前,许多高校也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激励措施,但是激励措施还存在不健全、不完整等问题,所发挥的效果不够明显,对学生创新所取得的成果和教师指导的成就认可程度较低,所覆盖的领域不够全面。师生在取得优秀成果时,还应该加大力度进行相应的创新激励,创新激励对教师的指导热情和学生的创新动力都有影响,如果激励措施得不到重视,也不利于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实训课程改革策略

(一)建立目标导向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教育部发布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把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纳入新模式重要选题之中,这也体现了对学生创新实践的重视。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所有课程中,实训课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渠道,实训课程的完善、教学环节的改进、培养方式的升级改造等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结合实训课程教学现状,针对突出问题,可构建多层次培养目标的实训课程教学,按照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将实训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层、综合应用层、创新拓展层。基础层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实践内容包括认知实践和基础技能实践,为学生了解掌握专业知识技术做铺垫。综合应用层的目标是提高学生掌握专业核心技术的应用能力,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实践的主要内容是专业核心技术的应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次要内容以实际生产工程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的驱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创新拓展层以培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作为目标,它是建立在前面的实训教学环节上,通过创新项目、创新竞赛等形式为载体,让学生从中获取实践经验、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二)探索产业需求导向实践教学,构建开放融合的实践教学环境

主动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新工科建设的目的,也是一项推动我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的措施,以需求作为导向开展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它的理念。艺术设计类专业需要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也要在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方法上以需求为导向对实训课程进行改革。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按照工程需求的项目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教学法是运用企业工程实际项目内容对学生进行授课、指导、实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将传统实训授课方式转化为创新授课方式。在实行这种授课方式时注重学生先行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是引导者。通过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容易提高,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3]。

实训课程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训课程设置中,充分发挥多方面资源优势,让实践环境开放融合,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深化改革后得到更大的提高。通过以协同育人为基础,校企协同育人实践基地构建资源共享和创新实验室,促进开放融合实训教学环境的建设。资源共享主要是通过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让技术与师资优势互补,让学校与行业加强交流互动,弥补学校设备不完善的情况。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训练、科技竞赛等创新项目,让学生在开放性的实践中发挥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积极创新实践。校企协同育人实践基地以企业需求为目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让学生能够参与企业实际生产,接触行业相关实践以及技术前沿,让学生在实训课程中得到更大的收获以及锻炼过硬的专业本领。

(三)强化协同式的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在新工科建设的要求下,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师团队建设显得非常重要。在实训课程的教学上既要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要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实训课程教育的导师更应该具备创新实践经验,建设实践性较强的师资团队。在团队建设中,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建立的教师团队实践性更强,学校可采取这种交叉协同式的教师团队。校内教师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企业教师具备丰富的行业知识和极强的实践能力;校内教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企业教师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在两种教师相互协作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都能得到很大提高。交叉协同式实践教师团队的建设,让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企业技术前沿,明确创新实践的意义和目标,同时也能更好地解决科研创新的技术瓶颈问题,给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四)健全相应的创新激励措施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教师的指导热情,让实践创新能力能够持续发展,在实训教学改革上也要健全相关的激励措施。学生创新成果激励制度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实训课上学习,并经过自己的创新不断进行实操训练,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创新训练等项目竞赛所取得的成果,激励的方法可以根据成果类型、级别加学分,或者加综合测评分数。教师对学生认真指导,为学生取得实践创新成果创造了条件,因此对于老师的激励措施可以将指导成果与教师的相应的科研分进行兑换,并以此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指标。改进实践创新成果的激励措施,让学生在思想上提高实践创新意识,也大大增加了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度;教师在受到表彰之后,也愿意花更多精力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并且在指导学生实践创新时也会获得许多经验,这也有利于对实训课程的教学,提高实训课程的质量。同时其他学生看到实践创新的成果后,也会激发实训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创新能力实训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星.云.海》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花月夜》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人间(2015年17期)2015-12-30 03: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