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创新

2021-11-30 00:47孙儒平
开封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职业院校

王 昆,孙儒平

(开封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同时也是实现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与发展目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中指出:“推动产业需求结构与人才培育结构的全面结合,培养技术型与创新型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核心主题。”在国务院出台的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中提出,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构建高水平、高标准的实训基地”,“打造双师型队伍”,加大改革力度,提升发展质量。该方案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完善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基础。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对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提高职业教育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价值与意义

在新常态下,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逐渐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内涵式发展对从业者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显然,担子更重。当前,我国处于新的发展阶段,正从传统的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而制造业强国的构建更需要拥有较高技术能力的人才作为支撑。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职业教育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加快发展,满足社会和行业企业需求。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办学特色不鲜明、人才渠道不畅通、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较低等问题,这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现实表明,职业教育的地位需要得到显著提升。对此,必须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层面出发进行创新,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将校企“双元”育人落到实处。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的方针政策,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予以肯定,并进行了具体指导。《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行业、企业与院校的有机结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全面深化现代产教融合模式,鼓励企业与行业参与或举办职业教育,切实发挥现代企业的主体作用。”[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职业院校应加大对产教融合的部署力度,明确产教融合对推动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融合的价值,满足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需求。显然,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运行有利于完善职业教育的支持体系,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现代职业院校应从追求办学规模转变为提高培养质量[3]。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而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促进人才培养社会化,是打造办学资源配置新格局、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职业院校与现代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应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和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紧密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双赢目标。

二、当前我国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职业教育领域的校企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在该模式的实际应用层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多元育人主体不明确,校企合作模式运行方式单一。产教融合强调,充分发挥院校、企业及研究院所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丰富职业教育理论的内涵,推动职业教育长远发展。然而,当前职业院校依旧以企业实习、实训教学等作为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式,导致现代的产教融合与传统的毕业实习的概念在许多人的头脑中相混淆。另外,当前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局限在实践教学的层面,忽视了研究院所的育人功能及其在实训项目规划中的作用与价值。其次,校企互动机制缺乏。一般来说,毕业实习学生进入企业后,经过简短的参观与业务、技术培训,便会直接进入岗位开展工作。由于职业院校与企业的互动频率较低,加上企业规章制度的限制,所以职业院校的指导教师难以参与企业岗位培训内容的设置及流程设计,更难以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开展情况。第三,保障校企互惠共赢的机制不健全。在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应有效融合,双方合作应实现互惠共赢。但是,在缺乏互惠机制支持的情况下,有些企业将利用实践教学来增加生产量作为主要的利益目标,将校企合作的重点放在产品生产上,忽视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价值与意义。第四,教育方法与培训形式单一。无论职业院校还是现代企业,在教学方法与形式的选择上,都以传统的宣讲为主,没有将网络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应用到教学和培训中,这样做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实现理论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齐头并进的目标,难以充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诉求。

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职业院校没有将现代企业作为教育主体,仅仅将其视为合作伙伴,忽视了企业最基本的育人功能。从理论上讲,现代企业拥有技能培训、素质培养及能力塑造的功能[4]。“素质”主要包括:职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文化素质等。其中,职业素质是根本,心理素质是关键。职业院校只有全面而深入地理解现代企业的育人功能,将现代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训内容等层面指导企业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国外产教融合模式的运行现状与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关资料显示,德国是开展校企合作最早的国家。德国的产教融合以企业实习作为核心组成部分,青年学生在入学阶段,便与社会上的企业签订相关的培训合同与就业协议,这凸显了企业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主导性。德国主张根据行业发展现状,构建课程体系,设置专业课程,并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使课堂教学能够更加全面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美国在20世纪中叶才开始关注企业与学校的协同合作。学校根据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的办学原则,将综合素质培养与职业技能训练融合在一起,把学生在企业与学校实践的比例维持在1∶1的水平上。由此可见,美国的院校更注重校企合作的均等性。他们主张充分利用各方的教育优势,给学生提供较为全面、丰富的教学资源。这种做法克服了传统教学体系以理论教育为主的弊端,提升了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运行质量[5]。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工厂制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特殊的产教融合模式。该模式主张,主要由院校为青年学生提供参与岗位工作的机会,让学生面对真实的岗位环境,去适应、去锻炼;院校要设置更专业、更全面、更多元化的技能培训课程。工厂制校企合作模式将职业院校作为第二车间,使企业的生产任务与学校的科研工作、教学工作相联系,院校在为企业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能得到较高的经济回报。俄罗斯的校企合作模式与其他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教材的编纂与应用层面上。俄罗斯每年都会根据市场发展现状、行业技术走向及企业用人需求,调整教材内容,并以电子教材的形式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获取具有实效性、契合性的教育资源,进而提升学生群体对岗位工作的适应程度,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四、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实践策略

(一)明确育人模式的实践创新目标

首先,将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作为校企合作的源动力,将校企合作的重心置于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层面上,制定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而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使专业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相融合,增强学生群体破解现实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青年学生的职业素养。

其次,夯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平台,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现代企业的设施设备、新技术等教育资源开展实训,用职业教育的理念、思路、模式和方法去影响企业培训方案的制定,实现资源共享及协同共进。此外,要健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互利互惠机制,加强双方互动,密切合作关系,建立实训、实习、就业环环相扣的育人体系,使校企合作真正成为推动职业院校与现代企业共同发展的基石。

再次,构建基于6S现场管理模式的实训基地,优化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结构[6]。应传播6S理念,树立全新的现场管理意识,构建6S制度,建设集社会培训、实践教学、岗位生产及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实训基地,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机制,使6S理论在实训课程教学全过程中都得到应用,确保专业教学与实习实训的有序进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岗位技能。

最后,加大师资引进和培训力度,明确策略与方法,提升专业教师的理论应用能力与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构建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创新育人模式的实践内容

首先,重构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可对现代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了解行业企业在新经济形态下的发展需求以及目前所遇到的困难,进而在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完善专业设置,进行课程改革,大力开发核心课程,努力培养行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要多进行情境教学,通过导向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完善考核标准,构建多元化、过程化的考核评价机制,保障课程体系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其次,创新理念,深化产教融合,拓宽校企合作的路径。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做学校兼职教师,开展专业教学工作;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到校指导,为青年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培训,讲述岗位工作细节、传授岗位工作技巧。此外,可以尝试与现代企业签约,开展深层次合作,比如将企业的部分生产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利用学校实践教学设备,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生产任务,以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三)创新育人模式的实践形式

在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运行的启动阶段,职业院校应深入调研各大企业的发展状况,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制定相应的运行方案,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职业院校应根据所采集的数据信息,分析行业走向,对校企合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预测,然后制定解决方案。要从利益目标的角度考虑问题、寻找对策,使企业逐渐认识到校企合作对自身人力资本积累、技术革新与产品研发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进而积极参与。

在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运行的试验阶段,职业院校应在前期数据收集的基础上,结合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及实训目标,构建完备的人才培养机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实训基地的构建与完善、培养方案的制定与评价、教育组织的构建、报账流程的制定与评价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应用等。随后,根据6S现场管理模式的理论内涵及应用目标,设置相应的目视板,设计使用标识,编写设施设备使用手册,制定安全管理细则等,打造一个专业性强的完整的管理体系,夯实校企合作育人的基础。

最后,职业院校应根据校企合作目标及合作方案,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及企业兼职教师聘用策略,设计课程体系调整路径,建立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一般来讲,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实训基地构建、企业实习、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宗旨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的经营需求,尝试将企业生产活动引入教学,使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即:从大一开始,便根据企业当前的生产任务,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岗位,从事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在大二阶段,引导学生围绕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企业产品的市场走向,进行种种研判,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参与企业产品研发,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群体的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

五、结语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职业院校应紧扣时代脉搏,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推进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创新,使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有效衔接,将专业教育与学生的职业发展融合在一起,使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教育资源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现代企业的职业教育功能,凸显实习实训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不断丰富校企合作的内涵,逐步完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培养出更多拥有理论基础与职业技能的专业人才,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职业院校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