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志愿者队伍的服务建设与发展

2021-11-30 07:29
大众文艺 2021年21期
关键词:文化馆志愿队伍

苗 娟

(厦门市思明区文化馆,福建厦门 361000)

文化志愿服务是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不以报酬为目的,将自己的文艺技能自愿分享社会和他人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行为。既具有公益性也具有专业性,属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范畴。这与政府的文化部门服务职能十分相似,它是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娱乐教育活动的公益性场所。它的主要职能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建立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可以进一步拓展文化服务项目,最大化发挥各方资源,提升文化品位、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一、建设文化志愿服务的必要性

文化志愿者来源于大众,又服务反馈社会大众,更接地气,代表民众所向。广泛发动、聚集众人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志愿者自愿奉献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完善自我道德建设,提升精神境界,而且也通过志愿者感化周边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当中去,净化人们的心灵,传递爱心、传播文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建立和发展文化志愿服务既是对人员的补充又是为基层文化活动蓄力。

文化志愿者是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补充,与文化志愿者服务相似且政府单位的代表性公共文化服务就是文化馆。文化馆作为事业单位,单位编制人数有一定的要求,但是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多样化,文化馆的服务范围也随之增加,大多数文化馆还需要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的宣传和保护工作。建设文化志愿队伍就可以一定量的解决人员短缺、效能受限的问题。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有意愿参与到文化志愿服务中来。文化志愿者具有“文化”特性,他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文艺特长,有能力、有情怀,有精力投身于公共文化服务当中。

二、文化志愿者建设与策略

文化志愿者是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一支重要补充力量。建设好文化志愿者队伍,对繁荣群众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建设文化志愿者队伍?

(一)发挥宣传的力量,充分拓宽宣传渠道

广泛开设平台,通过宣传志愿服务,广泛接纳公益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当中。拓宽招募渠道,报名方法便捷化,利用文化部门的政府平台、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网站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建立专门的文化志愿者网站,开通报名系统;加强平台之间联合,与相关平台打通渠道,广泛发布招募信息,增强信息传播的辐射度。

(二)建立良好组织机制,发挥文化馆专业人员作用

文化志愿者团队是具有一定文化文艺专业特长的群体,提供的是文化文艺特色服务的队伍。作为一个团队就需要有章程、日常管理办法、活动规划及服务规范等。由于文化志愿者与文化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职能相近,所以文化志愿者的组建一般是由文化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具体牵头,这样不仅有利于文化馆业务开展,同时也充分利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提供更服务大众的文化活动平台。文化志愿者在完善的制度体系下有序开展工作,一方面充分整合资源,广泛组织发动专家学者、艺术家、热爱文艺的企业家纳入志愿者队伍,开展与其相关的活动,增强凝聚力;另一方面加强对已纳入人员的培训。培训分阶段、分层次实行常规化培训,可开展志愿者之间个人能力与提升互助培训,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礼仪、谈话技巧以及团队建设等培训。

(三)有规划地组织活动,扩大交流平台

组织文化志愿者的目的就是为公共文化服务,所以当队伍成立后,就需要有计划地组织活动,否则志愿者的热情也会随着宣传热度而减退。保持队伍的活力与功能性关键在于开展活动,组织交流。这就需要牵头部门给文化志愿者制造更多机会去服务。例如厦门市思明区文化馆从2012年开始组建文化志愿服务队,以区文化馆为代表,共成立了文艺志愿队、艺术普及志愿队、文物志愿队、未成年文化志愿者等4支小分队,发展至2020年,共计2254人。为更好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服务文化,结合区级文化馆的工作实际,陆续开展“文化志愿基层行”活动。志愿服务基层行活动以文化志愿者为骨干力量,以艺术普及、文艺培训、艺术扶贫、文艺展演等形式,组织本区优秀的文化志愿者深入校园、社区、社会福利机构等基层单位,在广大基层群众中,广泛开展文艺演出、文化艺术知识普及、技能辅导和展览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近三年每年活动百余场。近三年组织各类公益艺术普及培训班超一万课时,形式不仅有舞蹈、音乐、书法、绘画等,还有非遗类项目,培训累计超十万人次。

三、文化志愿者发展与未来趋势

(一)更规范化,分层、分类建设

随着文化志愿者队伍的不断扩充和发展,规范队伍变得尤其重要。目前大多数文化志愿队伍组织架构较松散,缺乏全面的制度体系建设管理。这就造成遇事无人组织或者组织无人可用的状况,工作效率低就会影响在群众文化服务实践中的作用。文化志愿者队伍现在已经逐渐开始实施逐步实现国家、省、市、县(区)、乡(街道)五级管理建设,细分级别有利于规范队伍组成、协调服务项目、提高运行效率。在招募初期可以按照专业类别、服务项目需求、主要活动开展地等方面制定招募方案,进行分级分类招募。在招募后通过文化志愿者的自己意愿和专业服务项目合理化将人员分配相应管理权限中,日常管理与定期培训、奖惩制度相结合。定期培训是为了提高群众文化服务的质量,文化志愿者不能只有文化专业,还需要相应的服务知识。奖惩制度是为了规范文化志愿者的言行。规则除了要有明确的进入门槛,还要有规范的退出机制,对于一些有违志愿服务准则或者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要取消文化志愿者资格。

由于文化志愿者的“文化”特性,这就要求文化志愿者除了具有热心公益事业以外,还要有一定的文化专业特长。而在服务中根据不同专业,以及专业技术等级需要分类、分层、管理,以便开展活动时对类、对层进行。分类是为了明确服务类别,分层是为了更精准开展服务。每场具体的活动还需要事前召集,对活动流程、分工进行部署。例如一场社区文艺演出活动,需要根据主题在表演志愿者队伍中选择与主题相符合的节目,这里就需要专业技能较高,可以上场演出的志愿者演员参与,并对整个活动情况和本人职责进行了解。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当文化志愿者与文化志愿项目匹配,才可获得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体验,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学术性、专业性越来越强

目前文化志愿者主要是用于技术含量不高的一些辅助性文化志愿工作。其实很多文化志愿者在其本专业中就是精英、专家,他们放下身段投身公益,愿意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奉献给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所以就要发挥他们的特长,更大限度的为群众文化事业服务。随着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艺术性、文化性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服务者,文化志愿者本身所具有的学术性、专业性要越来越高。这也是对文化志愿者的一种推动力,让他们在志愿服务之余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创作思维,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地积累实践经验,进行更多更好地文艺创作,让文化志愿服务真正成为用得上、质量高、群众喜的公共文化服务有生力量。

(三)打造品牌,以项目促发展

文化志愿工作需要向“品牌化”转变,在形成一定规模,日常规范到位后,必须要考虑品牌化建设。以品牌促发展,以品牌加强凝聚力,以品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品牌化是一种外向型表现形式,体现个性化的服务特色,也是最大化追求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呈现。打造品牌项目,不仅仅是根据志愿者的专业类型进行分类,还需要有主题,有项目规划与发展方向。通过品牌展示优势性服务,通过品牌针对性宣传形成良好知名度,它是文化志愿队伍整体呈现由内而外的整合,当一支文化志愿者形成品牌并不断扩充规模和资源,就证明它被社会认可,以品牌为物质载体扩大至精神文化层面。例如厦门市思明区文化馆以地域优势、社会导向为基础,打造海峡两岸原创广场舞志愿队伍,将厦门、台湾的舞蹈编导汇聚一起,集体打造原创广场舞,从2017年在思明区10个街道98个社区开展公益培训,通过他们创编广场舞教程,并招募舞蹈类志愿者进入思明区的街道、社区广场舞队伍进行教学,2018年开始扩大至泉州漳州,2019年发展至台中、宜兰等地,2020年始,利用抖音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式进行教学,实现了两岸“云端相会牵手共舞”的新模式,展示了“海峡两岸原创广场舞”的新体验、新气象、新风貌。志愿队伍由小到大,通过不断精耕细作、创新创造、多元融合接地气的活动模式,截至2021年年中,志愿者人数1500人,累计参与群众达到30万人次。2019、2020年的展演活动都经中央电视台CCTV4《海峡两岸》栏目播报。“海峡两岸原创广场舞”不但用文艺志愿的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明素养和文化自信,还是丰富日常休闲与健身生活,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化建设的成功可以进一步提升专业性、社会价值以及资本整合等多方发展,从而满足文化市场需求。

只有充分调动文化志愿者的内在积极性和志愿者责任意识感,从而提高文化志愿者队伍的整体服务水平,才有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发挥专业特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作出贡献,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猜你喜欢
文化馆志愿队伍
以志愿,致青春
千年的回眸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2)
大雁的飞行队伍
“被志愿”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还剩多少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