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对中国画研究生创作教学的启示*

2021-11-30 07:29
大众文艺 2021年21期
关键词:国画研究生创作

商 进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22)

一、流行文化的特点

流行文化是一种在社会上流通、以集体意识为趋向的短期文化现象,流行文化包括流行影视、流行音乐、电竞、明星、草根娱乐、二次元动漫、网络新语等内容。在当今科技网络盛行的时代,流行文化成为商业消费、文化生活、心理需求和网络科技的合一体。流行文化关注于现状,直面大众最基本的生存愿望以及精神需求,它担当着保持现实真诚和生活真诚的作用,显示了个体独立、鲜活生动的一面。流行文化的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使每个个体在其中寻找到适合的角色位置,获得关注和成就满足。尽管流行文化很多时候被视为肤浅庸俗的代名词,但是流行文化以低下的姿态,实现全社会的文化包容。作为正统文化的对立面,流行文化的包容性、娱乐性、简单性、自由性、新潮性、无差别等特性满足大众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流行文化深受大众青睐。

二、流行文化对研究生的影响

流行文化因契合青年人的心理需求,对青年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些影响促进青年研究生的社会化、独立化进程。

对于研究生来说,年龄决定了他们的心理特征,某时候会显示为矛盾体。一方面他们显示为强烈的独立和自信。他们的身体和心灵向外迅速扩展,开始了对外的力量抗衡和话语权争辩。另一方面他们的自信又显得脆弱。他们容易情绪低落,需要得到理解和认可。这份理解通常以多种方式获得,而绝大多数青年人会选择流行文化维护自身权利、宣布个人话语权。青年易于在流行文化中凸显个性喜好,在群体中获得认同;流行文化最大限度地包容了青年的身心成长,给予他们自由和成长体验。而流行文化与科技、商品消费结合形成新潮的生活方式,引发了青年的青春优越和自信。流行文化积极影响青年的同时,也会带来消极影响。流行文化快速的传播速度使他们容易失去耐心变成浮躁,出名的迅速和成就感的易获使他们逃避辛劳和付出,个性自由的标榜成为放任的借口;流行文化的庸俗性使他们失去了判断原则和道德底线……无论流行文化带给青年何种影响,对社会流行文化作出选择和判断是他们发展中的必然过程。当青年人开始建立自我中心并向外抗争时候,流行文化满足了他们个性张扬的成长想象。只有有效地利用流行文化,才能从多角度促进研究生个体独立和社会化进程。

三、流行文化对中国画研究生创作教学的启示作用

流行文化融入社会生活各个角落,体现了艺术文化影响下的大众生活形态。因此流行文化是研究生美术创作教学不可回避的内容。流行文化是研究生通向人格独立、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媒介。在美术教学的社会功能上,流行文化成为研究生创作教学的实践重地,担当起研究生艺术素质养成的试金石。

在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环境下,美术教育在“变”与“不变”之间比以往更接近于美术教育核心,这是现代科技主导的信息文化决定的。信息放大了人的思维细节,美与人心的关系变得精微细致,研究生国画创作教学尤其是当代水墨语言建构上也从模糊进入到更人性化的精微教育。在这一点上,研究生国画创作教学在流行文化大潮中比任何时候更精确地接近和实现美育目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现健康人格、美学素质的培养目的。

1.树立“美”的教育核心理念,加强“美”的情感教育,建立体验式美术创作教学审美模式,启迪美好的心灵

流行文化对美的追求和幻想使其成为大众所爱。“美”满足了大众的心理需求,美是流行文化生活的核心思想和重要内容。美作用于人心,启发人们美好的情感和理想。近年来,教育界重新解读费孝通的教育理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2017年中国艺术教育年度研究报告》提出“以美育改革推动艺术教育发展。”艺术教育树立美育的教育核心理念,通过美育建立美好的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实现最高的精神追求。

由于流行文化的影响,青年研究生对美的理解与写生创作教学的美育期望有很大差距。现代文化语境的改变使学院派教学所推崇的中国画传统“美”与当代研究生的心理情感处于断裂状态。这给国画创作教学带来新思考,一方面,国画创作要加强中国画传统经典的教学。经典名作体现了崇高伟大的美,启迪人们美好的心灵。学习国画传统可以提高绘画能力,同时在静态的美学氛围中将“美”融为自身修养,消除负面情绪,培养良好的情感。另一方面,当代研究生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使得他们接触到众多的网络游戏、影视、动漫等文化活动,得到各种审美体验。这启发了新的国画创作审美教学方式,即将传统水墨语言教学和审美体验相结合,加强美的情感教育,促进研究生当代水墨语言审美情感的培育和发展。流行文化将视觉图像结合立体成像或虚拟全息技术,形成各种视觉体验,营造了震撼人心的美学空间,美变成触手可及。因此借助审美体验形式,以青年研究生能够理解的生活方式解读美,能够消除时代观念与传统审美的文化隔阂。体验式视觉形式将学生置身于美的场景中,学生们直接面对美的色彩、形式、空间、韵律等内容,深刻感悟美的意义,从而在视觉体验中实现当代水墨语言的情感建构,达到情感优化。

2.建立自身本体的美学自信,塑造健康人格

青年研究生的美术创作过程,既是绘画创作过程,也是心理人格独立、建立自信的过程。研究生的心理成长过程是曲折、反复、隐蔽的。因此,当代研究生国画创作教学比任何时候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生的个体化与社会现实环境紧密相连,在自我构建和外界流行文化影响下共同发展。这种自我构建的人格特征成为他们创造个人当代水墨语言的基础。研究生依靠不成熟的认知使用妥协或者远离传统文化的方式向外寻找和建立自我语言。他们吸纳影视、动漫内容,或模仿网络游戏场景等等,这些来自他们成长环境而诞生的创作语汇,体现了他们在创造“新我”或者潜意识希望按照心理描绘的模样成长。这给研究生国画创作教学带来新思考,美术创作需要顺应研究生的心理成长,帮助和维护他们的自信。对于成长的青年研究生来说,来自身体的美学自信则是青年研究生本体自信的第一来源,美能改善他们的精神面貌和状态。青年研究生接受来自自身身体健康美丽的积极信息,在美学暗示下加强自我心理系统的完善和抗崩溃能力。研究生创作教学应该顺应研究生的青春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建立自身本体的美学自信,塑造健康美丽自信的人格形象,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对自身民族的审美欣赏和文化自信,以美学自信建立文化自信,塑造健康人格。

3.建立独立意义下的审美判断和道德底线,在艺术批评参与下实现积极地文化过滤,引导研究生国画创作的健康发展

流行文化是大众文化,其对大众的迎合性具有魅俗、物质化、肤浅等特征。与流行文化鲜活的特性相比,传统艺术缺乏活泼的形式变化。青年研究生因喜欢流行文化而忽略其世俗特点。因此,国画创作教学在青年与流行文化庸俗审美同质化的问题上遇到极大挑战,这迫使国画创作教学对自身进行反思。

研究生国画创作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独立创新精神、具有良好品德、健康的人。其中,独立能力是研究生个体化进程中的重要能力。通过提问和反思,引导研究生思考流行文化现象,建立判断准则和行为标准,引导学生建立审美标准和道德底线,规范自身言行举止,提升独立思考判断力。反思和提问是培养研究生学会独立分析社会文化现象的能力和方式,同时也是艺术批评的重要手段。通过讨论开展艺术批评,让研究生辨析流行风潮,形成文化过滤。“艺术批评是关于艺术的探讨或著述,我们这做,是因为我们想知道艺术作品的意义和重要性。”因此国画创作教学以艺术批评方式引导研究生观察思考、剖析流行文化,探讨流行现象的符号特征、意义和价值,从艺术背景、文化内涵、视觉形式、高科技运用等综合方面对流行文化进行剖析,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认知,降低与流行文化的同质化倾向。提问反思方式形成研究生个体由内而外引发的文化思辨,培养其辨析力。

4.以物质化特征引导启发研究生体悟和实现超越物质生活的自由艺术精神

流行文化直观显示了人们的现实生活,吃喝玩乐永远都是流行文化的主题和出发点,因此流行文化与泛物质、泛精神生活紧密相连,而商业经济、时代生活使流行文化与金钱物质融为一体,“美”被消费成为高端时尚的物质需求。因此,国画创作教学只有从美术文化的稳定立场,以自身的文化自信和审美追求才能引导研究生体悟超越物质生活的自由高尚美。

研究生国画创作教学需要从审美的精神层面引导学生对美进行体悟和内化,创作教学需要用经典取代肤浅,用名画代替漫画,用高尚抵制庸俗,形成文化过滤;从生活或物质层面解释“美”的内涵和价值,通过物质特征的审美释义,引导研究生在更高的精神层面去看待生活和世界,让其认识到艺术与物质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应该具有超越物质生活的自由艺术精神或心境,这是一种艺术素养。“学校美育的目的,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培养感性认识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国画创作教学在商业物质性的流行文化以及视觉艺术审美形式中,以超越现实生活的艺术姿态引导青年研究生提升自我修养,提升对美的感悟力,体会艺术的自由境界,并在现实与幻想的糅合中实现人生的自由境界。国画创作教学将艺术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引向新的精神寄托并建立更高的生活理想。自由精神让美变得深刻而有意义,同时也促进青年研究生建立健康美好的生活观。

在科技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流行文化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文化信号,国画创作教学需要引导青年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将美育与青年研究生的自我人格塑造相结合,引导青年建立健康自信、蓬勃向上的精神世界。

注释:

①③唐宏峰,尹倩文.2017年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中学篇[J].艺术评论,2019,(3):123-127.

②汤姆·安德森,马菁汝,刘楠译;为生活而艺术[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102.

猜你喜欢
国画研究生创作
国画《鲦鱼》
国画《鲿》
《一墙之隔》创作谈
国画欣赏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国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