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的理念来源与实践研究

2021-11-30 03:25龙小松陈先睿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7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体教竞技

龙小松,陈先睿,梁 桦

(贵州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2019年7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报告(2015—2019)》中在总结5年来校园足球所取得的第一阶段成果时,提出深化教体融合,共推青训发展。2020年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教育工作者会议,提出要绘好爱国主义同心圆、推动教体融合、划出美育硬杠杠、构建劳动教育责任链、打通家校连心桥。2020年4月27日,深改委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体育教育水平的高低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体育回归教育是“体教融合”的现实选择与必然归宿。落实“体教融合”,促进体育更好地回归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和个人的共同责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说,要做强学校体育必须首先做强学校体育的师资队伍,做强学校体育的场地设施条件,而在这两个方面要实现教体更深入的融合,让体育系统里的优秀人才能够更多地进入到学校体育之中来,也把体育系统的优质场地资源能够让学校有更多的共享。因此,本文就“体教融合”的理念来源以及当下的发展路径提出探讨。

1 “体教融合”理念来源

1.1 “教体融合”的理念来源

2012年,我国学者提出美国高校在高校办队、教体并进、教体融合的新模式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各类体育学院学习和借鉴。美国竞技体育通过此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取得一定的成就,有很多顶级的职业运动员都是从高校中走出来的,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运动员,其学习成绩和运动成绩都没有被耽误,最后成为了具有高知识、高学历、高素养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例如,NBA华人球星林书豪(哈佛大学)、网球巨星约翰·麦肯罗(斯坦福大学)等。

胡金波在研究中指出,美国竞技体育由低到高分为4层,最底层为有组织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第二层为中小学体育竞赛;第三层为大学体育竞赛;第四层塔尖为“职业竞技体育”。且提出了“学生运动员”这个词,显然“教体融合”的核心就是学生运动员。

孙国友在其研究中谈到,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把教体融合的内涵提炼为: “以人为本”理念为思想基础,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教育体系与竞技体育培养体系的内在融合。

综上,结合“教体融合”关键词于中国知网检索文献并生成年度发表趋势(图1),并根据历史时间轴最早谈到“教体融合”模式的几篇C刊文献,可以总结出“教体融合”模式来自美国的成功案例,我国学者赴美走访后把“教体融合”理念引入国内并呼吁探索出一条“高校办队、教体融合”的办学路子;再由胡金波提出把“教体结合”向更高层次的“教体融合”推进,并对此进行了系列深刻的理论分析和可行性论证。

图1 “教体融合”研究年度发表趋势

1.2 “体教融合”的理念来源

2007年,王慧莉在研究中提出以“体教融合”的思想构建高校高水平健美操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指出中国健美操队大学生运动员在世界比赛上取得的辉煌战绩主要来自“体教融合”的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队的育人体系,并给出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走“体教融合”之路的建议:提高重视、平等待遇、灵活政策、科学、合理、形成全国覆盖、寻求一个既遵循竞技训练规律,又遵循文化教育规律的培养方法与有效途径。

2009年,吴建喜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写到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体教结合”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发展以及尝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荣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体教结合”暴露出各种弊端,如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结合流于形式问题;体育系统追求金牌化和教育系统追求升学化等目标相违背的矛盾;教育系统竞技水平不高难以承担奥运增光任务问题;教练员执教水平能力有限等问题,加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近几年世界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和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特殊历史使命和要求,“体教结合”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吴建喜提出要借鉴美国学校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成功经验,构建“体教融合”模式,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最终目标,研究“体教结合”新的发展方向,构建“体教融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体系,实现学校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目的。

2011年,吴建喜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体教融合”就是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融入教育培养体系中,将竞技体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以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是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体教融合”进一步促进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的融合,营造了运动竞技人才学习和训练环境,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2013年,翟丰等学者在研究中提到,现行中小学“体教结合”表象为市校联办运动队,而在高校的4种“体教结合”模式中,“混合型“模式是最有利于发展至“体教融合”的理想模式,对于未来“体教融合”发展方式:一是实行体育与教育系统“选材一体化”工作机制的体教融合;二是实行依托教育部门教学优势的体教融合;三是实行与优质学校联办运动队的体教融合。

综上,从历史时间脉络和以“体教融合”为关键词在知网检索文献年度发表趋势图(图2)清晰可知,“体教融合”思想与理念的起始来源中国2007年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王慧莉首次提出;后由吴建喜博士2009年在其博士论文中再次提出并构建“体教融合”模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体系;并从2012年开始,研究关于“体教融合”的频率开始增加。

图2 “体教融合”研究年度发表趋势

从客观角度,无论“教体融合”还是“体教融合”,他们最终目的都是讲述体育和教育是密切相关的,体育是教育中的一种特殊教育,两者缺一都是不完整的教育, 没有体育的教育是走向歧途的教育,而两者的融合都是体育回归教育之本,实现“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从学生本质层面来说,两者并无较大的区别,都是面向学校体育、学校教育、面向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运动水平。

1.3 “教体融合”与“体教融合”的从属关系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在锦屏社区、镇卫生院、中心小学和茶园考察当地脱贫攻坚等情况提到:“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基于前面的研究分析,“教体融合”是培养具备高知识、高学历、高素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可以说这是一个金字塔培养结构体系;而“体教融合”是既包含了前者而且还要承担起全面促进我国青少年健康的发展,使我国成为体育强国、健康大国,可以说是一个大纲整体培养结构体系。因此,“教体融合”与“体教融合”的关系是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图3)

图3 “体教融合”与“教体融合”关系图

2020年4月,两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经过了前期的历史实践与发展,深化体教融合是我国根据当前形势下总结出的最好教育方式和归宿,是较“教体融合”更高层次的深化与演变。

2 实践研究

2.1 研究现状

以“体教融合”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得出文献,总计66 篇,检索条件为:关键词为“体教融合”或者 keyword为中英文扩展“体教融合”(精确匹配)。最后通过相关统计软件分析得到图4、图5。

根据前面的研究以及图4可以看出,我国关于“体教融合”的研究于2007年正式由“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的思想转变,发展至今主要以“体教融合”(体教结合、竞技体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校园足球、培养模式、体育后备人才、青少年体育、高水平运动队、大学生运动员、学生运动员等)为研究主题。这些主题词都是围绕在“体教融合”的背景和视域下与学校、体育、教育等挂钩的,即“体教融合”就是以学校体育为依托,促进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只有筑牢“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才有一代又一代身心强健的青少年,才能筑牢我国全民健身与全面健康深度融合理念、展望未来、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了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

图4 检索文献研究主题比例

众所周知,关键词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篇论文的主题及研究方向。由图5的关键词颜色渐变时间轴可知,2015年前,主要以“体教结合”(培养制度、发展制度、高效、发展、人本主义、社会管理型体制、体育高职院校)等为关键词;2016—2017年,则以“体教融合”(竞技体育、战略合作协议、体育强校、体质健康、文化教育、教育新模式、体育人才等)为关键词;2018—2020年,开始偏向“学校体育”(体育锻炼、后备人才、体质健康促进、融合形式、后备人才培养、校园足球、现状、产学一体、世界冠军、立德树人等)为主要关键词。

图5 关键词共现网络关系

2.2 体制与资金来源

纵观各学者关于“体教融合”模式的体制探究,大部分学者认为应该打通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之间的壁垒,以教育系统资源为主把两者完全整合,并成立教体局,避除“教育系统追求升学率、体育系统追求金牌数”,打破各自为政的窘境。胡金波提出让教育局副局长去兼任体育局副局长,学校体育都让其负责,这既不增加编制,又不增加工资投入。要健全小学、中学、大学升学通道,以教育系统资源为主和体育手段干预培养出既有文化素养又有体育技能的人才,因为不管是教育还是体育,都是从小抓起。关于资金来源的研究,部分学者认为应该由政府、社会、个人三方来承担:政府主打平台和方向引导;社会承担部分奖励与推广;个人负责训练和装备等。

2.3 发展与实践过程

我国三级培养模式虽然较完善,但仍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教育和体育的两两结合”培养模式,到如今已有几十年,也造就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和体育人才。但是,随着如今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显然“教育和体育的两两结合”培养模式并不能解决这一根本性问题。

“结合”只是部门之间的合作,可能会出现“有求必应”“多求少应”“快求慢应”“有求不应”等多种情况,这主要取决于部门之间的关系,得不到体制机制硬性保障。而“结合”只有提升到更高层次的“融合”,两个或多部门之间融为一体,把深化“体教融合”发展变为它们共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体制机制才会有硬性保证。

2.4 体教融合的发展阶段

回顾季浏教授在学习“深改会”精神 、深化体教融合的讲座上提到我国从“体教结合—体教融合—深化体教融合”的重点转变。再结合之前的研究,就可以归纳总结出我国“体教融合”三个发展阶段的时间和思想理念的变化进程:即2007前为”体教结合“阶段;2007—2019年为“体教融合与教体融合”的探索发展阶段;2020年开始正式由国家层面提出进入深化“体教融合”阶段。

3 结 语

我国的“教体融合”路径来源于美国高校办队、教体并进的教体融合模式;我国对走“体教融合”的路径重视程度逐步增大;我国对“体教融合”路径明确坚定,概念、意义及方向清晰明确;我国在“体教融合”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上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我国“体教融合”的体系制度不完善不丰富;深化“体教融合”理念的提出是我国向着体育强国、健康大国迈进的必然,是较“教体融合”更高层次的深化与演变。

“体教融合”宗旨是促进青少年文化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即读好书、做好人。深化“体教融合”更要充分整合体育教育系统资源优势,精准双方深化融合的关键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体教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