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辉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心,对文本进行深入而多元的解读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葛炳芳,2013:9)。然而,在初中英语教科书《Go For It》的使用与阅读教学过程中,割裂语言与理解的现象仍然存在,阅读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精准,不考虑文本题材与体裁,不突出文本主旨大意,缺乏对作为“教学之本”的文本的仔细解读和思考,使教材成了单词、短语和句子等语言素材的简单堆积,任何题材、任何体裁的一则文本都成了语法知识和语言点的集合体。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大多只是停留在对浅层信息的简单处理和语言知识的解释上。最终导致学生接受的思维训练不足,不能深度思考文本,不能主动关注语言形式与文本意义的结合。
鉴于此,本文尝试以《Go For It》七年级下册为例,从文本结构、文本体裁与特征、多模态文本的解读等视角,探讨在教材使用和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而深入的文本解读,把文本内容与体裁,思维训练和语言学习整合起来,“向文本解读要阅读教学的效益”。
二、文本解读的概念界定
1.文本的定义
英语中的文本是text一词,根据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即《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的定义:A text is a book or other piece of writing that is connected with learning or intended for study。 本文中的文本定义为英语教材中用来进行英语教学的,“反映特定写作意图,具有完整含义,运用相应的写作技巧,并取得特定阅读效果的教材课文”(刘玉红,2018:19),可以是对话、段落或文章。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看、读、写”五种技能,新增加了一个“看”的技能,指出当代社会信息传递呈现出一种多模态趋势,信息可以通一个图表、一副图片、一段音频或视频等传递,不一定是全篇的文字形式。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中编排有大量的插图,向学生传递了语言使用的情景、作者意图及价值观向等内涵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境与主题,本身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因此,这些插图也可以纳入文本的范围内,即多模态文本。
2.解读的定义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解读”的定义是“通过分析来理解”。
既然文本是用来进行英语教学的对话、段落或文章,甚至多模态文本,那么,为了学生更深入的学习,教师需要对文本进行解读,也就是对文本进行“分析、理解”。通过从多个视角解读文本,才能使英语阅读教学甚至整个英语教学更有效。文本解读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主题意义、梳理文章结构、挖掘深层含义,注重语言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教材特点与学情简析
《Go For It》七年级上册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形式编排,采用交际型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教学模式,具有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生活化学习场景,编排形式活泼多样,图文并茂,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册教材包括三个中小衔接单元和九个正式单元,内容主要涉及英语入门阶段的常用字词和表达方式,包括问候、颜色、姓名、方位、价格、爱好和生日等核心话题,共列出395个单词、短语和表达方式(不包括人名和地名),整册书的基本语法现象是一般现在时。
从内容、语法和词汇的角度看,本册教材难度较低,大部分学生对话题内容非常熟悉,对教材语法现象和大部分词汇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如果教师不进行深入的教材文本解读,就不能引导学生开展有效而深入的学习,中小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对学习内容深加工的就无从谈起。
四、初中英语《Go For It》教材文本解读的视角
文本解读的角度有很多,针对不同主题、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文本应该有与之相应的解读角度和取舍。
1.解读文本结构
文本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现一定的主旨而对写作材料进行构思安排的结果, 体现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的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统一。对结构的解读,可以从阅读标题、浏览首句、思考主题、概括主旨、注意过渡与衔接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解读文本结构,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路与写作意图,理解散落在文本各处的信息点之间的相互联系(葛炳芳,2013:13)。
以《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4的短文阅读为例:
本文的主题是描述Kate和Gina两姐妹卧室物品的陈设,一个爱好整洁,另一个则相反。分析这篇短文的结构时,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出其中心句(topic sentence),即I am tidy, but Gina isn’t。短文接下来的部分都是通过举例的方式来描述Kate爱好整洁,而Gina则乱放自己的物品,是中心句的支持信息(supporting details)。从短文结构看,是比较明显的“总-分”结构。
学生在阅读时掌握了文本的结构,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文本结构解读的落脚点就在于:通过对文本结构的解读和剖析来达成以模仿文本进行结构仿写的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目的。
在“写”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由于有了之前的文本结构解读,学生对作文的结构搭建就有了一个基本框架,并据此对文章整体结构进行模仿。
2.解读文本体裁与特征
语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活动的多样性必然引起文章体裁的多样性。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不同中的应用型文体,例如失物招领、书信、留言条和通知等。要想进行有效的阅读,关于文章体裁的知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要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体裁分析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体裁结构及其外在的文本特征,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特点,并据此设计相应文体的阅读要求,使学生掌握不同文章体裁的阅读方法。
从理解文本体裁及其特征出发进行阅读教学,能使学生掌握相对稳定的、可以借鉴和依赖的体裁模式,强化学生对这类体裁文章的阅读驾驭能力(庄志琳,2013:18)。
首先以Unit 9的阅读为例:
本单元阅读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学生于梅(Yu Mei)给她的外国朋友Jenny介绍自己在星期五的日程安排和对各门功课的观点,形式上是一封书信,旨在让学生了解英语书信的格式和人称,注意书信书写的规范化。
由于英文书信与中文书信的书写习惯差异较大,分别具有明显的文本特征。比如称呼语、落款习惯的差异等等。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英语书信的文本特征,教师可需要设计一些具有正对性的阅读活动。例如:就这封书信,可以设计以下活动:
Read the letter for the main idea:
The letter is from a girl called _______ to a girl called ______. In the letter, she mainly talks about _______. She also wants to know__________.
教师通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了英文书信的格式、常见的称呼语和结尾的表达,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分析,迅速抓住英文书信的文本特征,学会阅读英文书信的技巧,并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进行结构仿写。
再以Unit 6的阅读为例:
根据教材情景设置,本文摘自杂志,是一篇名人访谈(interview),标题是Sports Star Eats Well。通过设计得当的略读活动,学生很快可以指出该访谈是以问答对话的形式开展,David是采访者,Cindy是受访者,访谈内容之前的文字陈述则介绍受访者背景情況和核心话题。以上所述即访谈的文本特征。
在把握了文本体裁及其特征后,还需要进一步对访谈内容进行解读,从而把握文本的主旨大意。 通过阅读访谈内容,可以归纳其中心句就是Cindy has healthy eating habits,并通过举例的方式来进行支撑。通过对内容的归纳和分析,最后形成的文本结构框架又为下一步的读后活动即写的活动奠定了语言和结构基础。
3.解读多模态文本
多模态文本在本册教材中占较大比例,引导学生识别这些多模态文本的隐含信息,对帮助学生理解主题的语境意义、编者所要传递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1)解读多模态文本的语境情景
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理解单元主题,教材每个单元的首页都配有插图。 以Unit 1 的插图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问候,插图中也有“Good morning!”,“Hi!”和“Hello”等问候语。关于这幅插图的解读,学生自己可以发掘的信息有:人名---男孩和女孩名字----人名由A到H排列----他们相互认识,最终的落脚点就是本课时的greetings 用语,常用于熟悉的人之间,该插图的主要作用就是暗示使用这些问候语的语境情景,引导学生从语用的角度学习口语交际。学生解读出其余的信息,比如“It is in summer.”、“They ar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They are going to school.”等,则要鼓励他们说出来,为以后更加深入的篇章阅读理解打基础。
(2)解读多模态文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英语教材除了教授语言之外,还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学科育人功能。教师应根据内容特点适时开展学科育人活动,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以Unit 4的一项语言活动为例,教材只设计了一项结对活动,要求学生找出两幅图的差异,在趣味活动中练习方位介词的使用。仔细观察该插图可发现,图中男孩的物品随处摆放,卧室杂乱。这就是一个开展学科育人的好机会,可以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这个男孩的习惯的看法,并就此提出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即拓展延伸了语言活动,又明白了要有序摆放个人物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这个说的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了提升。
(3)解读多模态文本的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英语教材中必然会体现一些文化意识。以Unit 8的首页插图为例。插图中,一些青少年在日历前互相询问生日,这是本单元日期表达功能的一项显性语言活动。仔细观察图片可以发现,图中的青少年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和种族,也有残疾人,但他们相处融洽。其传递出的文化意识就是,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中,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任何人,不管对方是什么种族,是否有肢体缺陷,体现了人人平等这一世界主流价值观。
五、结论
文本解读是教师开展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师文本解读的深度就决定这教学的高度。有效而深入的文本解读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促进教师教学
文本解读可以使教师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和理解走进文本,从文本结构,文本体裁与特征、多模态文本的解读等视角对教学材料进行解读和分析,形成自己对文本的见解,并依据解读的目标来提升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促进学生学习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依据不同的文本体裁和特征,迅速获取相关线索,形成清晰的结构框架,从而加强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同时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接受了情感价值教育,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
参考文献:
[1] 刘桂蓉. 初中英语有效文本解读策略案例引导[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68-70.
[2] 刘玉红. “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英语教学再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18: 19.
[3] 梅德明,王蔷. 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20-22.
[4] 葛炳芳.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7-14.
[5] 葛炳芳.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综合视野:理论与实践[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 10-15.
[6] 庄志琳,沈翠翠,唐明霞,徐义.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材料处理:解读与使用(第二版)[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