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益民园小学 王桂文
对小学科学课程进行分析后可知,其不单单要令学生汲取到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以便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构建创造有利条件。所以,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应当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此项教学活动,并在全面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地改进教学,以便为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提高夯实基础。显然,针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除了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之外,还属于创新教育的一种表现。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自主探究的培养引起重视,持续优化教学手段。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小学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主探究学习就是基于这种变迁和发展提出来的。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应当想办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充分结合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持续提升教学水平,以此来优化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对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分析后可知,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阶段,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了较强的好奇心,所以这就要求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指引其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为充分激发其求知欲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一,应当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教师除了要及时表扬与鼓励学生之外,还应当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科学地指引他们主动提问,为他们可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创造有利条件。第二,应当科学设置问题情境。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后可知,他们存在好奇与好动的特征,问题情境的构建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学习“灯泡”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一根藤,墙上挂,藤上结个玻璃瓜,白天没有用,晚上开金花,打一物。”紧接着,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手段指引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小灯泡是怎样发亮的?让小灯泡发亮的方法有哪些?在什么情况下小灯泡不发光……”显然,通过这种方式不单单令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还能为其提供与之相匹配的探究空间,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显而易见的是,通过指引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促使他们快速形成知识体验以及情感体验提供了便利。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善于“搭台”。主动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自探共研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促使他们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继而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全面提高。
第一,猜想—验证。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科学指引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测,能够在无形当中提高其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盘山公路”相关知识点,教师依据教材的顺序教学时,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难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为了充分提高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应当引导他们主动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山区公路不能直接从山脚修条直路到山顶,而要修成弯斜的呢?”紧接着,教师顺势引导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此时可以听到五花八门的回答,有的学生说:“老师我认为公路修成斜的要比直的更加方便。”有的学生说:“我认为修成斜的可以起到延长路面的作用。”显然,同学们的想法各式各样,这也在无形当中提高了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此时,教师应当及时鼓励回答问题的学生,“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那么怎样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有道理呢?现在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用你们桌上长短不一的木板、木块等来进行实验吧!”在整个环节中,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第二,探究—发现。探究不单单属于科学课程学习的目标,还属于科学学习的手段。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是亲身体验探究过程,这就要求小学科学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探究机会,目的是令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声音产生”相关内容时,学生看到讲台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材料,鼓、音叉、铁盒等,马上就会想到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跟声音有关,所以就会提出以下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声音各有不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基于这种氛围下,教师应当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做好相应的梳理工作,在梳理期间可以让他们深刻意识到,如果想要得到正确答案就要掌握“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当问题明确之后,教师还应当继续指引他们自己设计相应的方案。如此,除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之外,还能培养其严谨的态度,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学习“摩擦力”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我所在的班级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上课的前期阶段随意抽取10名学生,基于科学指引的前提下先后对“摩擦力”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在孤军奋战中,有的同学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也没有对教师所进行的实验提出质疑;有的学生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提出了几个问题,但是却不能做出科学的猜测;还有的学生虽然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然而却想不出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为了使教学效果可以达到预期,我再次上这节课的时候,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之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这一问题,结果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整个环节中,各组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探究实验。由此可见,基于这种学习模式之下的学生有着较强的思维能力,他们可以在实际沟通与交流当中迸发出灵感。所以在这里建议相关教育工作人员可在适当的情况下使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使各自的想法可以产生“碰撞”,继而得到更多的启示。不只是这样,这种学习模式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令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结合相关实践调查可知,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期间,学生在心底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去猜测科学实验的原理。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就会慢慢形成与之相匹配的自主探究形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例如:在进行绝缘体实验期间,教师在上课的前期阶段应当将各种各样的材料准备好,正式上课时首先引导学生猜测哪个材料是绝缘体。此时学生的情绪高涨,也纷纷举手想要回答问题,继而挖掘出自主探究的意识。在整个环节中,学生会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索,其内心深处也应当拥有了自己的答案,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顺势引导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结合这些答案做出适当的解释。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强化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而且也促进教学过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在具体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猜想和实践,会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感知。而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这个时候就要想办法引导他们对所观察到的情况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用自己的语言详细论述事物的现象,积极自主地总结实验结论,以提高其自主探索的能力。在整个环节中,教师不要随意地肯定或者是否定,要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旨在提取出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现象。在搜集、归纳等一系列环节中,教师还应当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之间保持良好沟通,把探究活动中得到的零碎思维变得清晰直观。
综上所述,因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途径之一,所以,小学科学教师要对其予以高度重视,并在熟练掌握学生具体状况的基础上持续优化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令他们在科学探究期间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强化科学探究的能力,汲取到更多的知识。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学习态度,在具体探究过程中学会研究,有效提高学生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