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年职工就业意愿的相关研究

2021-11-30 01:45:13张彦君
山西青年 2021年10期
关键词:劳动力职工能力

张彦君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麻家梁煤业公司,山西 朔州 036000)

青年是企业的主要动力,是企业的希望,是我国最主要的人力资源。青年的能力和水平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在青年就业方面,各个地区着重关注青年。目前如何解决青年就业和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当代的青年来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对于现阶段青年的发展以及就业状况来看,尤其是当代青年的公民素质以及思想水平受到社会人士的担忧。[1]人们认为当代青年是被宠大的一代,所以他们较为自私、只注重享受、不能吃苦,其实当代青年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以及思想,具有自身独特的就业意愿。当前国有企业缺少青年力量的支撑,青年团队的素质有待提升,只有青年职工的素质得到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顺利发展。另一方面,职工的就业意愿对企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职工实际的就业意愿,企业要积极地改变发展模式和运营模式,以此来迎合职工的实际需求,本文主要对青年职工的就业意愿进行阐述。[2]

一、目前我国青年就业面临的新问题和特点

青年时期是步入社会的重要时期,大多数刚步入社会的青年都存在就业经验不足、缺乏就业能力等问题。在这个阶段的青年是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在新形势背景下,经常存在就业困难和失业的情况,导致在社会转型时期,青年很难正确就业,且青年就业问题不断出现。[3]因此,本文将对青年的就业特征、就业存在的问题、所面临的困难等进行分析与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我国劳动力市场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青年的发展是未来的发展,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一)青年就业存在不稳定性

在青年初步踏入社会时期,技术和工资都低,没有明显的职业方向和目标,他们常常要经历不同的工作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现阶段年轻人没有经济负担,跳槽的机会成本也比中年人低。因此,青年人的就业转化率普遍高于中年人,就业不稳定。青年就业的流动性较大、稳定性较低。中国青年就业调查显示,38%的城乡青年没有劳动合同,20%的青年在一年内签订临时合同,36%的青年在一至三年内签订定期合同。

(二)影响青年就业的多方面因素

影响青年就业的因素很多。可以从很多角度去分析青年失业问题,如:性别、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技术水平情况、能力情况等等方面,指出青年失业严重失衡,弱势群体失业率比青年失业率高出很多,弱势群体主要包括青年妇女、残疾人、贫困人口、文化程度较低人群等。调查显示,中青年就业仍受性别、学历、学校、地区等诸多因素影响。以大学毕业生为例,男性、重点大学、较高学历较容易找到工作,出现就业结构性失衡,导致就业困难、失业率较高的情况出现。[4]

(三)目前青年人力资质达不到青年职场期望

目前青年还面临着专业能力与社会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即人力资本普遍含量不高,导致大学毕业生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对年轻人进行基本职业技能培训意味着企业需要花费额外的成本(与招聘有经验的人相比)。从企业方面来说,这么做不会为企业增加利益。根据某市社会保障局的调查显示,41.1%的失业青年认为工作经验不足是其失业的主要因素。在某市举行的首届大学生职业资格考试当中,有410名学生参加到考试当中,但是只有80人获得证书,取证率非常低。[5]现代对大学生的评价普遍都是基本能力不足、缺乏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不足等等,以至于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局限性。

二、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与方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变化和调整,我国劳动力市场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暴露出企业人员过剩的问题。[6]根据1996年劳动部的一次大规模调查,有2100万人是我国企业的富余劳动力。因此,整合企业富余人员逐渐成为我国深化改革的目标,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现如今,农村剩余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我国就业主要研究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优化与改革,对于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进入新世纪后,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劳动力市场中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2005年以来,劳动力市场最突出的问题是青年就业问题,当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高学历青年刚刚进入就业市场时,90年代出生的人口将逐渐达到就业年龄。中国青年人口众多,每年新增劳动力数千万,青年就业的问题逐渐地产生和凸显出来。据统计目前城镇失业人口中,35岁以下的达到70%。[7]虽然基本国策实施了30多年,但中国的出生人口却减少了3亿多。中国人口出生率从1988至年2003年的统计,从22.37%下降到12.41%。直至2020年,平均每年新增劳动力维持在1500万到2200万左右,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需求非常旺盛。我国的就业战略研究对象是由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决定的,我国企业经过改革和优化,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逐渐解决。现如今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青年就业问题,这个问题将成为我国政府所面临的挑战与困难,我国就业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已成为青年就业问题。

三、促进青年就业的策略

(一)企业要加强自身能力,提升对青年的培养

目前,新一代劳动力正在迅速增长,新一代的劳动力更在意自身感受,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他们更适合企业的发展,企业要更新经营观念,不断提高新青年的技术能力和操作能力,从而更好地促使企业新老员工合理更替。想要更好地促使青年在企业中发挥其最大作用,首先要提高薪资待遇,提高五险一金范围,让广大职工有安全感,可以安心稳定工作。其次,应合理改善工作环境,增强工作氛围,引进先进的设备、优化设备,从而减少员工的工作压力、工作强度、工作时间等。三是加强管理制度,给予员工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政府部门做好应尽的责任

政府应优化调整就业政策,扩大企业就业宣传力度和就业范围,尤其是要增强县乡居民的信息宣传力度,促使当地居民了解周围企业的具体状况。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提高就业率,可以有效地加强企业与求职者两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如:企业与学校这两者,学生不了解本地区企业的发展情况,他们认为外面是先进的,他们不知道当地已经有很多全自动化企业落地。[8]因此,相关部门应在这两者之间打通沟通的桥梁,加强交流与沟通。同时,要加强宣传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其次,政府应极力支持、极力培养人才,避免人才的流失,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为青年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青年群体要明确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

据统计,在“关于青年就业的意见或建议”的答复中,许多青年人意识到要加强自身的能力,加强对专业技术和知识的学习,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求职理念,找对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明确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合理就业,朝着目标稳步前进。[9]因此,各地院校应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就业理念,促使学生能够对社会和就业有一个认识,确定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和目标,并努力向目标前进,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动力。

(四)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应以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方向,树立以学生能力为基础的人才素质新理念,根据市场的需要和未来各专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它避免了因教育周期的缘故导致的调整滞后。在学生时期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开展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提高青年对社会的认识。因此,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是满足当前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手段方法。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能够知道: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企业要不断的改革以吸引青年职工,且青年职工需具有一定的素养,但是对于一些综合素养较低的青年职工,企业在发展中应该采取一定的方式,从而增强青年的素养。除此以外,青年的就业意愿也是多种多样的,当前有些企业无法吸引青年员工的原因有很多,所以针对这一现象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福利待遇等,不断吸纳更多青年职工的加入,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新鲜的血液。本文主要对当前青年职工的综合素质进行讨论,同时对企业青年职工就业意向进行分析,希望各类企业在未来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就业。青年是未来的希望,只有为青年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平台和空间,才能充分挖掘青年的潜力和能力,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猜你喜欢
劳动力职工能力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工会博览(2022年34期)2023-01-13 12:14:16
职工书画
工会博览(2022年33期)2023-01-12 08:53:44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16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上海工运(2017年12期)2018-01-22 05:40:37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中国工人(2017年2期)2017-03-10 05:43:30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