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安龙
(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 , 重庆 401520 )
膝关节在全身关节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且膝关节最大,结构最复杂,支持人类的运动。膝关节的功能不受损伤,可以保证人们日常运动,但是膝关节的结构比较复杂,容易受到损伤,临床中常见的损伤情况一般包括:半月板损伤、关节韧带损伤等。患者的年龄不断增长,骨质降低,患者的膝关节就会产生退行性病变情况,这就是骨关节病的引发因素。骨关节炎可发生在人体的每个骨关节中,膝关节以及髋关节发生骨关节炎的概率最高。如果患者发生骨关节炎,就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生活质量会大大降低,增加患者的痛苦。老年患者发生骨关节炎后,通过药物无法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只有通过手术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方可改善膝关节功能。常用的手术一般为全膝关节置换术,该项手术相对成熟,治疗效果优良。不但能够使患者丧失的膝关节功能得到有效地改善,还能够逐渐降低患者的痛苦。在术中是否置换髌骨,治疗效果是否会受到影响,各个专家学者观点不一[1]。认为需要置换髌骨治疗后,髌骨和金属关节可以形成新的关节关系,如果不置换髌骨,髌骨可能会发生损伤,那么就需要进行2次手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所抽取的病例均来自于我院在2019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骨性关节炎患者,从中随机抽取出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展开对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所抽取的病例均来自于我院2019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骨性关节炎患者,从中随机抽取出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2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术中不置换髌骨的患者收纳入对照组(n=23),将术中置换髌骨的患者收纳入观察组(n=37)。观察组男20例,女17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55-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24±5.18)岁,对照组男13例,女10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56-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27±6.05)岁,在进行本次研究之前,医生制定1份同意书,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仔细阅读之后,在同意书上签字,表示同意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然后,作者将本次研究计划上报给我院的伦理委员会,在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后,开展研究。研究对象中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等,没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方法:(1)观察组治疗方法。确认髌骨的大小,保证髌骨和周围的软骨组织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并且做好周围软骨组织的切割以及磨合,通过人工置换的髌骨规模应超过12mm,将髌骨腱假体放置好之后,复位,保证髌骨的运动轨迹位于中心位置,确认髌骨的松紧,一定要确保髌骨相对位置及牵拉力和手术之前相同。(2)对照组治疗方法。发生炎症之后,髌骨的活动功能比较正常,对膝关节功能不产生影响,对于此类患者不需要置换髌骨,但是需要打磨髌骨周围的软骨组织,去除多余的骨赘,手术之后,固定膝关节和髌骨。
3 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髌骨功能评分。
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作者统计学软件为SPSS 19.0对本研究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卡方(x2)值来表示测量数据,通过t值验算测量数据,使用n(%)来表示计数数据,利用x2验算计数数据,当P<0.05时,则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8.5±11.0)分、(75.9±7.5)分、(84.0±12.8)分。对照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7.9±8.9)分、(75.1±7.9)分、(83.4±9.8)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经过统计学软件计算,得出P>0.05的结论,证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5.2 2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髌骨功能评分的比较: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髌骨功能评分分别为(16.4±4.6)分、(18.5±4.0)分、(20.5±4.2)分。对照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髌骨功能评分分别为(16.2±5.1)分、(18.3±4.3)分、(19.9±4.8)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经过统计学软件计算,得出P>0.05的结论,证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会受到影响,骨关节炎的发生概率居高不下[2]。目前,我国正处于严重的老龄化时代,所以,骨关节炎的发病概率也在逐年提升,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骨科中收治的患者例数也越来越多,在发生骨性关节炎后,患者的关节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情况,髌骨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3],而髌骨对于人们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性较高。如果患者在患病前期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4]。而通过普通的药物治疗,无法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只有通过手术治疗,方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5]。手术之后,就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这样就会导致患者的关节功能逐渐出现僵硬情况,情况严重的话,还会出现肌肉萎缩等严重的不良情况,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6]。而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大大下降,长时间受慢性疾病的影响,患者通过传统手术并不能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7]。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改善,医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髌骨置换术逐渐应用在临床治疗中,能够使患者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但是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会明显增加。临床中认为置换髌骨是影响患者的膝前痛发生概率的主要原因[8]。所以,是否需要置换髌骨,是临床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之后,能够使力学性质以及黏膜发生改变,髌骨的运动性能消失,如果不置换髌骨,可能会使髌骨发生磨损,通过2次手术进行治疗。而髌骨置换术又能够产生其他并发症[9]。所以,临床中是否需要置换髌骨,需要考虑多方因素。髌骨关节以及风湿关节炎患者需要通过置换髌骨,效果良好,骨质正常、软骨正常、髌骨关节运动性能正常、髌骨无病变,即使不通过置换髌骨,也能够有效治疗患者[10]。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8.5±11.0)分、(75.9±7.5)分、(84.0±12.8)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显著;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髌骨功能评分分别为(16.4±4.6)分、(18.5±4.0)分、(20.5±4.2)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显著。
综上所述,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是否需要置换髌骨,即无论是否置换髌骨,只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均能够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以及髌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