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北临城小学 李秀红
事实表明,教师的教学思想在近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点任务。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高度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明白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实际意义,从而以相应的策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令学生保持充足的学习动力。本文将结合本人从事小学数学教师这份职业的教学实践经验,对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一番论述。
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上分析,生活与数学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即数学知识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而来,生活中又处处体现着数学知识的应用。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环境下,生活元素与数学教学之间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对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数学的确是与实际生活具有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所以将生活元素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与充足的动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取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难以令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导致最终呈现的课堂教学质量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对整体教育教学趋势的发展也有不利的影响。因此,作为新时代下的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白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我们必须从生本教育理念出发,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引入生活情境的具体策略,使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达到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目的。
在信息技术于教育领域中不断应用的时代环境下,课堂实践活动的展开已经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而学生也可以更加真切地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身为小学数学教师的一员,不妨结合信息技术呈现生活画面,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深刻的理解。
比如:学生学习“轴对称”这一节时,在初始学习阶段,我结合信息技术呈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轴对称图形,以对称美博得了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尝试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画面中说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从而以恰当的点拨令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初步的体会。然后,我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欣赏了剪纸工艺与建筑等图案,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了现实生活中轴对称现象的普遍存在。之后,我带领学生进行了折纸、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令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提高了欣赏美的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最后,我根据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做了系统的梳理,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了这节课的学习价值。这样,我通过结合信息技术呈现生活画面,使学生在直观情境之下充分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令学生以充足的学习动力,饱满的学习热情深刻理解了本节数学知识,极大程度地呈现出了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实践调查表明,有不少教师会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学经验的丰富忽略对教材的研究,直接展开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而教材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教材里的内容更是在持久变化。基于此,作为新时代下的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始终持有研究教学内容的积极态度,确定三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符合其认知思维的生活问题,以求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完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任务。
比如:引导学生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节时,首先,我出示了数学书的封面,对学生提问道:“如何确定咱们数学书的周长呢?”从而引出了面积的概念,于是使学生以活跃的思维调动了自己的数学知识储备。然后,我根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求法,从而以恰当的点拨帮助学生积累了求解多边形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于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了学生勇于探索的勇气和能力。最后,我引导学生整理了什么是面积,以及如何探索多边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帮助学生对新知识形成了系统的理解,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收获。这样,根据教学目标,从温故而知新的角度向学生提出符合学生生活认知能力的合理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与理解,顺利完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在教育理念与教育资源同样较为丰富的新时期,课堂上的时间显得较为充裕,不必要为节约课堂时间,强行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学习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达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任务。
以引导学生学习“小数乘法”这一节为例,首先,我在课件上出示了简单的乘法口算题,对学生提问道:“看谁能够算得又快又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大脑思维,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了学习过程当中。然后,我组织学生模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场景,结合数学问题让学生对小数乘法进行估算,并指明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从而以恰当的点拨帮助学生理解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并对学生强调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我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了各自的算法,旨在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我通过组织学生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到了数学学科的现实价值,极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使学生充分掌握了本节数学知识与技能,切实达到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任务。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他们渴望与教师建立平等的关系,而师生之间的融洽气氛一旦形成,他们将会有极强的学习情感。基于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懂得根据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生活,使学生懂得主动去学数学、用数学,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绽放小学数学精彩课堂的任务,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充分落实。
以引导学生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节为例,首先,我以现实生活中的“分水果”为话题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在形成融洽师生关系的前提下引入了课题内容。然后,我根据现实生活中小朋友“分水果”为例,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分数同其他数学知识一样,也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最后,我引导学生归纳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强调了分母与分子的含义,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更为清晰的理解,与学生共同交流了这部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数学视野。这样,我通过展开师生互动,创建了学生所向往的和谐课堂气氛,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生活,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的素质教育理念,顺利实现了小学数学课堂的精彩绽放。
综上所述,将生活情境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十分有利于让学生产生熟悉感,对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较为有利。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认可生活化情境教学法的价值,深刻明白将数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展开教学的意义,从而探析更多优质的教学策略,使学生面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变得愈来愈积极,最大限度实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