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第八中学 高 颖
传统的初中历史学科作业采用“题海战术”,但是,以“题海战术”为基础的历史作业并不能按照预期设想去检测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题能力,反而会直接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产生繁重的学习压力。在这种状态下,初中生虽然能够按时按量完成作业检测任务,却缺乏反思、总结意识,而且存在敷衍了事的问题,错题也比较多,直接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对此,初中历史教师应重构作业结构,以数量适宜、难度适中的历史作业引导学生实现自主解题。
要想真正改变“题海战术”的作业结构,让学生及时积累自主解题经验,那么就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设计专项式的历史作业。这就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即初中生的历史认知能力水平是不一致的,他们所能完成的习题检测任务也存在现实差异。这就必须要将分层教学理念落实到作业设计层面。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主动分析各层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认知潜能,客观把握学情信息,据此设计层次化的数学作业,以便及时组织差异性的作业指导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游刃有余地完成习题检测任务,逐步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题能力。也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解题经验,使其进一步内化历史知识。
以“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为例,我客观分析了本班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和历史学习收获,根据学生的学习收获设计了层次化的历史作业,共分为三层作业。第一类是比较基础的作业。以秦朝暴政的具体体现、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秦朝灭亡与楚汉之争的基本发展过程等基本史实资料为基础所形成的选择题、主观题,只要学生能够掌握本课基础知识,就可顺利解题,比较适合历史基础薄弱的学生。第二类是具有一定难度,但是综合性不高,也并未脱离教材内容的历史作业。针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这一重要知识所设计出来的材料题,学生必须要以材料信息为基础来分析秦末爆发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以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解释能力。最后一类习题是一种综合性的,带有一定探究难度的历史习题。需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灭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变化情况,包括选择题与材料题,检测的是学生比较、归纳信息,并从中提炼历史规律的解题能力。这样一来,则可促使学生根据个人历史认知水平选择相应的习题,更易于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
在过去,初中历史教师习惯单向指导学生写作业,然后一五一十地讲解每一道习题的解题思路、出错点。这种习题讲解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需求摘抄笔记,但是却也大大浪费了习题课的教学时间,而且会让学生学得疲惫、无序,根本无法有序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题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一教学问题呢?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尝试解放学生、尊重学生,也要相信学生能够通过积极合作及时消除各类疑问。为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在作业设计、订正环节组织小组展开讨论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解题策略,虚心接受同伴的指正,及时优化解题质量,让学生真正实现有效解题。
以“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课为例,我就针对本节课所介绍的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张仲景与华佗在医学发展史上的主要成就、佛教与道教的兴起与传播历程、司马迁的生平信息以及《史记》著作的主要内容等重要历史史实编写了难度不同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解题,使其能够及时形成良好的历史解题能力,以便促使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学生完成习题检测任务之后,我就顺势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按照标准答案订正习题,圈画出彼此的错误,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去分析各个习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为此,我综合分析了学生的历史认知、解题能力,遵循“组内异质”与“组间同质”的基本原则,科学划分小组,确保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共享解题经验,提高历史学习能力。接着,各小组则可自主确定合作学习计划,根据组内成员的学习安排合作讨论时间,且要保证组内讨论是平等的、和谐的,每个学生都可自主表达个人解题思路,虚心接受其他同伴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便学生积累有效的解题经验。
我们必须要承担的一个教学任务,便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经验,使其能够综合掌握各类习题的解题技巧,逐步优化学生的历史解题思维,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解题能力。对于这一现实问题,初中历史教师则应积极组织精讲精练指导活动,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疑问展现正确的、多维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归纳有效的解题经验,使其自主订正错题。除此之外,初中历史教师也应监督学生总结、整理错题资源,让学生及时反思解题心得,使其能够根据错题资源不断巩固历史知识记忆,通过一道题掌握一类题的解题方法,逐步提升历史解题能力。
例如:在“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课课外作业解题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与集体讨论,本班学生可以自主订正一些简单的习题答案,圈画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由此进一步分析了历史知识,全面梳理了两汉时期所取得的科技、文化成果。但是,即便如此,却依然存在小组合作无法顺利达成解题共识的错题,需要教师及时介入进行辅导。因此,待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活动结束之后,我就要求各小组在纸条上写下小组难以攻克的习题题号,对此进行汇总、归类,确定习题课的讲解重点。我也由此发现本班学生在解析材料题时存在信息不完整、阅读不深入的现实问题。接着,我就专门为此备课,针对材料题的审题、解题方法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以结构图演示了解答材料题的步骤与思路。比如:圈画出表示时间与地域的关键词、圈画出材料中的主人公,以便顺利确定题目的考查范围,然后再根据设问条件及时调取认知记忆。结合本节课的材料题,我随机选择了几个小组展现解题思路,及时指出具体的解题疑虑,帮助学生调整解答材料题的方式方法,以便让学生总结出有效的解题经验,引导学生订正错题、总结正确的解题思路。在本节课上,我还监督学生自主整理了错题资源,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比错误的解题思路、正确的解题方法,使其加深解题印象。
在上述三个教学论点中,虽然我们综合分析了设计历史作业、组织作业辅导的相关问题,但是切入点却是以学生的共性学习需求为主的。然而,初中生的历史认知能力、解题能力不同是不争的事实,每个学生在解题时都会出现不同的错误,需要接受针对性的、个体化的解题辅导。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初中历史教师很难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那么,如何兼顾学生共性与个性需求呢?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师生互动变得开放、多元,师生双方可以通过线上互动实现实时交流,而这也意味着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在作业检测与辅导环节与学生进行网络对话。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展开线上互动,针对学生个体需求进行线上辅导,以便让学生切实实现有效解题。
例如:在“盛唐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教学中,我就针对唐朝时期我国与天竺、日本这两个国家的交往历程知识设计了一些习题资源,综合检测了本班学生对于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等历史知识的了解情况,还设计了一些历史地图题,以便让学生全面了解盛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使其通过材料分析总结出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所产生的历史影响等重要信息,以便让学生顺利接受习题检测,促使学生及时内化历史知识。在本轮习题检测活动中,我会通过线上辅导活动辅导学生,鼓励学生总结错题资源,在课后及时与学生展开一对一网络辅导,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历史解题思维,针对性地消除学生的知识盲区。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情需求设计分层的历史作业,可以真正实现减负提效,有利于保护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而丰富的、实时的、动态的小组合作以及精讲精练和线上辅导活动又可帮助学生积累有效的历史解题经验,稳步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题能力。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始终秉承以生为本的原则来设计作业结构、组织解题辅导活动,以便更加准确地检测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解题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