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宇
摘要: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是未来会计信息处理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技术不断丰富,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重新定义政企的财务模块。目前我国传统会计模式在信息时代下暴露出的局限性非常明显,新政府会计制度内容构建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具体包括运用“双基础”和“双报告”的会计核算体系,实现预算会计、财务会计同步平行管理,这就要求事业单位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提升管理效率和运营能力。本文首先论述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内涵,其次结合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实际情况,就会计信息化时代下全面预算、报销管理、资产管理、业务核算、内控管理、绩效评价等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客观困难、主观问题探讨分析,最后针对问题试图提出解决对策。使得事业单位能够有效快速整合数据资源,为管理层战略、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问题探讨;解决对策
会计信息是重要的经济信息资源,具有可复制、可共享的特征,目前我国财务核算模式已由会计电算化进阶至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提高业务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并从根本上降低工作失误率,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事业单位因其不具有盈利目的,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更具有颠覆性和特殊性。目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还不能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披露公开化、多样化的要求,为此,本文将深入研究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探讨解决对策,以助力事业单位的稳步发展。
一、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会计信息化是以会计电算化作为基础和前提条件的,现代网络系统在对财务信息和数据的取得、处理、报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电子商务、“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传统财务理论和核算模式相互融合,逐渐取代传统落后形式,形成的一种全新的高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实际业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性。
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会计核算Excel基础工具阶段、ERP管理集成软件阶段、商业智能的财务业务融合阶段。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新时代,第三阶段是各个财务主体的发展目标,特别是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对薄弱的事业单位,更需要开发和使用一套这样的信息集成系统。在这套信息集成系统中事业单位从预算编制、预算批复、资产购置、政府采购到国库集中支付、银行出具回单,再到自动生成凭证、形成财务报表、绩效评价报告等一系列财务信息,只要经济业务发生,这套信息系统不仅能自动采集数据,根据模板形成信息链条,还能根据预先设置好的指标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所以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系统既是信息化系统又是决策化系统,是整体管理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目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不对接
1.预算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不对接
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编制、预算下达、指标分解和考核体系都没有与财务核算系统关联,缺乏健全有效的预算反馈和报告体系,这就可能造成预算数据上传不准确,指标下达不细致或预算分配较随意,导致某个岗位或环节缺乏执行依据,考核结果不全面而影响财政资金有效使用。
2.政府采购系统与财务系统不对接
在現行的政府采购系统中无法将采购计划、成本以及事后监督与财务系统对接,开展政府采购工作时由于其复杂性对人员专业程度要求又较高,各种采购方式特别是通常使用的公开招标监督力度依然不够,加上隐性因素的影响,限制了政府采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3.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不对接
原先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管理机制不到位,常常出现账实不符、盘点滞后、老旧资产存放地不明晰的问题。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按照权责发生制计提折旧,参与成本费用配比,再加上资产管理部门业务人员在这方面掌握不熟练,不能满足资产管理要求,导致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不对接。
4.国库支付系统与财务系统不对接
目前事业单位国库支付系统与财务系统、财政部门系统相对独立、各成体系,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当单位支付出现差错时,具有监督职能的财政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财务系统又属于滞后阶段,发现问题时已经既定事实,导致违规支付行为发生。
(二)财务软件多样但不能满足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
目前事业单位使用的财务核算软件种类太多,如用友、金蝶、南北等,各种软件核算方法不同、标准不一,财务人员对其掌握程度也参差不齐。关键问题是这些软件还没有开发出与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相匹配的操作模块,或者是有操作模块而缺乏对应的技术和人员支持。以用友NC为例,现阶段财务人员只能根据自身知识储备,按照制度要求分别录入财务会计分录和预算会计分录,报表和报告不能自动生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缺乏制度规范,控制体系不健全
一是信息化制度不完备。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事业单位还存在手工签字审批的现象,有的单位虽然启用了OA办公系统,但利用率不高,只开发了发布信息、报销流程一些简单模块。二是普遍存在预算管理意识薄弱的情况,预算执行较随意,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三是内控制度欠缺。由于以上种种审批流程不规范、审批权限不明朗和考评制度不完善等导致信息化建设落地艰难。
(四)财务核算在前、管理在后的模式落后
事业单位公益性与非盈利性的特点决定其资金来源大都为财政专项拨款或者行政服务性质的收费,多数情况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要求财务部门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即可。由于缺少信息化技术手段支持,财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整理数据、制作凭单、甚至手工出具报表,在分析比对财务信息化系统提示的风险和预警时既缺乏主观能动性,又受到缺乏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传统的倾向静态化的财务管理模式重核算轻分析,没能从长期战略方面入手形成的财务数据不利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增加会计信息透明度,更不利于政府信息公开。
(五)部门间缺少沟通,数据不能实时共享
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全权由财务部门负责,其他各职能部门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并配合完成预算管理工作。这是由于各个业务职能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形成协作壁垒,甚至会出现配合困难、重复工作、一起甩锅、本本主义的现象。以学校为例,老师们经常需要重复填写自己的教课任务、个人基本信息等同类型表格,这是由于人力部、教务部等各部门的信息化系统没有对接和共享,缺乏沟通协作,导致挤占老师科研时间和精力。
(六)审计等第三方监管信息化程度低,难度大
审计部门利用信息系统开展工作相对落后,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要求。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审计业务,仍然停留在被审计单位提供电子或手工账页、纸质凭证、公司章程制度、历年审计报告等资料,审计单位抽查大额凭证等较为传统的方法控制审计风险水平,不能利用审计软件功能模块和数据库查询技术进行审计,导致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低下。
(七)数据安全存在隐患
大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现有的财务软件也能解决大量财务数据、报表,但是财务人员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却很匮乏,不能及时排除软件故障,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财务数据存储备份意识不强,甚至不排除利用计算机缺陷或系统漏洞进行舞弊,强行修改数据现象。
(八)领导层重视不够,专业人才素质有待提升
一是事业单位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需要,提供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一些领导层认为单位首要任务是完成社会职能,并不以盈利为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也不是单位考核标准之首,因此不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二是事业单位人员岗位编制相对稳定,职业压力不大,绩效考核机制弱化,没有经济效益驱动,大部分人员满足于具备从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缺乏学习业务知识和更新业务能力的主动性,导致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
三、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平台数据共享
第一,将预算编制、批复、下达、支出、审核、记账、出表、报告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系统,并与财务系统对接,形成一体化系统。
第二,加速政府采购系统的信息化进程。通过加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共享范围,嵌入相关政策要求,建立单位特有的政府采购物资和优质供应商数据库,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性和规范性,使财务部门全面掌握物资采购进程,进行动态管理。
第三,推进固定资产系统升级与财务系统衔接。在信息化系统中,确保财务部门能根据资产管理部门推送的固定资产入库信息进行账务处理。同时应用技术手段赋予固定资产电子卡片,从采购、入库、调拨使用到报废各环节数据信息清晰可查,不至于出现资产报废时找不到实物或相关入账凭证的情况,确保国有资产数字化、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
第四,完善国库支付系统、财政监督系统、银行网银系统与财务系统对接。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单位正常支付款项时,审批流程在审核最后一岗完成之后自动跳转到出纳岗位支付,银行网银系统核实信息无误付款并生成银行支付回单,财务人员根据回单进行账务处理。一旦单位款项支付不符合预算时,财政监督系统自动预警或报错功能上线,款项支付失败。这种将分散式系统结合并入一个系统中的形式打通了资金收支高效结算通道,提高支付效率保证支付安全性。
(二)统一财务系统软件,构建双功能核算系统
将杂乱的财务软件一致化,并在系统中统一设置财务制度、会计科目、核算方法,同类型业务设定分录模板,制单时录入财务会计分录后自动对应生成预算会计分录,并根据预设的条件自动抓取数据生成报表和报告,将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传统财务会计体系升级成同时满足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双基础核算体系。
(三)完善管理制度
一是完善强化预算控制的功能;二是建立合理的内控绩效考评体系,强化责任追究机制;三是充分运用信息化系统,建立良好的审批流程、控制方案和考核体系。通过规范审批流程,明确审批权限,完善考评制度,为会计信息化建设落地奠定基础。
(四)抓信息应用,落实财务管理,加速管理会计转型
利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发票电子化、支付银企互联无缝化管理带来的高效率、高质量的前期工作,财务人员在信息化系统中直接在线对财务数据进行相关账务处理之后,腾出相对充裕的时间充分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分析,结合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相关要求,以及信息化系统中设定好的预算执行、绩效评价指标,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形成报告意见,为领导层决策提供依据。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将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智能对接,实现业务范围全覆盖,管理流程全跟踪,从不同角度为更好实现预算目标提出合理化建议,硬化财务风险防控,减少项目安排和计划实施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将风险实时高效地控制在最低可承受范围。
(五)消除信息孤岛,提高沟通协作,实现数据共享
疏通各部门间沟通渠道,明确职责模糊地带,做到权责分明和合理分工,需要共同协作完成的工作,更要明确共 同的协作内容并梳理出协作工作流程。消除部门信息壁垒,利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保存同类信息。如学校发放涉及多个专业多个项目的同一专家劳务费时,经办人只需要首次将该专家的个人信息录入到信息化系统的专家数据库中,后续在任何专业任何时间段发放都可以自动匹配查询,免去重复统计的麻烦,还可以避免重要信息丢失。
(六)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创新审计工作模式
事业单位要结合国家审计规范要求搭建审计对象、审计法规、审计专家库等共享的信息交流平台,在财务软件系统中预留可供审计采集或转换数据的端口,为将来审计人员现场工作提取数据时,提供便捷高效的配合以及安全准确的数据。必要时还应该积极推动单位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银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实现基础信息按规定畅通交流和共享。
(七)提升信息数据安全性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信息化系统硬件配置,加强硬件管理。对财务人员进行系统的计算机操作培训,提高对现有系统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定期备份会计数据和财务系统软件版本,必要时在财务部门设立计算机维护专业岗位应对数据安全风险。发挥区块链等信息网络先进技术,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安全性、保密性、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在实现财务信息共享的同时保障财务信息安全。
(八)提升相关专业人员职业素养
一是不论是领导层还是基层工作人员,都应该提高思想站位,亲身深入体验会计信息化所带来的改变。
二是会计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与实践性强,业务繁杂,法律制度规范较多,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要有更大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信息化条件下各部门工作人员都需要掌握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单位应重视信息化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在岗、在编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培训,不光停留在形式上,更要通过组织交流、邀请教学等形式从思想、技术、资金方面予以支持,争取培养出合格的、高标准的人力资源、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各方面专业信息化人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必须通过推进业财系统衔接、研发信息化技术、完善管理制度、消除信息孤岛、提升人员职业素养等方法,以数字化为基础,以业财一体化为重点促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变革。充分发挥财务功能价值,迎接会計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杜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2): 97-98.
[2]吴丹丹.事业单位财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学习,2021 (15):84-85.
[3]侯莉彬.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今日财富,2021(09):133-134.
[4]马淑静.探析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J].财经界,2021(12):110-111.
[5]解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财富生活,2021(08):127-128.