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叙事策略分析

2021-11-29 02:13宋丽娜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我和我的祖国叙事结构叙事策略

宋丽娜

摘要: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间发生的重大的、具有历史纪念价值的7个故事。电影整体将时间作为主轴,利用對空间的转换实现对事件的叙述。本文从叙事结构、暗喻空间、情绪调动、叙事视点以及借助小爱抒发大爱五个方面对《我和我的祖国》的叙事策略加以分析。

关键词:我和我的祖国;叙事结构;叙事策略

社会的发展带动了电影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大众对国庆献礼大片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献礼片具有历史意义,还需要其是属于大众的,拥有较强的审美性,并且还要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等要求,同时,还要在参照国家、时代、人文、技术、文化成长周期和趋向的框架上,让献礼片实现常态化。由此,对献礼片内容的深化方式以及表现形式进行探索和创新依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我和我的祖国》此次的大胆尝试和突破,可以说是跨出了我国电影模式升级的第一步,同时,也为我国献礼片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经验思考。

一、突破线性逻辑的叙事结构

长久以来,我国电影市场一直深受好莱坞电影的影响,所有的影片几乎都是用一个故事叙述一个主题,再在其中掺杂各种套路化的故事情节以及定式化的人物形象,辅助以一定的视觉形象设计,这样的电影模式是大众所熟悉的,也是被市场所认可的。然而事实上,在电影的拍摄手法中,叙事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在《我和我的祖国》中,应用的就是平时非常少有人用的一种叙事方法,即集锦式叙事法,这也是《我和我的祖国》在叙事形式上对传统形式的一种突破和尝试。

所谓的集锦式叙事法,就是电影由若干个部分组合而成,这些部分如果将他们合在一起,那他们就是统一的一个整体,但如果将他们分开看,他们又各为独立,互不干涉。电影的各个部分的表现风格和表现方法各不相同,但又与电影的主题高度统一。在《我和我的祖国》里,就是由七个部分组合而成,分别是《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以及《白昼流星》和《护航》,电影的主题就是爱国,电影利用对时间以及空间的拆解和重造,把7个各不相同的故事协调在同一个爱国的主题下。影片借助时间和空间,对“祖国”这个宏大的概念实施了诠释。如果从时间线来看的话,从开国大典到成功试爆原子弹再到女排夺冠,再到收复香港以及奥运成功举办、神舟11号的成功发射并返航、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这一时间线正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时间范围;而如果从空间角度来看的话,则是从北京到香港,从上海弄堂到内蒙戈壁,在自然地理上构成了伟大祖国的维度空间。所以,“伟大祖国”这个抽象化的概念,借助一连串小故事通过时间和空间的两个维度的精准定位,逐渐具象化,展现了中国70年的成就与改变,还有国人对伟大祖国的颂扬与赞叹。并且,电影将很多历史中的真实画面场景以及相关的档案资料融入在7个故事当中。例如开国大典时毛泽东主席启动升旗按键的情节、原子弹发射成功时的真实图像、女排夺冠时的珍贵视频、神舟11号载人飞船返航时的新闻报道段落以及2015年天安门广场上的阅兵视频等。这样的历史档案和电影浑然一体,使各个年龄段、各个民族的观众在观看影片的时候,都能够真实的再次感受这些新中国建立至今发生的重大的历史事件,这样的历史记忆能够有效激发起国人隐藏于内心深入的爱国激情,使个体对国家以及民族的认同感得到强化。

二、叙事空间的隐喻作用

在影片中,空间拥有的作用不光是叙事,其还承载着相应的暗喻作用,其中包括有角色思想空间的暗喻、角色心理状态的暗喻,还有关于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等的暗喻。在故事《前夜》里,由黄渤饰演的技术工程师正在对面前的电动升旗设备进行紧张、谨慎的构思,为了可以保证在次日举办的开国大典上,能够万无一失地实现电动升旗仪式,他们分秒必争,攻克了各种各样的难关。对于我们国人来说,五星红旗并不仅仅只是一片红布,她代表的就是我们的伟大祖国,是所有国人的骄傲所在。因此,升国旗这个空间象征是对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地暗喻,也是对中华民族昂首挺胸大步向前的暗喻。

故事《回归》里,在香港主权进行交接的仪式中,毫秒不差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其空间象征也早已超越了红旗自身具有的物质意义,在影片中,这面五星红旗被赋予了庄重而神圣的历史使命,她象征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誓言。在这个空间象征中,五星红旗暗喻了全国人民精诚团结,确保香港分秒不差地回到祖国怀抱的信念和斗志。

故事《白昼流星》里,当哈扎布与沃德乐亲眼见到从天边一划而逝的流星时,心里感到了巨大的震撼,甚至无法控制住自己过度兴奋的情绪,在他们的眼中,这瞬间飞逝的不是普通的流星,它意味着希望。对于原来已经几乎看不到未来的哈扎布以及沃德乐来说,流星给他们带来了信心,让他们的想法产生了改变。他们决定,离开这块土地,他们要去奋力拼搏,尽早克服贫困,改变这种看不到未来的生活。因此,白昼流星这个空间象征,暗喻的是哈扎布和沃德乐即将获得的幸福生活,同时也阐明了电影的思想。

三、叙事空间成为调动观众情绪的入口

共情即当我们在参与某项主题活动或者鉴赏某件艺术品时,与活动或艺术品之间形成的情感上的良性互动。《我和我的祖国》秉持着“历史事件、大众印象、迎面相碰”的构思概念,与观众确立了较好的共情关联,因此,该电影也获得了极佳的口碑评价。在这当中,影片的空间结构、打造的代入感、空间角度的布置无不是在引领观众们情绪的转变,并向观众释放导演的目的。

从影片结构上来说,“我”和“我的祖国”影片名已经为观众呈现了以个体的小我指代祖国的大我。对于影视观赏来说,观众对剧情的认可,其本质实际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认同。因此影片从大众化的历史角度试图和观众确立深层次的情绪关联,很明显,影片的目的达到了。另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一直重视大众的能量,在影片中,利用了数重重叠的方式,对微观的事件进行叙述,使影片更具形象性、可信性以及可感性,事实证明,这样的效果远远超越了利用宏观场面带来的视像震撼,有效诱发了观众们激烈的情感共鸣,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在空间气氛的打造上,每段故事都是打造具有代表性的年代感受,应用怀旧复古的色调诱发观众的相同回忆。特别是在很多小细节的刻画上,导演利用了对生活环境、语言风俗、家具家电等的描述,组成了一个年代独有的微缩模型,由此激发观众对那个特定时间的回忆,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夺冠》里,镜头中展现的是一群正坐在弄堂里观看女排比赛的百姓;而在《北京你好》里,展现在观众眼前的则是在广场上聚集的大量的百姓,大家正在收看08年的奥运开幕式;在《回归》里,看到的是0点0分准时冉冉升起的国旗。这种关键的时间段,可以对观众的自我认知处理过程进行控制,它们不但可以成功激发起观众对眼前观看的影片产生情感,同时,还能激发起个体在经历那个时期时的互通情绪。

另外,在影片里对空间方位的布置,也是激发情绪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在电影的表现手法中,位于中景位置的角色,其前景通常具有评论的意义,而此时出现的背景,虽然看上去只是陪衬的作用,实则却起到了对主体以及现场环境实质融合的暗示作用。这种表现手段在《我和我的祖国》中应用的非常广泛,特别是对于国旗的应用,对于中国来说,国旗象征的是国家的信仰和精神,把人物角色和国家形象在不同的空间中进行不同方式的结合、比拟,从而使观众的爱国热情以及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得到激发。在故事《相遇》中,最关键的一个片段就是原子弹最后终于试爆成功的那一刻,在那一瞬间,影片中展现的是红旗飘扬在各个角落中,而高远则站立在队伍中……在故事《夺冠》中,陈冬冬因为答应邻居要帮他收看女排比赛,结果没有赶上和小美进行告别,小美在临走前,给他留下了一个上面印着国旗的球拍,他手握球拍立即就想去追小美,此时,正在观看比赛的兴奋地邻居们将他高高抛举起,而他的头顶,一面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正在迎风飘扬;在故事《护航》中,当吕潇然这位女飞行员返航归来后,她坐在印有国旗图案的飞机机舱里,镜头拉近时,她与国旗将整个画面都填得满满的。这样的空间组合方式,都可以对观众产生剧烈的视觉引领,然后再借助观众自身的视觉感官,传递到内心,从而使观众的爱国热情得到调动,和各个年代中的各种人群形成剧烈的情感共鸣。

四、叙事视点里的小人物和大情怀

《我和我的祖国》中一共包括7个故事,每个故事为一个篇章,故事相互之间并不存在关联性,并且来源于不同的年代以及不同的时代环境,不过,创作者在聚焦点和叙事视点上却具有相应的一致性,剧情中的人物角色的情感是互通的,这就使得7段独立的故事在7个各具风格的导演手中,演变成了一部从平民大众视点对个体和国家相融关系的献礼大片。

在《我和我的祖国》中,以中国建国70年以来发生的重大的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事件作为故事的背景,将小人物作为剧情的切入点,呈现的是普通民众和国家之间的故事,主要突出的是个体中“我”的形象,这可以使观众更加容易形成同理心,增强观众对自己作为国家一员的认同感。影片中呈现的7件大事,都是在中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但是,影片并没有为我们展现多么宏大的场景,反而是将视线聚焦在平凡普通的万千大众身上,因为有了这些平凡而普通的大众,这些大事件才得以被推动、落实、实现、铭记,今天国家的盛世是属于全部中国人的。电影真实体现了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才是真的英雄的深刻内涵。

电影把叙事视点渗透到平凡人的生活起居里,使爱国精神得以形象化,同时使国家核心意识形态与百姓之间的距离在无形中被拉近。开国大典召开前夜,林治远为了能确保电动升旗设备十拿九稳,频繁对仿真升旗设备实施检验,并呼吁同城的百姓帮他一起搜寻所需的各种原材料。这就是由个体驱动群体通力协作的杰出典范,最后,电动升国旗仪式的顺利完成是城内所有百姓共同坚持和努力的结果,而以林治远为代表的百姓也受到了国家给予的荣誉。我国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的背后,同样也离不开无数次的实验,更离不开为此付出巨大牺牲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无数为之付出的人一直到最后也没能让大家知道他的名字。高远的人物角色不但代表了为我国作出卓越奉献的人,同时,他也是普通百姓中的一份子,如此的比照使人物角色更加形象化、立体化,将平凡大众对祖国的无私奉献进行描绘,使集体主义精神得到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得到弘扬。在电影里,无论是不是主角,他们大部分全是在过去电影中不会被重视的小人物,他们用自身的能量为中国崛起作出了卓越贡献,借助叙事视点的转换,使国家和百姓之间的距离得以拉近,展现了百姓和国家之间的密切关系,使百姓的民族情感得到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宣扬。

五、从个体小爱中折射出的民族大爱

爱国精神不但是一种高尚的政治思想情感,同时,也内化成广大百姓的主体意识。在反映宏大的爱国主义情绪层面,《我和我的祖国》从百姓个体的情绪出发,把个体和国家的情感关联到日常的生活起居里,使人和人相互之间的情感得到相应的升华,成为个体和国家相互间的真挚、伟大的爱。

电影里主角的个体情感通常是诚挚且受限的,在比较有限的历史环境约束下,彼此之间的情绪表达通常是保守而隐秘的。如此的情绪将个体与国家的情感实施了对接式的映衬。《前夜》中承担电动升国旗任务的林治远工程师,为了能够确保升旗仪式十拿九稳,他和助理不分昼夜地坚持,战胜恐高的心理压力,最后终于使得电动升国旗的仪式顺利完成。升旗仪式结束后,林治远的那种释怀以后的激动和兴奋,是爱国精神不求回报的誓言。在《相逢》中,科技人员高远为了研发原子弹,和女朋友相逢却无法相认,这种无法言表的情谊,是对国家爱的颂歌。在《夺冠》中,冬冬对小美的爱意青涩而纯粹,是对国家爱的寄望。《北京你好》中出租车驾驶员张北京对儿子无可奈何、充满波折的爱,传达出爱国精神的淳朴与诚挚。《护航》中吕潇然自小便展现出对航行的喜爱,最终梦想成真,这不但是对国家爱的支持,同时也是对国家爱的无私奉献。

结语

《我和我的祖国》不但突破了过去主旋律电影留给大众的固有印象,并且也为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提供了较好的创新思路。从普通百姓的角度進行叙事,对不同的风格进行加工,借助个体的记忆实现对大众的有效触动。相比过去的从宏观角度进行叙事的拍摄方法,在感情上愈发诚挚,也更切合大众的心理。主旋律电影从不缺少荡气回肠的剧情内核和热烈的画面展现,唯有真实的情感,以及生活化的令人产生同理心的表现才可以产生连续激化的心理认同感。《我和我的祖国》在2019年的国产电影销售市场中,既收获了电影票房也收获了良好的口碑,这也是主旋律电影探究途中的一次精彩尝试。

参考文献:

[1]蔡青.试论新世纪以来国产主旋律电影口碑与票房的双赢之路[J].学术论坛,2019.

[2]陆显禄.中国电影主旋律流变及其特征——基于新中国电影70年的考察[J].电影评介2019(19).

[3]郑炀.《我和我的祖国》: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另一种视角[N].中国艺术报,2019-10-16(4).

猜你喜欢
我和我的祖国叙事结构叙事策略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我和我的祖国》让自豪感爆棚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诞生记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研究
电影《明日边缘》叙事动力解读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
《西厢记》与《春香传》的叙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